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首科集团的概况及工作宗旨问:在今年五月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上,我们注意到有一个“首都科技成果交易馆”,承办单位是“首都科技集团”,请您做一下介绍。答:首都科技集团(简称首科集团)已连续五届在“国际周”(现改名为科博会)设立首都科技的专业馆了。是以首都科技成果的展示和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易活动为核心内容的专业馆,也可以说是一次集  相似文献   

2.
金秋是深圳的荣耀,而盛荣之下必有重压。 首届“高交会”成功举办成为全国竞相追逐的典范,此后,全国各地省市步步紧逼,出现了各种交易会和类似的形式:北京在前两届“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的基础上决定每年五月举办国家级的“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也热热闹闹地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5月24日,由北京社科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编写的《北京蓝皮书: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5—2016)》(以下简称蓝皮书)在北京举行发布会。蓝皮书以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视野中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主题,以2015年度的北京文化发展、文化建设新进展和新动态为基本内容,从首都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战略、城市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经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首都文化交流传播等四大专  相似文献   

4.
新材料是现代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其本身既是高新技术产业,又是信息、生物、航天、能源等其他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和基础,因此被各国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北京对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历来极为重视,在首都经济“四三三发展战略”、首都“  相似文献   

5.
北京创新型服务业强势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治光 《科技潮》2006,(2):8-10
在2006年1月9日召开的第四次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并提出:“要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北京在制订“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快实施首都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要求。北京市科委为落实这一战略,实施了“北京现代服务业促进”主题计划,大力发展创新型服务业。2004年北京创新型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26.2亿元,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17.7%,占北京地区GDP的12%,已经初步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近日,北京市科委副主任郑吉春表示:“目前,北京创新型服务业的规模和质量都已经超过高新技术产业,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新材料是现代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其本身既是高新技术产业,又是信息、生物、航天、能源等其他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和基础,因此被各国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北京对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历来极为重视,在首都经济“四三三发展战略“、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中均将其列为北京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  相似文献   

7.
软件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软件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基础性产业。加快发展北京软件产业,是实施“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发展首都经济的重点之一。2000年以来,北京软件产业保持了年均32.6%的复合增长率,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具备了北京支柱产业的基础。2002年,北京软件产业销售额达到333.9亿元,占全国当年软件产业销售总额的三分之一。增加值为88.2亿元,占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35%,占当年北京国内生产总值的2.8%。北京软件产业基地快速发展,形成了以统一运行机构、公共技术服务、企业群体以及特色区域空…  相似文献   

8.
刘晖  张信 《科技潮》2005,(4):19-2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高新技术产业服务化和服务业高技术化并存发展的新趋势,并产生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游戏等一些具有明显高技术特征的新型现代服务业态。新型现代服务业的产生和发展,对优化北京产业结构,促进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首都经济的增长质量和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北京的科技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积极推动由高新技术产业分蘖形成的新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北京科技工作应对国际竞争,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在优化北京产业结构、占领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制高点的又一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五月的北京,百花争艳,春光明媚,充满勃勃生机。五月的北京,以其青春活力和飞速发展的步伐吸引着全球经济界的精英们从四面八方汇来。五月的北京,孕育着无限的希望,又一次成了全世界科技界、政治界、经济界的重磅级人物聚焦的亮点。第四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暨中国北京科技博览会以空前的规模和全新的内容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个国外政府、企业代表团近2000人,其中国际政要、世界主要经济贸易组织负责人、500强跨国公司首脑和世界著名金融投资、证券机构的金融家、世界知名传媒企业、国际科技发展城市市长、大学校长、获得诺贝尔奖的知名经济学家、国外住华使节与来自我国4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代表团云集北京参加此次国际周。此次国际周是由国家科技部、外经贸部、教育部、信息产业部、中国贸促会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盛会。国际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新颖,包括有主题报告会、展览会、专题演讲、技术成果交易和经贸洽谈、大型及专项交流活动等等。国际周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在高科技的推动下高速前进的北京,一个向世界开放的走向国际化大都市的北京,一个正在迎接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的北京。  相似文献   

10.
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经走过初创时期,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长速度超过全市工业平均增速,成为北京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但如果把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放在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坐标系中,则显出其弱势。众所周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对人才、技术的高度依赖,而北京的人才、技术优势在全国首届一指。因此,探析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弱势形成的原因,进而寻求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之路,是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科技潮》1998,(7)
自1995年市政府决定每年5月下旬举办北京科技周以来,一年一度的科技周已经成为北京全市性的传统的科普活动。今年的第4屠科技周紧扣时代发展有脉搏,以"信息——传播与利用"为主题,既是一次信息知识的大普及,也是对知识经济的一次大宣传。与这一届科技周前后举办的中关村电脑节、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共同形成今年5月北京高科技宣传的热点。这些活动对于提高北京市民知识经济的认识,对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首都经济的核心是高新技术产业,目前,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已步入“快车道”,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先进制造(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四大重点领域共同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13.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5月9日在第三届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大学校长国际论坛”说,对于新兴的网络经济不要轻易以“泡沫经济”为其盖棺定论,新经济在增长阶段有一些“泡沫”是正常的。 他在发言中说,现阶段的新经济是以网络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的发展速度运动超出我们的想象,它在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14.
首都经济的核心是高新技术产业,首都经济的本质是知识经济。近年来,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短平快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 北京国际周硕果累累 第三届“国际周”5月12日闭幕。据不完全统计,共签署国内外合资合作、技术贸易、产品贸易等合同、协议、意向总计60.23亿美元,其中中央与外埠占42%,北京市占58%。 国际周渐渐成为北京和全国联系世界的窗口,她以高水平的国际交往,广泛的全国性参与,国家级活动规格,丰富务实的内容和众多商帆,吸引了来自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世界51个国家和地区的65个外国政府和企业代表团以及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代表团的广泛参与,5天内有中外来宾20余万人参加了国际周的各项活动。 本届国际周安排55场论坛讲演,大多数场次爆满。其  相似文献   

16.
面对新科技革命挑战和高新技术发展的大趋势,江苏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科技兴省的发展战略。1992年省政府制定的《江苏“八五”期间“科技兴省”战略实施方案》,确定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为重点。1995年省政府又批准了《江苏省1995——2000年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前,北京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创新能力居全国领先水平,全国每年研发出的10种新药中就会有一种来自北京。北京已将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汽车、微电子集成电路、光机电一体化确定为北京振兴现代制造业的四大支柱产业,2002年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增长24.4%,居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之首。北京市科委主任马林指出,目前北京在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工作的着力点是进一步把科技创新与产业融为一体,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急需问题,振兴产业,促进首都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科技潮》2003,(7):4-7
目前,北京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创新能力居全国领先水平,全国每年研发出的1O种新药中就会有一种来自北京。北京已将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汽车、微电子集成电路、光机电一体化确定为北京振兴现代制造业的四大支柱产业,2002年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增长24.4%,居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之首。北京市科委主任马林指出,目前北京在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工作的着力点是进一步把科技创新与产业融为一体,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急需问题,振兴产业,促进首都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全面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指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决定》还特别对北京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为全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示范、引领和辐射的作用,这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20.
《科技潮》2004,(1):28-29
2003年,首都科技集团认真贯彻北京市委、市政府“优化发展环境”和北京市科委“大北京”的科技战略布署,依托和服务于理事单位,以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科枝与经济的结合、加速实现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为工作重点,积极推进首都“248”重大创新工程的开展,拓展为中央在京院所服务的内容和深度,提升服务质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