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山西汾西方言古知庄章组字今读一般都读为ts类声母,只有来自古合口章组的一部分字今读f声母。读f声母的章组字,其实是古知二庄与知三章两分格局的遗留,也就是说,汾西方言是古知庄章组声母合口两分型的方言,这种情况在山西方言中是极为少见的一类。  相似文献   

2.
湖南洞口县山门、醪田话古喻母合口字今有读[m-]声母现象。这些读[m-]声母的古喻母字只出现在山、臻、梗摄的合口呼中,其余各摄的古喻母合口字今都读零声母。从洞口县山门、醪田话古喻母合口字读[m-]声母与读零声母音节的声韵母比较推断,山门、醪田等地古山、臻、梗摄喻母合口字原来声母是零声母、韵母是撮口呼[y]介音韵母,韵母中的[y]介音拢圆摩擦进一步唇化产生了双唇音声母[m-]。  相似文献   

3.
通城话溪群母字的语音演变是在汉语方言经历了浊音清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所以它完全不是存古而是创新.在这个创新过程中,有两种力量不可忽视,一种是通城话普遍存在的强烈的送气成分,一种是不同的介音对声母产生的影响.通城话古溪群母字的今音表现是在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产生剧烈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一般都认为一等字古无腭介音,三等字古有j介音,洪细区别巨大。但温州方言中有好些一等字读如三等,又有好些三等字读如一等,打破了它们的畛域,其中尤以流摄字为显。这一现象,很值得注意。一等读如三等的字 1.1 温州流摄字除唇音字异化外,都读-u尾韵,一等候韵一般读-au,三等尤韵精知照组读-(?),尤幽韵见系读-jau,来母读-(?),例如(由于印刷原因,本文以ng表η以nj  相似文献   

5.
从开合口的层面分析汉语语音的发展过程,可以从一个侧面来揭示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以唇音的角度,逐字探讨语音系统所发生的开合口变化,发现在韵部合并及声母的影响下,《韵镜》一系韵图唇音字中的非组三等凡韵合口字发展到《韵法直图》一系韵图时全部变成了开口字。  相似文献   

6.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方言分区的西区西鲁片。中古时期的知微澄、庄初崇生、章昌船书禅三组声母(以下简称“知庄章”)在今山东方言中的读音情况复杂。笼统的说,东区分为两套声母,西区大多数合并为一套声母。但是枣庄地区的知庄章三组声母在今天读为[ts][ts’][s]和[pf][pf’][f]两套声母。  相似文献   

7.
四保话属客家方言。四保客家话不同于典型的客家话(如梅县话)的音韵特征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有七个声调。二、中古知、章两组有些字的声母读同见组(k-或kh-)。三、有鼻化韵。四、只有一个塞音的韵尾。  相似文献   

8.
广西蒙山陈塘话有声母20个,韵母64个,声调10个。其音系主要特点:声母方面,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者,不论平声、仄声,绝大多数读为相应的不送气清音;精、清二母分别读t-、t~h-;流、深、臻三摄开口三等见组字读舌叶音t∫-、t∫^h-等。韵母方面,如较整齐地保留了-m、-n、-η、-p、-t、-k韵尾的配对等。声调方面,古平上去入四声按声母的清浊各分为阴阳两类,阴入、阳入再依据韵母元音的长短分为四类,共十个声调。同音字汇收字4400余个。  相似文献   

9.
中古知章庄组声母读音在现代湘方言表现复杂:有读舌尖中音(t组),与端组混读;有读舌面前音(tc组或t组)或舌根音(k组),与见组混读;有读舌尖前音(ts组),与精组混读;还有读成舌尖后音(ts组)、舌叶音(t∫组)等.这几类齿音声母在湘方言历史上也应经历了极剧烈的变化,我们搜集有关湘方言、楚语、南楚语的出土文献、历史方志以及历代学者运用湘方言语料写作的文字、音韵学著作,统计和分析他们的读音在历史文献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张双庆、万波先生认为“辫”字赣方言读阴平不送气不合理,主要理由是所列赣中西部地区方言中的全浊上声字无有一个读阴平不送气,由此断定它另有反切来源:清声母帮母。本文认为“辫”字只有一个来源:浊声母并母,并且认为两位先生的材料和推断不够真实。“辫”读阴平不送气的原因是受普通话影响,方言的语音变化具有层次性。  相似文献   

