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1μm激光泵浦周期性极化掺镁铌酸锂晶体光参量振荡器(Mg O:PPLN OPO),实现了高功率2μm近红外激光输出.利用Nd:YVO_4激光器产生的1μm激光泵浦Mg O:PPLN OPO,在泵浦功率为7.2 W时,获得了5.3 W的2μm激光输出,转换效率为74%.泵浦源改用Nd:YAG激光器,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提高了Nd:YAG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和光束质量,用其泵浦MgO:PPLN OPO,在泵浦功率为25 W时,获得了9.5 W的2μm激光输出.  相似文献   

2.
文章报道二极管泵浦的1 000Hz高重频、脉冲固体激光器的实验研究结果:双向端面泵浦,每个脉冲输出43mJ,近TEM00模,光-光转换效率η=43%。采用端面泵浦结构,在输出激光的效率、模式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对工作物质冷却的结构也比较简单,且不会因为冷却而牺牲泵浦效率。  相似文献   

3.
利用真空蒸镀法制备了MoS_2可饱和吸收体,研究了Nd∶GYSGG激光器在1 057.28nm和1 060.65nm的双波长调Q及锁模运转特性.在泵浦功率为4W时获得重复频率为51kHz,最小脉冲宽度为831ns的调Q激光脉冲,以及重复频率为83MHz,脉冲宽度约为260ps的调Q锁模激光脉冲.激光器调Q运转的最大输出功率为0.25W,相应的光光转换效率为6.25%,得到最大单脉冲能量为4.9μJ.测得锁模脉冲最大输出功率为0.167W,相应的光光转化效率为3.96%.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一种LD泵浦的被动调QNd:LuVO4激光器,其中,Cr4 :YAG作为可饱和吸收体,KTP作为倍频晶体.在注入泵浦功率为7.4W时,得到的最大平均功率为0.88W,最高重复频率为27kHz,最窄脉宽为14ns的1.06μm基频激光输出.在泵浦功率为7W时,得到的脉冲绿光的平均功率为271mW,重复频率,脉宽,单脉冲能量和峰值功率分别为12.5kHz,28ns,21.7μJ和0.77kW.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基于多段键合YVO_4/Nd:YVO_4/YVO_4晶体的主动调Q人眼安全自拉曼激光器的激光输出特性.实验中,采用声光主动调Q、808 nm激光二极管端面泵浦的方式,成功获得1 525 nm人眼安全拉曼激光输出.在19.3 W的泵浦功率下,获得的最大的输出功率为1.76 W.相应的光-光转换效率为9.1%,此时拉曼光的脉冲宽度为30 ns,对应的峰值功率为11.7 k W.实验结果表明采取多段键合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泵浦光的吸收效率从而提高光光转换效率而得到更好的拉曼输出功率.  相似文献   

6.
采用1m激光泵浦周期性极化掺镁铌酸锂晶体光参量振荡器(MgO:PPLN OPO),实现了高功率2m近红外激光输出.采用Nd:YVO4激光器产生的1m激光泵浦MgO:PPLN OPO,在泵浦功率为7.2W时,获得了5.3W的2m激光输出,转换效率为74%.为进一步获得更高功率的红外激光输出,泵浦源改用Nd:YAG激光器,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提高了Nd:YAG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和光束质量,用其泵浦MgO:PPLN OPO,在泵浦功率为25W时,获得了9.5W的2m激光输出.  相似文献   

7.
文章数值分析了基于氟化物光纤的级联拉曼脉冲光纤激光器;利用分步傅里叶法,分析了输出端耦合比、泵浦功率和光纤长度对激光器输出功率和转换效率的影响;并对激光输出进行波长调谐分析,从理论上为实现1.7~1.9μm波段的波长可调谐拉曼脉冲光纤激光器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利用1.55μm波段的泵浦源,通过一阶和二阶拉曼散射过程,该激光器能产生覆盖1.7~1.9μm波段的激光输出;该激光器模型输出端的最佳反射率约为10%;在泵浦功率约为52.893 W的情况下,最佳光纤长度在10~15 m之间;经过优化,获得最大平均输出功率为33.782 W,最高转换效率为68.2%。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端面泵浦Nd:GdVO4晶体,KTP晶体腔内倍频实现了531.7m连续波绿色激光器.采用简单、紧凑的平凹直腔结构,当注入泵浦的功率为12W时,得到了372mW的稳定绿光输出,光-光转换效率为3.1%.功率稳定性半小时内优于±1.2%.  相似文献   

