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长期抗阻运动调控细胞自噬状态抑制衰老骨骼肌萎缩的分子机制.方法:3月龄IC R雄性小鼠18只,随机分为青年对照组(YC)组、老年对照组(OC)、长期抗阻运动组(LR),每组6只.采用负重爬梯方式进行为期14个月的抗阻运动.选取腓肠肌湿质量比(SI值)间接评估骨骼肌萎缩程度,HE染色观察肌纤维横截面积(CSA)...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验性研究发现渐进性抗阻训练对人体骨、肌肉、心脏功能等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文献综述,发现渐进性抗阻训练可以起到显著增长肌肉力量和体积、增加骨密度及预防骨质疏松症等慢性病,改善心脏功能,提高血脂代谢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作用。合理的安排抗阻训练计划,可以全面改善大学生骨骼肌肉的机能状况和健康水平,提高运动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动力性抗阻训练的练习组数是决定训练负荷量的重要因素.在负荷强度相当的条件下,练习组数与练习后最大力量增长幅度之间是否存在对应关系,目前的研究观点存在分歧.本文对研究不同组数的抗阻训练后力量增长效果的有关报道进行综述后认为,虽然在增长幅度上存在争议,但一组练习具有使最大力量增长的确切效果,在时间上和负荷量上具有经济性,可... 相似文献
5.
研究弹力带抗阻运动训练对矫正肌力失衡性膝内翻患者的疗效.以18例病程5-7年的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弹力带抗阻运动训练疗法对患者腿部进行抗阻力量训练.经过5周运动训练康复期,患者膝关节屈曲位和髋关节内收位的肌肉力量均显著提高,各测量指标趋于正常,内侧髋收肌肌力大幅增加.对腿部肌力失衡所致的膝内翻患者,抗阻运动训练矫正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强度抗阻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T2DM)血脂指标的干预效果.[方法]在国际公认的数据库检索有关抗阻训练对2型糖尿病血脂干预的相关文献,筛选后最终纳入17项随机对照实验,采用R语言进行Meta分析.[结果]中低强度抗阻训练对甘油三酯(TG)的治疗效果比高强度抗阻训练好,高强度抗阻训练对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的治疗效果优于中低强度抗阻训练.[结论]高强度抗阻训练可作为稳定T2DM患者血脂水平、降低心血管风险的辅助手段,针对TG过高问题突出的T2DM患者群体中低强度抗阻训练的辅助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支链氨基酸对耐力运动机体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建立了大鼠耐力训练模型,通过给大鼠服用支链氨基酸,测定运动前后的体重变化、力竭时间以及血红蛋白、血尿素、血清兴奋性氨基酸、抑制性氨基酸、血糖、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等指标.结果显示:服用支链氨基酸后,大鼠的力竭时间显著延长,血红蛋白、血清兴奋性氨基酸、血糖、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都显著升高,而血尿素和抑制性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研究表明:支链氨基酸可以缓解耐力训练导致的蛋白质过度分解代谢,增加机体糖原储备,改善机体糖代谢功能,加强糖异生作用,进而促进大鼠的耐力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马天宝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1):64-70
以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级篮球专选组22名男大学生为实验对象,研究单侧肢体抗阻训练对学生非稳定状态下投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校篮球专选学生经过为期8周的单侧肢体抗阻训练后,明显提升了非稳定状态下左、右两侧行进间左、右手肩上高手投篮效果;明显提升了非稳定状态下左、右两侧原地跳起左、右手肩上高手投篮的效果;明显提升了左、右方向运球切入急停跳起单手肩上投篮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大学生运动减肥和力量素质提高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无训练经历的大学生进行为期8周的抗阻训练,在实验前后测量皮褶厚度、肢体围度和身体成分等指标,研究抗阻训练对身体成分和身体围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男生去脂体质量增加(P<0.05),脂肪质量、体脂比、肱三头肌和肩胛下角皮褶厚度、大腿围、上臂围下降(P<0.05),臀...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低负荷抗阻训练结合血流限制对男性大学生下肢肌肉力量和厚度的影响,招募男性大学生20名,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0人,进行每周3次为期5周的训练实验,分析5周训练前后下肢肌肉质量、厚度和力量的变化。结果表明,5周训练后,对照组肌肉力量显著提升(P=0.00),实验组肌肉质量、厚度和力量均显著(P=0.03;P=0.05;P=0.00)。说明血流限制有益大学生肌肉功能提升。 相似文献
11.
本文观察了小鼠45天游泳训练后恢复期肝脏和骨骼肌游离氨基酸的变化。结果表明:训练组小鼠股四头肌大多数氨基酸明显升高,而肝脏大多数氨基酸出现降低,其中肌肉支链氨基酸的增多和肝脏支链氨基酸的减少十分显著;血尿素氮也有意义的降低。提示:长期训练的恢复期内,游离氨基酸的流向主要趋于肝脏向骨骼肌输出,以促进肌肉蛋白质尽快合成,肝脏氨基酸的恢复似乎滞后于肌肉。耐力训练中及恢复期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是调控氨基酸代谢的主要因素和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2.
13.
