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人体在低温下冷冻并寄希望于未来医学技术能够将其恢复的想法一直都是科幻小说的主题,然而,人体冷冻法是否真的可能实现在未来的"死而复生"?尸体冷冻的过程当一个人被宣布法律上死亡,尸体冷冻保存公司接到通知就会发配一个应急小组试图保存这个人的血液泵。尸体被保存在冰里并注射不同类型的化学物质以减少血液凝结和对大脑的损伤。一旦尸体到达人体冷冻公司,就会被冷却到冰点,血液被抽走,取而代之的是器官保存溶液。尸体的血管被注射冷冻保护剂并阻止器官和组织的冰晶形成,尸体被冷却到-130℃。最后一步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世界在超低温冷冻中等待复活的人体数千具,这些人生前与相关机构签订协议,花巨资保存自己的尸体,希望日后科学难题攻破后,使自己重新复活。有人将复活冻尸列为继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人类基因计划之后的人类第四大科学计划。并预言用不了30年就会得到突破性进展。到那时,谁抢占机谁将获得世界1/10的财富,因为没有一个人不想长命百岁的。那么,复活人体真的可行吗?在冒着白烟的液氮中沉睡的尸体真的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开口说话吗?  相似文献   

3.
江于 《自然与人》2014,(6):38-40
人刚死的时候,99%的细胞还是有生命的。现代医学只是没有办法让细胞重新启动,于是才出现了人体冷冻学,把刚"死亡"的人马上冷冻起来,以便医学发达时让他们复活。人体冷冻或人体冷藏技术,是一种试验中的医疗科学技术,即把人体或动物在极低的温度下冷藏保存,梦想在未来能够借助于先进的医疗科技使他们解冻后复活及治疗。下面介绍俄罗斯和美国两国专家有关人体冷冻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对于Ⅰ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他们的免疫系统往往会失控。导致体内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出现衰竭。有一天,如果我们能够开发出对这一失控过程进行干预的药物,就能够扭转这种疾病发生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人的正常体温升高,叫做发热。据医生说,发热是人的身体向引起疾病的细菌和病毒进行斗争的迹象。不过医学研究人员仍在对发热及其重要性进行研究。人的大脑控制体温的部位叫下丘脑。天气寒冷时,皮肤中的神经就会向大脑发出信号,让身体储存热量;当天气炎热时,大脑就会“通知”身体发出热量。用这种方法,下丘脑使人的身体正常温度保持在37℃左右。当人们的体温超过这个温度时,就是发热。细菌和病毒引起人体的防病系统释放出一种叫做热原的物质,热原这一词的含意是致热物。这些物质对下丘脑中的温度控制细胞产生影响,使下丘脑作出  相似文献   

6.
你问我答     
《知识就是力量》2010,(12):80-80
问:患感冒时为什么浑身关节痛?答:我们体内的免疫功能持续不断地与病毒、细菌抗争,流感等病毒如果在鼻、喉、支气管等处增殖,免疫功能就会活跃起来击退病毒。在这个过程中,白血球等与病毒抗争的免疫细胞会分泌一种叫做"细胞活素"的蛋白质,这种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对大脑发挥作用使大脑发热。 免疫细胞因此得以增进  相似文献   

7.
在底特律北郊一所不起眼的建筑物中放着液氮的容器中,正在经历着一场生死之战。这就是美国人体冷冻研究所存放冷冻人体的地方。这些遗体均头朝下泡在液氮中。所长皮丘金说,这样放置遗体是为了以防万一。如果设备出现故障,还可以挽救人体最重要的部分———大脑。  相似文献   

8.
内幕故事     
《科学之友》2004,(4):62-63
人体是一部惊人的机器。如果你能像科学家一样,使用一台高倍显微镜来观察自己的身体内部,就会发现上万亿个不同的部件,大小不同,形状各异,正在高效率地共同工作着。更神奇的是,它们都被挤在一个个小小的空间里。(举例来说,人的肠子很长。如果你身高1.58m,你的肠子比你长5倍!)人体最基本的结构单位是细胞。功能相同的细胞聚在一起,形成特定的组织,比如肌肉组织或皮肤组织。不同的组织组成器官,比如心脏、大脑和肺。一个器官具有一种或多种功能。器官彼此相连,形成功能各异的系统。举例来说,人的呼吸由呼吸系统控制,而对食物的处理则由消化系…  相似文献   

