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日前,民进党发言人罗致政以学者身份赴大陆出席两岸关系研讨会,在云南受访时提出“国共可以求同存异,民共两党也可以”,展现与大陆大交流、大和解的强烈意愿.这是民进党2008年失去执政权后,首次由具党职身份者赴大陆参加研讨会,被视为“破冰之旅”. 蔡英文在2012年台湾“大选”落败后,民进党开始了一次前所未有的两岸政策讨论,似有大转型之势.然而,以“台独”为立党之本的民进党,坚持以“两岸两国”的政治框架处理两岸事务,是不可能打开两岸互动大门的,两岸政策也不可能有实质性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2012已然过去,民进党叫嚣一年的两岸政策调整仍旧是雷声大、雨点小。年初民进党在新一届台湾领导人选举中失败,多数舆论认为民进党是败在否认“九二共识”上。此后民进党内出现要求检讨和调整大陆政策的声音,但将近一年过去,人们并未看到民进党在此问题上有调头的迹象,相反仍被“台独”意识形态捆绑,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无所作为,  相似文献   

3.
时事概览     
陈水扁公布挑衅和平的“320公投”议题1月16日台湾“总统”陈水扁公布所谓“320和平公投”的两个题目。一,“如果中共不撤除瞄准台湾的飞弹,不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你是否赞成‘政府’增加购置反飞弹装备,以强化台湾自我防卫能力?”二,“你是否同意‘政府’与中共展开协商,推动建立两岸和平稳定的互动架构,以谋求两岸的共识与人民的福祉?”据台媒体报道,此“公投”内容,已与美方沟通过。为此,我外交部发言人孔泉进行严厉批驳。他说,“陈水扁罔顾台湾人民的切身利益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打着和平与民主的幌子,一意孤行地推行挑动两岸民众对立…  相似文献   

4.
汪曙申 《世界知识》2012,(21):44-45
10月4日至8日,民进党重量级人士、曾任党主席和"行政院长"的现任中常委谢长廷,以台湾维新基金会董事长的民间身份前来大陆参访.他在北京和厦门与大陆对台高层领导和涉台研究机构会谈,提出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看法,着重阐述了以"宪法共识"、"宪法各表"来面对、处理和超越两岸差异的主张.谢长廷在今年民进党"大选"失利后准备重新调整两岸政策的背景下访问大陆,对观察今后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徐青 《世界知识》2012,(1):62-63
其两岸政策将从陈水扁时期的"法理台独"路线转向"和平的民主台独"路线,并建构岛内"民主机制"以防范两岸走向和平统一。目前,台湾"大选"选情呈现出胶着态势,如果蔡英文当选,其"中国政策"走向最让人关注。总体来说,蔡英文的"中国政策"包括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6.
台湾当局统独政策的国家认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家认同观的视角看待台湾当局两岸统独政策是研究台湾政治发展和两岸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中国"国家认同观下,蒋介石、蒋经国时期形成了"两岸统一"政策;在"台湾定位"国家认同观下,李登辉时期制定了"两岸分治"政策;在"台湾"国家认同观下,陈水扁时期推行了"台湾独立"政策;在走向"一个中国"国家认同观下,马英九时期确立了"两岸终极统一"政策.  相似文献   

7.
1949年底,杜鲁门政府从遏制苏联的全球战略出发,决定调整其对华政策,即由战后的“介入”政策转为“脱身”政策。该政策表现在台湾问题上就是,“撒手”了之,放弃干涉。然而,随着中苏结盟以及固有的反共思维的反弹,美国国内掀起一股“麦卡锡主义”恶浪,这使美政治环境严重恶化,杜鲁门政府的对外战略指导思想因此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政府对台政策彻底改弦易辙,美军派遣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企图以武力保护台湾,阻挠中国领土的统一。从此,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航道上的一座暗礁。  相似文献   

8.
近期,台湾岛内掀起一股“反‘台独台商’”风波,并引爆台北股市恐慌。这源于5月24日国台办发言人张铭清在新闻发布会上的一个明确表态:“对于在大陆赚钱又回到台湾支持‘台独’的人,我们是不欢迎的”。6月18日,国台办发言人李维一强调,大陆对两岸经贸交流的政策没有改变。一时间,台商成了两岸人民热切关注和谈论的对象。台商为台海两岸搭起了桥梁,为台湾和平与祖国统一编织着一条纽带。个别台商为台湾当局所用而做了一些损害大陆、损害台海和平的事情,但这改变不了台商造福两岸、促进台海和平与统一的主流。因此,大陆将会坚持吸引台资、保护台商合法利益的政策。  相似文献   

9.
台湾“和平土改”具备不可再造之主、客观条件。首先,国民党吸取在大陆失败的教刘,加之与台湾地主无血缘关系,为其和平土改奠定了主观条件。其次,大陆资本的迁台,台湾日据时期的工业基础,美国为围堵中国而对台经济援助,台湾地域的狭小等等,为其和平土改奠定了客观条件。总之,“和平土改”在台湾得以顺利实话,是其特殊的主、客观条件所决定的,在当年中国大陆绝无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汪曙申 《世界知识》2010,(21):48-49
<正>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压力下,民进党一直在尝试调整两岸政策,然其结构性矛盾未除,任何细节变化的效果都将十分有限。9月中旬,民进党主席、新北市长参选人蔡英文接受台湾《苹果日报》专访时称,"两岸政策稳定性很重要,民进党若再重返执政,会延续前朝政策,不会横柴入灶(闽南话,意指蛮干)"。  相似文献   

