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但时代文化的诸因素使这个时代的作者及文学创作具有共性。晚唐"牛李党争"的较量和宋代科举制度改革,使举业的重要性和科举入仕者的地位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确认和提升,这对后世社会政治、社会心理等产生了巨大影响。科举也成为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千余年的重要的社会现实。在宋元时代,以科举为主要内容或者涉及科举考试、文人士子的作品越来越多,渐成叙事文学的一个重要题材,并折射出其时文人的社会心态、生活际遇和人格追求。创作主体地位、处境和心态的变化,影响了宋元文学的创作。  相似文献   

2.
由于封建正统文学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俗文学的研究意识一直十分淡薄,宋代话本价值肯定在文学史上的轻描淡写正是这种意识的反映。宋代话本是中国古代抒情文学主体向叙事文学主体过渡的桥梁,是现实主义发育丰满的关键阶段,它对后代叙事文学在内容、形式、创作方法等领域的奠基作用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3.
宋代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带来了文化消费的繁荣,也引发了美学产业的勃兴。美学产业是推动宋代文学审美俗趣凸显的关键性力量。宋代的诗、词、话本、戏曲等典型文学形态,都受到了美学产业深刻而强烈的影响。唱词业催化出"商品词","商品词"是主要体现市民阶层审美趣味、具有商品属性、在市场上用于商业活动的词作,包括民间词和部分文人词,呈现出俗趣凸显的美学特征;书坊出版业深刻影响了宋诗,对宋诗所呈现的审美俗趣产生了直接的、关键的影响;在演剧业激励下,宋戏曲呈现出民间性、娱乐性、通俗性的审美趣味;说书业决定了宋话本思想上的娱乐取向、内容上的以俗为美和语言上的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4.
宋代是理学思想和文字禅兴起鼎盛的时期,文人名士学佛参禅成了一种风气,对宋代的文学带来了深刻影响,他们的作品中不难看出理学思想和佛学思想的并存。词作为文学形式发展到宋代达到了鼎盛,在大量的词作中也有着佛教的印记。纵观宋朝的历史、文化发展及文人名士诗歌创作的环境,可清晰地看到佛禅思想对宋词的影响。以苏轼与辛弃疾两位词作大家的词为例,禅宗思想渗透在词作中,展示出宋词的禅趣、禅理。  相似文献   

5.
西村 《吉安师专学报》1993,(5):44-45,37
宋代文学是在中国文学史上足可媲美秦汉、盛唐的极其辉煌的文学,而对宋代文学史的研究却很薄弱。由程千帆.吴新雷两教授所著的《两宋文学史》(上海古籍版)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  相似文献   

6.
2008年度的宋代文学研究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一定的拓展,尤其是诗词研究领域取得了不小的突破,出现不少颇具创见的研究成果,但散文和俗文学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宋代文学研究的整体格局仍有待调整。  相似文献   

7.
古代文学自宋代开始进入"近世",从文学传播的角度来看,这种近世特征更加明显:文学创作者群体规模和阶层都大大扩大了,文学传播的介质和方式也由抄写传播进入了印刷传播时代,文学传播链条上的其他诸要素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诸般变化表明,文学传播在唐宋之际开始全面走向近世化。  相似文献   

8.
古代文学自宋代开始进入"近世",从文学传播的角度来看,这种近世特征更加明显:文学创作者群体规模和阶层都大大扩大了,文学传播的介质和方式也由抄写传播进入了印刷传播时代,文学传播链条上的其他诸要素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诸般变化表明,文学传播在唐宋之际开始全面走向近世化.  相似文献   

9.
由浙江大学、中国宋代文学学会、浙江工业大学共同主办,浙江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与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承办的第4届宋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9月10-14日在杭州召开。浙江大学副校长胡建淼教授参加了会议,并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0.
唐瑛先生的学术专著《宋代文言小说异类姻缘研究》改变了人们对宋代文言小说成就不高的偏见,同时在如下几个方面显示出较高的学术价值:一是还原了宋代文言小说的丰富性和艺术性;二是提出了很多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观点;三是坚守了文学研究的文学性立场。  相似文献   

