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星期六的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本“知识渊博”的书。我的小主人把我当做是最好的朋友,天天把我放在桌子上,有什么难题都会问我该怎么做,而我也会尽心竭力地把难题讲给他听。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文学史,卷帙浩繁,洋洋大观,名篇巨著令人应接不暇。然而,就真正有特色的小说叙述者来说,老舍恐怕是可算其中一二了。老舍是如此执着地专注于他的小说的营造,他总设法把它写成“故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不相信自己在文艺创作上有伟大的将来;至好也不过能成个过得去的故事制造者。这固然是老舍的谦虚之辞,但我们从中可发现,老舍对小说有他特殊的理解,即他认为写小说就是写故事,而要创作优秀小说,关  相似文献   

3.
米兰·昆德拉小说艺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捷克流亡作家米兰·昆德拉提出了“存在”之思的小说观 ,认为小说主题是对“存在”的质询 ,他把作品的重点放在对人的“存在”的阐释上 ,从而形成哲理思辨型小说。昆德拉在小说创作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诸如“彻底剥离”的艺术方式、“对位法式的新艺术”、“专具小说特点的论文式的新艺术”等等 ,都曾被他成功地尝试过。昆德拉善于在言简意赅的叙事中解剖纷至沓来的存在 ,从而形成了自己清新而独特的艺术风格 ,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4.
路遥同志的中篇小说《人生》发表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对小说的主人公高加林,就持有截然不同的意见,有的说他是“一个孤独的奋斗者形象”;有的说他是“一个崭新的青年农民形象”;还有的说他是“农村中鲜有的另一种类型的形象”,“小说是力图把高加林这类人作为未来的新人去呼唤的”,等等。高加林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形象,便成了人们关注、探讨的议题。我认为,无论把高加林看作“农村新人”,还是看作“孤独的奋斗者”,都在一定程度上离开了作品的客观实际。小说一开篇,引用了柳青关于人生道路上的“要紧处”和“岔道口”  相似文献   

5.
现代乡土小说体现了现代乡土作家对自我的二重放逐。他们告别故乡,就意味着成为乡土的一个“他者”,而同时又无法自如地进入城市的生存语境。于是他们只能把自己精神的栖所放在“别处”,在创作的“白日梦”中为漂泊的灵魂重构一个虚构性和理想性的精神家园,为现代人建构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模式——人和自然完全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银川科技》1997,(4):1-1
在最近国内的一些大众传媒上.“技术创新”这个词的使用频率渐次高了起来.相比较来说.我国对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较晚。国际上最早从事这一理论研究的是一位美籍澳裔的经济学家,叫熊彼特,在西方经济学家中很有地位,他在1912年就提出了创新理论,他把着眼点放在经济发  相似文献   

7.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为着一个美梦拼搏、竭尽全力。任冰的长篇小说《少年梦》就演绎了一个普通瑶家少年纯真的求学之梦,小说中的少年“为未来的希望去做一个美丽的梦”。  相似文献   

8.
文天祥学杜是把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爱国思想和崇高人格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上来学,这就使得他的学杜高出于同时代的诗人。文天祥不仅是一个名垂万古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在诗歌创作上,他认真学习杜诗的“诗史”传统,感事忧时,“以诗记所遭”;以议论“言志”,直抒胸臆,学习杜诗的沉郁顿挫,因而形成自己诗歌悲壮苍凉的风格.他的律诗成就尤高。  相似文献   

9.
埃德加·爱伦·坡的诗论在《乌鸦》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伦·坡是天才的诗人,他的诗论强调诗的美学意义,强调诗歌的统一性。《乌鸦》一诗是他的代表作,诗中通过对亡妻的思念来揭示美的发展历程。诗人虽然在小说、评论方面都有杰出的才华,然而诗人在世界文坛上的特殊地位是由他的“诗论”及其诗歌奠定的。  相似文献   

