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庐江何氏家族世代崇尚儒学,精擅礼学,自两晋至南朝,其代表人物皆参预讨论国家典礼,特别在丧服制度和朝仪方面。何氏经师的这一学术风格体现了当时世族社会的文化倾向和特征。在家族内部,何氏尊礼集中地表现为崇尚孝友之道,目的在于维护家族内部的和谐。此外,在玄学思潮的影响下,何氏家族自东晋开始明显玄化,玄学积累不断丰厚,至南朝出现了玄学方面的代表性人物。就其门风而言,东晋南朝时期,何氏家族出现了一些著名的隐逸名士,使其家族保持着清流风雅的特征,从而获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这种儒玄双修的家族文化风尚,使何氏家族形成了富于弹性的互补的文化结构,有利于其家族地位维系与延续。  相似文献   

2.
《东晋南朝家族的分化与士族的衰落研究——以琅琊王氏为中心》一文有几处史实错误,对一些史料在理解上,也有失当之处,故其中个别的结论也有待于商榷。但该文对琅琊王氏家族的分化及衰落的基本结论还是精辟和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东晋南朝宾客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述了东晋南朝时期宾客阶层的构成及其职责。章认为,先秦时代已形成的宾客阶层在东晋南朝时期仍然存在着,不仅没有与奴僮佃客合流,而且得到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在,其来源更加广泛,其构成更加复杂。宾客对于地方阶级上层统治有着其他阶层无法取代的特殊作用,他们在主人门下亲侍左右,各司其职。虽然个别宾客深受礼遇,但就整体而言,宾客阶层在东晋南朝社会中的地位是比较低微的。  相似文献   

4.
两汉以来的门阀制度,到东晋南北朝得到了充分地发展。门阀士族拥有政治经济各方面的特权,他们在皇权不振时,不以维护正统为念,只以家族利益为务。随着刘裕登上帝位,皇权政治得以加强,那些东晋以来依然具有为家不为国思想的士族,显然成为被打击的对象。同样为了巩固皇权,刘宋王室仍需扶持一批一心为国的士族,东海何氏家族即兴起于此期。东海何氏家族自东晋何无忌始,都以忠君为国著称。何氏家族以武功起家,后渐以文学闻名,秉承儒家传统,为性耿介,成为南北朝时期新兴起的士族。  相似文献   

5.
王靖是王冲之子,王旦的孙子,也是三槐王氏家族比较有作为的人物。但历史治宋史者,都没有注意到他。  相似文献   

6.
彭城刘氏家族指主要活动于南朝齐梁之际的刘绘,刘孝绰父子及其家族成员共七十人的庞大学群体,这一群体的学活动与学创作成就,在南朝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其他学家族相比,在这个家族的学活动中,出现了南朝最长的诗歌,有别具风采的女性作家作品等。他们不但是学创作的积极参与,而且,作为家族群体,他们具有与南朝世风相谐的家族学因素。  相似文献   

7.
东晋南朝山水诗兴起的原因有多种,佛教是其中之一。本朝的谢灵运不仅被奉为“山水鼻祖”,同时也是一位在佛教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与高僧广泛交游,对佛经义理有较深的研究,写了不少佛教著作。谢灵运今存诗近百首,其中半数是山水诗,以佛理为指导,由空观色,从自然山水中体悟佛理,流露出浓郁的佛教意识。  相似文献   

8.
王震是三槐王氏子弟中比较有名气的人物,一生多姿多彩。虽然他在政治上。比较偏向于王安石的“改革”。但由于他正直的性格,又使他与新党中的一些政治投机分子格格不入,并最终被排挤出朝廷。同时,他也与当时的人有交往,展示了他才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对瑶族村落——广西田东县L屯的剖析,揭示了外出务工对民族村落通婚圈的影响。认为在偏远的少数民族村落,人们的交往范围非常有限,方圆不过几十公里,因此村民通婚的范围非常狭窄。在外出务工成为一种潮流之后,村民们走出大山,到各地打工,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于是人们交往的范围迅速扩大,与此同时通婚的范围也逐渐增大。较之30年前,民族村落的通婚圈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内卷"和"扩大"并存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高密单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化世家。明末,这个家族以科举起家,此后200余年保持门第不坠,涌现了一大批文化精英,他们在诗歌、古文、经学及书法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促进了明清时期齐鲁文化的繁荣。高密单氏家族独特而出色的家族文化的形成,有其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1.
长治地区出土的关于崔氏的墓志与北魏时期清河崔氏有密切的关联,清河崔氏在西晋末年十六国时期移居长治地区,入隋唐以后仍留居此地。  相似文献   

