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王颖 《科技信息》2011,(36):317-318
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逐步提高到与男性平等。在性别平等问题上,体育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也对女性地位的变化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从奥林匹克的角度,以女性历史上参与奥运会的艰难历程,以及女性体育运动的兴起、兴盛对女性的影响,揭示奥林匹克在女性地位的发展变化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史学对于女性优伶的想象和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社会性别制度中,女性被定位为远离公共领域,公共领域似乎成了男性的专权。中国女性优伶却是一个例外,由于特殊职业性质,女性优伶必须进入公共领域,也使中国史学产生一种二律背反。其实,正是由于进入公共领域的女性优伶演艺活动,使女性优伶更加具有女性的特质,或者说更加符合公众男性的性想象以及想象的满足,由此,也就成为男性化的中国史家的意识和潜意识的关注目标,演艺也就成了女性优伶在史籍中的生动印象。中国史学中的女性优伶演艺描述,大多具有良好女性形象气质,而且,史籍中之女性优伶,不但有“色”,且多“色艺俱佳”、“色艺超绝”,是“声与色”兼有,甚至掩盖了在“色”乃至生理方面的不足和缺陷。女性优伶在史籍中的演艺印象,加剧了男女两性在社会性别制度中的主体和客体的原则关系。  相似文献   

3.
《榆树下的欲望》是尤金·奥尼尔的早期名剧之一,讲述的是一个因为争夺田庄而引发的家庭悲剧。剧本触及到了生态女性主义非常关心的众多问题,诸如女性与自然的等值、自然女性化、女性自然化以及女性在男权中心文化中的“失语症”问题。人类只有克服自我中心意识,平等对待自然和女性,认识到两性间的平等互补性,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才能实现男性与女性、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庭步入社会。在许多组织中的管理层和领导层频频出现了女性的身影,女性领导队伍的发展和壮大,引起了许多学者对女性领导力的研究。本文对国内外女性领导力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能更全面的了解和学习女性领导力,为以后进行女性领导力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的作品中最见功力的是对女性的刘画和表现。她笔下的女性给人的印象深刘,回味无穷,这源于作者对女性人性的正确把握。而这种人性的根据就是张爱玲强烈的女性本位意识。  相似文献   

6.
夏炎 《海峡科学》2009,(10):85-86,88
几千年来,中国女性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带来了夫妻相处模式的变化。该文试图在考察古今女性角色变化的基础上,结合冲突理论,思考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权力和地位的变化,归纳出适合的夫妻关系调节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母性的爱和依恋是张贤亮笔下的女性形象的最突出特征,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具有超凡脱俗、慈祥仁爱的内质,放在闭塞落后的西部地区,积淀在文化心理结构中,更呈现出古朴的美学意义。在性与婚姻的冲突中展示女性的人格独立和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8.
女性意识的再度复苏发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新时期之初,女性文学沿着两条线索展开,一是对外部世界加以剖析和观照,一是对女性自身的内部世界加以审视和反思,在内部和外部的探索向纵深推进并交融互渗的过程中,新时期女性文学呈现出爱情、事业双重追求中的阻遏与困惑,女性行为、女性精神的双重异化,性与本能、性与道德的双重升华与超越等诸种表征。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是中国女性摆脱几千年男权文化规约,不断觉醒、反抗与重建女性性别角色的时代,在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女性经历了做人——女人——自我的几个阶段的寻找与探索。一代代女性作家在她们的小说文本中表现出对女性命运的殷切关注,对重建女性精神家园的焦灼与困惑,本文试图解析现代女性小说中的家园意象,揭示现代女性小说女性意识的觉醒和重建女性人格的探索历程。  相似文献   

10.
王安忆在首次涉笔性爱,使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由社会层面发展到性别自觉阶段,达到了第一次飞跃和突破之后,其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并未仅仅停留在对内容的书写和挖掘上,而是进一步上升到对文本形式的改造和利用上。王安忆在其女性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成功实现了进一步突破,这奠定了她作为一位女性主义者的坚实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促进当代女性职业发展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职业发展的成功有赖于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就创造女性平等就业的机会,女性职业管理的途径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到处都是寂寞的心》是裘山山的新作,秉承其一贯风格。表现现代女性在现实中的处境。她们为了真爱的追求,却感受到现代社会对她们的异化;尤其感受到现代性时间所造成的恐惧感和焦虑感以及对女性主体的分裂,从而透视出现代社会是如何把女性改造回家庭和传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穿透力。  相似文献   

13.
圣经作为西方文化的经典,是西方思潮的渊源。但圣经中的女性形象并未得到评论界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圣经中正面的女性形象的路德和以斯贴,同时也研究了负面的女性形象并分析了其根源,指出女性的形象是树立在宗教和伦理之上,是男权社会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由于男女两性寿命差距不断扩大,女性老年人在老年总人口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从一定程度上讲,解决女性老年人问题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在社会适应过程中,女性老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独特性而表现出不同于其他人群的特点。处于年龄与社会性别双重边缘的女性老年人在适应现代社会的过程中遇到比其他人群更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三峡民歌中的女性情结,特别是情歌的“姐儿中心”现象可以发现,不是三峡民歌占据女性情结,而是女性情结占据三峡民歌。“姐儿”阿妮玛是原始意象,她象征着女神崇拜。与“姐儿”相关的是“幺姑”阿妮玛和“郎”——阿妮姆斯,也都被女性情结所规定。本文对哭嫁歌也进行了独特的心理阐释,认为哭嫁是哭出一个母亲来,象征女性的节日,而哭嫁歌就成了女性——母亲的绝唱。  相似文献   

16.
论萧红文学创作的女性视角与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红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性女作家之一。她自觉为中国最广大下层女性代言,执著关注中国下层妇女的生存状况和人生悲剧,她始终如一的坚持以女性视角和女性生命体验来进行文学创作,注重对女性悲剧根源的揭示,其创作体现出独立、清醒、深刻的现代女性意识,拓展、丰富、深化了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表现内涵,提高了其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视的普及和迅速发展,电视中的"女性形象"问题已经成为研究媒介中女性形象的主要议题之一,但由于电视在中国的普及晚于其他媒介,所以对电视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明显少于对平面媒体的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对《天下女人》进行个案分析,追踪电视女性栏目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自身的发展变化,分析总结电视女性栏目所表现和塑造的现代女性形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孙犁是解放区学中最擅长描写女性的艺术家,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同期作家塑造的女性相比,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以青年女性为主;具有丰富复杂的内涵;具有艺术形式的诗意美。这种特殊的女性形象的选择与塑造,与作的家庭出身、个性气质、情感经历和审美追求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关于妇女命运一直是重大的主题,也是女性文学最关注的核心。林海音是台湾文学史上第一位本土女性小说家,也是台湾作家中最早在其作品中为妇女的不幸命运呐喊和抗争的作家,关心妇女命运并为之抗争是她小说的第一大主题,她的作品大都以女性的视角,女性的人生经验来观照生活。她的这种女性经验源自何处,本文试从此方面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20.
付馨慧 《科技信息》2008,(34):241-241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茨威格几部主要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心理分析的写作方法的应用,探讨茨威格笔下的独特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