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工程学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現代地震学大約有百年的历史。它是从地震現象的記載开始,进而用仪器探測,以后又与弹性力学、地貭学相結合逐步发展起来的。地震学虽然起源于人类抗御地震災害的要求,但最初的研究是着重于认識地震現象的規律,以及探測地球内部构造的奥妙,却很少涉及在工程建設中如何抗御地震的問題。  相似文献   

2.
古地震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古地震学蒙于19世纪晚期,现代古地震学则形成于70年代末。我国的古地震学经历了起步,发展和走向成熟3个阶段。古地震学在探槽技术,识别标志,测年和理论模型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没有成熟到可以为概率地震预报提供高信度的数据。未来需要继续探讨的主要问题包括;古地震的地质证据,年代学,位移的研究;完整性,区域古地震特征,大地震重复的理论模型;重视注意稳定大陆地区的古地震研究和利用技术和边缘学科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破坏了这个国家的首都和使它的核心成为一滩废墟的墨西哥城大地震一年后,地震学家们开始揭开了围绕这一事件的几个恼人的秘密。这些科学家们说,最终,他们的研究可能修正他们对地震破坏城市的方式的理解。这次墨西哥地震是从太平洋底爆发,通过几条山脉和穿越250哩后才带着被减弱的力量冲击首都,造  相似文献   

4.
当一场具有相当振幅的地震发生时,科学家们可以精确地解释地震源在哪里、地震是由什么样的断层运动产生的,甚至还能预测余震持续的时间。但奇怪的是,所有地震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都不能准确地说出当地震发生时,地球内部究竟发生了什么。  相似文献   

5.
早在公元132年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时,中国人就已经认识到地震是远方传来的地面振动.从波动观点对地震的认识是本质性的.近代地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很大程度上是由研究地震波传播的知识体系所支撑的.  相似文献   

6.
《科学之友》2007,(11A):16-16
当一场具有相当振幅的地震发生时,科学家们可以精确地解释地震源在哪里、地震是由什么样的断层运动产生的,甚至还能预测余震持续的时间。但奇怪的是,所有地震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都不能准确地说出当地震发生时,地球内部究竟发生了什么。  相似文献   

7.
《科学之友》2007,(21):16
当一场具有相当振幅的地震发生时,科学家们可以精确地解释地震源在哪里、地震是由什么样的断层运动产生的,甚至还能预测余震持续的时间.但奇怪的是,所有地震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都不能准确地说出当地震发生时,地球内部究竟发生了什么.  相似文献   

8.
地震深度的确定是地震预报的必备数据。早在50多年前,地震学家F·捷尔涅勒和K·瓦达季曾认为,地震仅仅发生在地表部分,但不久就被事实所推翻,因为以后陆续发现,在550~650公里深处同样存在着强烈的地震活动。苏联专家Б·古坚别尔格和Ч·里赫捷尔合作。对1934年6月29日发生在佛罗里斯海的一次地震作了详细监测,判明震中位置深达720公里。此外,根据国际地震中心统计到的1964~1980年的地震资料,其中135次就发生在650多公里的深处,而1971~1972年的几次地震还深达800多公里、遗憾的是  相似文献   

9.
正日本被称为地震学的摇篮。它位于全球四大板块连接处,处在最不稳定的地质构造环境之一。在日本,与地震有关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公元599年,当时为推古女皇在位期间。20世纪初,日本地震学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为世界地球物理学做出了显著贡献,其中一些理论在几十年后被板块构造学说所证实。1899年,明治三陆大海啸发生三年后,今村明恒提出导致这次海水波动的断层移动类  相似文献   

10.
地震的分形特征及R/S标度不变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娟 《自然杂志》2001,23(4):206-210
分形是研究复杂自然现象的有力工具之一。本文在统计分形概念基础上介绍了分形在地震学中的应用,对地震活动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表现出的分形特征进行简单综述。通过对地震频度时间序列和时间间隔序列中存在的R/S标度不变性的分析,探讨了地震活动中的自仿射分形特性,并展望了R/S分析方法在地震活动性研究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地震学家利用地震波与爆破波研究地球深部,但是地震的发生突入其来,震源位置又事先未知;爆破使岩石的结构发生变化,重复实验,条件又已改变,因此难于从事研究。  相似文献   

12.
1975年人类第一个7级以上地震在中国辽宁海城被事前预报出,中国地震学家欢欣鼓舞,相信地震预报并不是难事,中国科学家一定能够预报出许多地震的。但仅相隔一年5个月,发生在河北唐山的更大震级的地震没有在临震前预报出来,死亡24.2万人,中国地震学家一下子找不到方向了。幸存的唐山人遇到搞地震的,常说:"你们怎么事前不打招呼?"其实,当时唐山人和地震学家都不知道:人类离地震真正能够预报的历程还非常遥远。  相似文献   