9.
如果有人问你的年龄,你多半会从你出生的那天算起。但是,科学家却不这样算,因为他们发现,人体细胞每7年将完全自我更新一次,在自我更新过程中,死亡的细胞会被新生的细胞所代替。如此算来,你的绝大部分肌肉、消化器官等都比你的实际年龄要年轻得多。关于人体是否能自我更新,是困扰科学界数十年的问题,细胞更新是否意味着整个身体完全更新?如果真的是完全更新,人的一生有多少个身体呢?如果你很长寿,到最后又有多少原来的你剩下了呢?既然细胞要更新,细胞就有寿命,那么细胞的寿命有多长呢?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获得不同组织的细胞寿命。他们将放射性核苷放入实验鼠的食物中或注入其体内。由于放射性核苷能参与DNA合成,在细胞更新(生成新的细胞)时,新生成的细胞DNA中就有放射性核苷的标记,科学家只要检测出不同的组织中有多少含标记的DNA细胞,就可计算出更新细胞的生成比例。这一实验能准确地判断啮齿类动物的细胞更新速度,但由于不能将放射性核苷注入人体,所以无法在人类身上进行。为了检测人类的细胞更新速度,研究人员尝试用其他方法找出人体细胞的年龄,比如测量端粒的长度。端粒是染色体DNA的尾端,随着细胞的每次分裂而变短。不过,至今还没有人找到能从端粒的长度...  相似文献   

10.
白石 《科学24小时》2014,(1):55-56,F0003
<正>虽然细胞是自然界中效率很高的天然"机器",但是这个机器并非"永动机",它也有生老病死的历程。当我们体内的一些关键细胞出问题时,我们就会生病。如果这些关键细胞大批老化甚至死亡时,我们就不得不面临死亡的困扰。为了让人类能够活得更长寿一些,一些科学家正在想办法让细胞变得更强大一些,以此延缓细胞的老化和死亡。  相似文献   

11.
<正>100年后醒来,你将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如果完全无法融入未来世界中,你还会坚持当初的决定吗?低温保存多年,甚至已经沉睡了几个世纪的冷冻人,在未来先进技术的帮助下醒来,他们将如何面对一个新的世界?如今,在美国和俄罗斯的三个冷冻设施内,大约有300个被人们渐渐遗忘的冷冻人,他们在心脏停止跳动后就进入了寒冷的睡眠中。在细胞真正死亡之前,他们的  相似文献   

12.
正在遭遇癌细胞侵袭时,我们身体内免疫系统会出现"束手束脚"的情况。科学家发现了阻挠免疫系统抗敌步伐的"坏家伙"。这一发现获得了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包括人体在内的各种生命体内都有一套完备的免疫系统,它是生命体抵御外敌入侵的重要防线。如果免疫系统不给力或被攻破,那我们的身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症,甚至面临死亡的威胁。美国科学家詹姆斯·  相似文献   

13.
体感温度与实际气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的体感温度(或叫感觉温度、舒适度)往往与实际气温感觉上不一样,或者说一样的气温,感觉不一样。体感温度实际上就是人们舒适的感觉,是人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尤其是皮肤与外界环境接触时在身体上或精神上所获得的一种感受。影响舒适感的气象因素有4个,即温度、湿度、风和辐射。 温度 人们感觉最敏感的仍然是温度的变化。据测量,人体皮肤温度大约是32℃。所以如果温度高于32℃,空气就会对人体发生加热作用,使人产生热的感觉,于是人体就通过出汗散热来维持热  相似文献   

14.
美国亚利桑那州首府菲尼克斯城有28个"生命被挂起来的人。",采用低温冷冻技术将他们保存在液氮中,等待医学进步,癌症和爱滋病等不治之症被征服时回到人间。存尸房位于距菲尼克斯机场不远的一幢办公大楼后一隐蔽处。在高约3米且装有轮子的低温大脚瓶中浸泡着11具完整的尸体,17个神经病患者脑袋则  相似文献   

