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德兴 《科学之友》2002,(10):12-13
众所周知,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则,不管是谁,出生之后都要一步步走向衰老,最后死亡。人为什么会衰老呢?这是古往今来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医学科学家尚未解决而正在探索的一个自然之谜。一叶知秋人的衰老,实际上就是细胞的衰老。科学家发现,构成人体的150亿万个细胞,其寿命都有一定的限度。有人坦言,如果从你身上取一个细胞在实验室培养,就可以知道你是一位老人、青年人还是婴幼儿。你相信吗?原来,胎儿的细胞在体外培养,大约能分裂50次左右才衰老死亡;20多岁的年轻人分裂次数减少,接近30  相似文献   

2.
你的听力怎么样?足够灵敏吗?任何细小的声音都逃不过你的耳朵?不过,如果要你听到自己身体内部发生的生物学喧闹声,恐怕再灵敏的耳朵也是不可能的。然而,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人工耳——纳米耳,它的敏锐度是你闻所未闻的,以致能够把两种细胞所发出的噪声分辨出来。科学家说,我们的身体内部其实是一个巨大的生物学喧闹场:喧闹的细菌在你的肠胃甲举行闹宴;你的细胞中的线粒体如同超负荷运行的发电站一样嗡嗡作响;正在自我复制的脱氧核糖核酸束打开链接时所发出的噪声像撕裂金属一般。你身体的每一个细小部分都发出  相似文献   

3.
如果有人问你的年龄,你多半会从你出生的那天算起。但是,科学家却不这样算,因为他们发现,人体细胞每7年将完全自我更新一次,在自我更新过程中,死亡的细胞会被新生的细胞所代替。如此算来,你的绝大部分肌肉、消化器官等都比你的实际年龄要年轻得多。关于人体是否能自我更新,是困扰科学界数十年的问题,细胞更新是否意味着整个身体完全更新?如果真的是完全更新,人的一生有多少个身体呢?如果你很长寿,到最后又有多少原来的你剩下了呢?既然细胞要更新,细胞就有寿命,那么细胞的寿命有多长呢?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获得不同组织的细胞寿命。他们将放射性核苷放入实验鼠的食物中或注入其体内。由于放射性核苷能参与DNA合成,在细胞更新(生成新的细胞)时,新生成的细胞DNA中就有放射性核苷的标记,科学家只要检测出不同的组织中有多少含标记的DNA细胞,就可计算出更新细胞的生成比例。这一实验能准确地判断啮齿类动物的细胞更新速度,但由于不能将放射性核苷注入人体,所以无法在人类身上进行。为了检测人类的细胞更新速度,研究人员尝试用其他方法找出人体细胞的年龄,比如测量端粒的长度。端粒是染色体DNA的尾端,随着细胞的每次分裂而变短。不过,至今还没有人找到能从端粒的长度...  相似文献   

4.
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限定的寿命,人的寿命亦有一定的期限,一般在100岁左右。人体是由无数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的,那么细胞有没有一定的寿命呢? 1912年,著名的生物学家开瑞尔(Carrel)从小鸡心脏中取下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不断地更换营养液,一代代的传下去。鸡的细胞在体外生长得很好,一年、二年、五年、十年,估计取材的小鸡早已成长和衰老,而培养的细胞却仍旧旺盛的活着,一直培养了34年!1950年,开瑞尔认为:如果在体外保持持续的分裂,细胞是不会死亡的!  相似文献   

5.
奇怪的村庄     
长寿村我国西藏自治区一个叫东致的村庄50年无人死亡。据调查证实,这个村庄最后一次死人是在1942年,当时的人口是680人,现已增至6424人。年龄最大的142岁。另外还有188位130岁以上的老人。这些老人中多数人每天都骑自行  相似文献   

6.
活性氧自由基和细胞凋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保路  张春爱 《自然杂志》1996,18(6):324-327
活性氧自由基可以引起衰老和一系列严重疾病,这已经被很多实验所证实,衰老的最终结果就是死亡,细胞死亡有两种:一是细胞坏死(necrosis),常常是细胞严重和突然受伤所产生的一种死亡形式,如缺血,高氧或物理的和化学的创伤,它属于细胞事故死亡,与衰老关系不大;另一种是细胞凋亡或细胞程序死亡(apoptosis,program celldeath),即受基因控制的死亡,也就是老死,细胞程序死亡的研究对延长寿命和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哺乳动物的生存需要氧气,其细胞就存在于一个氧化环境中,它的存活需要一个适当的氧化和抗氧化的平衡,最近研究表明,很多诱导细胞凋亡的试剂都是氧化剂或细胞活化刺激剂,而很多细胞凋亡的抑制剂都是抗氧化剂或者是可以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的试剂,最近—些研究提出,活性氧自由基可能就是细胞凋亡的介质或信号。  相似文献   