11.
宋代画意论     
宋代是中国诗歌与绘画艺术高度繁盛并交融的时代,"尚意"的美学思潮决定了"意"被奉为诗歌与绘画创作的规范。通过宋代画论中的"画意与画形"、"诗画一律"等重要理论的考察,以期对宋代诗画理论的特点及其美学影响进行深入认识。宋代诗话多处提到"画意不画形",欧阳修、苏轼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同时,以诗句入画也为宋代文人画家所重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成为当时诗画艺术的一种创作追求和审美理想。宋代诗话中揭示出的诗学观念深刻影响和渗透到了绘画当中,从而提升了宋代绘画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赵宋王朝自赵匡胤在陈桥黄袍加身建立大宋后,为避免历史的重演,太祖就立下了以文立国的基本方略,太宗云:“王者虽以武功克受,终须用文德致治。”所以宋代三百余年的历史,“武功”虽不怎么样,“文治”却大放异彩,文士之多,待遇之优,作品之广,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历代对宋代文学进行研究、批判的学者大有人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文艺理论大量涌人中国,在新的学术理念的引导下,宋代文学研究迎来了一个高潮,涌现了很多富有新意的研究成果。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王毅先生的《宋代文学家庭》就是最新成果之一。这部新作以严谨求实的研究态度和鲜明独特的学术个性,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独树一帜。笔者认为此书在学术研究的理念和方法上,有以下两个特点:  相似文献   

13.
宋代边塞词大家辈出、名作纷呈,在瑰丽壮观的宋代文学殿堂中独树一帜,其创作发展大致经历了承袭期、自立期、深化期、繁盛期四个阶段,并在不同时期呈现出鲜明的阶段特点。  相似文献   

14.
竹林七贤在后世文学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宋代出现一批描写竹林七贤的诗歌,如曾巩的《多景楼》、李元膺的《洞仙歌》等。从现存的作品看,七贤形象在各个时期存在较大的差异,首先是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不同,同时宋代各个阶段也不同,主要原因大致可归结为社会经济、文化思潮及诗人的身世经历、心理情感变化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楚冬玲 《科技信息》2007,(15):139-139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文学成就世所罕匹,尽人皆知。然其在书画方面的成就,也是闻名当世,泽被千载。  相似文献   

16.
军旅文学是军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从先秦军旅文学、汉唐边塞诗、宋代军旅文学中的爱国忧国情怀和明清古代战争经典小说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古代军旅文学的历史发展风貌,并指出,不同时代的军旅文学昭示出不同时代的核心精神支柱与核心价值理念,一部军旅文学史就是一部围绕着民族核心价值观而不断地建构-弘扬-再建构-再弘扬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宋代文化代表了古代中华文化的最高成就,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了解中国文化的流变与特点。而对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体式"词"中有关社会风俗的内容进行研究,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地观察宋代风俗的流播对宋代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是宋代杰出的传记文学作家,他的传记文学理论在坚持史学原则的基础上,从文学的角度探讨了传记的写作,包含了传记写作的态度、目的、方法、语言等问题,使传记文学理论的研究在史学和文学的两极中得到平衡,为后代传记文学理论的发展开启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关于"金灯花"在文学上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见江淹的作品《杂三言·构象台》《金灯草赋》。自唐代金灯花开始入诗,到宋代发展至高峰,至明清以金灯花为题的诗作日渐稀少。金灯花因从佛经中来故其和佛教关系甚密,许多诗中以"曼花"指代金灯花来书写佛理。  相似文献   

20.
宋代重庆有14所书院,宋代重庆书院具有多种特点:一是发展处于全国书院的前列;二是时间和地域分布不均,北宋书院较少而南宋书院较多,且集中分布在重庆周边沿长江流域地区;三是以官办书院为主。分析宋代重庆书院的教学和管理,可以发现:在教学目的方面,宋代重庆书院的教学旨在探究学问,为传播理学思想而培养人才,教学目的中强调"学而致用";在教学内容方面,多以理学思想为指导来制订教学计划和安排教学内容,注重理学的传承与发展,但兼涉文史学科知识及其他学派思想;在教学方法方面,提倡"教学相长"的自由教学,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和自学,并适时采取"论辩问难"的教学方法;在师生关系方面,受到书院聘任的教师特别注重身教,以"人师"自勉自任,注重口传身教、人格垂范、精神感化、情怀熏陶,学习氛围开放、宽松、活跃,师生间的关系亲近和谐、民主平等;在教学管理方面,主要实行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课制度;在办学经费方面,宋代重庆书院开创了一种官办民助的办学与管理模式,既克服了官办书院的层层束缚,又解决了民办书院办学经费不足的桎梏。宋代重庆书院有研究性办学、主体性教育的新理念,对现代教育教学仍有重要启示:一是师生淡泊名利的思想,对于转变当前教育界"重名利、轻学术"的错误认识,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有重要启示;二是选聘教师以"择优而教"为主要标准值得现代教育关注;三是"教学相长"的自由教学理念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与现代教育观念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