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1991年后,行星科学家们就一直宣扬这个观点:火星上曾拥有面积约占该行星1/3的大片海洋,火星北半球两条长长的、类似海岸线的岩石地带边缘被认为是最有力的证据。但是专家们争辩说,两条岩石地带边缘多有起伏,无法说明它们就是古代海洋遗留的、理应平坦的海岸线。  相似文献   

2.
胡德良 《科学之友》2007,(8A):16-16
从1991年后,行星科学家们就一直宣扬这个观点:火星上曾拥有面积约占该行星1/3的大片海洋,火星北半球两条长长的、类似海岸线的岩石地带边缘被认为是最有力的证据。但是专家们争辩说,两条岩石地带边缘多有起伏,无法说明它们就是古代海洋遗留的、理应平坦的海岸线。  相似文献   

3.
自从1991年开始,行星科学家们就一直在宣扬这么一个观点:火星上曾拥有面积约占该行星三分之一的大片海洋。火星北半球两条长长的、类似海岸线的岩石地带边缘  相似文献   

4.
<正>《科学》杂志主编玛西娅·麦克纳特(Marcia McNutt)、"新视野"号探测任务首席研究员艾伦·斯特恩(Alan Stern)七月以来,"新视野"号探测器在我们的行星系参差不齐的边缘探测冥王星及其卫星系统,之后它会飞掠超出海王星轨道十亿多公里的柯伊伯带冰冷的天体。这些地带将成为人类探测器有史以来所探测过的最远世界,开启了太空探索的一个崭新纪元。尽管来自以前的行星探测器的信息帮助科学家们了解了内岩石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和气态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  相似文献   

5.
在太阳系中,由于火星离地球较近,又很有可能存在流水和生命的迹象,人类便对火星探索倾注了最大的热情,但火星并非是太阳系中仅有的"生命星球".离开火星,穿过一条小行星带,便进入到太阳系中寒冷而幽暗的地带,那里有一个庞然大物——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它就是木星.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美国宇航局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TESS)新发现了一颗行星绕着九头蛇星座中的恒星盘旋,随后又发现了另外2颗围绕该恒星运行的行星。而最外层的行星GJ357d从恒星吸收的能量和火星从太阳吸收的能量一样多,这样的距离范围对于岩石世界来说很可能适合液态水存在。GJ357d位于主恒星宜居带的外边缘,公转轨  相似文献   

7.
许梅 《自然杂志》2003,25(2):116-116
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已掌握了可靠的证据证明降落在地球上的一些陨石来自火星:通过对被幽禁在这些岩石内的气体进行分析发现,它们与1976年海盗号飞船探测火星时其着陆器对火星大气的测量结果一致.这些岩石一定是当小行星撞击此红色行星时从火星表面炸出,并在太阳系内游荡了几百万年后坠毁在地球上的.但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  相似文献   

8.
卫星图像首次显示:厚厚的火星盐层散布在该行星的南部表面.行星科学家们声称,这些盐层可能是孕育古代生命的场所.  相似文献   

9.
2004年3月23日,“机遇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发现了一条远古海岸线,表明海水曾经水漫火星岸。  相似文献   

10.
今年 3月 ,来自各地的行星学家聚集在位于休斯敦的美国航空航天局约翰逊航天中心 ,讨论关于太阳系中的岩石状 (和冰状 )物体问题。他们讨论的客体既包括像尘埃这样的微粒 ,也包括像地球这样含有陆地的行星。关于火星的问题 (包括像火星上的溪谷和分层的沉淀物是否是由水形成的 )得到了大家的普遍关注。同时 ,因为在来自某些行星的岩石上发现了细菌 ,所以有人还提出了关于星际旅行的前景问题  相似文献   

