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艺术的产生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对传统艺术文化进行反叛和解构,以达达主义、波普艺术为例的现代艺术从艺术创作形式上对传统进行颠覆,艺术不再是为了表现集权意志,而是表现当下的时代生活。反本质主义正是为这样的艺术观念的转变提供了理论源泉,随着创作的过程化和艺术的生活化,种种新潮流派的出现唱响着这个时代的主旋律,艺术走向多元。  相似文献   

2.
中国书画是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文化艺术形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既在表现技法方面有了一整套创作规范,又在作品的评价方面形成了一种传统欣赏习惯。这种欣赏习惯似不成文的法规,长期影响着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在中西方文化交流活动日趋活跃的今天,它时时和各种反传统的艺术思潮发生着“碰撞”。这种传统欣赏习惯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方面。了解、研究这种传统欣赏习惯,对挖掘、整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和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及中国书画艺术走向世界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哺育了中国艺术,中国艺术从深层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本文通过对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的关系问题的研究,阐明了艺术的模糊美是中国艺术美的一个重要特证,而这一特证是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特色——模糊.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催生了反全球化,随着反全球化运动的“国际化”,反全球化日益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对未来世界的发展模式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反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政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国际政治将在国家主权、内政自法、国际政治主体、政府的代表性和民族文化的同一性等方面应对反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的逐步普及应用,网络文化显示出一定的发展优势,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冲击力度非常大,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创新与变革,也非一般意义上的继承与融合,而是一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它对现实文化的生存和发展不仅提供了转型的机遇,而且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重点分析了网络时代传统文化遭遇困境的具体表现,详细论述了部分已经实施或可以实施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行为艺术作为现代艺术的一个分支,已经在中国大地上出现并传播开来。可是各地相继表演的“行为艺术”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原因就在于和传统艺术的比较中如何对其界定。行为艺术有其独特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历史背案,因此其与传统艺术在形式和内容上均存在不小的区别。而对中国的行为艺术来说,由于社会环境及历史条件与西方不同,又不可进行简单类比,必须结合中国文化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在现代都市中,尽管行为艺术有颠覆性和反传统的固有特征,但最终仍然不能脱离艺术审美的某些本质,这也正是判断行为艺术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古埃及18王朝法老埃赫纳顿宗教改革同汉王朝王莽的世俗革命都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反传统、逆潮流的变革,因为不符合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而失败了,但是改革的发起和失败,都不能归于一人之责,因为人的选择即是历史的选择,历史的选择即是文化的选择。社会变化发展的内在原因乃是文化。  相似文献   

8.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传统诗歌的重要美学范畴。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审美意象。中国新诗作为从中国古代文化中生长出来的异质文化,在呈现纷繁意象的同时,缺失了古典诗歌天人合一的意境美。朦胧诗在将意象化语体进行到底的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反意境化倾向,但艺术上的反意境并不能阻止他们心灵上对意境的深深缅怀。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20世纪现代小说艺术变革的重要表征之一──内蕴密集化的审美追求进行了理论探讨,分析了这一探索的艺术渊源;着重考察了内蕴密集化的审美追求对情节、人物、环境这一小说艺术的三大传统要素的影响及其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的艺术教育和艺术创造行为中,德国式的严谨而周密的思考方式造就了象丢勒这类擅长精密刻划人物外表及内心世界的画家;在现代主义早期的股陇中,亦出现了世界上最早将艺术与工业技术、设计意识完美结合的“包豪斯学院”,引发了设计领域的一场大变革。德国人在科学、哲学、音乐等领域中表现出的对思辨与逻辑的理解力和分析、应用能力还体现在大批涌现在这些领域的杰出人物上。然而,在现代主义、当代艺术及艺术教育方面,由于德国从现代艺术到当代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一条独特而崎岖之路,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造成德国总体文化…  相似文献   

11.
伴随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育的不断发展,艺术设计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艺术教育作为一种人文教育,是无法脱离本土化的、传统化的人文土壤而发展的,否则就会成为无根之树,痛失生命力与创造力。本文系统论述了传统文化对艺术设计的影响和中国艺术教育中传统文化缺失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当前的艺术现象,从文化与艺术的内在关系入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就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德艺双馨的高等艺术人才提出了自己看法。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婚姻观念的变革是这个时期婚姻文化变化最重要内容之一,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其变革表明近代中国在学习西方、改造中国、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再前进,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审视,对中国婚姻文化研究做了可贵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杨伟 《科技资讯》2009,(28):250-250
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内涵。随着我们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为我们传统艺术注入了创新的理念。新材料和新工艺的运用,使得传统艺术有了崭新的面貌。对传统的尊重让许多设计师开始注重其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艺术精髓。并极力的挖掘和发扬。  相似文献   

15.
重估传统     
传统作为文化的积淀和生成,构成人的文化坐标。理解“传统”有两种可能的视野;在本体论意义上,传统塑造了一个民族的特定存在方式,可称之为“文化传统”;在知识论意义上,传统则充当被变革、被超越的对象,可称之为“传统文化”。对文化传统的自觉捍卫,其意义已超过了保守与激进之争。轻蔑传统、终将被历史所轻蔑。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教育组织系统中的目标、文化、行政、物质、技术等各子系统对学校组织学习的影响,结合人性的哲学分析和组织学习的原理,提出了教师工作的激励因素由政治、经济与文化三类因素构成,进而得出学校的激励机制由学校的政治激励机制、经济激励机制和文化激励机制三类机制构成。然后,以一所正由传统学校向学习型学校变革的中学作为案例,结合学校管理工作及教育工作的特征与内在要求,深入分析了该所学校政治、经济和文化三种激励机制变革的具体措施及变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文化的渊源不同,走向不同,形成不同的理论特色。本文通过对西方传统文化与西方艺术的关系问题的研究,阐明艺术的明晰美是西方艺术美的一个重要特征,而这一特征是根源于西方文化的理论特色———明晰。  相似文献   

18.
满族歌舞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艺术形式终未形成完整的舞蹈传承体系。要保护和发展这一独特的民族舞蹈艺术,就必须使其与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相同步,使其既能够弘扬传统的民族文化,同时又能服务于社会、造福于百姓,创造出文化与经济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城市民俗文化创新与转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文化的存在状态体现着民族国家的综合实力。文章探讨如何看待传统建筑文化的保存与利用,如何面对这种冲突,探求“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来找寻一条城市文化转型的原创之路。传统与现代结构性转型表现在:城市民俗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碰撞;传统建筑艺术与现代建筑艺术的诠释、变通两个方面。未来城市建设要把握好欣赏鉴别以往的艺术,与发展将来创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虽然重彩画早已存在于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中,但近几十年的材料变革和发展,同时伴随着时代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使得今日的重彩画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为我们开拓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