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耿安松  廖泽文   《科学通报》2000,45(Z1):2743-2749
对不同母质来源的沥青质进行了较详细的热解动力学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母质为Ⅰ型干酪根的沥青质其活化能分布范围宽,活化能在350kJ/mol以上时仍有较大量的生烃; Ⅱ型和Ⅲ型干酪根的沥青质其活化能分布范围相对较窄,活化能在350kJ/mol以上时分别只有少量烃生成和几乎无烃生成.针对具体母质来源的沥青质,热解动力学研究可以指示其成熟度状况.同时,结合对热解动力学参数频率因子的深入讨论,认为来自于Ⅰ型干酪根的沥青质具有高的再生油能力,而沥青质在油成气的潜力方面,则按照母质干酪根Ⅲ、Ⅱ和Ⅰ型的顺序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2.
用干酪根生烃动力学方法预测甲烷生成量之一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国某地绿河页岩组在油气勘探中提出以下问题 :该地层中的有机质通过热演化达到Ro 为 0 70 %时 ,能否产生高于 80mL/ g (TOC)的甲烷 ?本文用干酪根生烃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上述问题 .首先根据热解实验数据推导出甲烷及Ro 的动力学参数 ,并利用这些参数结合待研究地层的沉积埋藏史 ,恢复该地层的古地热史 ,最后计算出有机质在Ro=0 6 9%时所产生的甲烷数量为 96mL/ g(TOC) .结果说明 ,仅从干酪根生烃能力的角度来看 ,该地层中的甲烷应主要为干酪根原地热演化产生的 .  相似文献   

3.
用干酪根生烃动力学方法预测甲烷生成量之一例   总被引:58,自引:6,他引:52  
刘金钟  唐永春 《科学通报》1998,43(11):1187-1191
美国某地绿河页岩组在油气勘探中提出以下问题 :该地层中的有机质通过热演化达到Ro为0.70 %时 ,能否产生高于 80mL/ g (TOC)的甲烷 ?本文用干酪根生烃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上述问题 .首先根据热解实验数据推导出甲烷及Ro 的动力学参数 ,并利用这些参数结合待研究地层的沉积埋藏史 ,恢复该地层的古地热史 ,最后计算出有机质在Ro=0 6 9%时所产生的甲烷数量为 96mL/ g(TOC) .结果说明 ,仅从干酪根生烃能力的角度来看 ,该地层中的甲烷应主要为干酪根原地热演化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一种含金建造中金的有机载体——干酪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华南不同时代 3个重要含金建造主要岩石中的有机质组分、有机碳及金含量的相关性研究后认为 ,华南各时代含金建造控矿地层中金与有机质有成因上的联系 .含金建造岩石中的有机碳与金具有正相关关系 .金主要富集于不溶有机质———干酪根中 .干酪根中金的含量普遍高出全岩中金含量的数十至上百倍 ,占全岩金含量的 5 %~ 40 %之间 .干酪根中的有机官能团通过表面吸附、离子交换络合作用和螯合作用的方式富集和携带金赋存于干酪根中 ,成为含金建造中一种重要的金的有机载体 .  相似文献   

5.
黔西南两种成因类型的卡林型金矿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研究黔西南烂泥沟和戈塘两个典型的卡林型金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 ,通过地质背景、火成岩、古油藏、岩相古地理和矿床地质特征等方面的比较 ,认为黔西南卡林型金 (汞锑铊 )矿床有两种成因类型 :烂泥沟型和戈塘型 .烂泥沟型金矿床包括烂泥沟、板其、丫他 ,主要分布在矿区东南部的浊积岩区 ,与古油藏有成因联系 ;戈塘型金矿床包括戈塘、紫木凼、大厂和栏木厂 ,主要分布在矿区的西北部峨嵋山玄武岩区 ,矿床的形成与煤系有机质的还原作用有关 .  相似文献   

6.
用低温低压加水热模拟实验的数据再次验证,在源岩未熟-低熟阶段的热演化过程中,可溶和不可溶有机质都在不断同时发生着“缩聚”和“热解”反应,即“两极分化”作用,可溶和不可溶有机质始终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相互转化处于平衡动态之中,非烃和沥青质是干酪根与烃类间的重要的中间产物。沥青质是未熟油中烃类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7.
半咸水湖相未熟油成因机理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选择了对济南坳陷东营凹陷南坡低熟油形成具有意义的未熟钙质页岩进行模拟实验,并分别研究了可溶有机质和干酪根演化产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建立了可溶有机质、干酪根产率特征及相互关系。首次计算出了半咸水湖相沉积环境中可溶有机质和干酪根早期降解对未熟油形成贡献的比率,在未熟油成因机理的研究中取得了进展。  相似文献   

