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月,凛冽的寒风飕飕地刮着。两个冷娃娃穿着厚厚的防寒服,悄悄地来了。"小寒、大寒,你俩别太贪玩,别把气温降得太低,否则人们会怪你们。"大自然妈妈亲切地嘱咐着它们。"那又不是完全由我们决定的。您不是让风婆婆管着我们吗?她要是总从西伯利亚送寒流过来,我俩就得使劲把气温往下降。她吹到哪里,  相似文献   

2.
聂明强 《科技信息》2003,(5M):25-25
女性形象是她作品的主题。在她看来,中国许多的女性体现了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无论是传统的女性,还是现代的女性,她们对情的执着追求,对生活与大自然无限热爱,对女性历史问题的反思和现代女性的自我觉醒。在画家笔下都形象而生动地得以具象化,让那静止的工笔人物或写意人物动了起来,靓了起来。在读者欣赏女性那清雅恬静美的同时,也联想起她们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地球家园是美好的、壮丽的、可爱的,我们需要了解她、欣赏她和爱护她。《大自然》杂志正是肩负起这一光辉的使命,向人们播撒了解自然和爱护自然的种子,普及大自然的科学知识。在许多国家中都有类似的杂志,有些还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完美的形式和更群众化的参与。美国在自然科普和自然保护方面有着较为成功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我在访美期间,了解和收集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大自然》编辑部让我谈谈这方面的观感,使我十分欣慰。美国在自然科普方面的期刊很多,本文谈到的只是我所见所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外婆家有一只箩筐,平时挂在仓房的墙上,不让随便动。外婆说这可是只神奇的箩筐,它能使鸟兽说话,能使时间倒流。我觉得这是在哄我们,怕我们把她的箩筐弄坏了。假期里,我和表妹丫丫想捉一只小鸟,研究研究。我们找来绳子、小棍,还有一把米。就差箩筐了。丫丫说她去拿,奶奶最疼她,经常用离奇的故事哄她。我们用小棍把箩筐支好,绳子的一头绑  相似文献   

5.
彭霞 《皖西学院学报》2003,19(1):116-118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从以下两方面探讨了这些特点在《德伯家的苔丝》一书中的运用。第一,苔丝的灵魂所在——纯洁的本性。第二,自然环境和特定环境与主人公相互感应、和谐统一的具体表现。不仅向读者展示了大自然的女儿苔丝纯洁、美丽、勤劳、忍耐等性格特点,更详细地说明了她作为大自然的女儿,是如何感应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并最终回归大自然与其浑然成一体的。  相似文献   

6.
在纪念《大自然》杂志创刊20周年之际,久久涌动在我心中的祝愿与感激之情竟一时不知从哪儿说起,就让我讲二三件发生在最近十多天里的事,以表我们对《大自然》杂志的喜爱和祝贺: 7月12日上午。我回到曾执教几十年的浙江金华一中。刚走进校门,就被高二(2)班的张晓君同学拉住了。我问她有什么事?她说:“《大自然>真好,我们都想再订《大自然》,但不知道到哪里去找你,到哪里去订?”看到我的学生如此喜爱《大自然》,我既高兴又感到愧疚。因为过去都是我直接到教室里去宣传征订《大自然》,可是去年我退休后,就没有再继续做收订工作,半年来又很少回一中,害得同学们这样着急。同  相似文献   

7.
如果把作家简单地分为想象型和体验型,萧红理所当然地属于体验型,她的作品中浸透着她对生命细腻、痛苦、孤独、寂寞、困扰的体验、她的生命体验、情感体验常常被设置在她生活的习惯里和习惯的生活里,从这个意义上说,萧红是一个自传型的女作家,正如美国学者葛浩文所说:“到目前为止,除了作家偶而有神来之笔外,萧红可算是个所谓内观和自传体型的作家。”  相似文献   

8.
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每一次呼吸和冷暖的感受都在提醒我们这一事实。然而不幸的是.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我们一次次偏执地将自己与自然割裂开来,把自己奉为万物之灵,肆意践踏大自然。  相似文献   

9.
石头乾坤大     
用大自然的奇妙激荡学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探索奥妙的激情。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中央之国,是我们祖先给生育我们的土地最为崇高的赞礼!的确,我们中国是非常可爱的,所以,早在20世纪初期,当中国受人欺凌、国人意志消沉之际,方志敏烈士就撰写了《可爱的中国》,从气候、国土、物产等方面讴歌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并把她比作母亲,希望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将母亲从敌人手里救出,并把母亲装饰起来,使她成为世上最出色、最美丽、最令人尊敬的母亲。  相似文献   