10.
付静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30(7):47-49,59
张爱玲在他的创作中,总是把对人物衣饰的描写放在重要的地位来展示。在张爱玲的成名作〈金锁记》中,服饰意象在展示小说的主人公曹七巧一生的命运变化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矛盾中的澳大利亚亚洲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管澳大利亚在其对外政策文件的措辞中如何强调要把亚洲放在第一位,都不过是“官样文章”。澳政府始终把澳美关系放在惟一重要的地位上,在这个问题上澳大利亚从来就没有动摇过。带看盎格鲁-撒克逊轮廓及其民族和文化烙印的澳大利亚人在亚洲地区总是有点不合群。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收入了中学语文课本,为大家所熟悉。有些学者认为,《故乡》之所以被选为教材,是便于教课,因为闰土的形象容易理解。特别是用一种类似于自叙小说的阅读方式,将小说《故乡》的内容和现实中鲁迅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直接联系起来,似乎可以快捷地接近和了解鲁迅。真是这样的吗?在数次拜读鲁迅先生的作品以后,对此产生了疑问。成功的作家往往跟他童年的记忆和早期的经历有着深刻的联系,这已为现代心理学,特别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所证实。鲁迅在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强烈地流露了他的“怀旧”情绪。创作是一种理想的追忆和愿望的升华,理想是创作的逻辑起点,人们常称之为乌托邦,鲁迅自己称之为“梦”。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我在年轻时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这“梦”与现实有效地联系成为作家创作的原初动力。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创作或“梦”是对现实的不满与超越。这“梦”或乌托邦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作家的“世界”,这作家的“世界”才是一个作家创作的本质,尽管它已在现实中失落了,可是却在创作中不断回归与呈现。这是一个作家真正的“故乡”,灵魂的“故乡”。它也许仅仅存在于作家的...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性的发展过程中,哈代的悲剧艺术着意表现现代文明给人的心灵带来的巨大创痛,具有浓郁的现代主义文学色彩。哈代与现实主义作家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英国文学史上新旧承替的特殊地位,及他本人在艺术上的严肃追求,使他成为一名令人肃然起敬的作家。伍尔夫将哈代称为“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作家”。Lynd曾经说过:“在哈代的同时代作家中,几乎只有哈代用悲剧的眼光看待生活,这一点在精神上与20世纪的人生观一致。”在表现悲剧艺术方面,哈代的小说超越了他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在近些年的小说创作中,一些以写某个方面题材而颇具特色的系列作品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山东青年作家张炜的“芦青河系列小说”就属于这一类作品。今年二十九岁的张炜一九八0年开始发表小说,他的《声音》获一九八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后,创作上更加活跃,作品日臻成熟。他把芦青河注入自己的笔墨,在他大部分小说里读者可以听到芦青河滔滔不息的流水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小说塑造了许多老年人形象,而且多是把老人作  相似文献   

15.
杨永芳 《科技信息》2009,(7):172-172,220
本文就《简爱》中的叙述者的问题在这篇文章的基础上从叙述学角度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分析。根据叙述视角聚焦点的不同可以把小说中叙述的视角分为两种,相对应的叙述者在分别是“经验的我”和“叙述的我”。小说中的第一人称的叙述者“我”也可以在时空的角度分为历时叙述者与共时叙述者。小说中的特殊的第一称的叙述在表现整个故事的时候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晚清长篇小说的艺术结构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议颇多的问题。有的认为“无结构;”有的认为结构精美;而创作者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序》中又谦逊地说“结构之必凌乱”。同样的小说,在结构的评价上分歧如此之大在小说批评史上还是罕见的。如果我们把晚清长篇小说与报刊媒体联系起来,把其放在报刊这个桌面上,学者们的分歧也许会小的多。残缺不全的晚清长篇小说在结构上采取“穿株式”、“游记体”、“组合式”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但很难说已到了匠心独运、妙不可言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巴金,作为闻名于世的一位现代语言艺术大师,在小说创作上,其突出特点之一是擅长第一人称手法的运用。他运用这一具有特殊艺术属性的创作手法,写就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小说佳品,包括长、中、短篇在内,总数超过80部(篇)之多。在这些小说中,有的是一个“我”一贯到底,有的则是第一个“我”又引出第二个“我”、第三个“我”……形成“我”中包容着“我”的多层次第一人称手法。有的从始至终都是第一人称的一般形式,或书信体,或日记体;有的则是第一人称的一般形式与日记体、书信体交叉使用,活泼多变,  相似文献   

18.
时间钻戒     
《科技智囊》2008,(7):I0046-I0046
据说,古以色列大卫之子所罗门王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一位先圣在梦里告诉他一句话,这句话涵盖了人类的所有智慧,让他高兴的时候不会忘乎所以,忧伤的时候能够自拔,始终保持勤勉,兢兢业业。但是,所罗门醒来后却怎么也想不起那句话来,于是,他召来了最有智慧的几位老臣,向他们讲述了那个梦,要他们把那句话想出来,并拿出一颗大钻戒,说:“如果想出来那句话,就把它雕刻在戒面上。我要把这枚戒指天天戴在手上。”  相似文献   

19.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十九世纪下半叶俄国最具争议性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一方面,对社会现实状况与矛盾危机作了极其精细、准确而且深入的描写和揭示,具有传统现实主义的特征;另一方面,又把更大的注意力放在人的内心深处,醉心于描写下意识和非理性活动,颠覆了主流小说的许多传统作法,而他的“复调结构”的小说样式,更使叙事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因而被现代派作家奉为鼻祖。本文拟从美学理想、复调小说和叙事方式三方面论述陀氏小说世界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20.
谈起劳伦斯的小说,人们往往更多的把目光注在他小说中关于“性”的描写上,却忽视了他小说创作的现代主义倾向。本文将从审美视角的内向性、情节的淡化与暗示性、象征的神秘性的语言的意象化和感悟性等方面对其小说创作的现代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