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亚 《枣庄师专学报》2007,24(5):100-103
本文将虚数引入太极宇宙模型并建立起太极宇宙模型的数学模式,利用现代宇宙学研究成果验证可见宇宙在太极宇宙模型中的适用性,同时应用哲学语言论证太极宇宙模型所表述的哲学宇宙精神.  相似文献   

2.
近三十余年来对宇宙模式的研究,天文学家有三种不同的理论:一曰稳衡态理论,一曰大爆炸理论,一曰脉动宇宙理论。而回溯一千六百年以前的我国古代《列子》宇宙模式理论,虽是极其抽象、原始的设想,远远落后于现代天文学宇宙模式的理论;却有极其可贵的历史资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根据宇宙物理学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把宇宙中元素的起源和演化的各个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得到了一个系统丽完整的关于元素产生和演化的无限循环的螺旋式模式。  相似文献   

4.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中爆发,使得整合性技术“元宇宙”成为产业界和学术界瞩目的焦点。元宇宙对于现实世界的发展和影响备受关注。本文从时代背景出发,对元宇宙概念进行概述,围绕元宇宙本质特征与元宇宙发展核心技术(扩展现实、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进行知识梳理,并提供元宇宙技术功能架构;对元宇宙目前主要的应用领域,即技术创新、产业变革、行业升级、虚实交融、智慧城市应用等进行分类综述,指出元宇宙有利于人类社会教育模式创新、生活方式重构和生产效率提高。最后,本文对元宇宙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元宇宙的发展呈现出从社会主要行业产业的场景应用融合向外扩展,再纵向深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李峥 《世界知识》2022,(7):13-17
<正>元宇宙作为一个新兴互联网概念,有可能成为未来数字生态的主流发展模式。元宇宙是当今多项前沿信息技术的集成,人们试图利用其营造更具沉浸式、开放式的数字空间,从而进一步促进互连网渗透率的提升和数字经济的升级。当前,美国科技巨头是元宇宙的主要推动者,一些国家也纷纷开展早期研究、  相似文献   

6.
赵之昂 《创新科技》2014,(16):112-113
中国古代乐文化的结构由身体内在性、身体活动、群体仪式以及社会组织方式、宇宙文化模式等诸要素构成,这一结构模式的生命与德化之间的矛盾性,在其静态文化模式下导致中国礼乐制度的终结。  相似文献   

7.
<正>2022年是元宇宙元年,许多文旅企业在元宇宙政策的东风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整体态势下,不约而同地开始探索元宇宙。文旅元宇宙项目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模拟、感知、体验现实世界,推动文旅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对其产业模式和形态皆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和市场规模为新兴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了良好发展环境和强劲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8.
3个月前公布的一项"诺贝尔奖级"重大发现——宇宙"暴涨"证据也许存在问题。同一科研团队在20日发表的最新论文中承认,不能排除他们有关宇宙原初引力波的发现错了。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在新一期《物理学评论通讯》上报告说,他们依然坚持最初的结论,即他们利用架设在南极的BICEP2望远镜,在宇宙大爆炸的"余烬"——微波背景辐射中,观测到一种叫做B模式的特殊偏振模式,这种偏振模式是长期寻找的原初引力波的“独特印记"。  相似文献   

9.
宇宙是怎样起源的?实物是怎样产生的?宇宙、时空的本质是什么?本文认为:一切空间都可以归结为"宇宙场",一切时间都可以归结为"宇宙场过程"--宇宙就是宇宙场加宇宙场过程--宇宙场既是场物质又是场过程--因此,宇宙物质统一于宇宙场.并且据此认为:自今为至的一切宇宙观、时空观所称的宇宙、时空本身都不是绝对独立存在的物质,都不能绝对独立地产生物质作用;唯有宇宙场是绝对独立存在的物质,唯有宇宙场能够绝对独立地产生物质作用,因此说宇宙起源于宇宙场.进而据此又认为:宇宙场产生实物,实物产生实物场;实物和实物场最终又都转化为宇宙场--并且宇宙场与实物和实物场是如此循环拄复,以至无限地先后存在、产生和相互转化的.这就是本文时宇宙起源的思考和解答.  相似文献   