8.
一种含金建造中金的有机载体——干酪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华南不同时代3个重要含金建造主要岩石中的有机质组分,有机碳及金含量的相关性研究后认为,华南各时代含金建造控矿地层中金与有机质有成因上的联系,含金建造岩石中的有机碳与金具有正相关关系。金主要富集于不溶有机质-干酪根中,干酪根中金的含量普遍高出全岩中金含量的数十至上百倍,占全岩金含量的5%-40%之间。  相似文献   

9.
未熟-低熟烃源岩中脂肪酸的热模拟实验及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史继扬  向明菊  屈定创 《科学通报》2001,46(18):1567-1571
用辽河拗陷低熟烃源岩开展水热模拟实验、有水热模拟实验和抽出沥青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脂肪酸随温度增高逐渐减少,较高温度时有所增加,减少的原因应与脂肪酸脱羟生烃有关,其增加的现象则可能是干酪根新生脂肪酸和干酪根中的强干酪根脂肪酸解析下来转变为干酪根脂肪酸和沥青脂肪酸的结果,抽出沥青热模拟实验中,干酪根热解新生成的沥青含有脂肪酸,表明干酪根中结合的脂肪酸受热可转移到沥青中,低熟烃原岩沥青中,主要以一元长链脂肪酸占优势,干酪根相对含较多的二元脂肪酸,它们均随热演化增高而由以高碳为主变为以低碳为主的分布,根据模拟实验和低热原油烷烃以长链为主,推测脂肪酸对低熟油的贡献主要在低演化降低(R0<0.6%),实验表明,在有水参与下,有利于新生脂肪酸和二元脂肪酸的生成,并使脂肪酸脱羟生烃的速度相对变缓。  相似文献   

10.
未熟和低熟烃源岩中脂肪酸的赋存形式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继扬  向明菊 《科学通报》2000,45(16):1771-1775
未熟、低熟烃源岩中的脂肪酸赋存于抽提沥青和干酪根中,沥青脂肪酸主要以酯键结合于沥青的非烃组分内,干酪根脂肪酸以酯醚键结合于干酪根网络结构中,有一部分是与干酪根网络结构结合更紧密的强干酪根脂肪酸。辽河盆地与济阳拗陷未熟、低熟烃源岩的沥青脂肪酸含量在0.0100%~0.0739%,干酪根脂肪酸为0.0050%~0.0455%,强干酪根脂肪酸为0.0005%~0.0105%,其中一元脂肪酸占70%~10  相似文献   

11.
贺占博 《自然杂志》2001,23(4):231-234
类比法的组分替换取得的设计振荡反应的成功以及某些振荡反应机量可递推至同类反应,表明在复杂反应中确实存在着某种动力学关系的一致性。本文通过与简单反应的比较,讨论了复杂反庆等动力学关系的可能存在方式及研究方法,主要讨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溶液相振荡反应的振荡参数分别与下列数据的相关分析:(1)金属催化剂的标准电极电位E^0,特别是进行催化剂金属络离子的配体取代基替换所得的系列E^0;(2)混合催化剂存在下,B-Z反应还原剂的溴化速度常数与还原电位的恰当组合;(3)以甘油三酯水解产物为底物时,作为水解催化剂的表面活性剂的影响因子K,可在各类振荡反应中进行分析。文中还讨论了有关的实验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这些相关分析表明,在同类非线性反应的振荡反应中也会存在某种动力学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方法研究沉积盆地源岩有机质热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楠生 《科学通报》1995,40(11):1013-1013
1 实验方法和原理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研究沉积盆地有机质,主要基于其自由基的变化.自由基在干酪根演化过程中的变化及由此引起的电子顺磁共振谱线特征的变化,是我们用电子顺磁共振研究有机质热演化的基础.由干酪根自由基的形成过程可知,自由基的数目(浓度)与受热温度有关,随干酪根在热成熟过程中的不断裂解,失去烷基链,自由基浓度也就不断增加;除此以外,干酪根结构中杂原子(O,N,S等)键随演化过程的断裂也会形成自由基.因而可用电子顺磁共振方法(基于自由基浓度的变化)来研究烃源岩的成熟度和盆地的热历史.  相似文献   

