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10 Gb/cm3小型化体全息数据存储及相关识别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体全息数据存储的最近研究进展, 讨论了体全息存储系统小型化、实用化的关键技术, 并对全息存储系统的结构、复用及寻址方式进行了优化, 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小型化体全息存储及相关识别系统, 其存储密度达10 Gb/cm3, 兼有多页面高速并行相关识别处理功能, 识别速率大于2000幅/秒; 提出的动态散斑复用的新概念及动态散斑-角度混合复用技术, 其复用灵敏度比单纯角度复用灵敏度提高了8倍, 为进一步提高存储密度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示了体全息存储系统在海量存储及光学并行处理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双掺杂LiNbO3:Fe:Cu晶体中的漂白效应及其非挥发性全息存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观察到了双掺杂LiNbO3:Fe:Cu晶体中的漂白效应,并利用该效应实现了非挥发性全息存储.不同于通常的双掺杂铌酸锂晶体中观察到的光色效应,LiNbO3:Fe:Cu中的光致吸收率的变化呈现漂白效应,即当该晶体被紫外光照射后对可见光的吸收减少.基于这种漂白效应,提出并实验研究了一种新的记录方案以实现非挥发性全息存储.该方案包括两束相干红光的记录以及均匀紫外光和单束相干红光的固定等两个主要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怍为一种新的物理机制,漂白效应可以实现非挥发性全息存储并具有高记录灵敏度和低光致散射噪声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液晶组页器是一种空间光调制器,它是研究高密度全息光存储器不可缺少的随机部件,光存储器的研究对于解决电子计算机大容量存储及光计算机的信息存储都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全息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holographic polymer nanocomposites, HPNC)是基于相干激光聚合诱导相分离原理制备的具有周期性有序结构的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属于多维度、跨尺度的新概念信息材料.不仅通过微米/亚微米尺度的周期性有序相分离结构存储光波的振幅、相位等全部信息,还通过引入的纳米粒子、液晶、发光分子等存储其他信息,具有信息存储容量大、光调制能力强的特点.在高端防伪、裸眼三维显示、增强现实、高密度数据存储、全息传感等高新技术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重点概述HPNC的高性能化与多功能化研究进展,并展望了HPNC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采用非同时读出条件下的两波耦合实验装置, 以单束光入射Ce:KNSBN光折变晶体, 研究了入射光强度和光入射角对Ce:KNSBN晶体中光扇效应的影响. 研究发现, 光扇效应存在明显的入射光强度阈值特性, 入射光强度阈值为38.2 mW/cm2; 对应相同的入射光强度, 光入射角θ 为15°时稳态光扇强度Ifsat最强. 研究了入射光调制对晶体中光扇噪声及体全息存储的影响, 入射光调制抑制了光扇噪声对Ce:KNSBN晶体两波耦合及体全息存储的影响, 使得再现图像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光谱烧孔介质中位相编码的时域全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谱烧孔(spectral holeburning)可望使存储密度比光盘提高10~3倍以上而引起各国科学家的重视。它在原来三维空间存贮基础上增加了频率维,突破了三维空间光斑衍射的极限对存储密度的限制。永久光谱烧孔(penistent holeburning)介质中的全息光存储已被证明在超快速光学数据处理和存储领域的光明应用前景。 对于非均匀展宽的吸收光谱烧孔介质,光学信息的存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单一波长激光进行烧孔写入信息,改变激光波长可以写入多个信息;另一种是全息方式存储,多个信息一次被写入非均匀线宽内。存贮密度取决于非均匀线宽与均匀线宽之比。时域光存贮基于三脉冲光子回波(three-pulse photon echo),即按照与参考光的一定时间延迟关系将携带二进制信息数据脉冲串写入介质,读出过程则是分析相对于读出光同一延迟时刻的光子回波信号的瞬态特性。  相似文献   

7.
问题的提出生物全息律指出,生物体是由分属于不同级并且具有不同分化程度的全息元组成的。所谓全息元,就是在一个生物体中,功能和结构与其周围的部分有相对明显的边界的相对独立的部分。大全息元中含有小全息元。全息元的大小(层次),用“级”来表征。级越高(n越小),它与整体的联系就越密切,与整体的全息相关度就越大;全息元级越低(n大),其独立性就越大,与整体的全息相关度就越小。全息元是整体的缩影。这一学说的提出,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兴趣,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涉及的范围也极为宽广。然而,纵观研究全貌,对全息律尚未提出一个有实际意义的数学模型。一门  相似文献   

