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老子知论包括了三种“知”:有分别心之知、通达变化之知、不知之知。这三种“知”在《孙子》中都得到了深入的贯彻。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深地理解为何说《孙子》进入了哲学境界,更深地体悟《孙子》中的不言之教,乃至更深地走进孙子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2.
一、“枭雄”小考 后人论曹操刘备,常有“奸雄”、“枭雄”之称谓。“枭雄”一词,历来有贬有褒。如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操豹狼野心,潜包祸谋,……除灭忠正,专为枭雄。”此处之贬义甚明,故《辞源》、《辞海》释之为“凶狠专横”。考陈琳作此檄时,正在冀州袁绍处,檄文列数曹操罪状上及曹氏三代:“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倌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  相似文献   

3.
自宋本《十一家注孙子》刊行后,备受学界推崇。较之以传世明代道藏本与清代孙星衍校订本,更见胜善,且与银雀山汉墓《孙子》简本及日本樱田《孙子》古本颇多楔合。由曹操为其首注之十一家注文,使其成为《孙子》注释之集大成者。诚若宋人郑友贤所云:“学兵之徒,非十家之说,亦不能窥武之藩篱,寻流而之源,由径而入户,于武之法,不可谓无功矣”然至今于《十一家注孙子》校注正文者多,而考论其注文者鲜,几无系统著述。现拟于版本、注家、体例、注释四者详考论之,冀有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4.
郝兆矩先生《增订刘伯温年谱》在“白沙”、“水口”地名的考证上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从而导致刘基“武夷山之游”整条路线考证的失误。本文亦从地名考证入手,试图复原刘基“武夷山之游”的正确路线。  相似文献   

5.
《孙子兵法》是一部杰出的军事著作。在这部杰出的军事著作中,孙子提出关于战争决胜的“厚爱其民”的战略思想。在日本,有的企业将它作为企业经营管埋的基本指导思想,使自己在商品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夺得胜利。这是很有意义的。孙子“厚爱其民”战略思想的核心是以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战争指导的最高准则。首先,孙子从战争同国家和人民的关系上来慎重考虑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在《计篇》一开头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认为战争是关系到人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的大事,不可以草率从事,必须认真研究,慎重考虑。如果“主怒而兴师”、“将愠而致战”,这就是置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于不顾的轻举妄动。孙子对这种轻率出兵打仗持批评与否定态度,他认为这必然要造成“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  相似文献   

6.
《孙子兵法》中提出的“智、信、仁、勇、严”为将之道,长期以来是军事理论家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但当今的军事理论工作者多半是从现代人的视角去解读《孙子》的,这种解释很可能偏离孙子的原意。笔者尝试用与他处于同一时代的孔子以及儒家学说的一些观点做新的阐释,以期接近其原始之意并对今天的孙子研究以启示。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是文论名著,《孙子兵法》是军事杰作.它们一文一武,似乎两不搭界,但刘勰却注意到“文武之术,左右惟宜”,所以他不仅赞扬“孙武兵经,辞如珠玉,岂以习武而不晓文也”①;而且在自己的文论中活用了孙子“因敌而制胜”②的军事思想,去探讨“制胜文苑”③的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8.
《史记》载,吴国“西破强楚人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孙子以朴素的唯物论和原始辩证法思想为指导.总结当时和以前的战争经验并发展前人的军事理论.创立独到见解的(孙子)兵法。《孙子》从问世以来成为中国古代军事学术史上的一颗明珠.它之所以能流传两千余年受到广泛的重视决非偶然。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外交是一种公开的、不流血的“战争”,那么间谍战便是一种秘密的、不见血的“战争”。这两种“战争”都是为一定的战略目标服务的,有时间谍战甚至可以取得流血的战争难以获致的效果。《孙子》有《用间》专篇,在孙武看来,“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孙子》将间谍活动分为五类。本文所谓反间外交指军事与外交手段并用,不必拘泥于《孙子》对“反间”的定义。春秋战国是战争频繁、外交活跃的时期,间谍活动甚为可观。由于间谍活动大多是秘密进行的,鲜为人知,所以史书记述有限。比较起来,秦国在这方面的应用和成就,显得更加突出。秦国的反间外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到了秦王赢政(就是后来的秦始皇)时期,这种手段应用得更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许慎《说文解字》中未考证得声之由的“河”字,未究其语源的“寄”字等三字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1.
古传《西游记》是全真教龙门派开创者丘处机所撰。“五四”后,鲁迅、胡适等新进学者推定吴承恩是唯一作者,完全否定《西游记》与龙门派的关系。从元初关中陇山道教文化区有关史料分析;《西》直接祖本《西(平话)》,系丘祖高徒史志经弟子作。应将其与吴并列为《西》之作者。  相似文献   

