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董永钢 《科技资讯》2013,(5):75-76,78
在下穿铁路的框构桥施工中,为不影响上跨铁路正常运营,通长采用顶进方式施工,顶进后背在整个顶进体系中为最主要的受力主体。在京石客专重型机械厂路2~12 m框构施工中,项目部优化施工方案,认真分析了工字钢后背(设计方案)、浆砌片石后背及人工挖孔桩后背三种方案,通过施工成本、施工工期及过程控制等方面对三种方案进行了分析对比,借鉴了一些框构桥顶进的成功经验,最终采取了人工挖孔桩后背形式,确保了框构桥的顺利顶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胡秋 《科技资讯》2010,(30):61-63
介绍既有线改造K65+0741-3.0m钢筋混凝土框架涵顶进施工,介绍了保证既有线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对框架涵顶进后背和线路加固的方案优化,确保既有线行车安全,方便、快速、高效、经济的完成顶进施工,为类似小跨径框架涵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兰新线武嘉电气化改造工程K621 9021-14m 连霍高速公路斜交钢筋砼框架箱型桥的特点及具体要素,浅述斜交框架箱型桥顶进施工时,在后背、滑板、顶镐布置等方面的施工设计,以及在顶进实践中对先前理论的分析进行总结、探讨,并对顶进过程中出现的箱体偏离中线及扎头问题依据理论进行纠偏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李小波 《科技资讯》2010,(31):76-77
本文以胶济客专工程D5KK183+214 2-10×7m殷大路立交框架桥施工为例,介绍了在维持既有运营的情况下,对斜交分段式框架顶进施工方法的方案优化,确定采用中继顶进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本文对中继顶进法施工中的顶进后背设计、斜交转正块设计、滑床的处理、线路加固及便梁支墩设计、顶进方向控制等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施工过程中对上述技术要点的控制,该桥整个施工时间只用了112天,分段框架前后相错量控制在15mm以内,安全、优质、快速地完成了该桥施工。值得今后既有线类似框架桥施工时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胶济电化工程D4K253 185.26 7 14 7m辛化路立交框架桥施工为例,介绍了在维持既有运营的情况下,对斜交分段式框架施工方法的多方案比选后,确定采用中继间顶进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本文对中继间顶进法施工中的顶进后背设计、斜交转正块设计、滑床的处理、线路加固及临时墩设计、顶进方向控制等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当公路须从现有铁路、公路路基下面立交通过时,对原有路线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后,可采取顶进法施工通道桥涵。本文主要对顶进工作坑及后背、通道桥涵预制、顶进作业技术的原则、注意事项及技术要点进行了探讨总结。  相似文献   

7.
摘要:基于理论力学刚体平衡得到的顶管顶推力计算公式忽略了顶进过程中顶管自身变形对顶进力的影响,不适用于细长薄壁顶管顶进力的估算。细长薄壁钢管截面刚度小,顶管变形影响管-土接触范围的法向应力分布,进而影响顶管的侧摩阻力和顶进力。通过建立细长薄壁顶管顶进力估算的位移控制有限单元分析模型,得到考虑顶管形变、接触范围、接触面侧摩擦系数、接触面法向应力的顶进力拟合公式。并且得到不同条件下的顶进力与顶进距离的函数关系。基于位移控制有限单元分析模型的顶管顶进力估算精度高,在细长薄壁顶管顶进力估算过程中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采用带翼缘板圆钢管顶进形成地下管幕支护空间,相比传统的顶管工法具有诸多优点,已被用于建造城市地下空间.但由于翼缘板的存在,导致管周土压力分布复杂,顶进引起的地表变形与圆形顶管差异较大.基于此,在带翼缘板圆钢管管周土压力作用机理研究基础上,采用弹性力学Mindlin解推导出带翼缘板圆钢管顶进过程管周摩擦力引起的地表变形计算公式.基于沈阳地铁九号线奥体中心站暗挖段带翼缘板圆钢管顶进工程,采用Mida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带翼缘板圆钢管顶进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出带翼缘板圆钢管顶进过程中,横截面地表变形呈“U”型沉降槽,纵截面监测点地表变形随顶管扰动逐渐增大,顶进截面超过监测面一节管长后地表变形趋于稳定;并分析了不同土体黏聚力、内摩擦角对顶进过程地表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白鲲 《太原科技》2002,(2):40-42
框架式铁路立交桥项进施工是一种较先进的施工方法.介绍了顶进施工的特点和原理,以株六复线K312+700 1-6m×5m框架立交桥为例,阐述了顶进施工工艺,并指出了施工中应注意的有关事项.  相似文献   

10.
巴怀强 《工程与建设》2014,(1):108-110,132
现代交通呈立体网络布置,施工过程中相互影响较大。顶进法施工适用于大跨度桥梁、地基强度(承载力)较好时的交叉、立交路线。对既有线路的行车干扰小、施工质量易于控制、可以分孔施工、缩短施工工期等。以福厦客运铁路专线中福清站53km+849m框架桥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框架桥顶进施工在本工程中的施工工艺、顶进力的计算、设备的配置以及问题处理等施工过程,对同类工程的施工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天津地区采用较大直径的矩形顶管施工地铁车站出入口可借鉴的工程经验较为匮乏.考虑施工停顿、管体悬浮和减阻剂体积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了耦合有限差分法和顶力-顶程控制方法的顶推力计算模型,并应用于矩形顶管顶推力的预估.针对天津地层情况,采用该模型预估地铁车站出入口顶管施工中的顶力.现场试验与监测数据证明顶力预估模型的正确性,有助于顶管工作井后背墙的设计优化及长距离大直径顶管施工中继间的布置.  相似文献   