8.
植物个体发育中的时间全息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细胞生物体在形态结构等方面存在空间全息律,但在植物个体发育中还存在时间全息律。时间全息律是空间全息律的基础,空间全息律是时间全息律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1973年,张颖清发现,在第二掌骨侧存在着一个新的有序穴位群,它称为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群,利用这个全息穴位群,建立了第二掌骨侧生物全息诊疗法.目前发现,人体上可以具有诊疗价值的主要全息穴位系统有102个,这些全息穴位系统遵循着穴位全息律.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全息胚的概念和理论.本文从控制理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生物全息胚控制问题的非线性分布参数控制系统模型,并将生物全息诊疗法用一组MIMO-DPS(多输入多输出分布参数系统)来描述以及对诊断及治疗给于控制理论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根据张颖清同志有关生物全息律的论述,我们知道,在一个生物体上,功能或结构与其周围部分有相对明显的相对独立部分称为全息元。全息元在不同程度上成为整体的缩影叫做全息现象,生物体中普遍存在着全息现象就叫生物全息律。  相似文献   

11.
第二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9月9~10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最豪华的五星级饭店皇家克里斯坦尼亚饭店举行。全息生物学创立者、国际全息生物学会终身主席、山东大学全息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张颖清教授为大会主席。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全息生物学在医学、生理学和针灸学的应用。22个国家的149名专家、教授、医生和研究人员出席了大会。欧洲一些最著名的医学专家到  相似文献   

12.
螺旋运动是自然界的最基本运动形式之一,螺旋结构也是物质存在的基本结构之一。自然界总是以统一方式从宏观和微观上体现出螺旋运动和螺旋结构之特征,并且是具有螺旋全息律。全息律是指系统的每个子系统都是整体的缩小,体现着整体的特征,激光全息摄影就具有这种性质。螺旋全息律是指子系统体现着大系统的螺旋运动和螺旋结构性质。  相似文献   

13.
70年代末,我国学者张颖清建立了一门新的理论——全息生物学,从一个新的角度发现了生物领域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关性.后来,又有人提出了宇宙全息论,把全息关系的机制由生物学领域推广到整个宇宙.此外,还有人在其他领域运用全息方法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结论.本文所说的“全息论”是对上述学说中所体现的共同方法论原则——全息律,即从部分审视整体的一种概括.  相似文献   

14.
在上海的一次法庭辩论上,“汉字全息码”作者及其监护人提出,自然杂志社交给上海交大测试的“全息码”码本与交给北京测试的“全息码”码本有某些不同,从而引起人们的疑问。其实,对“全息码”本身进行分析研究,就可以把错码的成因和事实真相了解清楚。“全息码”在1989年年底的专利申请书中,声称其重码率低于千分之一。然而奇怪的是,既然是这么好的编码,却在短短三四个月内,作了两次大幅度的  相似文献   

15.
自从1980年前后张颖清同志有关生物全息律的文章发表以来,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生物全息律被广泛应用到中医、农学、花卉、植物细胞及组织培养、中草药研究和古生物研究等领域,一门崭新的学科——全息生物学应运而生。最近,随着  相似文献   

16.
Ce:Mn:LN晶体光折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铭华 《科学通报》1992,37(16):1476-1476
一、引言 铌酸锂(LiNbO_3,简称LN)晶体具有电光效应和非线性光学效应,通过离子掺杂可以改善晶体的性能。Fe:LN晶体的研究开展得较早,已实现了全息存储,光放大及位相共轭反射镜等,但是目前Fe:LN晶体的研究尚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晶体对氩离子激光(λ=488nm)吸收大、光源能量损失多、输出光束散射强、空间分布不均匀等,各项性能参数有待进  相似文献   

17.
田焕芳  李建奇 《科学通报》2006,51(14):1617-1631
Gabor在20世纪40年代就提出了电子全息干涉成像的基本原理, 随着相干场发射电子枪的发展, 到现在为止, 电子全息技术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本文评述了电子全息的发展、基本原理以及在磁性、超导和异质结等材料学领域中的一些应用, 对这一研究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8.
全息胚学说是我国科学工作者对现代生物学的贡献.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这一学说不断趋于成熟,现在已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了。《全息胚学说、cDNA返接与缺失动态平衡论和全息胚定域选种法》介绍了这一学说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及这种应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全息”概念源于激光照像。这种照像技术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全息照片的每一点,无论大小,都保留有被摄物体的全部信息。通过全息照片的任一碎片,都可以重现被摄物体的整体形象。在这里,对保留被摄物体的信息来说,局部与整体的差别消失了,任何局部都有整体效果。生物体也有这种“全息”特点吗? 张颖清同志于1981年《自然杂志》第4期上提出了“生物全息律”,又于1988年《大自然探  相似文献   

20.
生命科学与全息生物学的结合将使长寿命mRNA在全息生物学中扮演诱人的角色。它是全息胚的分子学的实证的表征,最有资格入选为逆转录的模板,并因此而成为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分子机理的代言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