12.
《石壕吏》一诗是中学语文传统篇目。历年来各家对诗中“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的释义不外乎两种。一作:因为有吃奶的孙子,所以他的母亲未改嫁,出出进进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一作:因为有吃奶的孙子,所以他的母亲未离去…… 显然,将“未去”释义为“未改嫁”、“未离去”,前者似乎就世俗而说;后者释义不明,给学生一个模糊的认识。 根据杜甫的写作意图,我认为“未去”可理解为“未到军营服役去”,后一句“出入无完裙”是对前一句的递补:不仅因为有吃奶的孙子,媳妇未到军营服役去,而且更重要的原因是媳妇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衣不蔽体,又怎能去军营服役呢?言下之意,是哀求差吏不要抓走儿媳。  相似文献   

13.
孙子在《孙子兵法》中提出了领导者素养的"五德"标准:"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本文作者通览《孙子兵法》全书,撷取了孙子的相关论述,提炼出孙子关于"将之五德"的具体内容。并以古鉴今,对当代领导者的素养要求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孙子》作为兵家著名的理论著作,极为重视“人”的作用。其以道为先、安国保民、视卒如爱子、必取于人的思想都反映出先秦兵家朴素的民本观,尽管《孙子》的民本思想于当时还很稚嫩,但它仍然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李白诸多有关诗作在内的大量历史资料和事实可以证明 :李白诗中的“鲁门”、“东鲁门”和寓家附近之“石门” ,同指故鲁国北界防门阳关 ;李白诗中的“鲁东门” ,系指位于山东费县旧县城东面的故鲁国东界之防门 ;李白山东寓家之地非为同处鲁西南平原的旧说任城或新说兖州城 ,而是为座落于徂徕山西南隅、牟汶河东岸、古鲁道之上的故鲁国北界防门———鲁门 (一名阳关 )东侧 (在今南阳关村附近 )。  相似文献   

16.
《孙子兵法》是中华数千年灿烂文化与古老文明中一块光芒四射的瑰宝。它问世2500年来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今天《孙子兵法》已被世界公认为“兵学圣典”、“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和“东方兵家鼻祖”。国外许多军事理论专著和一流军事学院的教科书中,孙子的名字赫然位于亚历山大、拿破仑、克劳塞维茨等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之首。西方许多权威人士认为,孙子是超越中华文化圈能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少数中国伟人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中都”一词在《汉语大词典》、《辞海》都有收录,但是两部词典对“中都”义项的收录不尽相同,《汉语大词典》收录义项较少,虽然《辞海》收录义项较多,但仍不太完善。两部词典在释义举例上都有其长处,我们结合上述两部词典对“中都”进行考证,使该词条的释义和举例更加准确,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8.
北宋“至和”,仅存3年。但古文献屡多“至和四年”之行文,显属无稽。甚者,又频见“至和五年”、“至和六年”、“至和七年”、“至和八年”、“至和九年”之记载,更是荒谬。对此,后学相率征引不疑,实有失文献学之真精神。  相似文献   

19.
“CheZhe“考     
《汉语大字典》等工具书对“CheZhe”的释义归纳起来不外两大说:(一)甚词;(二)赞语。该词至今仍保留在清水河县方言语中,从该县方言保留“CheZhe”义蕴看,这两种解释都不妥,其义蕴应该是(一)没有约束、任性、放肆、放荡、不像样。(二)受拘束,洒脱、放达、风流、像样。  相似文献   

20.
孙子的“五事七计”、“用兵诡道”、“胜败预测”对企业管理创新具有借鉴价值。加强对《孙子兵法·计篇》的研究,对于提高企业领导者的战略决策水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和谐企业环境,以及在决策过程中能够做到开阔视野、掌握全局,扬己之长、避己之短,把握时机、出奇制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