12.
沈阳地铁九号线奥体中心站采用STS(steel tube slab)管幕法设计.基于压力拱理论,提出了根据管周土压力成因而分区域讨论的思路,推导了STS管幕法的顶管管周摩阻力公式.将理论计算结果和现场顶力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得到较好的一致性.翼缘对顶力影响较大,不能采用简单叠加的方法,受“栓塞”作用影响,管侧土压力较小.利用现行国际设计规范计算了STS管幕顶力,由于现行规范未考虑翼缘板效应,规范计算结果比现场顶力观测数据偏小28%~40%.  相似文献   

13.
连续刚构桥中跨合龙时需要通过施加顶推力对结构的内力状态进行预调整.结合工程实例,讨论了柔性基础矮墩连续刚构桥合龙顶推力的确定方法,分析了顶推前后结构的内力与变形规律,得出施加顶推力来主动调整内力可有效地改善桥梁结构的受力和使用状态,提高桥梁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现场监测的方法,对顶管工程圆形沉井在不同顶力作用下后背土体反力和位移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现有不同的工作井后背土抗力分布形态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圆形沉井工作井后背土抗力分布近似直线,但在沉井底板深度处因底板处刚度较大而产生突变,而后在刃脚处达到最大;顶力作用下沉井后背土体发生的位移较小,并表现为整体移动;验证了在沉井后背土体产生较小位移情况下视沉井前壁未达主动状态的合理性,进一步给出沉井后背土反力随距离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外挂混凝土墙板是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甚至普通钢框架结构建筑的主要围护墙体材料,对结构自振周期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对各国规范中钢框架结构基本自振周期计算方法进行归纳的基础上,基于已有的一栋带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墙板足尺钢框架结构模型试验数据和一栋带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墙板钢框架教学楼实测数据,分析了相关规范计算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考虑墙体的经验公式对带外挂混凝土墙板钢框架结构自振周期的估计较为准确.基于40栋带外挂混凝土墙板钢框架结构自振周期实测数据,提出了带外挂混凝土墙板钢框架结构自振周期经验公式.公式以结构高度为自变量,基本自振周期为结构高度的幂函数,公式计算结果离散度较小,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可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合理确定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中跨合龙的顶推力,基于力法原理提出一种适用于单柱式墩连续刚构桥先边跨后中跨合龙的顶推力解析计算方法。以某三跨连续刚构桥施工工程为例,应用解析法计算先边跨后中跨合龙的顶推位移和顶推力,同时利用数值模拟法建立有限元模型,以消除5 年收缩徐变及合龙温差引起的墩顶水平位移为原则进行计算比较,并以工程实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解析法计算值、有限元计算值和实测值三者之间误差很小,解析法与有限元法计算误差小于10%,表明解析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能满足实际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从结构的整体失效和局部失效两方面研究了钢筋混凝土薄钢板剪力墙,在侧向力作用下的极限荷载计算问题,导出了其相应的计算公式。与现有的国外有关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复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王晓磊  刘畅  张鹏  刘焕举  张凡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2):14004-14013
响堂铺2号大桥位于丘陵山区,其下侧需跨既有高速,主梁整体线形呈S型,施工难度较大。其中第一联主梁采用钢-混组合结构,下侧钢槽梁采用步履式顶推施工工艺,临时支架设计为非对称布置。针对此情况,为确保钢槽梁顶推施工的安全性、可靠性,分析了钢槽梁顶推施工的路径以及千斤顶摆放的位置后,通过多种有限元模型的搭建,以顶推过程中的梁体应力及变形模拟计算为依据,为钢管支架结构进行了抗剪优化,并设计出降低主梁弯矩的同时仍可在汇交138°的垫梁及支架上进行落梁的钢导梁。在施工时采用优化后的主梁同步顶推系统对S型主梁进行连续顶推,而提出的导梁上墩保障措施,主梁临时锁定、横向旋转、线形保障等措施在确保施工过程安全性的同时,亦可保障主梁线形的完整平顺。此外现场监测方案,采用几何监测与物理监测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实测值与理论值一致性良好,并以此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和大桥生命周期内的服役能力。该项顶推施工技术丰富了复杂情况下的桥梁施工技术,也可为今后类似的跨线、S型主梁、钢-混组合梁桥的顶推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究钢筋混凝土薄钢板剪力墙在侧向力作用下的弹性掘曲临界载荷计算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模型,导出了计算公式,并与相应实验结果比较,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20.
采用STS(steel tube slab)新管幕工法建造沈阳地铁九号线奥体中心站.通过钢管顶进现场试验,对顶管过程中的地表竖向变形及顶管顶力进行监测.经过对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重点研究了顶管过程中地表竖向变形及顶力的变化规律,总结出顶管顶进过程中地表横断面变形规律及地表变形随顶进距离的变化规律,并对其变形机理展开分析.根据顶管顶力监测值得出STS新管幕特殊顶管形式下适合沈阳地区的顶力估算方法,对STS新管幕工法的应用及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