11.
张双庆、万波先生认为“辫”字赣方言读阴平不送气不合理,主要理由是所列赣中西部地区方言中的全浊上声字无有一个读阴平不送气,由此断定它另有反切来源:清声母帮母。本文认为“辫”字只有一个来源:浊声母并母,并且认为两位先生的材料和推断不够真实。“辫”读阴平不送气的原因是受普通话影响,方言的语音变化具有层次性。  相似文献   

12.
《中原音韵》是近代汉语语音研究的主要依据,但由于它的编排体例而引起了很大的争论,“知庄章”三组的分合问题便是焦点之一。我们认为“知庄章”应该分为两组互补的声母,即/ts、ts’、s/和/tg、tg’、g/。同时,根据现代汉语方言材料可以证明“知庄章”两分在《中原音韵》时代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3.
中古入声在今衡山前山方言中的归调及演变情况是:绝大多数古清声母入声字、古次浊声母入声字及部分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入声调;部分古全浊声母入声字和少数古次浊声母入声字因"调值相似"读上声调。此外,还有少数非常用的古入声字今不读入声,归调跟普通话一致。  相似文献   

14.
介绍文水方言内部五点成山摄舒声字读音现状,并归纳其演变规律,认为其音系结构的调整是通过非平行演变和“无中生有”的方式实现的。在地域上呈现出中间慢、四周快的特点,细音字演变的速度最快,洪音中最先变化的是山摄合口字和开口见晓组字。文水方言[-n]韵尾消失,保留[-η]尾,符合北方大多数方言阳声韵韵尾脱落的顺序。  相似文献   

15.
《中原音韵》是近代汉语语音研究的主要依据,但由于它的编排体例而引起了很大的争论,“知庄章”三组的分合问题便是焦点之一。我们认为“知庄章”应该分为两组互补的声母,即/t■、t■’、■/和/t、t’、/。同时,根据现代汉语方言材料可以证明“知庄章”两分在《中原音韵》时代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介绍文水方言内部五点咸山摄舒声字读音现状,并归纳其演变规律,认为其音系结构的调整是通过非平行演变和“无中生有”的方式实现的。在地域上呈现出中间慢、四周快的特点,细音字演变的速度最快,洪音中最先变化的是山摄合口字和开口见晓组字。文水方言[-n]韵尾消失,保留[-耷]尾,符合北方大多数方言阳声韵韵尾脱落的顺序。  相似文献   

17.
从舌音的角度出发,聚焦于开合口的衍化,分隋唐、两宋、金元、明清和现代五个阶段,描绘出汉语语音从中古到现代开合口变化的轨迹,探讨变化的成因,分析成系列发生过开合口变化的10组舌音字,从舌音的角度展示汉语语音演变的详貌。  相似文献   

18.
瑶语勉方言罗香土语念5’调的词包括非汉语词、早期汉语借词以及现代汉语借词三个部分。非汉语词、现代汉语借词中的5’调并非来自古次清声母字,早期汉语借词中的5’调多来自古塞音、塞擦音全清声母上、去声字。此结论异于5’调来自古次清声母字的旧说。这说明致使瑶语派调形成的原因多元化,值得学界重新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50个日母字在当前大连话中的读音进行考察,发现除了止摄开口三等字仍读外,其他日母字的零声母[]和[l]声母有被[]声母取代的趋势,这种向普通话靠拢的发展走向在年轻人、文化程度高的人群和随便语体中更为明显。这不是方言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普通话影响下的语言变异,也体现了语言使用者语言态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黄娟 《科技咨询导报》2007,(26):247-247
大新镇位于北部吴语的毗陵小片,来母字读如定母的现象在江西赣方言、客家方言并不少见,但是在北部吴语却是首例。同时在毗陵小片流摄开口一等字有[-i-]介音以及[o][o]韵的[f/v]读如[h/|↓]的现象也很少能见了,但是在大新话中这三种现象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