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基于地下水渗流连续性原理并结合达西定律,推导出了止水帷幕在不同插入深度下的圆形基坑涌水量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借鉴我国船舶工程中广泛采用的阻力系数法,提出了考虑悬挂式止水帷幕的地表沉降量计算方法.最后综合涌水量和地面沉降计算方法,以控水成本为目标,以基坑涌水量和坑外地面沉降量为约束条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兼顾基坑设计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悬挂式止水帷幕基坑控水设计优化方法,并以北京市通州区某工程场地为例,对所建立的控水优化方法进行了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悬挂式止水帷幕矩形基坑的地下水流动复杂,基坑涌水量计算成为工程设计的难题,无论在计算方法的合理性还是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方面都难以满足工程实践的要求。为此,在明确悬挂式止水帷幕条形基坑涌水量近似计算公式准确性和适用性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条形基坑单宽涌水量近似计算公式的矩形基坑涌水量简化计算方法,利用修正系数(ξ)考虑基坑形状、止水帷幕插入深度、基坑降水影响范围对矩形基坑涌水量的影响,通过工程实例验证简化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和工程实践的合理性,为悬挂式止水帷幕矩形基坑涌水量的合理计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赵航 《科技资讯》2014,(3):80-80,82
基坑降水对基础施工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降水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进度。本文结合基坑降水实例,介绍了基坑降水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针对工程基本概况,选择合理的降水方法,并对管井群井降水方法进行了阐述,明晰基坑涌水量计算并对管井降水设计及施工要求作了探讨,证明了基坑降水方案的合理性与经济性。  相似文献   

4.
从项目周围施工环境、地下结构及施工过程安全控制等角度分析,确定施工过程重点技术控制要点考虑基坑南侧靠近已完成施工的建筑物基础,确定在此侧采用有支护体系下土方开挖方式,并通过计算确定支护结构嵌固深度。依据设计院勘察报告,考虑基坑较深及地下涌水量大,为保证施工期间安全生产,在基坑开挖之前,通过井点降水,使土体产生固结并根据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编制总结并分析,为以后类似项目施工提供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5.
依托某市拟建高层建筑物基坑工程,分析了场地的水文地质特征,建构了概化的场地水文地质结构模型.基于离散单元法对基坑进行了涌水量的数值模拟,并将计算结果与基坑涌水量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吻合较好.说明建立的岩体结构面二维网络模型能较真实地反映地质体特征,可用来进行裂隙水流的基坑涌水量计算.  相似文献   

6.
基于非稳定渗流理论及双层地基固结理论,推导了基坑分步开挖时主动区和被动区的水头计算公式,并通过算例详细讨论了基坑分步开挖诱发的渗流对作用在地下墙上的水压力、土压力及侧压力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基坑每步开挖后坑内外水头的减小,使得主动区作用在地下墙上的侧压力越来越大,而被动区作用在地下墙上的侧压力越来越小,因而对地下墙的稳定是不利的;快速施工则可以提高基坑工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黔中地区,一些地下室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突然渗水,不仅使地下室底板、地梁变形破坏,且涌水量要超出勘察时预测值的几倍乃至几十倍。本文对3个较典型的深基坑(地下室)渗水案例分析后认为,勘察、分析基坑岩溶含水层渗流特征是保证抗浮水位和涌水量预测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针对陕西省引红济石调水工程施工中的隧洞涌水问题,在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非稳定流运动问题的三维渗流数学模型,进而根据勘察资料,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方法建立了研究区三维水文地质数值模型,据此对拟选施工方案中各施工段的涌水量及其随施工进度的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隧洞的涌水量大小在不同的施工段是不相同的,引水隧洞总涌水量主要由通过断裂带时的涌水量组成。根据参数灵敏度分析结果,断裂带及各岩性段的渗透系数变化对隧洞的涌水量影响较大,当各渗透系数均取大值时,隧洞施工期总涌水量可增大一倍以上,各含水层储水参数变化对隧洞施工期涌水量影响小。  相似文献   

9.
为了拓展基坑工程中非极限状态土压力的计算模式,根据凸最优化理论提出一种组合计算模型;通过应用功的互等定理和构造拟合函数等手段,构建了线性与非线性变形工况下权重系数的统一计算公式;分别借助灰色预测模型、改进的桩身侧向位移法,给出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下非极限位移的计算依据,推导出非极限位移的时空耦合计算方程.实例验证表明,非极限位移和非极限状态土压力公式的计算精度均满足工程要求.将预设报警值与极限位移的比值作为基坑稳定性的判据,采用现场监测与数据反演相结合的方式制定出基坑报警值设定流程图,对保障现场施工安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强透水地层水平帷幕作用下基坑渗流特性,基于Darcy渗流理论,建立了水平封底帷幕作用下基坑渗流计算模型,推导出基坑内涌水量及帷幕底部水压的理论解,并通过室内渗流试验,验证了理论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分析了渗透系数比、帷幕厚度以及帷幕与基坑底部的距离对基坑渗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渗透系数比对渗流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当渗流系数比为0.01时,涌水量仅为不设帷幕的10%;帷幕厚度对渗流具有一定影响,而帷幕位置对渗流几乎没有影响.建议强透水地层基坑水平帷幕渗透系数比不宜高于0.01,厚度不宜小于4 m.  相似文献   

