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安文人山水园林之游与园林山水赏会,刺激了建安文人山水审美意识的滋生与发展。建安文人已经进入了初期山水诗创作的进程。同时,进一步关注山水景物,描写山水景物,积累了艺术描写的经验,也表现了建安文人的山水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2.
评王立群《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群《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一书为 2 0世纪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中具有开创意义的通论之作。此书首次提出山水游记的三大文体要素 ,充分论述了晋宋地记对中国古代山水散文与山水游记的重大作用 ,分析了唐宋山水游记的三大模式与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的产生、分类、结集、流传 ,并在理论上提出“集团性审美意识”这一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3.
山水花园城市是中西合璧的城市理想。镇江建设山水花园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应该以"山水为体,文化为魂"建设山水花园城市,并以此为契机,创建国际花园城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山水游记是作者对祖国山水景物的艺术取影和游历记录,山水游记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外在表露和审美体现,山水游记蕴含着作者对山水景物的鉴赏和表现经验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山水游记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城市发展中的生态破坏、文化特色缺失等问题,以及对山水城市绿道的诉求,从山水城市理论发展研究出发,剖析山水城市的本质内涵,进而总结出中心城区山水城市绿道构建的影响要素与特征,提出了山水视角下中心城区绿道网构建的策略架构,并以典型的山水城市洛阳市为例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6.
王维的山水诗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典型代表。山水意识是以自然山水为审美对象,通过观照山水以获取美感的心理活动,山水诗是山水意识的产物,中国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自然景物为审美对象的诗歌作品。王维的山水诗体现了中国山水诗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中国掀起了一场关于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大讨论。钱学森教授提出的山水城市概念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诗词、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山水城市的核心思想是,兼顾城市生态和历史文化,兼顾现代科技和环境美学;它考虑未来城市生产、生活发展的需要;它是为中国老百姓享受的生活、工作环境。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中国已经开始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期,世界关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道路。这是山水城市讨论的时代背景。中华民族对山水有特殊的感情,山水意识几乎融入中华民族的遗传基因,山水文化的特色之一是综合艺术,这是山水城市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旅游中,人们对山水的审美呈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具体表现为:要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注重山水景观中的历史文化底蕴;推崇山水景现的自然、朴素、本真之美;欣赏由山水景观衍生出来的旅游文化意象。了解当代旅游中的山水审美倾向,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旅游开发策略,满足人们的山水旅游需求,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粉彩山水瓷画创烧于雍正时期,清末时期衰败,民国时期得到复兴,形成新粉彩山水瓷画。新粉彩山水瓷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丰富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0.
康熙青花山水瓷画是青花山水瓷画发展中的巅峰,其艺术特色深受"清初四王"山水画的影响。"清初四王"是康熙时期最有影响的山水画派,在其影响下,康熙青花山水瓷画呈现出仿古、渗入西法和程式化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文峰片区拥有独特的自然山水环境条件,结合山水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策略,从生态规划、文化塑造以及空间营造三方面来建设片区滨水活动空间,使得城市人工环境与山水自然环境和谐相融,为城市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打造一个富有山水特色的滨水空间。  相似文献   

12.
江西旅游最重要的资源是名山大川。本文在全面梳理江西名山大川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山水文化在发展江西旅游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并指出江西山水旅游要更好更快发展必须明确山水旅游发展目标,推动山水旅游转型升级,加大山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力度,提高山水旅游景区运营水平。  相似文献   

13.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主观心性与客观物性交流的产物,由心到物,以物证心。陶瓷山水创作区别于国画山水创作,虽然同样是山水,但色彩在宣纸与陶瓷上晕染显示出的效果却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4.
呼号的山水     
海杰 《世界博览》2010,(16):83-83
分崩离析的自然山水,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影像墓志铭。山水空间的崩离直接构成了对我们的生命空间的挑战——自然空间收缩甚至崩盘。从那里,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山水的命运,即我们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人文山水”是目前旅游界广泛采用的概念,揭示了我国旅游资源的最大特性和魅力所在。本文厘清了“人文山水”的概念并对它的发生缘起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杭州的旅游资源是典型的“人文山水”形态,本文选取杭州为案例分析其“人文山水”的经典意义和独特个性,以对当今“人文山水”的旅游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清丽山水中见宦游之情——论谢朓的山水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朓诗歌尤以山水诗创作成就高,其诗歌中描绘的清新秀丽山水多见于仕宦揽游之中,谢朓不仅将自然山水和都邑风物相结合,而且于山水之中将宦游中的欢快开朗、忧谗畏祸、抑郁感伤和羁旅思乡等情感寄寓山水,从而推动了山水诗创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汪野亭的山水瓷画为对象,结合石涛的绘画作品及绘画理论,从汪野亭山水瓷画的构图、造型、笔墨三方面入手,探求石涛的山水创作对汪野亭的山水瓷画的影响,尤其是汪野亭作品中坚持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理念和坚守“我为我法”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8.
钱媛园  梁艳  宋泽海  侯晓丽  万超 《科技信息》2012,(32):I0003-I0003
本文通过查阅“枯山水”景观文献资料,对兰州市自然条件进行实地调研,总结甘肃省应用的“枯山水”风格设计的不足之处,提出设计原则,最后总结出兰州市“枯山水”别墅景观模型制作材料创新性方法。  相似文献   

19.
谢灵运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著名诗人,其山水诗中蕴含着大量自然美因素。文章将从山水之色、山水之声、山水之形三个方面对其山水诗的自然生态景观进行探索研究,并力图作一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20.
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隐逸诗人孟浩然,在继承和发扬前人诗歌创作风格基础上,在其山水田园诗歌创作中无论是在思想内容、表现手法、抑或风格意境方面都较前代有了斯的超越,开辟了唐代山水诗的清新之风,本文将从创作手法等方面阐述孟浩然山水隐逸诗创作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