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是脑内重要的神经递质,其含量变化是运动性中枢疲劳的产生机制之一.对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受体表达及其影响因素与运动性中枢疲劳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资料表明,目前对于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关系大多集中在递质层面,对受体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的研究较少,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结合受体表达情况,并与其他种类的神经递质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运动性中枢疲劳关系.  相似文献   

2.
氨基酸代谢、脑神经递质与运动性中枢疲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动性疲劳的机制主要包括存在于大脑的中枢机制和肌肉本身的外周机制两个方面,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氨基酸代谢、脑神经递质与中枢疲劳有着密切关系,对色氨酸、谷氨酸和酷氨酸代谢;脑神经递质;脑神经递质5-羟色胺、r-氨基丁酸和多巴胺及其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乙酰胆碱(Ach)、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等神经递质参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其受体亚型的不同也有不同的调节作用。在高温环境中,多巴胺(DA)、5-HT、NE伴随大脑和核心体温的升高而增加。提高5-HTR2活性会引起体温升高,而提高5-HTR1A活性的则会引起体温降低,DAR1、DAR2两者协同作用于体温的降低。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改变及平衡的破坏是导致运动性中枢疲劳发生的因素之一。热应激条件下机体大脑和核心温度升高,脑内热储备过多,导致中枢疲劳的发生,提高DA、NE的活性可抑制高温介导的中枢疲劳,改善热应激下运动能力,但未能证明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运动5-HT介导疲劳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介绍了微透析技术的原理,对其在运动性中枢疲劳研究中神经递质的采集和与高效液相、毛细管电泳、质谱等精密分析仪器联用测定特定递质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比较微透析技术在运动性中枢疲劳研究中较其他采样技术的优越性,显示微透析技术在运动性中枢疲劳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疲劳问题是体育科学界和医学界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对它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但是,就其产生机制而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结合篮球的运动特点,对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进行综述和分析,指出篮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为运动性疲劳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运动性疲劳的含义、主要表现、发生的机理,及神经递质的确定条件和主要类型以及研究意义,总结了运动对5-HT代谢及浓度变化的影响以及此种影响对疲劳的作用的研究现状:1.长时间运动促进了脂肪酸的动员和支链氨基酸供能,从而提高了血浆中游离色氨酸的浓度。2.5-HT不能通过血脑屏障,而游离色氨酸可以通过血脑屏障。3.色氨酸是5-HT的合成前体。4.5-HT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5.不管是长时间耐力运动还是急性剧烈运动都能引起大脑中5-HT浓度的升高。6.疲劳时5-HT浓度最高。7.5-HT引起中枢疲劳的神经通路和可能的机理。8.药物介导显示5-HT浓度升高,疲劳加剧。9.补充支链氨基酸对延长运动时间有意义。10.运动训练可以提高机体对5-HT浓度变化的适应。  相似文献   

7.
余刚 《科技信息》2013,(19):272-273
所谓运动性疲劳是指机体运动到一定时候时,组织器官及至整个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的现象。本文对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吴薇 《科技信息》2010,(9):215-215,218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中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没有训练就没有疲劳,没有恢复就没有提高,适宜的疲劳与合理的恢复是提高运动能力的关键。本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和诊断方法进行了阐述,并从不同角度对运动性疲劳的恢复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9.
运动性疲劳及其恢复是运动生理学非常重要的课题,维生素被认为对调节运动性疲劳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文献资料检索,查阅文献60篇,提炼相关信息文章26篇,总结运动疲劳与维生素的关系,讨论了运动性疲劳、氧自由基以及维生素补充之间的关系,探讨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及其恢复手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观察与分析极量运动疲劳时某些生理指标的变化,说明过性极量运动外周疲劳的发生机制可能首先不在中枢,而是在外周。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有其独特优势,中医学制定了运动性疲劳的分型,为选用中药提供了理论依据。从组成上抗疲劳中药大致分为复方中药、单味中药和中药单体三种形式,主要以补益和调理为主。通过总结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多种常用复方和单味中药的抗疲劳功效,旨在为训练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浅谈中医药在运动性疲劳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把中医药理论应用于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具有独特的优势。本阐述了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及中医药在抗运动性疲劳中的作用,指出了中医药在抗运动性疲劳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运动性疲劳与机体的恢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因此,了解疲劳产生的机理和确定行之有效的指标评定方法,对消除疲劳、提高耐力运动能力以及增进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依据维生素的药用价值及临床应用理论,基于运动与自由基之间的作用,研究了维生素对抗运动性疲劳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整肤疗法对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效果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观察法,将45名受试者随即分成自然恢复组、推拿组和整肤疗法组,通过运动性疲劳的造模,经过自然休息、推拿和整肤治疗各30min,检测比较各组运动前、后及治疗后的血乳酸、肌酸激酶、尿素氮、简单反应时等生理、生化指标以及RPE值。研究发现:运动性疲劳后,受试者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均明显改变。经过休息或治疗后,指标变化不大,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至次日晨,推拿组和整肤疗法组除了肌酸激酶外,其它指标基本上都恢复至正常,而自然恢复组多项指标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得出:整肤疗法对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阐述疲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运动后出现的“显性疲劳”与“隐性疲劳”的种种现象,并根据综述了目前与运动疲劳机制相关的几大学说:1)大脑皮层紊乱学说;2)神经内分泌学说;3)谷酰胺学说;4)氨基酸色氨酸减少学说;5)能量物质耗竭学说;6)训练单调学说;7)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学说;8)心理生物现象学说;9细胞因子学说。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竞技体育的飞速发展,体育运动的强度越来越大,运动性疲劳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关注。本文通过对运动性疲劳的概念、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从生理学角度为运动性疲劳的诊断提供依据,并找到促进疲劳恢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产生疲劳的特点,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燕山大学的健美操队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进行调查与分析,对高校健美操运动员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加速机体的恢复,从而使运动训练能正常、科学的进行.  相似文献   

19.
根据近十年来的有关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比较了运动性疲劳与运动性力竭在机体不同系统、不同层次上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运动性疲劳属于生理现象,运动性力竭属于病理现象,两者存在本质上的不同.对运动性疲劳要进行多技术、多指标、系统性的综合评定,建立标准化的运动性疲劳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