9.
研制出钒酸钇晶体与掺氧化镁(2%)的铌酸锂晶体(Nd∶YVO4/PPMgOLN)光胶合的小型列阵微片绿光激光器.在两点泵浦驱动下,激光二极管(LD)输入总功率为922 mW,腔内倍频下输出532nm的单频绿光功率最高为200mW,光-光转换效率为21.7%.在相同条件下,与单点泵浦激光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铌酸锂晶体的倍频效率有很大的影响;由此,通过控制半导体制冷器(TEC),对激光器在两点泵浦驱动下不同温度时的转换效率进行测试,得出当铌酸锂晶体温度在27℃时达到最佳相位匹配.  相似文献   

10.
报道一种由三镜折叠腔构成、半导体激光器端面泵浦低阈值高功率高效Nd∶YVO4/KTP腔内倍频连续绿光激光器 .在泵浦功率为 1 9W时 ,TEM0 0 模绿光输出功率为 5 85W ,相应的光 -光转换效率为 3 0 8% .实验结果证实了Nd∶YVO4晶体的温度对于KTP晶体的容许温度范围有很大影响 .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一种简便而实用的激光横向位错干涉判断激光准直的方法。分析了准直原理,讨论了平行平面板楔角和横向位错宽度对准直判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半导体激光器的特征,从激光束的半宽度和激光光束发散角两个方面分析了高斯光束的结构特性,研究了激光束通过薄透镜的变换规律,求出会聚后高斯光束腰的宽度和位置,根据束腰位置与焦距的大小关系讨论了高斯光束的聚焦问题.研究了利用柱面透镜对激光光束的准直整形实验原理及实验装置、方法,在此基础之上讨论了激光光束发散角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激光致等离子体机理和激光致等离子体在光束一工件能量耦合过程中的作用。对等离子体振荡与逆韧致副射吸收作了物理讨论,导出了等离子振荡频率和吸收系数公式。  相似文献   

14.
激光偏振特性在微尺度工件激光弯曲成形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激光的偏振特性影响金属材料对激光的吸收这一特点,通过改变激光扫描工件表面的入射角,提高了金属表面对CO2激光能量的吸收率,使厚度为0.1 mm的微尺度不锈钢工件在未进行黑化处理的情况下获得了弯曲变形.实验结果表明,在采用线偏振激光对具有吸收层的工件进行多次扫描时,由于变形部分入射角增大引起激光吸收率提高,以及光斑面积增大引起激光功率下降,从而导致作用于工件表面的激光能量因素改变,这是弯曲角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激光二极管端面泵浦激光棒引起的热效应问题,基于热传导理论,建构了热传导方程新的本征函数解,得出了激光棒内温度场与热形变场的一般解析表达式.该表达式不仅解决了由于棒内热流线径向假设造成的温场计算误差问题,而且解决了使用数值分析方法带来的计算精度不高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当激光二极管的泵浦功率为20W、泵浦光斑高斯半径为200μm时,掺钕离子质量分数为0.5%的钒酸钇激光棒泵浦端面具有451.2℃的最高温升和3.42μm的最大热形变量.对激光棒内等温线分布状态分析可以得出,其热流线为非径向分布.与棒内热流线径向假设计算结果对比,激光棒的最高温升值减小了30%.所得结果可以用于激光谐振腔的设计,为减小激光系统的热效应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描述了 CuBr蒸气激光泵浦的、具有透镜和棱镜扩束、由Littrow光栅调 谐的新型纵向泵浦染料激光器的设计和工作性能。对Rh6G染料,获得了线宽小于 0.01nm重复脉冲频率为16kHz,散射光少、超辐射光弱.发散角小的高质量可调谐染 料激光。本文指出了透镜能够压窄线宽所满足的必要条件;推导了耦合输出镜最佳反射 率和泵浦功率损耗,浓度等参量的关系。理论指出,若进一步增加泵浦功率和提高腔中 光学元件的性能,转换效率将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本书旨在提供关于受激准分子激光器基本原理的实用指导和目前受激准分子激光器技术和应用状况。本书略去详细的理论部分,从受激准分子激光器技术:光源、光学系统和应用谈起。由于几位国际上有声望的专家的加盟,更增加了本书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基于相位法的测距方法,即方波与方波相关法。提出了测量方案和算法。并用Matlab的Simulink工具对测距原理进行了仿真,还对测距精度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证明了此种相位法测距的可行性,为实际激光测距系统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激光投影系统中,散斑问题造成图像质量的严重下降。基于光源角度多样性散斑抑制原理,分析了多颗独立光源实现最有效散斑抑制的条件。通过理论计算得到某条件下多颗独立激光光源间的最小相对空间夹角,并搭建实验平台验证了多独立光源实现角度多样性散斑抑制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多颗独立光源在合理分布空间相对位置的情况下,可有效降低屏幕上的散斑对比度、实现散斑抑制。  相似文献   

20.
设计一种用于气体炮的反射式激光测速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测量气体炮弹丸的着靶速度,而且还可以测量弹丸速度在碰撞过程中的连续变化.研究了该测速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的功率衰减特性,分析了影响系统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最后确定了该测速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优于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