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检测恶性肿瘤病人体液中端粒酶的活性,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端粒酶PCR-ELISA 法对27例恶性肿瘤及51 例良性疾病病人的支气管灌洗液、胸水、腹水、尿液的端粒酶活性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恶性肿瘤组织其端粒酶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将可能作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征象评价支气管肺癌侵犯纵隔结构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支气管肺癌97例,对14种(共750个)纵隔结构的CT表现与手术、纤维支气管镜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记录原发肿瘤与纵隔结构的接触程度,判断该纵隔结构是否扭曲及是否有气管、支气管腔内肿瘤等。结果:以肿瘤与纵隔接触角大于0°(CT分级3~6级)为CT阳性征象,CT评估纵隔结构侵犯敏感度为72.5%,阳性预测值为80.6%;以肿瘤与纵隔结构接触角大于90°(CT分级4~6级)为CT阳性征象,CT评估纵隔结构侵犯的敏感性为47.5%,阳性预测值为82.6%;以纵隔结构与肿瘤接触角大于180°(CT分级5~6级)为阳性CT征象,病理结果为全部受累,其中结构扭曲占7/40,管腔内肿瘤侵犯占2/40。结论:CT检查对于发现支气管肺癌纵隔侵犯有重要价值,改进CT扫描技术并制定特定判断标准有助于提高CT对支气管肺癌纵隔侵犯的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3.
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以支气管-肺泡灌洗在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临床医疗中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肺泡蛋白沉积症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分析近9年来收治患者的临床特征,肺部影像学表现,总结诊治经验,分析误诊、误治原因.结果:患者多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咳嗽.胸部高分辨CT主要征象: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6例,呈地图样分布5例,铺路石征3例,支气管充气征2例.仅凭胸部CT,误诊率高,入院前3例误诊肺炎,1例误诊肺结核,1例误诊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6例患者入院后经肺泡灌洗液、支气管肺活检确诊.肺泡灌洗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肺泡蛋白沉积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有一定困难,仅凭胸部高分辨CT检查,误诊、误治普遍.当患者有活动后气促,胸部HRCT呈地图样、铺路石样改变时,需考虑PAP.肺泡灌洗是最有效治疗方法.诊断不清时避免盲目治疗.  相似文献   

5.
探讨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细胞形态学检查对嗜酸细胞性肺炎的诊断价值。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等下呼吸道标本,直接涂片干燥固定后行瑞吉氏染色,油镜下计数100个白细胞,报告嗜酸粒细胞的百分数。14例痰嗜酸细胞计数,2例阳性,分别为16%和25%,其中男、女各1例;2例阳性中1例血嗜酸细胞同时增高,为12.7%,另一例血嗜酸细胞计数正常,为0.4%。痰液嗜酸细胞计数对嗜酸细胞性肺炎的诊断有很大参考价值;嗜酸细胞性肺炎,属于一种变态反应性综合征,以肺部浸润同时伴周围血中嗜酸细胞增高为特征,但周围血嗜酸粒细胞缺乏也不能排除该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肺灌洗结合CT定位行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 TBLB)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位于上叶前段、尖段、后段、下叶背段和后基底段病灶大小为1~3 cm的CT高度怀疑周围型肺癌的患者各60例,总计300例,各段随机抽取30名患者依据CT定位使用TBLB进行检查,另30名患者依据经支气管肺灌洗结合CT定位使用TBLB进行检查。所有最终入选患者经TBLB、经皮肺穿刺或手术标本等病理确诊为肺癌,比较两种定位方法下TBLB的诊断阳性率。结果 300例患者中,269例确诊为肺癌患者纳入最终统计分析。CT定位组与经支气管肺灌洗结合CT定位组上叶前段、后段、下叶背段、后基底段的病灶TBLB诊断阳性率分别为25.0%与51.9%、24.1%与50.0%、29.6%与55.6%、24.0%与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8、0.040、0.049和0.028)。CT定位组和经支气管肺灌洗结合CT定位组上叶尖段的病灶TBLB诊断阳性率分别为30.8%与4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6)。结论 经支气管肺灌洗...  相似文献   

7.