7.
休闲时光     
人类寿命如何达极限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预测,人类的自然寿命极限应在120~150岁之间。但实际上大多数人的寿命在90岁以下。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怎样才能使人类的寿命达到极限?近几年来,科学家们又发现了一项颇具说服力的新学说:死亡激素源。科学家们首先是从章鱼的身上发现这种死亡激素的。在太平洋中有一种8腕章鱼,雌章鱼产卵7周以后,便毫无食欲,滴食不进,所有心思都放在孵卵上。等到小章鱼孵出来后,雌章鱼完成了"生儿育女"的使命,也就一命呜呼了。科学家发现雌章鱼的这种现象与眼窝后面一对腺体  相似文献   

8.
<正>战胜衰老的途径之一是在机体部件衰竭之时予以更换,这也是永葆青春的另一把密钥数十亿美元的高科技研究能让死亡成为一种选择吗?三月的一个晚上,在曼德维尔峡谷,94岁高龄的好莱坞传奇人物诺曼·利尔(Norman Lear)的宅邸客厅里宾客满堂,在座的包括一些探索长寿秘密的科学家精英。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人类长寿大挑  相似文献   

9.
拒绝死亡     
20世纪,卫生保健和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活得比过去任何时代都长。人们现在关心的是在21世纪,人究竟能活多长,将会永远不死吗?万寿无疆──人类最古老的梦想人类是否能实现最古老的梦想,使生命永恒?随着对入体衰老和死亡机制的深入了解,许多科学家相信,他们可以通过某种方法拒绝死亡──对衰老和死亡进行控制,使人将来可以永远活在世上,而死亡纯粹是一种自我选择。这一天会很远吗?美国高级细胞技术权威迈克尔·威斯特博士对此较为乐观,他认为在三年内,生物学界和医学界对人的衰老和死亡的进一步认识会是令人震惊的。也有一…  相似文献   

10.
衰老基因     
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了另一种与衰老有关的重要基因,从而使不仅可让人衰老、而且可能造成关节炎和早老性痴呆症等疾病的基因又增添了一个新成员。 迄今为止,科学家共发现了61种与衰老有关的基因。最新发现的这种基因叫p21,它不仅对细胞有直接的影响,而且似乎控制着其他与衰变和疾病有关的若干基因。 领导这项研究的芝加哥伊利诺斯大学的伊戈尔·罗宁森(Igor Roninsow)指出:“这种基因被触动后,其他许多与衰老及老年病有关的基因都发生了变化。” p21基因对细胞有抑制作用,一旦细胞受到毒素或辐射损害,它就会使…  相似文献   

11.
人类是唯一能为自己的死亡做好打算的动物。我们哀悼,我们怀念,我们做哲学探讨,我们祈祷。在极为少见的场合当我们“欺骗”死亡时,我们有那么短暂的时刻相信永生。 今天,科学家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试图延缓人类的衰老。伯克利加州大学的著名生物化学家布鲁斯·阿默斯相信,营养物能修复遭到破坏的细胞,使它们再次“年轻”。分子生物学家朱迪斯·加皮希正在研究如何阻止细胞的老化。尽管两人都相信现实生活中没有长生仙丹,但是逆转衰老和延长寿命已经为期不远了。  相似文献   

12.
对克隆绵羊多莉的研究显示,年幼的克隆后代可能不会像其它自然出生的同类一样一出生就注定了生命长度。目前年仅3岁的多莉可能与捐献体细胞的母羊一样正在步入衰老期。 说明多莉衰老的证据潜伏在端粒体中,这种附着染色体两端的DNA片断随着细胞不断分裂而日趋缩短。科学家确信一俟端粒体萎缩到一定长度,细胞便停止分裂,最终死亡。一些科学家强调正是由于“细胞停止分裂”引起衰老迹象出现。由苏格兰PPL生物技术医疗公司保罗·希尔斯(Paul Shiels)领导的科学家小组检查了多莉绵羊的端粒体,发现其端粒体比预期的短20…  相似文献   

