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国策·宋卫策》上记载:卫人迎新妇。妇上车,问“骖马,准马也?”御曰:“借之。”新妇谓仆曰:“拊骖,无笞服!”车至门,扶,教送母:“灭灶,将失火!’”入室见臼,曰:“徒之牖下,妨往来者。”主人笑之。此三言也,皆要言也。然而不免为笑者,蚤晚之时失也。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要看场合,要合时宜,要讲究得体性,否则会遭到笑。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话:“你的肉多少钱一斤?”“你的肠子怎么卖?”遇到这种情况,答话的人常常会感到很尴尬。这是因为答话人解码时可以有两个角度:从善意的角度理解,对方只…  相似文献   

2.
影射     
王婆哈哈笑道:“我又不是你影射的,缘何陪着你吃茶!”影射义为暗指。姚灵犀引述《湘舟漫录》“仲实问风流二字究作何解?予曰:此君子无入而不得之象也,被有文无行人影射坏了。”说的是本是好词儿的风流却被“影射”成了贬词儿。究其是实是因为影射的暗指,暗指风流为淫荡。暗指,造成了由褒而贬的转化。也导致了“影射”的迷惑。影射,源自“射影”。陆佃《埠雅》“诗曰,为鬼为蜮,则不可得,言无形。而蜮性阴害,射人之影,则莫可究矣。”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引《五行传》云:“南越淫女之气生蜮,蜮,犹言惑也。字说曰:蜮不得也…  相似文献   

3.
《周书》卷四人《萧传》日:及高祖(周武帝宇文邕)平齐,(萧)岿朝于邺.高祖虽以礼接之,然来之重也。岿知之,后因宴承间,乃陈其父(萧)荷太祖(宇文泰)拯救之恩,并叙二国艰虞,唇齿椅角之事。词理辩畅,因涕泅交流。高祖亦为之嘘唏。自是大加赏异,礼遇日隆.后高祖复与之宴,齐氏故里叱(叱?)列长义(叉?)亦预焉。高祖指谓岿日:“是登陴骂朕者也。”岿曰:“长义(叉?)未能辅桀,翻敢吠尧。”高祖大笑。及酒酣,高祖又命琵琶自弹之。仍谓岿曰:“当为梁主尽欢。”岿乃起,请舞。高祖日:“梁主乃能为朕舞乎?!”岿日:“…  相似文献   

4.
“哎哟!”随着一声惨叫,你的头撞在了电线杆上!周围的人纷纷向你投来异样的目光:看吧,走路不专心是要付出代价的!不过,为了在人九品 多看它一眼也值了……它?  相似文献   

5.
刘菊 《奇闻怪事》2008,(6):17-18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中孔子的这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即凡是自己不愿做的事情,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这句孔子认为人应该终身奉行的话,其实也就是现代人际交往的基础——同理心。  相似文献   

6.
统编中学语文教材高中第一册选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国殇》。本诗“左骖殪兮右刃伤”一句,一般解释为骖马左死右伤。课本认为本句意为“驾车的马,左边的死了,右边的也砍伤了。”杭州大学中文系编《高中古代诗词助读》认为“殪”和“伤”各有定指:“这句的意思是:驾战车的左边的一匹马被杀死,右边的一匹又被刀砍伤了。”《河北师范学院学报》七九年第二期载张成同志《〈国殇〉简析》亦以为“殪”和“伤”是对左右骖马的分别陈述:“这句说战车左侧的骖马被敌人杀死,右骖  相似文献   

7.
小易 《科技智囊》2011,(2):55-55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这句话作为这一节的开端,概括说出了《易经》的功用。回顾前文可见,前文中已详细阐述过《易经》的组成以及《易经》对事物形成变化规律的认识、对人的言行的指导意义等,还包括为什么圣人会效法天地、尊崇《易经》等等,但是《易经》归结起来,它的本体为何?这一句给出了概况说明。  相似文献   

8.
小易 《科技智囊》2008,(9):87-87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这一章主要围绕着“言行”的主题在论述。从“中孚”卦说起,从卦象上看,引出了鸣鹤在荫;从卦理中看,内怀诚信。再回过头来看,为什么用“中孚”卦来讲说呢?《说文三下爪部》:“孚,卵即孚也。从爪、子。一曰信也。”段注:“鸡卵之必为鸡,鸟卵之必为鸟。人言之信如是。”意思很好理解:鸡生蛋、蛋生鸡,有蛋必有鸡。看到鸡蛋,人们一定相信会生出鸡来。人讲话也要有这样的诚信。  相似文献   