13.
因对地震引发的核电站泄漏等次生灾害的关注,3月11日发生的这次日本有记载以来最大的地震反而关注度减少,但是全球地震和地质研究专家却一直在高度关注和研究这次地震带来的影响。这场比许多人的预计要大得多的强地震对日本乃至全球其他地方的地震危险性意味着什么?有地震学家已经提出此次日本强震颠覆了传统地震规模假说,当然更多的学者还在观察和积累数据中。以下一组文章想通过这一话题的探讨,引起更多人对我们生活的星球的地质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透射边界的一个推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振鹏 《科学通报》1984,29(5):312-312
非均匀介质中的波传播问题(包括近场理论地震图的计算、波与人工或天然结构相互作用的分析等)是地震学和地震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研究这一问题的离散方法日益受到重视,研究者做了很大努力试图建立有限计算区域人工边界的辐射条件,对大部份人工边界处理方法的归纳和比较表明,如果试图寻求一种同时适用于两维及三维暂态波分析的  相似文献   

15.
周航 《科学通报》1959,4(1):30-30
鶴庆县位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北部,丽江專区的南部,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并受丽江玉龙雪山冷空气的影响,历年都有各种自然災害,冰雹災害尤为严重。冰雹发生的时間大多在6—9月,大的象鷄蛋,小的象黄豆,它年复一年地威胁着鹤庆人民的生命財产。例如1955年9月5日下午2时,降了45分钟严重的冰雹,平壩区的秋谷、玉米受災面积达5万多亩,一般减产30%以上,个别地区达80%。1956年8月13日下午2时,在壩区和外区下雹,受災面积达12,000亩,損失粮食約150万斤。1958年7月15日下午1时,在壩区和河谷区等地降雹,受災面积約2,000亩。在夸薯,冰雹还打死小孩一人,牛一头,羊5只。历年受災損失确是无法估計的。  相似文献   

16.
1976年唐山地震前地面增温异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秀登 《科学通报》1992,37(18):1684-1684
地震是一种急剧的构造运动、快速释放应变能的结果。热是各种形式运动和能量的集中表现。通过对1989年以来发生在我国的20多次5级以上地震的地面温度和卫星热红外图象资料综合分析,表明在短临时段内(震前几天至20多天),震区及其外围出现区域性热红外异  相似文献   

17.
周航 《科学通报》1957,2(Z1):95-95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从1952年开始了全国各地地震烈度的鉴定研究,1955年10月在苏联专家帮助下,着手编制中国地震区域划分图的工作。该图经地震学家、地质学家多次讨论、修改后现已编制完成。该图将全国划分为9度及9度以上、8度、7度、6度和5度等5个不同烈度的地震区。  相似文献   

18.
刘芳  蒋一然  宁杰远  张建中  赵艳红 《科学通报》2020,65(11):1016-1026
深度学习的突破性发展及其在地震学领域的初步应用,为有效处理和利用地震资料提供了可能.震相拾取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已经提出了很多基于深度学习的震相拾取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为了满足地震学研究中处理连续地震记录的需要,尚需对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改进.本研究针对性地设计了结合台阵策略,单独识别P波和S波的长时窗震相拾取深度学习模型PP(phase picker)及其训练方式,提出了具有实用性的震相拾取方法APP(array-assisted phase picker).利用阿里余震AI捕捉大赛和Hi-net数据进行测试的结果表明,模型能够有效地在连续波形上拾取体波震相并具有很好的泛化能力.通过比较该模型与其他模型(较短时窗的模型和同时识别P波、S波的模型)的拾取效果,验证了模型设计的合理性.具体的测试样例显示,该方法能够正确地处理地震密集的波形数据并能避免典型噪声的影响.将该方法运用到内蒙古地区台网的观测数据中,检测到了人工目录中98.1%的地震,地震拾取总数为人工目录数的30倍,进一步表明本研究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唐山,1976年的一个夜晚,人们被天空出现的火球和闪光惊醒了,第二天凌晨,就发生了里氏7.8级大地震,24万人死于非命,整个城市被夷为平地。有关这种神秘闪光的故事在当地流传开了,但这些神秘的闪光跟地震有关吗,或只是惊恐的民众编造的谣言?地震前的预兆人们在地震前看到奇怪的光不是第一次了。历史上有目击者报告,他们在地震前几天或地震期间都看到过橘红色的灼热光、蓝白色的冷光、火球或闪光。早在1755年,把远在瑞典教堂里的钟晃得丁当乱响的里斯本地震之后,哲学家康德就记载了这些警告性迹象:“在地震前8天,卡迪斯附近的地面上爬满了…  相似文献   

20.
1976年的一个夜晚,中国唐山的居民被天空中的火球和闪光惊醒了,第二天凌晨唐山就发生了里氏7.8级大地震,24万人死于非命,整个城市几乎被夷为平地。有关这种神秘闪光的故事在当地流传开了,但这些神秘的闪光跟地震真的有关,还是一些惊恐之人编造的谣言?地震前的预兆人们在地震前看到奇怪的光不是第一次了。在历史上,据目击者报告,他们在地震的前几天或地震期间看到橘红色的灼热光、蓝白色的冷光、火球或闪光。早在1755年,把远在瑞典教堂里的钟晃得叮当乱响的里斯本地震之后,哲学家康德就记载了这些警告性迹象:“在地震前8天,卡迪斯附近的地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