11.
江丙坤、连战、宋楚瑜的大陆行,不仅加强了两岸间的沟通,也与国台办共同促成台南农产品在大陆销售等台湾同胞关切问题的解决。笔者认为,联系国台办去年“不欢迎绿色台商”的声明,这也许意味着中国政府对台统战政策开始由“理念统一”向“实利统一”转变。这一转变是统战政策与时俱进的正确选择,但在操作层面上,则有很多策略性的问题值得探讨。善意并不总是会被善解,所以孔夫子才讲“以直报怨”而不是“以德报怨”,与日本交往的实践说明了这一点。台湾虽然是中国的一部分,其社会结构却有特殊性,很多人对统一的认知也与大陆不尽相同。必须清醒…  相似文献   

12.
王建民 《世界知识》2013,(12):53-55
4月29日,马英九在台湾海基会举办的"汪辜会谈"20周年纪念会上致辞时表示,"政府推动大陆政策与两岸关系,一定要在‘中华民国宪法’的架构下,秉持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的原则","不论在岛内或岛外,都不会推动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台湾独立"。这就是受到外界关注的马英九"新三不"两岸论述,也称为"4.29"讲话。"新三不"政策的真正用意何在?是否意味着马当局两岸政策的调整?是不是对"旧三不"政策的修正?  相似文献   

13.
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首次把达成两岸和平协议的主张载入的正式政治文件中,明确阐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统一的政策立场.结合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历次涉台讲话及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两岸达成和平协议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也必须认识到"台独"分裂势力是达成和平协议的最大障碍.达成和平协议,应做好几点工作:首先要促进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快恢复两岸平等谈判;其次是推进两岸"三通",开创两岸经济交流和合作的新局面;再次是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第四是建立最广泛的反"独"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4.
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之间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冷战结束之后,随着国际格局的剧烈变动和台湾岛内形势的不断变化,中美双方的对台政策也在发生着相应的调整。总的来看,中美两国主要在美国对台军售问题、解决台湾问题的时间和台湾的国际地位、以及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上存在着重大的政策博弈行为。了解中美在这些博弈点上的利益冲突有利于我们更好的预测中美未来对台政策走向和台湾问题最终将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15.
郭拥军 《世界知识》2008,(18):44-45
马英九上台后,台湾问题进入新阶段,随着两岸关系开始出现重大突破。美国对台政策也在基本政策框架内进行调适。 布什明言对台政策“红线” 7月30日,即将出访韩国、泰国并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布什总统在白宫接受媒体联合采访。为亚洲之行吹风。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受到美台关系的重大影响,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在收复台湾,统一祖国的策略上经历了一个曲折变化的过程。建国初期,准备武力解放台湾;五十年代中期,谋求和平解放;五十年代后期,实行“一个中国”原则下的“联蒋抗美”政策;自六十年代初期起,形成以“一个中国”为核心的“一纲四目”政策。  相似文献   

17.
要“民主”,不要“台独”,这是小布什政府对台政策的新风向标。2月19日,美日安全磋商委员会会议将涉及中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的台湾问题列入其发表的共同声明中,中国方面对此表示了严重关切和坚决反对。实际上,布什新任期开始前后,美国对台政策就已经历一些转变,“台独”分子未必能从上述声明中得到什么好处。去年12月台湾“立法院”委员选举,泛蓝阵营以114席微弱多数过半,这中间美方态度就起了重要作用。因为美国不愿民进党一党独大,为此打压绿营,扶持泛蓝阵营。自陈水扁“一边一国论”出台以来,美国曾多次通过非正常渠道,如以…  相似文献   

18.
陈水扁当选台湾新一任领导人后 ,面对岛内外压力 ,已不得不将其原来的“显性台独”暂时转化为“隐性台独” ,台湾新政府目前大陆政策的基本思路是“以拖待变” ,并设法将两岸问题进一步国际化。未来几年 ,台湾新政府的大陆政策走向由于受到各种内外因素制约 ,将会维持给岛内民众有交代、美国及国际社会能接受 ,大陆虽不满意 ,但也找不到动武的借口 ,无论“统”方面还是“独”方面都难以有大的突破。但暗地里 ,陈水扁强化台独的岛内社会基础及寻求国际支持的动作则只会强化 ,绝不会减弱。因此 ,解决国家统一问题 ,我们将面临更为艰巨复杂的斗争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受到美台关系的重大影响,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在收复台湾,统一祖的策略上经历了一个曲折变化的过程。建国初期,准备武力解放台湾;五十年代中期,谋求和平解放;五十年代后期,实行“一个中国”原则下的“联蒋抗美”政策;自六十年代初期起,形成以“一个中国”为核心的“一纲四目”政策。  相似文献   

20.
眼下的台湾。无论是当政者或民众。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或卷进“族群政治”(“台独”分子别有用心地将1949年从大陆去台的人称为“外省人”、国民党为“外来政权”挑动台湾“本土人”与“外省人”的矛盾。)斗争的漩涡之中。所谓“族群政治”。是指台湾当政者只根据“族群利益”而不是根据全台湾“总体利益”来制定内外政策和施政理念,以致使台湾无法形成共同的政策取向。由于“族群政治”主宰了台湾,台湾社会便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