收集本院近3年来支气管内膜结核11例,确诊前均为误诊.通过分析其临床表现、胸片和支气管纤维镜等检查,阐明了误诊原因,确诊有赖于纤维支气管镜的检查及灌洗,以找到结核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对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经支气管镜检查确诊的117例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临床表现和镜下特点.结果 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显示,以炎症浸润型表现为主的病例占35%,以粘膜溃疡型或干酪坏死型表现为主的病例占29.1%,以肉芽增殖型表现为主的病例占17.95%,以瘢痕狭窄型表现为主的病例占17.95%,活检阳性率78.3%,刷检阳性率27.7%,手术后病理证实占4.3%.结论 支气管镜对支气管内膜结核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肺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肺癌细胞株中端粒酶基因和抗凋亡基因bcl 2的关系 ,以期阐明端粒酶基因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抗凋亡基因对端粒酶的调控机理 .方法 采用TRAP ,RT PCR及LSAB的方法研究了 38例肺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肺癌细胞株的端粒酶活性、hTR ,hTERT及bcl 2的表达 .结果  82 .3%的肺癌组织及 3种肺癌细胞株均表达端粒酶阳性 ,而癌旁组织及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株全为端粒酶阴性 .38例癌组织中 ,34例表达hTR(89.4 %) ,其中 9例hTR在肿瘤组织的表达比其相应的正常组织高 ,其bcl 2表达也较高 .36例表达hTERT(94 .7%) .而在相应的癌旁组织中 ,34例表达hTR ,但只有 3例表达hTERT(7.8%) ,且表达hTERT的 3例患者其癌旁组织的hTERT表达比其相应肿瘤组织低 .hTERT阳性的癌旁组织其bcl 2表达也高于hTERT阴性的癌旁组织 .肺癌细胞株中均有hTR和hTERT的表达 ,而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株只表达hTR .结论 肺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 ,说明端粒酶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hTE...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对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支气管镜检查确诊的117例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临床表现和镜下特点。结果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显示,以炎症浸润型表现为主的病例占35%,以粘膜溃疡型或干酪坏死型表现为主的病例占29.1%,以肉芽增殖型表现为主的病例占17.95%,以瘢痕狭窄型表现为主的病例占17.95%,活检阳性率78.3%,刷检阳性率27.7%,手术后病理证实占4.3%。结论支气管镜对支气管内膜结核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The expression of P53, p21WAF1 and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was detected in 114 samples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89 cases benign lung tissue as control) and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these markers was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 ➀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P53, p21WAF1 and PCNA in samples of lung cancer were 47.37%, 75.44% and 80.70%,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amples of benign lung diseases ( p < 0.001). The odds ratios were 39.15, 5.75, and 6.76, respectively.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expression of P53, p21WAF1 and PCNA was helpful for the diagnosis of lung cancer. ➁ For the diagnosis of lung cancer, the 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 of P53 was 21.08,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p21WAF1 (2.16), PCNA (2.11) and of all the combined tests. This shows that P53 expression was the most valuable for diagnosis of lung cancer. ➂ For the diagnosis of lung cancer, the 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 of P53/p21WAF1/PCNA parallel test was 0.057 1,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other single and combined tests. This indicates that P53/p21WAF1/PCNA parallel test has high diagnostic value for exclusion of lung cancer.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端粒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胃肠道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非核素银染TRAP法,对3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16例胃癌、9例食管癌、5例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6例非肿瘤患者的相应正常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端粒酶活性在胃癌组织中阳性率为87.5%(14/16)、食管癌中为88.9%(8/9)、结肠癌中为80%(4/5),其阳性率与患者年龄及组织类型无关,病灶越大、病期越晚、分化程度越低,端粒酶活性率越高,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在相应癌旁组织和非肿瘤患者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皆为阴性.