13.
生命过程是一个源于生终于死的过程。在生这一方面.成就已彰彰在目。从两个细胞结合开始,生命已可以控制,虽然离随心所欲距离尚远,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冷冻、胎儿手术等在十几年前还是匪夷所思的事,现在已司空见惯了。然而,在生命的另一头,困难却大得多,科学家们甚至连衰老是怎样形成的,是什么导致自然死亡的,仍一无所知。近年来的研究产生一种观点,普遍为人们所接受;人的生命最长可达120岁。一些科学家预测,假如有足够的科研经费,至下个世纪把人的寿命延长到160岁是有可能的。当然,这种延长应该是有质量的延长,植物人的生命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因为延长生命不是为失去活力的生命增加岁月,而是为了延长岁月增添活  相似文献   

14.
如果有人告诉你,只要吃药打针就能多活20年,而且是健康的20年,你会是什么反应?你可能会难以置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让人类多活20年的研究一直在进行着,这类研究包括:是什么在驱动衰老机制?在我们的体内究竟发生了什么才导致衰老? 如今科学家另辟蹊径:衰老科学的新一轮研究对象不是人类自身,而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狗.  相似文献   

15.
<正>人们喜欢用"生老病死"这四个字来形容人的生命历程,这是生命运行的基本规律。很多人好奇为什么"我"就是一个独特的"我"?我为什么可以生长?我为什么会衰老、病变?我能够长生不老吗?虽然在短期之内科学家们还无法完全给出诸多疑问的正确答案,但是他们正一步步地在努力使真相大白于天下。本期"锐·聚焦"栏目将视线聚焦2013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项,解读三位科学家诠释的生命奇迹。生命体就是一个巨大的王国,它所具有的交通运输系统,甚至比人类社会的还要复杂精密!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功能单元,它犹如繁忙的港口,囊泡就是"穿梭巴士"。囊泡运输既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  相似文献   

16.
正俗话说,树老根先竭,人老腿先衰。腰膝酸软让不少人发出"不得不服老"的无奈感慨。腰膝酸软不一定可怕,但由此引发的"跌倒"却成为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死亡的首要原因。如何有效防止老人跌倒?一旦跌倒应该怎样将伤害最小化?下面就为你一一解答。  相似文献   

17.
衰老的进程     
对于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来说,谁都不会相信自己正在衰老。然而,事实上衰老从十几岁就开始了。据美国哈佛大学生物学家洛信博士说,人出生时,脑细胞的数量达140亿个。由于它属于不能再分裂的细胞,因而生后数目基本不再增加。相反,18岁后,脑细胞数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少。从25岁起,每天约有10万个脑细胞死亡,之后随年龄增加,每年脑细胞的死亡数还要递增,同时伴随脑重量减轻。但不同的人,脑细胞死亡的速度有很大差异。对于脑细胞死亡较快  相似文献   

18.
太空科学家     
一个科学家为何要去太空?科学家们有一点致命的瑕疵——被他们的实验迷了心窍。然而我也不例外,我甚至要离开地球去做我的实验。太空有一种你在其他任何地方不能得到的东西——持续的零地心引力。有一项实验就充分利用了零地心引力的优点,我们叫做无容器实验,我恰好对此颇感兴趣。现在,你第一次可以不要容器做实验,将试样放在空中,把手拿开。在实验室里,当你做这项实验时,试样会立刻下落,不到一秒钟就会撞到地面,实验结  相似文献   

19.
<正>"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这首温情的歌曲道出了人们对年华老去的无奈和对青春无限的追忆。衰老死亡是自然规律,人类都无法逃避最终死亡的命运。但是,人们总是不愿意面对这一现实,他们更愿意相信神话故事中长生不老的说法。从古至今,人们都希望能找寻到一种长生不老药,秦始皇甚至专门派人寻遍天下。而普通人似乎更倾向于对所谓"青春之泉"的追求,在科学和医学领域都有人在不断探索。历经数千年,科学家们终于窥得其中的一些奥秘。原来,衰老是  相似文献   

20.
记忆之谜     
有一个40来岁的女病人葛露利亚得了一次脑病毒感染后,完全丧失了记忆力。凡是她刚读过、看过的东西,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刚见过面的熟人,人一走,就忘了;刚发过脾气或遇到激动人心的事情,不到一分钟的工夫,什么都忘了。使科学家们感到奇怪的是,她依然能够学会把数据输入到电子计算机中去的成百条程序和条例。 记忆到底是什么?它储存在大脑的哪一部分?为什么印度门格洛尔的拉嘉·斯里尼瓦森·默哈德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