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苏联对缓和的解释在政治讨论中,几乎没有谈到伊朗问题。当时美国正在冷静观察伊朗形势。美国方面也未提伊朗问题。集中讨论了阿富汗问题和东西方关系。阿富汗问题,归根结底,同西方如何对待苏联这个根本问题有关。但是,美国同欧洲的态度有若干差异。例如,西德处于同华约军队对峙的前沿。从民族方面说,东德有1,600万德国人,成为孤岛的西柏林约有200万人,此外在东欧的捷克和波兰也有约200万德国人,西德必须考虑处在东方的德国人的命运。还有一件日本人一向不大清楚的事情:德国在希特勒时代向东欧、西欧发动了侵略,战后西德同西方建立  相似文献   

2.
南美大陆地域辽阔,资源丰富。长期以来,南美国家与西方经济联系密切,一向是美国重要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但是,近几年来,苏联竭力扩大与南美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不能不引起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的严重关注。西方评论认为,克里姆林宫对南美的“经济攻势”将“削弱美国在那里的影响”。逆差基础上的贸易苏联同南美的贸易主要集中于南部锥体地带的国家。它同这一地带的贸易一向占其对拉美国家(古巴除外)贸易总额的85%以上,其中阿根廷和巴西约占80%。苏联从南美进口的物资主要是农牧产品和有色金属矿产品;出口物资主要是重型机械、车辆、发电设备和化工产品等。  相似文献   

3.
章籁群先生:你问:苏联对于其东欧近隣的新民主国家,既然加以积极的支持,则美国对于其近隣的国家,当然也应该实施其杜鲁门主义,来支撑它们的反动势力了?关于这问题,请注意下面的几点:一、东欧许多国家,本来有的是封建落后、加上半殖民地半法西斯的政权。在第二次大战中,它们的人民起来打倒了法西斯侵略者,肃清了内部与侵略者勾结的卖国份子,它们在战后获得了解放,建立了由中间到左翼各政党的联合政权——这就是所谓新民主的政权。对于这样进步的人民政权,苏联在道义上加以支持,在政治和经济上加以援助,确是应该的。二、不仅苏联在道义上有支持东欧新民主国家的理由,还有在战后世界安全的建立上,苏联也有支持东欧  相似文献   

4.
东西方缓和大趋势使热点普遍降温;“寒带的风暴”却冲击着“热带非洲的椰子林”。由于历史的原因,今天非洲大陆的经济文化仍不发达,各国自立能力尚不够强大,容易受到外界的冲击。加上同欧洲有着密切的地缘政治关系,非洲很容易受欧洲的影响。因此,当前的国际形势特别是苏联、东欧形势的急剧变化必然反映到非洲政局中来。有人说目前非洲呈现复杂多变的局面:缓和与动荡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热点降温  相似文献   

5.
中导协议将造成西欧政治上的分裂,但它是栽军的一大进步。东西方将缓和,军事因素减少,意识形态将突出。美国仍需要西欧;苏联也不会放弃东欧。  相似文献   

6.
本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一战和30年代大危机之间的关系:1、一战破坏了战前资本主义世界金本位制,战后虽恢复了金本位制,但极不稳定,30年代大危机是战后国际经济失调的结果;2、一战冲击了世界贸易格局和贸易体系,促使资本主义世界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同国际贸易增长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剧了资本说义世界生产过剩;3、一战加速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等不平衡发展,增加了战后世界经济不稳定因素,埋下了大危机的种子  相似文献   

7.
认16世纪到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前夕近三个世纪的时间中,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贸易等方面都可以和任何新兴的西方海上势力相抗衡。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商人热衷于东方贸易。当时中国占有南洋贸易的优势,对东西方贸易本来握有主动权和选择权。十六世纪以来,西方对茶叶、丝、瓷器大量需求。认1719年到1833年的一个多世纪中,广州接纳的外国商船吨位增长了十三倍之多。物美价廉的中国棉布畅销西方各国。当时,中国完全可能发展成为新兴的贸易大国,与西欧国家平分秋色。遗憾的是中国在世寻贸易从大陆转向海洋的重要时期却背道而驰,闭关…  相似文献   

8.
实践证明,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取得经济的迅速发展,都必须大力发展对外经济联系。特别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不发达的国家努力扩大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联系,对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即将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苏联怎样利用西方经济危机》一书,既能使我们认识同发达国家发展经济关系的重要性,又为我们展示了一条如何开展这种经济联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战后日美科技关系基本上是沿着由侧重合作到侧重竞争再到竞争与合作相互协调这样一条演进轨迹来运行的.造成这一变化的动因虽然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日美两国的科技发展模式、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国际形势以及科技自身发展的规律.四个因素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了战后日美科技关系的演变.  相似文献   

