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作为英美意识流小说的一位杰出代表,弗吉尼亚·伍尔夫一生致力于小说的改革和艺术的创新,追求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并且成功地将意识流技巧运用于现代小说.<墙上的斑点>就是她最早发表的意识流短篇小说,正如"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它其中所展现的现代主义时空观念、现代主义叙事技巧和现代主义阐释空间使我们对现代主义美学特征有了更透彻的理解,也更加感受到了现代主义小说世界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初,王蒙在小说创作中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意识流"手法进行了大胆尝试。他的意识流小说既具有现代派小说的基本特点,又融入了民族的文化积淀与审美情趣,以中国式的人文精神,从现实的感受出发来规范意识的流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意识流"。  相似文献   

3.
指出意识流小说是现代主义小说中最具特色的一种。认为它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西方哲学与现代心理学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由于自身的天才素质,在对哥特体的借鉴、发展的基础上,艾米莉通过意识流技巧、象征艺术以及梦幻和潜意识的巧妙结合运用,使小说的激情内容和艺术表达得到了完美统一,尽管在"异化"等问题上还未能深入探索,但《呼啸山庄》蕴涵着现代主义艺术端倪,已堪称一部具有现代主义气息的经典先驱之作。  相似文献   

5.
川端康成作为日本新感觉派之一员 ,其创作既根植于日本文学传统美的世界里 ,又借用西方文学中现代主义的意识流等多种表现手法 ,开拓了自己的文学新路。纵观其小说创作 ,具有阴柔之美 ,刷新文学主题、意象和表现手法 ,情境小说 ,自然的人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新感觉派作家施蜇存创作出一批意识流小说。其小说借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具有现代主义特性,同时又遵循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融合了中国传统小说的现实主义因素。他的小说是在借鉴西方现代主义基础上的变形。  相似文献   

7.
在其意识流小说代表作《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波特娴熟地运用了多视角叙述、自由联想、内心独白和间接内心独白、时间蒙太奇等多种意识流技巧,生动、逼真地揭示出了韦瑟罗尔奶奶临终前复杂的内心思想,多角度地塑造出了韦瑟罗尔奶奶立体的、丰满的艺术形象,充分展示出了意识流技巧在其小说中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易平 《科技信息》2012,(16):202-202
伍尔芙的《论现代小说》体现了她的现代主义小说观,对传统的创作方法提出了挑战,阐释了小说的生活性。伍尔芙不仅对现代小说的改革和意识流小说的理论发表了独特的论点,还指出了作家的使命就是无拘无束地记录人们真实的精神感受和意识活动。  相似文献   

9.
结合现代主义文学的时代特点,以海明威早期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为例,从存在主义、象征主义、意识流等现代主义流派分支的视角出发,指出海明威的作品具有较强的现代主义倾向。在小说中,海明威通过对"虚无"主题的描绘,表现他对社会环境与个人存在的关注;他灵活运用意识流手法,通过增加读者与小说人物内心思绪的互动,进一步加深"虚无"的主题;同时,他通过频繁出现的象征意象烘托着整个时代的社会主题。可见,现代主义艺术对于深入理解海明威的作品而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论乔伊斯意识流小说中的蒙太奇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现代派文学巨匠和西方意识流小说大师,他的作品标志着人类写作意识的新阶段.他的代表作长篇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作品,意识流小说的经典.蒙太奇艺术技巧在小说中的使用是乔伊斯大胆实验的具体体现之一,也是乔伊斯对现代小说界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1.
挖掘人物背后的隧洞--评《达洛卫夫人》的意识流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的积极探索者与早期代表,其一生都在不断地突破传统、追求创新.<达洛卫夫人>在淡化的情节与跳跃的时空中着重表达主观真实,体现了与以往传统小说截然不同的面貌,被称为是伍尔夫最具意识流特色的小说.同时,伍尔夫采用对照与象征进一步丰富了小说的意识流技巧.  相似文献   

