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建筑是承载一个民族文明的主要方式,大理白族民居尤其如此。置身于苍山洱海间,不出户已得天地间一大美景,而白族民居的点缀,更是另一道风景。  相似文献   

2.
苍山洱海地区是我国的著名风景区之一,但现在该地区的环境问题已十分严峻。由于人们片面追求水力发电量,人为地挖深西洱河出水口而使洱海水位、水深、水面面积下降给湖区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影响,许多土著鱼类滨临灭绝的危险,加上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及工业废水的排放,使洱海的水质变差,水产品产量明显地减少。笔者认为对洱海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应注意:1.工业废水的排放,防止洱海的污染,2.严格控制洱海水位,控制发电量,保护洱海鱼类和水禽,3.对大理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应综合治理,不应仅停留在单纯用化学药品灭螺上,大理坝区工农业生产与环境,发展山区林业,注意采矿业对环境的破坏,合理开发苍山资源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提出农药、工业污染及苍山森林资源无计划的开采是大理洱海地区环境问题的主要祸手,应当尽量限制污染,改变过去吃山却不养生的情况,合理开发山地资源,把治山、治海、治坝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3.
大理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白族主要聚居区,也是一个多民族地区。从远古到近现代,白、汉、彝、回等民族人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洱海地区成了云南最早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地之一,尤其是滇西的交通要地。大理地区新闻报业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文化丰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王铁 《科技潮》2000,(8):152-152
云南省大理市是我国白族自治州的首府,滇南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大理风光,处处皆景.其中尤以"苍山洱海.崇圣寺三塔、鸡足山、石宝山"四处胜景最为著名,可谓有说不尽的风花雪月,看不完的人文天巧,于今年4月19日发行的特种邮票《大理风光》.将上述四处景观浓缩于四枚方寸之中,拈来胜迹.使观者于山光水色中.享其自然韵味与物语胸襟.心游纸上而观瞻寄情,此当可谓集邮者的一桩乐事。  相似文献   

5.
地处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的大理师专图书馆,建于1978年,是滇西北综合性的高校图书馆。新馆于1984年落成,面积2660平方米。学校在财力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每年都拨款十多万元,作为图书馆的文献购置经费,以保证购进教学、科研所需文献资料。建馆至今图书馆已拥有20多万册藏书和部份声、像、缩微资料。每年订有80多种外文报刊和近千种中文报  相似文献   

6.
洱海区域的盐井发现和开发与南诏大理文化的形成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盐在南诏和大理国的民族、地方政权形成过程中,在历代王权的转移、政权的更替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食盐的控制是南诏之所以能够把分散的各族各地捏拢在一起的经济和文化纽带。洱海区域的盐井文化是诠释南诏大理文化的独特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大理是我国西南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从考古发掘材料来看,早在4000年前,大理就有史前人类活动的踪迹。新石器时代,大理史前人类种植水稻,饲养家畜,进行纺织、捕鱼和狩猎,居住在半穴居或干栏式的建筑之中,过着一种较为稳定的定居生活。大约在距今3000年的时候,大理地区进入了青铜时代。大理地区出土的青铜器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在云南青铜文化中自成体系,形成了学术界一致认同的洱海地区青铜文化。  相似文献   

8.
云南大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玉洱银苍之间,自然风光绮丽多姿,苍山如屏,洱海如镜,蝴蝶泉幽,兼有风、花、雪、月四大奇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相似文献   

9.
旅游业已成为国际上最大的产业之一。开发和利用大理地区得天独厚、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首先要立足于把旅游业当做一个龙头性的产业来办。在指导思想上必须明确,伴随旅游业而来的不仅是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繁荣,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进步,而且是人才的交流,信息的沟通,科技、教育、文化等的推进,其价值远远超过旅游业本身。其次,要认识到旅游业又是“无烟工业”,随着旅游资原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地处横断山脉与云贵高原结合部位的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和立体性的气候环境,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动植物资源。云南具有的动植物种类,在大理州境内大部分都有生存,它是云南“动植物王国”中的重要一员。为保护这里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1991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大理州境内建立大理苍山洱海、宾川鸡足山和云龙天池三个省级自然保护区。自治州人民政府又建立了15个州级自然保护区(点)。现在,全州共有省、州级自然保护区(点)18个,总面积达1156.32平方公里,占全州土地面积的4.08%。  相似文献   

11.
洱海三岛是大理苍山洱海风景区著名的景观 ,但人们却一直把三岛的名称混淆。本文从历代文人对三岛的记载分析出发 ,理清了三岛的名称历史渊源、混乱原因 ,提出了规范岛屿名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理是洱海文化区的中心,自古以来都是横断山区南缘走廊的重镇,博南古道上的要冲,华夏西南边陲的名城。  相似文献   

