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蛹虫草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单因子筛选和正交试验 ,对蛹虫草发酵条件进行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 ,蛹虫草发酵的适宜培养基组成为 :蔗糖 5 .0 % ,玉米浆 3.0 % ,酵母膏 0 .5 % ,MgSO4 ·7H2 O 0 .0 5 % ,KH2 PO40 .0 5 % ;适宜的培养条件为 :发酵初始pH 7.0 ,发酵温度 2 5℃ ,发酵周期 6d .采用优化的培养基及适宜的培养条件进行摇瓶发酵 ,干菌体产量和生长速率分别可达 4 1.1g/L和 0 .2 8g/L·h .  相似文献   

2.
比较了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KLDS 1.9201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速率和产酸速率,分析了在乳清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酵母粉(0~20g/L)对该菌株分批发酵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添加酵母粉与否,KLDS 1.9201的增殖速率和产酸速率均成正比例递增关系。随着酵母粉质量浓度提高到10g/L,KLDS 1.9201生长偶联期的持续时间由6 h缩短至4h,最高生长速率达到1.28g/L·h,在3h减速期内产生的乳酸量几乎占总产量的39%。但酵母粉添加量超过20g/L时对菌体生长反而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齐  黄斌良  吴华德  江朝明 《广西科学》2021,28(1):85-91,101
为获得右旋糖酐酶高产菌株,并提高其右旋糖酐酶产量,本研究从土壤中筛选高产右旋糖酐酶真菌,并采用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实验筛选得到一株生产右旋糖酐酶的菌株DJ72,经鉴定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并确定其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右旋糖酐T2000 11.88 g/L、蛋白胨7.15 g/L、尿素3.14g/L、磷酸氢二钾1.50 g/L、硫酸镁0.20 g/L、硫酸亚铁0.05 g/L,经优化后右旋糖酐酶活力最高可达228 U/mL。本研究为右旋糖酐酶的工业化应用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4.
分批补料合成纤维素酶扩大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里氏木霉以纸浆为碳源分批补料制备纤维素酶。里氏木霉在10L发酵罐中以纸浆为碳源间歇式发酵合成纤维素酶,培养基中碳源浓度为15g/L时,滤纸酶活力、纤维二糖酶活力、酶产率和酶得率分别为2.15FPIU/mL、0.20IU/mL、16.3FPIU/(L·h)和143.3FPIU/g;碳源浓度提高到27.5g/L,采用分批补加碳源的方法,滤纸酶活力、纤维二糖酶活力、酶产率和每克纸浆酶得率分别为3.90FPIU/mL、0.35IU/mL、23.2FPIU/(L·h)和141.8FPIU。研究表明,提高培养基中碳源浓度,采用补料分批发酵技术,产酶时酶活力和酶产率随着培养基中碳源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且保持酶得率不变,达到了降低产酶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活性污泥处理高浓度基质发酵产氢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蔗糖为基质模拟有机废水,通过对活性污泥的梯度驯化,提高了活性污泥对高糖溶液的代谢能力与产氢能力,在此基础上对其产氢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发酵条件为厌氧发酵温度36 ℃,初始pH值5.0,蔗糖90 g/L,玉米浆8 mL/L,FeSO4·7H2O 20 mg/L,MgCl2·6H2O 10 mg/L,K2HPO41.0 g/L.优化后的活性污泥平均产氢速率达到565 mL/(L·h),比优化前提高了223%;比产氢率为3.04 mol/mol,比优化前提高了30%.提出了有机氮与生长因子同步添加的高效廉价培养基方案,为活性污泥厌氧发酵生物制氢技术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杂交瘤细胞流加培养中葡萄糖浓度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 Wu T3杂交瘤细胞的流加培养 ,当葡萄糖浓度分别控制在 0 .2、0 .5、1 .0和 1 .5g/L时 ,葡萄糖的平均比消耗速率为 1 .1 4× 1 0 -11、1 .47× 1 0 -11、1 .78× 1 0 -11和 2 .2 4× 1 0 -11g/( cell· h) ,乳酸的平均比生成速率为 6.0× 1 0 -12 、8.3× 1 0 -12 、1 1 .6× 1 0 -12 和 1 6.6× 1 0 -12 g/( cell· h)。葡萄糖转化成乳酸的比例为 52 %、57%、64%和 74%。结果表明 ,在 Wu T3细胞的流加培养中 ,当葡萄糖浓度在 0 .2~ 1 .5g/L时 ,葡萄糖浓度越低 ,葡萄糖的比消耗速率和乳酸的比生成速率越低 ,葡萄糖转化成乳酸的比例越低 ,从而提高了葡萄糖的有效利用率 ,减少副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生物脱氮菌种筛选及条件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对以甲醇、乙醇、乙酸钠或酒石酸钾钠等不同碳源进行土壤反硝化细菌富集培养,从以乙酸纳为碳源的富集培养物中分离出16株具有脱氮活性的细菌,并从中筛选出三株脱氮活性较高的菌株(分别编号为B5、B9和B13,下同),经试验选出其生物脱氮最佳条件.在以乙酸盐为碳源和电子供体;NO-3-N100mg/L;起始pH7.0±;温度28℃和厌气条件下,脱氮速率为40~41mgNO-3-N/L·h.  相似文献   

8.
一株腈水合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葡萄糖为碳源,逐步增大培养基中丙烯腈浓度进行重复续代培养,从土样中筛选到一株腈水合酶活力较高的菌株.经形态观察和16S 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鉴定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菌株,命名为Rhodococcus sp.TCCC 28001.对菌株TCCC 28001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培养基为葡萄糖15 g/L,酵母粉5 g/L,尿素7g/L,Coz+10x10-5mol/L.28℃,180r/min培养72 h,腈水合酶活力达892 U/mL.  相似文献   

9.
对BurkholderiacepeciaJS 02"一菌双酶法"制备对羟基 D 苯甘氨酸过程的调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反应液pH值对于酶反应各个进程的影响,实施了调节反应液pH恒定为7 2的调控策略,使得D 海因酶与D N 氨甲酰基氨基酸水解酶同时具有较高的活力,并且较未调控前更有利于L 对羟基苯海因的消旋及DL 对羟基苯海因的溶解,底物转化率与产品收率分别由未调控时的92%与85%提高至99 5%与94%,反应时间由40h缩短至30h,生产速率由0 462g/(L·h)提高至0 681g/(L·h)  相似文献   

10.
以蛋白核小球藻CP-FJ9为出发藻株,在异养培养条件下,采用SE、HA-SK、BG11、Basal和BBM 5种培养基分别对小球藻CP-FJ9进行培养.通过测定生物量、比生长速率及细胞内主要成分,比较5种培养基对小球藻CP-FJ9生长及其产物合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Basal培养基更适合小球藻CP-FJ9快速培养,可获得最高生物量12.93 g·L-1和最大比生长速率0.64 d-1;而HA-SK培养基则更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可获得最高蛋白质产量5.14 g·L-1.另外,在10 L发酵罐中使用HA-SK培养基异养培养蛋白核小球藻CP-FJ9,经72 h发酵后,小球藻最终生物量为20.05 g·L-1,蛋白质含量为49.06%.这表明,蛋白核小球藻CP-FJ9是一株有潜力用于开发富含蛋白质的藻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