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12位泰国学生汉语复元音韵母的习得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各个学习阶段的泰国学生汉语复元音韵母的偏误率和偏误形式出现的规律,找出每一个二合、三合元音韵母的偏误特点、存在的难度梯级。其中,二合元音韵母偏误主要发生在ie、ou、üe、uo;三合元音韵母的难点主要是ui、iu。文章最后指出产生这些偏误的主要原因,并且针对这些偏误,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聚焦考察外国留学生在时间状语之后使用副词就时的偏误。分析偏误主要表现为遗漏、误代和误加。得出母语负迁移、一般认知难度及就的多义性是这些偏误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3.
外国留学生在动宾式离合词习得的偏误中,A类偏误跟B类偏误有显著性差别。中介语和实验都表明,总偏误率随着学习阶段的上升而降低,且各阶段偏误率差异显著,但A类偏误率没有随着总偏误率降低而降低;A类偏误率显著高于B类偏误率。AB两类偏误率的这种对比关系跟学习阶段、母语背景均不相关,尽管总偏误率各阶段差异显著。因此,在习得难度上,无论对哪个阶段哪种母语背景的留学生来说,A类扩展成分的习得要难于B类扩展成分的习得,教学的重点也就应该放在A类扩展成分的使用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韩国留学生HSK汉语写作中出现的结果补语偏误为对象进行分析归纳,按照其性质将结果补语偏误分为四类,分别是:成分缺失、否定形式的偏误、替代偏误以及结果补语带宾语的偏误。本文以这四种类型的偏误为基本框架,对韩国留学生在刁得结果补语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现象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5.
基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语料分析发现,留学生"是……的"句型的习得性偏误率高达41%,远远高于其他类别的汉语句型,不同语言水平、不同国籍习得者的偏误率也有所不同。该句型的8种构式中,"主语+‘是’+状语+动词+(宾语)+‘的’"构式出现的偏误率最高。偏误类型主要有遗漏偏误、错序偏误、误代偏误和误加偏误,其中,遗漏偏误的偏误率最高。偏误原因主要来源于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和教材教学的缺失。  相似文献   

6.
问卷调查分析显示:(1)处于汉语中、高级学习阶段的哈萨克族学生在使用汉语否定结构时.会出现一些带有普遍规律性的偏误;(2)母语负迁移所造成的偏误很少出现,而目的语知识负迁移造成的偏误已经占优势;(3)学生对汉语否定结构的掌握程度与学生的汉语水平并不完全成正比;(4)学生正逐渐形成汉语否定结构的规则和系统,但还不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规则。  相似文献   

7.
“拒绝”是让人不愿接受的和威胁面子的行为,但又是人际交往过程中必须经常使用的一种言语行为。汉语拒绝语表达在词语、语句层面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更在语用策略上受到本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制约。这种特殊性直接导致留学生在汉语拒绝语习得和使用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偏误。本文对这些偏误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探讨相关的教学策略,以帮助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拒绝语及其使用策略。  相似文献   

8.
以HSK作文语料库为语料来源,对HSK作文测试中出现的逆序词偏误进行了穷尽检索与统计分析。就逆序词的等级来看,乙级词的偏误最多;就逆序词的结构来看,联合结构的偏误最多;就国籍来看,汉字文化圈的学生较之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说偏误更多,他们更容易受到母语负迁移,出现大量混淆逆序词词性和词义的偏误。  相似文献   

9.
英语口语偏误及纠误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偏误分析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阐述了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口语学习过程中常出现的偏误以及偏误类型,分析了偏误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纠误原则。  相似文献   

10.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惯用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留学生对惯用语既感兴趣,但又因为难于理解而倍感棘手.文章从惯用语的性质特点入手,针对留学生惯用语使用中的三种偏误现象:语义偏误、语法偏误、语用偏误,提出了惯用语教学的四项对策,以提高留学生的汉语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11.
根据篇章语言学理论,韩国留学生的篇章偏误可分为省略、照应、关联词语、时间词语、词汇衔接等5类。省略偏误包括主语省略、定语省略;照应偏误包括代词照应误为名词照应或零形式照应,零形式照应误为代词照应或名词照应;关联词语偏误包括省略关联词语、关联词语搭配不当、错用关联词语;时间词语偏误包括省略时间词语、错用时间词语;词汇衔接偏误主要是词语重复。其中省略偏误比例最高。依次是关联词语、照应、时间词语偏误。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含"满足"与"满意"的偏误语料的考察,对其进行筛选提炼,将偏误类型归类,总结偏误特点,在此基础上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欧化结构在汉语语言系统中数量日渐增多,地位日益重要。欧化结构最初是小规模的、临时的,以偏误形式出现,随着使用频率的提高,人们的语感也会发生变化,偏误就成了基础语即汉语语法系统的一部分。从历时角度看,有的欧化现象仅作为偏误活跃一时,然后逐渐消失;有的则由偏误发展为稳固的欧化结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欧化结构应该成为汉语语法中相对独立的系统,与传统汉语句式区别对待。还应该确定欧化结构和偏误的界限,重视欧化结构的启迪作用,利用欧化结构引导学生纠正偏误。  相似文献   

14.
以建设聋人汉语书面语语料库为目的,以服务于语言研究和教学为基本原则,以典范的现代汉语作为判定偏误的标准,对聋人汉语书面语中存在的词语偏误进行了分类与分析,对聋人汉语书面语词语偏误产生的根源作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5.
采用偏误分析和汉英对比的方法,分析"把"的缺失和"被"的误加这两种句式偏误,指出汉英思维差异和汉语语法的过度泛化是偏误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金英实 《科技资讯》2014,(31):180-181
朝鲜族中学生把字句的偏误主要出现在"把"后宾语、把字句谓语、把字句谓语的前后成分以及语序上。其中"谓语前后成分"偏误占的比例最高,其次为"谓语"偏误。"语序"偏误占的比例最小,语序已不再是把字句习得难点。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是目的语干扰和母语干扰。该文通过调查、统计,分析了朝鲜族中学生把字句各成分的习得情况以及致误原因,并排出了把字句谓语前后成分的准确度顺序,揭示了学生对把字句的认知规律和习得过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三峡大学医学院零起点尼泊尔留学生汉语语音学习情况的调查,总结学生初级汉语语音学习阶段的偏误,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8.
越南学生汉语助词“了”偏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是现代汉语特殊的语法现象,也是对越汉语教学的难点。通过对越南学生"了"偏误的调查,列出越南学生"了"偏误的类型,并运用有界和无界理论分析"了"的使用情况,最后用中介语理论总结越南学生"了"偏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偏误分析"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的突破口,因为其基本理论依据--第二语言习得和中介语理论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都有长足的进展,所以"偏误分析"的研究也在有理可依之下,有效地指导着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本文主要针对偏误的类别、产生原因和教学策略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日本留学生学习被动表述的偏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日本留学生使用被动表述时出现的偏误情况,指出了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受其母语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的影响;留学生在使用被动表述时出现了过度泛化(overgeneneralization)现象。在教学中为避免偏误我们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