11.
为保证西北地区地铁建设的顺利进行,通过对西安和兰州的地铁车站深基坑降水工程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地铁车站深基坑降水引发基坑周围地面沉降变形的附加沉降估算公式和考虑渗流力作用的沉降计算公式,并结合实际工程对两种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沉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附加沉降估算公式的计算结果相对于实测沉降结果偏保守,应代入经验系数使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考虑渗流力作用的沉降计算公式相比于附加沉降估算公式在精度上有很大提高,与实测沉降结果较为接近,可作为西北地区地铁基坑降水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杨建水  韩菊红  王志 《河南科学》2002,20(5):584-586
在深基础工程中 ,降水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不容忽视 ,本文针对黄河冲积平原地质条件 ,提出降水对临近建筑物引起的沉陷量的分析计算方法及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深基坑降水的双层结构模型及有限元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不同水文地质层水流运动特征的差异,考虑到土层降水-固结过程中渗透系数和贮水系数随土层物理力学参数的非线性变化,对基坑降水过程中的地下水流计算,提出了可同时求出各分层地下水位的双层结构数学模型及有限元计算方法.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南锚基坑工程降水计算表明.双层结构模型为深基坑降水与沉降的非线性耦合计算,基坑土体变形预测、控制,工程施工和设计提供了新的计算分析途经.  相似文献   

14.
基坑降水原理是基于井的渗流理论,大型基坑的降水不同于一般工程,其降水效果和经济性对工程建设十分重要。运用渗流理论对大型基坑降水进行合理的分区、降水计算和系统设计,建立井点降水的渗流曲线方程,以较好判断降水区内任一点的水位,从而合理布置井点,科学确定大型基坑施工降水方案。  相似文献   

15.
地面沉降变形非线性完全耦合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多孔介质有效应力原理的渗流-变形耦合,考虑孔隙度、渗透率非线性变化,建立三维地面沉降变形完全耦合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有限差分解法.该模型可以刻画地下水开采、建筑物荷载、基坑降水等作用下的三维地下水渗流场和地层变形位移场,分析地面沉降的三维变化与非线性特征,为地面沉降研究与防治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基坑围护结构周围的地下水井流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上海软土地区的井点降水工程,分析、总结了基坑围护结构周围地下水的渗流特征,提出按渗流特征进行井流计算的方法,经实践证明,按文中公式计算的水位降深值与实测水位降深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天津干线工程天津市2段采用现浇箱涵,施工期较长,为保证施工期内正常作业,需做好施工降排水工作。论述了天津市2段降排水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富水地区地铁深基坑降水引发的工程问题时有发生,引起广泛关注。传统算法计算地基沉降只考虑降水前后土体自重应力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渗流动水压力引起的有效应力变化和止水帷幕对土体沉降的约束影响,提出一种简化的计算降水引起基坑外地表沉降的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考虑地下水渗透力的影响使降水后土体有效应力较不考虑渗流时增加5%左右,地下水渗流对土体有效应力的影响不可忽略。止水帷幕对土体沉降的约束影响在距支护结构1倍降水深度范围内,计算该范围内土体沉降需将止水帷幕影响考虑在内。同时考虑降水前后自重应力变化、渗透力影响、止水帷幕约束这三者的共同作用,得出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误差在12%以内,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Taking the deep foundation pit accident occurring at a station of metro Line 2 in Taiyuan as an example, the influence of the seepage and inrush of the foundation pit on the retaining structure and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were studied under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confined aquifer on the east coast of Fenhe River. The causes of deep foundation pit accident were also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based on the monitoring data, and various emergency measures were proposed to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secondary accident for deep foundation pi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ccurrence of inrush for foundation pit was mainly caused by the insufficient dewat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ccident was effectively controlled by the adding of the dewatering wells, local grouting of retaining structure to stop seepage, surface grouting to reinforcement and uplift soil.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can provide some guid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imilar projects in the proposal.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二灰桩的降水机理,通过具体实例,总结和分析了二灰桩在施工降水中应用的优点和经济效果,探讨了二灰桩的局限性和施工方案,介绍了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