10.
将<太极图>解析成太极图的四维图象,并根据<周易>的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宇宙法则和现代物理学研究成果构画出太极宇宙模型,同时指出太极宇宙模型的基本特征及特点.根据太极宇宙模型、<周易>原理和现代科学成就提出并描述出大统一的宇宙结构图景,指出"炁天人合一"是易学思想的精髓、太极法则,即宇宙的主体时空观和宇宙的客观本体观的统一.本文提出的太极宇宙模型及大统一的宇宙结构与欧美等国科学家最近提出的循环宇宙、中空宇宙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1.
在技术进化和整合所构建的元宇宙环境中,元宇宙阅读经历了“脱嵌”—“再嵌入”的过程。阅读内容的创作融合了PGC、UGC和AIGC三种模式,阅读方式实现了全真体验,阅读分享向虚拟场景传播演进,阅读与生活的边界逐渐模糊。在这样的语境中,阅读行为所带来的情感共鸣更为强烈,更容易找到趣缘群体,个体的阅读力得到巨大提升。但是我们也必须警惕元宇宙阅读带来的著作权益归属模糊、意识形态引导困难、数字鸿沟扩大、碎片化知识汲取泛化、纯虚拟信息干扰等隐忧。  相似文献   

12.
文章详细论述了RCN-1反射宇宙中子仪及测量装置的研制和宇宙中子、反射宇宙中子的形成过程。初步进行了宇宙中子流的测量,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宇宙中子流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该文还对宇宙中子在工程地质、大气环境、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应用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现代宇宙学认为宇宙是由一个奇点发生"爆炸"而逐渐演化形成的.本文肯定了大爆炸宇宙学说,随后讨论了宇宙是怎样由一个奇点爆炸后,经过宇宙的早期演化,产生星系、恒星、行星以及生命的过程,并运用哈勃定律分析计算了宇宙的大小.最后对宇宙的未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 我们的宇宙诞生于100多亿年以前的一次宇宙大爆炸。在大爆炸后1秒钟内的宇宙极早期,宇宙的温度高达100亿度以上,当时宇宙中除了氢元素(以质子形态存在)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化学元素。在这个宇宙极早期阶段,宇宙是由基本粒子——质子、中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构成的。在大爆炸后1秒钟到3分钟内,是为宇宙的早期阶段。在宇宙  相似文献   

15.
提出电子宇宙论.宇宙遵循物质及其层次性、作用量守恒、时空物质性和矛盾性四定律;反映宇宙规律的哲学,从物理宇宙向哲学宇宙升华,经由实验和实践而逼近绝对真理.  相似文献   

16.
按宇宙在大尺度上均匀、各向同性的假设,运用经典力学理论,由质量连续性定理和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哈勃常数与宇宙膨胀时间的关系以及宇宙质量密度、宇宙尺度与宇宙膨胀时间的关系.哈勃常数的计算结果与观察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7.
宇宙发生论是儒家思想和理论的基石,也是地球科学研究的范畴.介绍了董仲舒、周敦颐、邵雍和张载等宇宙发生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地球科学与其对应的科学解释.在此基础上,提出宇宙发生论的4个内涵:中国古代宇宙观、宇宙发生论的历史演变、宇宙发生论的地位和作用、宇宙发生论所涉及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8.
《世界知识》2008,(24):11-11
11月27日,日本内阁宇宙战略开发总部公布了日本今后宇宙战略的基本方向。“推进宇宙外交、强化安全保障、促进宇宙产业、应对民间需求、为下一代提供梦想的宇宙研究体制”是未来推进日本宇宙开发利用的五大方向。而其中,“宇宙外交”和“宇宙安全保障”的提出,可谓两大突破。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与弯曲时空量子场论相类似的方法讨论Bianchi-Ⅰ型宇宙。得到了宇宙波函数所满足的wheeler-DeWitt方程,在将这宇宙波函数考虑成相应微超空间中的宇宙场后,不仅可以避免在宇宙量子力学中所遇到的宇宙波函数几率解释的困难,而且得到了宇宙多重产生的结论,并计算出所产生的各种宇宙平均数分布。这种宇宙多重产生的效应可以通过引入一种假想的宇宙探测器来进行观测。  相似文献   

20.
整个宇宙是由许多局部宇宙组成的,各局部宇宙性质不同,在各局部宇宙中一般物理规律都成立,认识物理宇宙不仅要考虑参考系而且必须考虑所在局部宇宙。引入局部宇宙概念,狭义相对论原理作了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