10.
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指导下,苏联的对外经济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苏共27大通过子《苏联1986年至2000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其中把苏联的对外经济战略新方针概括为:大力完善和完备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协作;加深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稳定的贸易、经济和科技联系并完善同它们的合作;改进同外国的贸易结构。根据这个方针,苏联的对外经贸体制已作了一些重要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进程中,各种力量正在重新分化组合,国际力量结构处于大变动之中。欧美关系也经历着战后以来的转折性变化。东西方对抗不复存在,华约消失,苏联解体,失去共同敌人后的欧美关系将如何发展变化,这也是动荡多变的国际形势中的一个不确定因素。其演变结果将对未来的欧洲和世界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当前,欧美关系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2.
安德罗波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前后,苏联国内外形势是严竣的。国内,农业歉收,经济增长率下降,机关、企业纪律松弛。对外,苏美关系紧张,军备竟赛压力很大,同西欧、日本甚至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上都有很多难题。在第三世界,由于入俊阿富汗,苏联的声誉也在走下坡路.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世界经济衰退的阴影笼罩下,第三世界国家也艰难地进入了八十年代。世界局势更趋动荡、紧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大幅度下降,通货膨胀加剧,市场萎缩,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第三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亚非拉各国在五、六十年代相继摆脱殖民主义统治、取得政治独立之后,发展民族经济、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缩小同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就成了这些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经济独立是政治独立的保证,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识。它们采取各种手段,通过不同形式,维护民族权益,发展本国经济,取得了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严重的困难和障碍。这些困难和障碍错综交织,对第三世界经济  相似文献   

14.
日美经济摩擦,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主要集中于贸易方面,八十年代开始扩大到尖端技术和金融领域。1982年6月美国联邦调查局以窃取美国技术秘密罪名逮捕日本驻美的日立和三菱两公司职员;1983年11月美国总统里根访日时,亲自要求日本提高日元汇率和开放金融市场;今年元旦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访美与美国总统里根会谈时,日美经济关系也是会谈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些情况,表明了日美经济摩擦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日美经济摩擦集中反映在贸易、尖端技术和金融三个方面。日美贸易摩擦是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八十年代加剧的。自1965年以来,日美贸易一直处于日本出超、美国入超的不平衡状态。据统计,美国对日贸易赤字,1967年仅为3亿美元,1983年增加到181.75  相似文献   

15.
当前,苏美以太空武器为主的新一轮军备竞赛的序幕已经拉开。这是苏美之间一场涉及军事、政治、外交、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的空前较量。苏联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每年都投入大量的经费和力量发展空间技术,研制太空武器。六十年代中期以前,  相似文献   

16.
60年前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留下了很多遗产,其中很重要的一份就是造就了东欧。有学者认为:东欧虽然带有历史的延续性,但也是“冷战”的产物。其实,从时间上看,“冷战”正式开始于1947年,而东欧的出生证早在1944年10月就由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莫斯科以“巴尔干百分比”的形式签发了。由此就产生了这样的问题,东欧国家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什么关系?东欧不在欧洲的东边由于没有从地理和地缘政治上加以区分,长期以来,东欧一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其实,地理上对东欧的确定侧重于自然环境,其范围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欧洲的东…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中期以后,美苏关系加快从紧张转向缓和、从对抗转向对话。1988年,这种趋势继续发展。不少以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为背景的地区冲突和战争(在阿富汗、安哥拉、柬埔寨、中美洲等地)逐步走向政治解决。但世界许多不安宁的因素并未消除,在一些地方局势更加动荡。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1989年下半年和1990年,欧洲形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东欧剧变、德国统一、华约解体;苏联陷入全面深重危机,局势动荡不稳。战后“雅尔  相似文献   

18.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现有16个成员国,成立于1949年4月,是战后美国为了在欧洲维护霸权地位、遏制苏联而联合西方国家建立的一个军事政治组织。在冷战年代,以关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1954年建立)在欧洲集结了大量军事力量,一直处于严重对峙局面。进入90年代,随着东欧巨变、华约解散和苏联解体,欧洲的政治与安全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新形势下.北约为了存在下去,并继续在欧洲安全方面发挥支住作用,对联盟的性质、职能和军事战略作了重大调整: 一、转变性质和职能。扩大政治职能,由军事政治组织变为政治军事组织。以往北约主要依靠军事力量“确保欧洲的安全与稳定”,今后则主要通过与前华约  相似文献   

19.
提起东欧,许多中年以上的中国人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怀。东欧曾是他们红色记忆里不褪色的激情。这些国家在当时和中国一样,以红星为标志,视镰刀铁锤为图腾,向往共产主义,同属于"同志加兄弟"的社会主义阵营,而其中一些国家追随苏联成了"修正主义"也曾让中国人痛心和愤恨。苏联东欧社会转型的"政治剧变",开始于1989年东欧的政治变革,结束于1991年的苏联解体。20年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发生的变化是巨大的,那么,曾经同属社会主义的苏东国家,现在的情况如何?  相似文献   

20.
苏联与非洲     
回顾苏联向非洲渗透,始于五十年代中期。当时,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兴起,英、法等西方老殖民主义势力日衰,美国又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苏联就乘机抬出所谓“支持”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旗帜,打开了进入非洲的大门。到了六十年代,非洲许多国家宣布独立,苏联又通过经济、军事“援助”,进一步闯进非洲。它名为鼓励新独立国家走“非资本主义道路”,实为诱使它们依附于己。这种做法影响了非洲一些国家。苏联想把这些国家变成“俄国篮子里的鸡蛋”。但是,后来这些国家不是政局发生变化,就是经济建设遇到种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