12.
《尤利西斯》是现代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典范。乔伊斯运用结构对应,反讽手法和变化莫测、精彩纷呈的意识流技巧,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人的内心世界和都柏林社会精神麻木、道德衰微和濒临毁灭的现代生活。  相似文献   

13.
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的奠基人之一。她的创作经历了由传统小说向意识流小说的转换过程。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个转换的历程,即:由前期作品中传统小说心理描写的逻辑性,转换到后期小说意识流技巧的跳跃性;由前期作品使读者间接进入人物心理,转换为后期作品使读者直接进入人物心理;由前期人物心理描写的客观性,转换到后期人物心理描写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14.
曼斯菲尔德和伍尔夫是现代小说的大师,同时又是女性作家的代表,她们对现代主义叙事技巧的娴熟驾驭及个性化创新在短篇小说中彰显无遗。从曼斯菲尔德的《布里尔小姐》与伍尔夫的《邱园》的比较和分析中可以看出两位女性作家对主题、人物和叙事结构的处理和对意识流技巧顿悟的处理上的异曲同工之处;两作家在短篇小说中以存在瞬间为其叙事中心:曼斯菲尔德围绕闪耀的时刻,伍尔夫聚焦重要瞬间,各自尽显叙事风采和魅力。两者又都以自己的方式凸现现代小说的艺术特征、现代社会的生存状态,在艺术手法上两作家相互照应、相互承托。  相似文献   

15.
意识流小说在中国的接受不是简单的"移植",在意识流文学东方化的进程中,在中国本土文化和作家文化素质的制约下呈现出明显的不同于西方意识流文学的中国特征。中国意识流小说很少表现西方意识流小说所表现的人的精神空虚、沮丧、偏执的病态和歇斯底里。相反,它以塑造健康的灵魂为己任,人的意识流动更多地受到理性的主导。而且,中国的意识流作品表现出对外部世界更大关注和更强的情节性。  相似文献   

16.
叶俊峰 《开封大学学报》2005,19(2):61-64,82
作为英国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弗吉尼亚*伍尔夫一直致力于小说的改革和创新,主张通过表现人的意识流动来构建主观"内在的真实".在其早期的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中,作者纯粹从个人心理反应的叙述角度,运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诗化语言等写作技巧,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社会造成的巨大创伤,表现了人们压抑、苦闷、空虚和绝望的心情.<墙上的斑点>堪称现代主义与意识流创作的经典.  相似文献   

17.
库切作为“后殖民主义”的代表作家,其文学作品无论在表现内容还是在叙事技巧上大都有别于传统文学。其小说《耻》重视心理描写和意识流动,运用了象征性描写,文体新颖但主题晦涩,表现了与以往写实主义文学作品截然不同的创作风格,即运用象征主义与意识流创作手法来揭露殖民主义的罪恶,使形式和内容在这部小说中得到了完美结合,因而受到了世界文坛的瞩目。  相似文献   

18.
王蒙的"意识流"小说创作,与西方的意识流小说创作相比,是一种非"意识流"的意识流创作。它所表现出来的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结果,继承了中国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的小说,是新时期文学最有成就的一个领域,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小说创作呈现了多元化倾向,象征派小说、荒诞派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意识流小说、新写实小说等都曾风靡一时。在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寻根文学",开始致力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并尝试用现代主义来表现自身的优秀文化,探询文学的"根"。回顾文坛,文化寻根作为一股文学思潮从高潮到落幕一直颇受争议,文章则试从寻根小说的魔幻主义色彩这一现代主义特征落笔对其意义进行重新阐释。  相似文献   

20.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意识流代表作家之一.本文以《达罗卫夫人》为例,从伍尔夫的“主观真实论”出发,对作品进行由浅入深的读解首先梳理作品中人物的意识流程,从人物意识流程透视人物痛苦、绝望的生活态度;其次分析作品中人物对生活绝望的深层原因,揭示二十世纪初西方人的异化感和末日感;第三阐述作家如何利用意识流技巧展示人物灵魂的挣扎和心灵的呐喊.同时,本文也阐明了意识流小说并不仅仅只有技巧,它还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