15.
江黎 《世界科学》2009,(2):40-41
不久前,日本的科学家们在克隆技术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他们使用来自-20℃冰箱里保存了16年之久的冷冻小鼠尸体上的细胞成功克隆出一只健康的小鼠。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使用了与克隆羊“多莉”同样的技术,但却增加了一项使克隆过程更加有效的重复克隆步骤。科学家们相信,这项研究预示着,未来我们或许可以利用克隆技术使埋藏在永久冻土带中的动物“复活”,例如冷冻的猛犸象尸体。  相似文献   

16.
关于精神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可能大家早都理解了。现在,随着脑科学的进展,对此又有了进一步的解释。 俗话说:“病从气来”,这里所说的“气”是指中医里的“气”。经科学研究证实,人的心(精神、思维)经常同身体对话。“用心想”并不是一个抽象的观念,它将被变成物质后作用于人体。虽然是同样的境遇、同样的生活方式,却会有的人朝气蓬勃、身体健康,而有的人却体弱多病,其差别就在于他们的“心态”。 那么,在体内会产生哪些因心态而异的物质呢?它们主要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脑啡肽和β-内啡肽等激素。 人生气或精神紧张时,脑内会分泌出去甲肾上腺素,而感到恐怖时,则会分泌出肾上腺素。激素是细胞间传递信息的物质,它可将大脑的指令传递给细胞。因此当它将生气的信息传递给细胞后,人体就  相似文献   

17.
寒冷的作用     
冷冻的速度1912年 ,美国发明家和实业家克拉伦斯·伯宰来到拉布拉多半岛 ,对当地爱斯基摩人的生活进行观察。他发现了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 ,爱斯基摩人将捕猎到的海豹肉放在冰雪中冷冻起来 ,等到再次食用时海豹肉依然鲜美可口。而当时美国虽然理论上拥有远比爱斯基摩人发达的技术 ,也能够做到冷冻肉类 ,但是冷冻的肉类化冻之后却变得无法食用。有一次 ,在看到爱斯基摩人钓到的鱼几乎是在离开水面的一瞬间就被冻得铁硬时 ,伯宰突然明白了个中原委 :关键在于冷冻的速度。当时美国冷冻食品采用慢速冷冻 ,会使食品内部产生较大的冰晶 ,从而破坏细…  相似文献   

18.
编辑人生     
正生物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基因编辑理论将颠覆人们的认知。你盘子里的食物,家中的宠物,夜里在你耳边嗡嗡作响的蚊子;你体内的细胞,甚至你下一代的大脑和身体……所有的这一切都将被一项新兴的"基因编辑技术"所改变,而这种改变,将会贯穿你的一生。虽然突破性、革命性这样的词汇已经被大众用得太多了,但如果要评价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这些词汇可能都显得太过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19.
正人死了,指甲和头发继续生长——恐怖小说和电影中如此描绘。那么这是真的吗?尽管对死人的指甲和头发长度每天变化情况的系统性研究为数不多(这不足为奇),但科学家已经知道,不同细胞的死亡速度不同。心跳停止后,大脑的氧供应被切断,由于没有葡萄糖储存可依赖,神经细胞在3~7分钟后就会死亡。在同意捐赠器官的人死后30分钟内,从事器官移植的医生必须取下死者的肾脏、肝脏和心脏;6小时内,这些器官必须移植到接受移植者体内。皮肤细胞命长一些,哪怕在人死后12小时提取皮肤样本,  相似文献   

20.
正研究人员最近发现,脑部疾病、多发性硬化、运动神经元疾病和其他大脑疾病存在性别差异。当大脑中某些神经细胞停止工作并最终死亡,阿尔兹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疾病就会发作;而这些神经细胞的异常变化与血脑屏障的损坏有关。血脑屏障是一种选择性阻止各种物质由血液进入大脑的屏障。最新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的血脑屏障构建情况和功能可能也有差异,导致男性和女性关于上述疾病的表现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