结论:端粒酶活性可能是特异性较强的恶性肿瘤标志物,它有望成为有力的胃肠道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辅助手段,并在肿瘤患者的预后判断方面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端粒酶基因表达与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其端粒酶活性关系。方法 :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端粒酶基因 h TR和 h TRT在 1 1 5例癌组织 ,2 3例癌前病变 ,2 0例良性病变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 1 5例癌中 h TR阳性率为 83.5 % ,h TRT阳性率为 80 .9% ;2 3例癌前病变中 h TR、h TRT阳性率分别为 39.1 %和 30 .4% ;2 0例良性病变中除 1例有 h TRT弱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癌组织 h TR和 h TRT的表达与癌前病变、良性病变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 ) ,而癌组间无差异。h TR、h TRT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癌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 ,端粒酶基因表达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有增高的趋势。结论 :端粒酶基因 h TR和 h TRT在多种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均为高表达且有很大相关性。端粒酶的激活发生在癌变早期 ,提示与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 TR和 h TRT对恶性肿瘤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套管针引入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对疑难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患者套管针引入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诊断结果及并发症。结果34例不明原因的胸膜疾病患者,通过套管针引入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了32例,阳性率达94.1%。结论套管针引入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对疑难性胸腔积液的病因诊断是一种易操作、较安全的诊断方法,其阳性率高,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72例原发性癌(PHC)、27例转移性肝癌(MHC),以及50例肝硬变患者血清唾液酸(SA)的含量变化,测定结果:PHC、MHC 唾液酸含量分别为7.5±1.6mg/dm~3,8.29±0.89mg/dm~3,明显高于肝硬变组(4.73±0.92mg/dm~3)。前者阳性率分别为75.0%和92.6%,与肝硬变组相比,呈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01),故血清唾液酸测定不仅在诊断肝癌上有一定意义,而且对肝癌与肝硬变的鉴别也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临床及影像学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 年07月至2015 年7月间的 102例孤立性肺结节(SPN)病例,搜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在102例病例中,70例确诊为肺癌,32例为良性病变,男 46例,女56例,平均年龄(58.0±11.5)岁,结节标准化摄取值(3.70±3.54)(SUVmax值),均经病理学诊断或者随访3年以上;18F-FDG PET/CT检查的灵敏性、特异性、精确度分别为88.1%、85.7%、87.4%,SPN为肺癌结节中,年龄≥55较年龄<55 的明显多,血清肿瘤标记物在良恶性结节中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N有无分叶、毛刺、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在良恶性结节诊断中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DG糖代谢比值(T/NT)良恶性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102例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及影像学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研究分析,表明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表现对良恶性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18F-FDG PET/CT可为无法获得病理结果患者提供理想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性糖蛋白(Glycodelin)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颈癌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Glycodelin在30例子宫内膜癌及20例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评价其与临床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Glycodelin在子宫内膜癌、子宫颈鳞癌和子宫颈腺癌的表达率分别为73%(22/30)、53.33%(8/15)和60%(3/5),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临床病理分期的阳性率(子宫内膜癌I期75%, II期75.00%,III期50%;子宫颈癌Ia 60%,Ib 44.44%,IIa 66.66%)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织学分级的阳性率(子宫内膜癌G1 70%, G2 77.78%和G3 66.67%;子宫颈癌G1 59.14%, G2 50.00%和G3 60.00%)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Glycodelin在子宫内膜腺癌和子宫颈癌均有表达,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RT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迭情况.方法:用兔抗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多克隆抗体作为一抗,生物素化羊抗兔IgG作为二抗,对肝癌组织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hTRT基因的表达.结果:30例肝癌组织中25例检出hTRT阳性(25/30),正常肝组织无l例阳性.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TRT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较其他方法简便、快速、经济且无放射性核素污染等缺点,临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