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杨晋 《世界知识》2013,(13):25-27
美国前情报部门雇员爱德华·斯诺登仿佛打开了“网络时代的潘多拉之盒”。6月初以来不断酝酿发酵的“棱镜门”事件的受害者越来越多,情节越来越像跌宕起伏的好莱坞大片。而斯诺登所曝光的“棱镜计划”的内幕也越来越复杂,从而折射出美国大规模网络间渫活动的多个层面。  相似文献   

2.
唐岚 《世界知识》2013,(14):32-34
近日,"棱镜"、"颞颥"等美英系列秘密监控项目相继曝光,全球一片哗然。美前中情局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接二连三曝出"猛料",称美英情报部门无网不入,从简单的通话记录到直接进入谷歌、苹果、脸谱等九大互联网巨头服务器获取电邮、网络浏览和聊天记录、照片、存储数据、视频会议、文件传输以及使用社交网络情况等各种"网络踪迹",再到目标国家的骨干网络和重要系统,无一不是美国的囊中之物。斯诺登掀开的不仅是美国秘密监控的面纱,更为个人和其他国家敲响了数据保护和信息安全的警钟。  相似文献   

3.
孙岩峰 《世界知识》2013,(20):38-39
9月27日,巴西总统迪尔玛·罗塞夫在第68届联合国大会演讲时,公开抨击美国政府现有的监控项目,呼吁联合国制定网络监管规范,防止美国将互联网用作间谍活动的“新战场”。这是自斯诺登事件曝光美国国家情报局代号“棱镜”的监听计划后,国家元首在国际多边场合对美国最为严厉的指责。这回,巴西真的跟美国翻脸了。  相似文献   

4.
天极 《创新科技》2006,(2):60-61
<正> "硅谷"这个高技术王国一直被视为经济快速增长、解决就业的象征,美国的其它州和其它国家都在效法。纵观全球各地,那些发展比较好的高科技园区中,高技术公司的创办人或企业的领导者,大多数都是"留学人员",其中很多来自硅谷。美国拥有200多个技术园区,但并没有200多个"硅谷"。由此可见,"硅谷经验"是很值得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高技术企业学习的。产学研联合造就硅谷"奇迹"硅谷目前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知识经济的产业基地。1998年,硅谷的产值大约是中国GDP的1/4。硅谷这块地方约有几十万人,但却创造了相当中国12亿人中3亿人左右的产值,这是非常可观的。以大学为中心,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使硅谷受益匪浅。硅谷的高校特别注重新理论、新工艺、新结构的研究与开发,并与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高校积极与企业组成各种专业化的新型联合体,  相似文献   

5.
正2021年5月30日,丹麦国家广播公司报道称,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在2012年和2014年曾通过丹麦国防情报局接入丹麦互联网获取原始数据,监听瑞典、挪威、法国和德国等国领导人和高级官员的通话,其中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德国时任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事实上,美国监听盟友并不是新鲜事。2013年6月,美国中央情报局前职员爱德华·斯诺登向媒体曝光NSA"棱镜"秘密监听项目,监听对象包括德国公民的电话通话和网络通信。同年10月,德国政府宣布,默克尔的手机可能遭到美国情报机构监听。  相似文献   

6.
"棱镜门"一步步发展到今天,仍没有彻底结束的迹象。这桩牵动了全世界目光的重大信息安全事件,它的来龙去脉到底是什么?美国的监听计划曝光,又向我们发出了哪些警示?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物联网和云计算相关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对物联网云计算系统的信息安全也非常重视。无论是科技部的"十二五规划",还是发改委的重大专项,都对物联网安全给予专项支持。但是,面对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必须要加倍重视网络安全问题。"棱镜门"事件爆发2013年6月3日,美国前中央情报局(CIA)雇员斯诺登,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关于"棱镜"(PRISM)监听项目的秘密文档泄露给了《卫报》和《华盛顿邮报》,从此揭开了该项目的秘密。斯诺登本人也因此遭美国政府通缉,并被吊  相似文献   

7.
美国"硅谷"堪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成功典范,是高校与产业紧密结合的先驱。回顾其发展历程,硅谷的崛起在于其与大学之间紧密联系,斯坦福大学的创新研究和教育直接影响了硅谷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硅谷现象"研究,以期为我国地方高校在创新研究、服务地方、人才培养及专业建设中如何定位和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棱镜事件"给政府、企业及个人上了一堂现实版的信息谍战课,警示着中国政府、军队、国企,尤其是通信企业要即刻行动,在如此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做好数据安全防范,抵御外侵是当务之急。近期,一个身份敏感的美国前CIA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潜逃至香港,他对美国政府"棱镜"项目(PRISM)中如何利用网络监控美国本土民众和中国等世界许多国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揭露,震惊全世界政坛,引发了人们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北美洲有两个硅谷:一个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北美人称“南方硅谷”;另一个在加拿大的首都渥太华,人称“北方硅谷”。这一南一北两个硅谷形成了北美高科技产业的两大中心,也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电讯、信息和多媒体研制基地。中国读者可能对美国的“南方硅谷”比较熟悉,本文将着重介绍“北方硅谷”渥太华。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新加坡大力发展新技术工业(主要是电脑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堪称东南亚之“硅谷”.硅谷是美国半导体——电脑业的心脏,其半导体产量占全美国的三分之一.由于硅谷在新技术、新产业的研究与开发中功绩显赫,它已成为高精尖技术和产业荟萃之地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1.
美国监控丑闻正在持续发酵。继2013年6月,前美国国家安全局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曝光“棱镜门”后,美国情报机构监控丑闻不断升级.监听的国家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美国的欧洲盟友纷纷出现在监听名单上,德国、法国、西班牙等美国的“老牌”亲密盟友也都不幸沦为美国的监听对象。  相似文献   