12.
史湘云的形象意义,并非如学界有人认为的是庄子哲学的形象注释,或“纯是晋人风味”。湘云的形象是在明清“独抒性灵”、以“绝假纯真”的“童心”为文的文化思潮的推动与启悟中生成,她的美是一种憨态可掬、稚气十足的童稚美,自然天真却又幼稚简单。这个形象的生成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基础,在明清的其它一些小说中,也能窥见类似的身影。  相似文献   

13.
以动词为纲,全面调查描写了<论语>与<世说新语>中的双宾语.将两书中的双宾动词划分为一般类型和特殊类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双宾句式在两书中的使用情况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析;对比分析两书中用法的不同,反映出双宾句型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发展轨迹和双宾旬式的某些演变特点.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艺术批评发展异常活跃的时期,南朝谢赫所作的《画品》与钟嵘所作的《诗品》均为这一期间的重要艺术论著。这两部不同艺术门类的论著在文体样式、美学范畴以及话语风格等方面,虽然都保持了各自的特性,但更多地存在着相互间的影响与推动。  相似文献   

15.
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门阀世族活跃在政治舞台上,门阀世族在东汉中叶已经把持垄断了仕途;曹魏时期创行的九品中正制保证了门阀世族的政治特权,有助于门阀世族的形成,东晋王朝以后直至南北朝前期,门阀世族及其统治达到了鼎盛,南朝后期,门阀制度走向衰落。隋唐时期,门阀世族的势力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6.
湛方生是东晋文坛比较优秀的作家。虽留存的作品不多 ,却为东晋诗坛带来了一股新鲜的气息。山水诗以阔大壮美之景物表现了诗人同化于自然 ,拥抱自然的纯净、宁定 ,淡化了玄言的成分 ,走出了玄理表达的狭隘世界。其田园诗开魏晋南北朝田园诗风之先 ,以质朴通俗的语言 ,恬淡、宁静之景物描写 ,奠定了后世田园诗作之风格。他的咏怀诗比之同时期的同类作品 ,成就虽不高 ,但在表达人生的感悟 ,归思之情上还是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家族法是古代中国宗法制度发展的产物,作为封建国家法律的重要补充,起着管理宗族、辅助国家治理的重要作用。家族法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起源于宗法浓厚的奴隶社会,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出现了家族法的雏形,隋唐以后至清代逐步成熟直至完备。家族法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封建伦常秩序、财产关系、婚姻继承、祭祀、族谱及惩罚等。  相似文献   

18.
南宋宰相史浩对其家族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他为子孙赢得与皇室联姻或恩荫入仕的机会,并检验子辈器量,以培养其从政能力;二,他发起创立四明义田庄;又建造四明洞天,使家族居住群落得以形成;三,他撰修族谱、订立家训,重视童蒙教育,而且他还聘请名师在书院讲学,从而使家族形成了崇尚学术研究的气氛。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重建了中国西汉到清代(206BC—1911AD)北方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战争变化序列,进而分析了民族战争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双方共发生战争832次,平均每10a发生3.9次;根据战争频次可划分为西汉低发、东汉高发期,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低发期,宋元明清高发期3个阶段;在百年尺度和30a尺度的气候变化上,气候暖期多对应战争高发,冷期多对应战争低发.2)农牧战争中,有71.3%的战争为游牧民族发动,但最终61.1%的战争为农耕民族获胜;相比于暖期,冷期农耕民族主动发动战争的比例增加,但胜利的比例降低.3)气候变化作为战争事件背景,对战争有间接影响.冷期时,农耕、游牧双方实力均有减弱,形成退让态势,战争频次相对较少;暖期游牧民族多次发动战争,可能是由人口膨胀导致的生活资料匮乏、游牧民族强盛时社会结构性需求扩大引起的,同时暖期的气候环境为游牧民族南下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战争掠夺所带来的低成本高收益也诱使游牧民族引发与农耕民族的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