13.
唐宋时期波斯大食人曾到洱海地区和南诏大理国从事贸易外事的多种活动;但史籍记载不多,需要进一步探讨.自从公元十三世纪蒙古军的三次西征,一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波斯及阿拉伯人,被迫随军来到我国后,由于忽必烈对大理的用兵,西域回回人在洱海地区及滇西一带的遗留,就成为云南回族先民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关于元代西域回回人进入洱海地区,以及它和大理的关系可分三个方面予以叙述.  相似文献   

14.
苍山洱海间的秀丽景色优美风光和大理地区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古往今来的诗人墨客开阔了吟咏的园地,他们一经大理,诗兴辄来,留下了不少优秀诗文,其优者如郭沫若、邓拓等的游大理诗抄,但也有一些诗家名手,因为来去匆匆,往往过眼烟云,印象淡薄,因此其中一些诗词,又多数限于雪月风花,怀古念旧等出于应酬付贺之作,艺术感染力不深.四川新都人,明代的历史文化名人杨升庵谪居云南三十多年,曾多次游历和寓居大理,以其细致的观察,深刻的感受和高超的艺力,对大理的山川景色、人情风物、民族习俗、历史文物、塔庙寺观等等写下了约略三、四百首诗词,是外地文人吟咏大理诗章较多的一个,由于他诗才亟富,诗艺很高,出了不少名篇名句,一些篇章几乎前无古人,后无过者,为人们吟咏引用至今,本文仅就他吟咏大理诗词的出色的艺术造诣作一简介和论述.  相似文献   

15.
大理苍山物种多样性丰富但生态系统相对脆弱,评估苍山植被覆盖度为改善苍山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ENVI遥感软件对大理苍山自然保护区的4期遥感图像进行处理,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利用像素二分模型对大理苍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对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1—2005年植被覆盖度从0.32上升到0.38,上升了0.06;2005—2009年植被覆盖度由0.38下降到0.35,下降了0.03;2009—2011年,植被覆盖度由0.35上升到0.45,上升了0.1。可见综合分析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对大理苍山的植被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云南大理苍山十九峰之一的佛顶峰,整座山峰确像一尊卧佛。这一自然奇观及其得名,体现了古代白族先民“天人合一”的思想,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有利于大理旅游观光景点的开发,而且有助于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粪大肠菌群(FC)指数综合评价大理洱海水体中粪大肠菌群污染情况.方法:在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分别对大理洱海四个采水点取水样,运用多管发酵法对水样进行粪大肠菌群检测.结果:枯水期(4月)和平水期(12月)时采样点FC指数处于Ⅱ类水质标准,丰水期(9月)时部分采样点的FC指数超过了国家对Ⅲ类水质规定的相应标准值.结论:洱海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生活污水的污染,其中丰水期污染最严重.  相似文献   

18.
佛教密宗在洱海地区的传入,重新建构了洱海地区各部族的民族认同观念,为白族先民共同体的形成发挥了文化凝聚的功能,是洱海地区各部族从前国家社会跃进到国家的重要文化力量,成为南诏时期国家与民族之间实现积极互动的工具。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形成了与政治权威结合、与本土文化融合、与世俗社会结构对应的僧侣和僧团组织;释儒阶层的产生是佛教、儒教与白族本土文化相互嫁接、吸收、融合的产物,从释儒到儒商,再到乡绅,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演化为不同的社会角色,在白族社会彰显自身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理白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理白族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基础条件好,白族民俗旅游是大理旅游的重要内容.大理白族民俗旅游开发早,特点突出,得失参半,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系统研究大理白族民俗文化旅游市场开发的特点和形式等因素,分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可为大理民俗文化旅游的后续开发和其他民族地区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遐迩闻名的大理,不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而且得天独厚,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因而被誉为“东方瑞士”。古往今来的游人墨客,无人为之赞叹不已。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大理被列为全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后,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无数中外游人络绎不绝,慕名前来大理观光旅游,无不以能饱览大理秀丽妩媚的风光为快事。但在大理的风景名胜旅游点中,洱海的小普陀真可谓是个别具一格的风景胜地。近年来,在反映大理风光的图片和电视中,人们都常见到风景如画的洱海小普陀的图影,给人留下美好难忘的印象。小普陀位于洱海东岸的挖色海湾。它是一个高出海面约二至四米的石灰岩小岛屿。岛上建有一座四角飞檐叠起的两层楼阁,非常精巧别致。从远处望去,楼阁碧海四环,飘然屹立在洱海水面上,有人说它就象一颗镶嵌在洱海中璀璨夺目的明珠;有人说它酷似一座天然生成的盆景;有人又说它犹如一颗加盖在洱海水面上玲珑剔透的印章。乘船登临小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