12.
莫云 《科技智囊》2013,(8):I0032-I0039
爱德华·斯诺髓,这位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前雇员,正在把美国政府搞得焦头烂额。住他一步步曝光“棱镜”这一史上最大监听计划的同时,也将美国的情报系统推到了世人面前。美国到底有多少情报部门?分别扮演怎样的角色?目前的发展状况如何?有多少人及企业参与其中?给我们留下哪些思考与启示?本文做一全面透视。  相似文献   

13.
《杭州科技》2011,(4):19-21
美国硅谷——创新集聚区的先驱"硅谷"是指洛杉机南部到新泽西州、位于加利福尼亚的帕拉阿图和圣何塞之间环绕"圣克拉拉谷"的约35英里、人口约250万(其中40%为亚裔)的一块条状平坦谷地。硅谷从上世纪50年代崛起,迄今只有半个世纪时间,  相似文献   

14.
正时光荏苒,"剧情"波折、震惊世界的"棱镜门"事件已历经三载多,但这一事件对美国造成的影响依然清晰而深刻。前不久,苹果公司和美国联邦调查局还因手机解锁问题激烈对峙甚至对簿公堂,引发美国高科技公司对苹果公司一边倒的支持。这一事件的本质是"棱镜门"所引发的美国情报机构与商业公司的关系问题。后"棱镜门"时代,美国情报机构迫于国内外压力作出了一些改革与调整。"棱镜门"触发新反思  相似文献   

15.
人们反映双棱镜干涉实验存在调节难度大、不易测量和测量误差大等问题,为此本文分析双棱镜干涉场找出实验的关键,分析了影响双棱镜干涉场的主要因素以便于进行参数优化,然后提出"三调节两成像法",通过"三参数优化调节"和"两透镜分别成像"的改进做法,使实验操作变得更简单而测量精度得以更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近日,扬州市信息办、无锡新区软件园等单位参加了由国家外专局、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组织的"软件园区建设与发展研修班",赴美国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学习、培训与考察。从以硅谷为代表的美国软件业发展的历程与成功的经验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迪和共鸣。 一、"硅谷"印象 硅谷是美国高科技的中心地带,尤其是前几年网络经济过热时达到了其鼎盛期;"大华府科技走廊"和"洛一  相似文献   

17.
硅谷和128公路地区是美国两大主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尽管128公路地区与硅谷开发相近的技术,面对着同一市场,却出现了几乎完全相反的发展趋势,后者走向衰落,前者却蒸蒸日上。 美国学者安纳利·萨克森尼安对造成美国硅谷和128公路地区这两个主要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差异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作了深刻的比较分析,认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对近30年来以"硅谷"为主题的中文文献在年度、作者、机构、期刊、关键词等分布方面呈现出的特征进行研究,同时对高被引论文进行分析,以反映我国知识领域诠释、学习"硅谷奇迹"的历史与现状,并揭示"硅谷奇迹"在我国知识领域传播的历史路径与特征。  相似文献   

19.
正从斯坦福大学,到惠普和仙童半导体,再到今天遍布旧金山市、半岛,乃至一整个湾区的大小科技公司——自打20世纪50年代,硅谷已然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的科技首都,全球最知名的科技公司的大本营。然而,时间快进到2020年,大量的科技公司正在出走硅谷:以惠普为代表的第一代硅谷企业,  相似文献   

20.
周鑫宇 《世界知识》2013,(14):68-68
美国中情局前雇员斯诺登曝光了美国政府的“棱镜计划”,揭发了美国对内监控隐私、对外进行黑客攻击的事实。美国政府大为光火,全球通缉斯诺登;男主角毁誉加身,浪迹天涯;全球媒体穷追不舍,轮番炒作。这样的情节在当前喧嚣的国际政治中给人的感觉有些八卦和浮夸。可是我们如果撇开“黑客”、“间谍”、“机密”这些吸引眼球的关键词。做一点具有历史眼光的思考,就会发现斯诺登的出现,对美国来说,绝不只是另一个“维基解密”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