13.
金在藻类-有机质-流体系统中分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树成 《科学通报》1997,42(16):1762-1764
模拟实验证实许多藻类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很强的聚金能力;一些学者进一步的实验工作表明,有机质、原油能促进金的淋滤、迁移、还原和沉淀等地球化学过程。然而藻类、有机质、有机流体的这些成矿作用并不是孤立的。相反,随着地质作用的发展,当藻类死后转变成各种有机质、有机流体时,这些成矿作用也在不断地演化,构成一个生物-有机质-流体(OOF)成矿系统。本文按照地质作用的发展过程(沉积→成岩),系统地研究在藻类转变为各种有机质、有机流体的演化过程中,其中的成矿元素金的分布是如何动态地变化的。这种系统的动态研究符合实际的成岩成矿过程,能够为金的生物成矿作用演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黔西南金锑矿床成矿流体中轻烃物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庄汉平 《科学通报》1997,42(16):1752-1755
成矿流体是金属元素沉淀的直接介质,成矿流体中的有机物质是研究有机质在金属成矿中的作用的最直接窗口之一。由于许多矿床成矿温度均已超过液态烃稳定存在的温度范围,在流体包裹体中仅存轻烃物质。因此,轻烃物质就成为判识成矿流体中有机质的最直接标志之一。本文选择了黔西南有代表性的金锑矿床(烂泥沟金矿床和大厂锑矿床),实验研究了矿物包裹体中的轻烃物质。  相似文献   

15.
油裂解生气是海相气源灶高效成气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干酪根晚期生气潜力和原油裂解气的问题关系到海相高-过成熟地区天然气的来源和勘探前景. 用高磁场固体13C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不同类型和演化程度干酪根的结构和油气潜力碳含量, Ⅰ~Ⅲ型干酪根在高-过成熟阶段气潜力碳含量均较低, 表明生气潜力较小, 生气数量有限; 而低成熟Ⅰ型干酪根油潜力碳含量较高, 表明在生油窗阶段大量生油, 为后期发生油裂解生气奠定了物质基础. 原油生气动力学实验表明, 在160℃左右(Ro=1.6%)原油才开始大量裂解形成天然气, 主生气期晚于干酪根的, 但生气数量是干酪根的2~4倍, 这种成因天然气富含甲基环己烷, 具有不同于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气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深部岩石圈温压条件下烃类存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密闭体系中压力高达3 GPa, 温度高达700℃的条件下进行了褐煤加水的模拟实验, 分析了实验产物中的烷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变化规律, 并讨论了高压高温对有机质演化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高压抑制了液态烃的生成, 使高峰值后移; 相同压力条件下, 温度升高有利于有机质的成熟演化; 压力增加会抑制或延迟油气的生成和有机质成熟. 高碳数烷烃在地幔高压力条件下仍可以存在, 这不仅突破了“生油窗”的传统概念, 而且还加深了在异常高压高温区寻找油带富集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萘锂还原无水NdCl_3与羰基化合物的一锅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金菊 《科学通报》1992,37(15):1385-1385
近年来,镧系元素特别是其盐类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已取得较大的进展,镧系金属单质对有机化合物有着特殊的反应性。活性金属的制备及与有机化合物反应的研究更显示出潜在的活力,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然而活性稀土金属与有机化合物反应的研究还很少见到文献报道。我们用萘锂还原无水三氯化钕制得活性金属钕,再同羰基化合物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它具有很好的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18.
用干酪根红外光谱划分烃源岩有机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建平  罗平  李晋超 《科学通报》1998,43(5):544-547
干酪根红外光谱不仅在宏观上可以划分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而且能很好地区分烃源岩形成环境,反映有机相的差异。本文提出了干酪根脂族结构指数和芳香族结构指数,划分出煤沼相,湖泊-煤沼过渡相和湖相三种不同的有机相。同时,这些参数也很好地反映了有机质类型成烃潜力和烃类产物类型的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19.
塔北轮南地区原油沥青质生烃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限定体系下的黄金管热解技术,研究了轮南地区原油沥青质生烃过程中气态烃的分子组成和分子碳同位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轮南地区原油沥青质具有较高的生成甲烷的潜力,生烃过程中气态烃成分和碳同位素的变化规律与干酪根初次裂解气以及原油二次裂解气有所差异。根据原油储层的古地温史对沥青质生成甲烷的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沥青质生成的甲烷具有碳同位素较轻的特征,与已报道的轮南地区天然气甲烷偏重的碳同位素组成不符。轮南地区天然气可能主要来自烃源岩干酪根高温裂解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自然信息     
牛津大学的希尔(Allen Hill)和埃德维斯(Mark Eddowes),最近发现了一种能使蛋白质细胞色素C与一种特殊设计的金电极反应的方法,从而实现了用天然蛋白质进行的无机化学反应。用蛋白质或酶还原分子氧或分子氮是化学家们一直在探索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