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混沌在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引述混沌的特点及李雅普诺夫指数出发,简要介绍了混沌这门新兴学科在各个领域中的发展及应用背景,重点综述了混沌在保密通信、多路扩频通信、光通信、雷达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个雷达目标模拟系统的开发要点,该系统涉及到目标航路的实时模拟、PC微机多级中断嵌套结构、HDLC数据通信等内空以及一些编程技巧,实践证明,PC在雷达研制与生产领域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电磁环境下无人机干扰雷达通信效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判断电磁环境下无人机的作战能力,为提高无人机作战能力提供技术支持,对电磁环境下无人机干扰雷达通信效用进行实验研究。给出理想状态下雷达方程,在此基础上通过利用阈值判断电磁干扰中的干扰类型。对电磁环境下无人机干扰雷达通信接收机输入端信干比、干扰噪声比和信号噪声比进行计算,为雷达通信效用实验提供依据。将雷达通信抗干扰改善因子、有效抗干扰改善因子、综合测度雷达通信抗干扰能力、相对自卫距离、相对烧穿距离作为衡量雷达通信效用的指标进行实验研究。通过CPLD/FPGA完成雷达通信接口设计,利用DSP回波信号实时输出,完成实验系统设计。在实验系统中,令无人机在不同等效指标位置产生干扰,依次对雷达通信接收机的输出信号比进行记录,记录各雷达通信效用衡量指标,经多次测量降低误差。结果表明:在无人机与雷达间间隔超过100 km的情况下,雷达通信效用尚可。在无人机与雷达间间隔低于100 km(包括100 km)的情况下,雷达通信效用降低。可见电磁环境下无人机干扰会降低雷达通信效用,在一定间隔下无人机作战能力很强。  相似文献   

4.
由于成本和频段规范的限制,民用的线性调频连续波(LFMCW)体制的毫米波雷达往往体积较小且作用距离较近。在一些对于作用距离较远的运动目标检测应用场合,现有的商用现成品(COTS)毫米波雷达无法满足要求。在现有商用现成品毫米波射频(RF)前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SDR)的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原型,在一个以异构片上系统(SOC)处理器为核心器件的软件无线电平台上,采用距离多普勒处理的方法提高信号相干积累增益,通过增加较小成本获得了比现有民用毫米波雷达更大的改。实测验证表明,该雷达原型作用距离较远,并且具有灵活性高、成本低和小型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概况,总结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子战中的应用。以自适应雷达对抗项目为例,分析了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在雷达对抗中的应用,并探讨了雷达对抗中充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混沌在雷达信息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混沌是近年来在非线性科学领域异军突起的一个分支,混沌的初值敏感性和2 个混沌系统之间同步的获得使得混沌用于保密通信成为可能,海杂波的混沌特性使得人们开始用混沌技术对传统的雷达信号处理进行新的探索。结果表明,混沌技术在雷达信号检测、目标识别及伪随机码信号的产生等领域内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可见混沌在雷达信息处理这一领域内具有广泛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软件无线电就是利用软件来实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各种功能的一种通信技术,因其其有诸多优点,近年来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本文介绍了软件无线电技术在民用通信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雷达-电子战-通信一体化系统代表着未来机动平台多传感器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构建雷达-电子战-通信一体化系统雷达侦察作战的指标体系,对ESM功能的设备进行功能划分,采用WSEIAC模型对其侦察效能进行评估。所得结论可为雷达侦察装备的研制论证提供依据,也可为雷达干扰提供前期信息保障。  相似文献   