11.
艺术森林公园作为向着新世纪的象征,是在大自然中创立新的艺术环境,艺术森林公园,不仅可以促进了艺术家或者有志者和爱好家的艺术活动,同时,还推广了由众多普通市民参加的艺术普及活动,并且还是以创造工艺与文化为目的的综合设施。作为开放空间公园,它不仅有大片的绿地空间,还要有游憩活动的设施,是群众性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场所,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2.
赵沛 《科技资讯》2009,(18):232-232
设计是有目的的策划,平面设计是这些蓑划将要采取的形式之一,在平面设计中你需要用视觉元素传播你的设想和计划,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给受众,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你的设想和计划,这才是我们设计的定义。一个视觉作品的生存底线,应该看他是否具有感动他人的能量,是否顺利的传出背后的信息,事实上她更像人际关系学,依靠魅力来征服对象,你的设计有抓住人心的魅力吗?是一见钟情式的还是水到渠成式的,你需要像一个温文尔雅的绅士还是一个不修边幅的叛逆之子,或是治学严谨的学者?  相似文献   

13.
《如果爱,如果艺术》完成了一次思想的再发现,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条不是作为知识而是作为生命体验进入十九、二十世纪间最伟大思想的通道。她告诉了我们,一个沉入于爱和艺术的女人,人生将会如何展现,更启悟了我们如何爱,如何艺术。  相似文献   

14.
贾晓辉 《科技知识动漫》2007,(10X):85-85,128
“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杜甫的这一名句让我们体会到了春风细雨对大地的一份独有的情怀。春风的抚爱,让万物在浑然不觉中崭露头角,春雨的滋润,让所有生命兴致盎然地绽放美丽,这是多么和谐又多么美妙的境界呀!大自然如此,滋养人心灵培育人品格的德育教育更该如此吧!然而,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观念是教师地位至高无上,  相似文献   

15.
李文柱 《大自然》2013,(5):11-13
大自然是美丽的,因为她拥有秀丽的山川河湖花草林木。大自然又是神奇的,因为其中不仅有众多的珍禽异兽,还活跃着精灵般的昆虫。很多昆虫身体虽小,却有着艳丽的色彩、闪亮的光泽和仿佛精心设计的纹样。有些类群的体壁还呈现不同肌理的隆突、沟壑及凹凸。在放大镜下观察,细如芥末的小昆虫小巧玲珑,恰似刻意雕琢而成的艺术品。这些极具艺术品位的"作品"可不是出自艺术家之手,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若能运用笔墨,将这些天然造就的精巧结构、纹饰和色彩准确呈现在纸上,一定让人赏心悦目。因此笔者每获得一枚昆虫标本都会如获珍宝,并用笔墨将其独特的形体及绚丽的色彩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6.
金臂金龟     
人类的存活全靠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不论是我们吃的食物或者药物,穿的衣服,用的许多物品,燃料乃至呼吸的新鲜空气,居住的环境和欣赏的大自然都是仰赖生物的多样性、健康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如果持续减损,生态系统恶化,人类亦无法在地球上生活。  相似文献   

17.
你知道吗?肥皂是用脂肪做的,粉笔来自小小的海洋生物。世界上几乎每一样东西都来自大自然。快看看我们日常生活中60多种吃的、喝的、玩的、穿的、用的,都是怎样从大自然转变来的吧。科技的变化日新月异,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步骤却是基本不变的。  相似文献   

18.
海的女儿     
《大自然》1989,(4)
我在访问美国加里福尼亚州的时候,曾住在美国朋友佩尼的家里.她家摆饰得像个贝壳博物馆,她拥有四条小艇,谈起她的航海故事,更是娓娓动听.可惜时间太短和翻译上的困难,了解很不详细.回国后,我想以"海的女儿"为题,写一篇描述她爱海的生活,请她给我补充一点情况.没想到她写来这封长信,充满着一个普通美国人对海洋的情感、认识和要求保护的愿望.特请唐波同志把这封信全文译给《大自然》的读者.  相似文献   

19.
《花凋》是张爱玲小说讽刺艺术达到高峰的代表作之一。她用女性细腻的笔触,辛辣而不失调侃的讽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洋场没落生活的真实图景。张爱玲的嘲讽是犀利的、辛辣的,但又是善意的、温情的,在冰冷的嘲讽之下,掩藏着作者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  相似文献   

20.
李建平 《奇闻怪事》2009,(10):55-55,59
生态体验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它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引导受教育者树立崭新的人生观和生存发展观。我们把环保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利用生态体验的教育理念让孩子去亲近、欣赏、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和谐,学会感激、敬畏与尊重,学会与环境和谐相处、养成善待环境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