9.
?? 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 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 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启发: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 ?? 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起洗碗,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 突然,厨房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 儿子望着父亲说:“一定是妈妈打破的。” “你怎么知道?” “她没有骂人。” (启发:我们习惯以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说起木星,肯定有人会不悄地说:“哼,不就是我们夜晚仰望地平线的南方天空时,能看到的那颗最亮的星星吗?”可是你知道它的“脸蛋”为什么红彤彤吗?——是“大红斑”?YES,你猜对了!可是大红斑又是什么东西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11.
自私的群体     
<正>有一个古老的笑话,是关于澳大利亚北部鳄鱼出没区的两个人。其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如果鳄鱼开始追我们,你认为你能跑得过鳄鱼吗?”另一个人想了一会儿说:“实际上我并不需要跑过鳄鱼”。“这是什么意思?”第一个人追问道。另一个人回答:“如果鳄鱼开始追赶我们,我不必跑过它。我只需要跑过你!”  相似文献   

12.
小易 《科技智囊》2009,(6):69-69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秉,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秉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秉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英语教学中,采用英汉对照以及中西文化比较的方式进行教学,收得一定的效果,下面就这两方面的情况谈几点意见.一、日常生活用语方面的英汉对照.汉语中一句简单的问候语:“您好!你好!”或“你近来过得好吗?”英语中根据不同的场景,时间、彼此间熟悉的程度等.所表示的问候语也大不一样.英语口语中,第一次见面,常问候别人:“Howdoyoudo?第二次见面时则说:“Howareyou”?或“I’mgladtomeetyouagain.”街上见面时.为引起别人注意,常问候道:“Hi!或“Hello!(“喂!嘿!”)早上见面时说:“Goodmorning!(“你…  相似文献   

14.
论景观赏析中的审美移情问题①姜晓红《庄子·秋水》篇里有一段十分精彩而又耐人寻味的对话: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从这段对话可以看出,我们知觉外物时...  相似文献   

15.
爱的魅力     
沈益亮 《奇闻怪事》2006,(10):31-31
有这样一则寓言:“智慧”、“成功”和“爱”这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她们到家里做客,天使对那位母亲说:“我们三位只能去一位,你回家商量一下,看选中我们中间的哪一位?”母亲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把“爱”请回家:“哪一位是‘爱’?请进屋吧。”“爱”起身向屋里走去,奇怪的是另外两位也跟了进去,母亲很惊讶地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答曰:“我们历来都是跟着爱的,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我们‘智慧’和‘成功’。”有爱就有了一切。在童话中如此,在教育中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6.
孔子中庸的审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中庸的审美观孔子崇尚中庸。在《论语·雍也》中他提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把中庸当作仁德的最高体现。孔子讲中庸,是指观察事物,处理问题,要有一个适当的标准。《论语》中有这样两段话:“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  相似文献   

17.
热死啦!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开足功率的大烤炉,大家都要被烤熟了!炎炎烈日下,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躲进冰箱里避暑、去北极旅行?咯咯,快来学习神奇的“清凉魔法”吧,包你能好好灭灭夏天的威风!咒语:“巴啦啦沙罗沙罗变!”  相似文献   

18.
“车”的发明,中国文化典籍记载错杂。《管子》曰:“奚仲之为车器也,方园曲直皆中规矩。”《吕氏春秋》曰:“奚仲作车。”《山海经》曰:“吉光始以木为车。”《说文》曰:“车,夏后氏奚仲所造。”《汉书》曰:“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释名》曰:“知者创物,巧者述立,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后人多数承认的造车者,是奚仲与黄帝。因为奚仲是黄帝的后代,故追到老根儿,还是黄帝。车,发明制造出来了,谁坐呢?墨子很天真,他认为“圣王作为舟车”,乃“便民之事”,“是以民乐而利之”。以车代步,君子…  相似文献   

19.
心境如镜     
苏东坡到镇江金山寺与佛印禅师一道打坐参禅,身心通畅,一时兴起,于是问佛印:“禅师,你看我坐的样子怎样?”“好庄严,像一尊佛!”佛印微笑作答。苏东坡听了非常高兴。佛印问苏东坡:“大学士,你看我坐的姿势怎样?”苏东坡马上答道:“像一堆牛!”佛印听后微笑依旧,并不作答。苏东坡以为自己赢了禅师。  相似文献   

20.
一日一老师提问学生:“假如在你的一生中只剩一天的光阴,你准备怎样度过?”一生答日:“带上足够的钱周游世上的名胜古迹。”另一生答日:“到豪华宾馆大吃一顿,美美地享受一下。”第三个学生答日:“上一天语文课。”老师听了很欣然,又问:“为什么?”“因为上语文课有种度日如年的感觉。”哈哈——他的话引起了学生的大笑,那位老师也尴尬地笑了。这仅仅是一则笑话吗?不是!它说明了语文课堂的枯燥无味,也映射了我们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语文教学并没有真正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子,仍徘徊在“不考的便是不教的,不考的便是不学的吼隆圈里。我们语文老师往往一面忙于教改,一面又疲于应试,无异于带着枷锁的舞蹈。语文中的素质教育在课堂上也难以实现。所以目前首要任务就是转变语文老师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改革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学法,让学生在书中找答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当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导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