植物对氨基酸的吸收和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林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19(1):102-107
氨基酸在土壤有机氮组成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植物能吸收利用氨基酸是其获得氮源的方式之一。研究表明,植物能吸收土壤中的游离氨基酸,氨基酸在与无机氮共存时也能为植物所利用,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吸收后在植物体内的运转、分配和代谢有一定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生理效应。综述了植物氨基酸营养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最近的进展,内容包括植物对氨基酸的吸收、氨基酸在植物体内的运转、分配和代谢、植物吸收氨基酸的机制以及氨基酸对植物的生理效应等。 相似文献
14.
茶树体内游离氨—基酸对儿茶素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树体内儿茶素代谢受C/N 代谢平衡状态所制约.通过氨基酸对~(14)CO_2掺入儿茶素的影响,发现Glu、Lys 有正效应,而Ala、phe 有负效应.分析不同施氮量茶梢中的游离氨基酸,结果表明,体内Glu、Ala、phe、Thr 等含量及代谢活性的不同,至少是影响儿茶素含量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磷酰化氨基酸的研究进展.磷酰化氨基酸能够发生自身活化成肽、成酯、磷上酯交换和磷酰基的N→0迁移等化学反应,对解释一些生命现象和探讨生命起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在生物技术、医药等领域也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17.
氨基酸对鲍鱼碱性磷酸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L Ala、L Val、L Leu等15种氨基酸为效应物,研究它们对杂色鲍(Haliotisdiversicolor)碱性磷酸酶(EC.3.1.3.1)催化pNPP水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这些氨基酸对鲍鱼碱性磷酸酶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随着试剂浓度增大而加剧.当浓度为10.0mmol/L时,分别可以使酶活力下降:7.77%、36.75%、22.79%、39.86%、16.16%、19.33%、94.77%、20.19%、17.02%、40.15%、31.08%、17.52%、30.56%、36.77%和12.59%.尤其以L Cys对酶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抑制率为94.77%),其次是L Ile和L His,它们均能使酶活力下降40%;对酶抑制率在30%以上的氨基酸还有L Val、L Trp、L Phe和L Lys,其它选用的氨基酸对酶的抑制率小于25%.选择对杂色鲍ALP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的氨基酸L Val、L Ile、L Trp和L Cys等氨基酸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对酶催化pNPP水解反应的抑制作用机理,并测定其抑制常数.结果表明L Cys的抑制作用为混合型效应,其KI和KIS值分别为0.042mmol/L和0.139mmol/L;而L Val、L Ile、L Trp为反竞争性,其KIS分别为9.56、8.55、8.09mmol/L. 相似文献
18.
燕麦中蛋白质的提取、纯化及氨基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和复合酶对燕麦蛋白质进行提取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温度40℃,盐浓度8%,复合酶用量3.5 g(U/g),反应时间4 h;燕麦蛋白质提取率为67.5%,蛋白质纯度达到91.4%,蛋白质含量为15.2%.燕麦蛋白质氨基酸分析表明:氨基酸含量丰富,尤其是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齐全,比例适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高住低练与低住低练两种训练模式下肥胖抵抗大鼠能量代谢的变化,明确两种训练模式对肥胖抵抗大鼠能量代谢影响的差异.方法:适应性训练后筛选出肥胖大鼠8只、肥胖抵抗大鼠24只,分别设肥胖低住安静组(ONS)、肥胖抵抗低住安静组(ORNS)、肥胖抵抗低住低练组(ORLL)、肥胖抵抗高住低练组(ORHL),实验第4周末,测定各组大鼠体重、体成分、血脂、食物摄入量、静息代谢率、血清瘦素水平.结果:实验末,ORLL组和ORHL组大鼠体重均显著低于ORNS组,虽运动组间体脂、肌肉相对重量无显著差异,但ORHL组股四头肌相对重量高于ORNS组;实验末,ORHL组TC、HDL-C水平低于其他各组,且其TG水平低于ORNS组;ORHL组食物摄入量低于ORLL组,且运动组食物摄入量均低于ORNS组;实验过程中,ORNS组静息代谢率呈下降趋势,而ORLL组和ORHL组静息代谢率则先升高再降低,实验末ORHL组静息代谢率降幅高于ORLL;实验末,虽ORHL和ORLL组间血清瘦素水平无显著差异,但ORLL组血清瘦素水平高于ORNS组.结论:长期高脂饮食,肥胖抵抗大鼠亦存在血脂紊乱现象.虽高住低练与低住低练都能有效控制大鼠体重、体脂的增长,但高住低练对肥胖抵抗大鼠血脂代谢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对机体瘦素敏感性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A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the production of amino acids from excess activated sludge (EAS) by enzymatic hydrolysis. Firstly, the protein was extracted from EAS. Secondly, the protein solution was further hydrolyzed under free enzyme or immobilized enzyme. The reversed 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RP-HPLC) an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emission spectrometer (ICP) were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s of amino acids and heavy metals, respectively. The effects of enzyme/substrate(E/S), pH, temperature, and reaction time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protein hydrolysis were temperature 55℃, pH 10, E/S 9 g/L, and reaction time 8 h, and the highest yield of amino acids was more than 10 g/100 g dry sludge (DS) under free enzyme. Moreover, the security and nutrition we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ere were seven kinds of essential amino acids and ten non-essential amino acids in the raw amino acid (RAA) solution, and the contents of heavy metals were lower, living up to Hygienical standard for feeds (China). This technology widens the source of amino acids and makes the extraction of amino acids from EAS more economic and effectiv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