9.
根据子波变换的多尺度分析理论和VTS雷达目标和杂波的特性,以及目前子波分析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用多尺度分析方法进行雷达杂波处理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用多尺度分析进行雷达信号处理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0.
着重讨论了小波变换在雷达信号中的潜在应用,特别是在宽带或超宽带雷达中的应用,进一步讨论了小波变换用于雷达模糊函数分析,信号检测与参数估计和雷达目标识别等问题,最后,展望了小波变换应用于信号处理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微波光子雷达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达是人类进行全天候目标探测与识别的主要手段,多功能、高精度、实时探测一直是雷达研究者追求的目标。这些特性实现的基础都是对宽带微波信号的高速操控,但受限于"电子瓶颈",宽带信号的产生、控制和处理在传统电子学中极为复杂甚至无法完成。光子技术与生俱来的大带宽、低传输损耗、抗电磁干扰等特性,使其成为突破雷达带宽瓶颈和"照亮雷达未来"的关键使能技术。同时光子系统重量轻、体积小、可集成,可以将雷达系统的体积重量降低数十倍,从而大大减轻飞机、卫星、舰艇等的载荷。因此光子技术的引入有可能改变现有雷达系统的体制,赋予雷达系统更加蓬勃的生命力。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光子雷达系统的主要研究进展,讨论了光子雷达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并展望了光子雷达及其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雷达布站方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提出适用于警戒系统的一种雷达优化布站方法,以求在给定的自然环境和应用背景下获得满意的警戒空域、重点探测空域和一定的四抗(抗干扰、抗低空入侵、抗反辐射导弹和抗隐身目标)能力。根据所要探测目标的雷达散射面积(RCS)特性和各雷达的空间探测特性,在分析了组网系统探测性能的空间分布和作战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雷达优化布站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求解算法。通过四个简单的例子反映出针对无向目标和有向目标雷达布站结果的异同,强调了模型参数对布站的影响,表达了优化布站方法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3.
将长距超声波雷达搭载在实际车体上,选用前2后4配置方案,当汽车经过一个空车位时,长距超声波雷达发射电磁波形感知周围障碍物,识别车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LIN总线串行通讯网络传输,用数字信号量替换模拟信号量,对超声波雷达进行控制,最后用拟合曲线分析出的横向车位和纵向车位精确度高,简单实用,效果好成本低。从而为智能泊车技术在中低端车上的应用创造条件,为实际操作的改进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相控阵雷达最优搜索策略的仿真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常规雷达相比,相控阵雷达有能力快速改变雷达波束的方向。相控阵雷达的探测需要用到数据、智能处理、雷达性能评价等许多应用领域的知识。然而,它的成本往往超过我们所能承受的。这就必要建立起相控阵雷达的数学模型来模拟。根据相控阵雷达的工作原理,本文重点介绍相控阵雷达的功能建模与仿真技术,它包含三个部分:雷达的基本原理仿真、相控阵雷达的波束编排及相控阵雷达仿真模型参数优化。  相似文献   

15.
目标三维特征包含更为精细的结构和微动信息,以锥体弹头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宽、窄带混合体制雷达组网的锥体目标三维重构方法。首先建立锥体目标进动模型,详细分析了目标在不同体制雷达回波中的微多普勒调制特性,然后,使用改进的viterbi算法和最小二乘法对各散射中心的幅相信息进行提取和估计,并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实现非理想散射中心的匹配。在此基础上,构建宽、窄带微多普勒信息融合方程组,解算出锥体目标的进动和结构参数,进而确定目标空间位置,实现三维重构。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为5dB情况下,目标的三维重构精度在91%左右。  相似文献   

16.
韩恩典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24):5826-5830
现在多数雷达采用的是方位-俯仰型天线座。在雷达自跟踪时方位支路原理上要加入正割补偿,且随着仰角的提高补偿系数会逐渐增大。跟踪系统加入正割补偿后将对高仰角弧段雷达的跟踪性能产生影响。对高仰角弧段时影响雷达稳定跟踪的因素作了全面分析,以实际雷达跟踪数据说明在不同情况下,主要影响因素也不相同,并制定了高仰角弧段雷达的跟踪策略。  相似文献   

17.
广州新一代双偏振天气雷达的性能测量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我国双偏振雷达的布网以及投入业务运行的数量增多,对双偏振雷达的稳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双偏振雷达进行业务评估,可为未来我国双偏振雷达的实时业务化标定以及双偏振雷达的升级提供参考。本研究从广州新一代双偏振天气雷达(以下简称广州雷达)的机内标定长期稳定性、全链路标定一致性、接收链路一致性以及旋转关节对接收链路一致性4个方面开展评估。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广州雷达接收通道标定的差分相移值、机内峰值功率波动和相位噪声范围偶有超标情况,其余参数均达到性能指标要求。根据连续大半年的运行监测来看,广州雷达整体运行比较稳定,尤其是最关键的机内双通道差分反射率一致性较好。整个接收链路两个通道的差异波动较小,状态比较稳定,满足国内双偏振雷达指标要求。此外,双偏振的相位噪声和接收机动态性能较单偏振都提高不少。  相似文献   

18.
目标微动特征提取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在组网雷达技术中研究了旋转目标的微多普勒效应,分别分析了组网雷达中不同信号形式下的目标微多普勒效应,并给出了其参数化表达。利用组网雷达的多视角特性,将不同信号形式下分布在不同位置的雷达获得的回波信号进行参数提取,通过构造多元非线性方程组,以提取的参数作为变量,进行目标3维微动参数解算,实现了目标3维微动特征的提取。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周浩  Wen  Biyang  Ma  Zhigang  Wu  Shicai 《高技术通讯(英文版)》2006,12(4):392-396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RFI) is a major problem in high-frequency (HF) radars. Conventional filtering-involved RFI suppression methods may introduce distortions to the target signals of interest and often demand extra hardware costs. In this paper, a novel method for RFI suppression by using linearly or randomly phase-modulated (PM) chirps is proposed, which enables independent analyses of the target signal and the RFI. Furthermore, the directions of arrival (DOA) of the interference are used as constraints to ensure a better DOA estimation of the targe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is demonstr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The method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anti-interference capabilities of HF radars and is extremely applicable in the portable and low-cost radar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