11.
行星科学家过去用于估测火星岩石年代的方法将过时了。新方法将比以前估测年代提高了100倍:  相似文献   

12.
唤醒火星     
"生锈"的世界 火星是一颗最具传奇色彩的行星,有着许多令人神往的故事.然而,它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完美.在干燥的火星表面上,遍地都是红色的土壤和岩石.由于不断受到风沙的作用,火星表面随处可见沙丘和类似河床的地形.这种河床地形分布在南半球及赤道附近,表明了距今大约30亿年前火星上曾有像地球上一样的河川,有水流动.  相似文献   

13.
虽然长期的努力尚未发现地球之外存在生命,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地球不可能是宇宙中唯一孕育生命的星球.在太阳系中,火星仍是发现地外生命最有希望的天体.火星探测和火星陨石研究都证明,它在早期历史上有过一个湿润的环境,其表面曾经有过河流、湖泊、甚至海洋,完全可以孕育和支撑生命活动.直至现在,火星的次表层等局部区域仍有地下水的活动.木卫二和其他外行星的卫星很可能存在冰下海洋,也是未来探测地外生命的重要目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了大量的系外行星,其中一部分落在宜居带,并具有岩石表面,验证了宜居行星在宇宙中存在的普遍性.原始的球粒陨石、碳质小行星、彗星、星际尘埃等存在有大量复杂的有机分子,为构建生命体提供了关键的物质基础,是联系无机-有机-生命演化链条的重要环节.生命起源与地外生命的存在与否,不仅是最基本的自然科学问题,也是深空探测的重大科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关于火星上是否存在早期大洋的问题,科学家们已收集了多年的证据,但一直未能确定。早在20多年前“海盗号”探测器发回的图像中就已发现了火星北部低地周围有类似海岸线的迹象,但对最近从“火星探测者”(MGS)宇宙飞船发回的图像进行详尽分析之后,却无法确认这一点。MGS地形测量数据表明,火星北部低地是在太阳系已知行星表面中最平坦光滑的,它的形态很像一个注满了水的洋盆。如果火星过去真有过这么一个大洋,那么大洋中的水来自何方呢? 但从MGS发回的重力数据中,人们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从重力数据中扣除由火星地表起…  相似文献   

15.
一片浩瀚无边的冻结的大海正沐浴在日光下火星赤道的邻近北边;一座火星上最高的火山山麓阴影处横亘闪烁着几条巨大的冰川,还有几百万年前喷发留下的熔岩场,这些火星活动的地质变迁带来的激动人心的图像正使一批科学家们改变主意——他们过去一直认为这颗红色行星是长期死寂的。  相似文献   

16.
唤醒火星     
"生锈"的世界火星是一颗最具传奇色彩的行星,有着许多令人神往的故事。然而,它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完美。在干燥的火星表面上,遍地都是红色的土壤和岩石。由于不断受到风沙的作用,火星表面随处可见沙丘和类似河床的地形。这种河床  相似文献   

17.
<正>早在我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之前,我就很好奇为什么地球上会充满生命,而火星则是一个贫瘠、多岩石的"前哨站",金星被笼罩在一片稠密的大气层中。我在某个地方读到彗星是原因所在。当一颗挥发性的富含有机质的彗星撞击岩石行星后,就会产生与地球类似的环境。两颗彗星的撞击会产生一颗金星,没有彗星撞击的结果就产生火星。当然,这个理论远过于简单,无法解释不同的内行星形成方式的差别,但是至今还没有人足够近距离地探索过彗星,从而知道彗星如何会改变一颗行星的  相似文献   

18.
在地球的夜空中,火星是一颗亮度比较大的暗红色星球,由于火星的表层含有丰富的铁,亿万年来受到太阳紫外线的照射,生成了棕红色氧化铁,由于长期的风化,大气中的微尘也含有棕红色的氧化物。火星的土壤、岩石和天空都有火红色彩,它自然就显现为红色的行星。由于火星与地球的距离变化比  相似文献   

19.
要肯定或者否定研究者们所分析的那种假定的微生物,究竞是不是红色行星上过去的生命,确实有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是,他们希望有一个广泛的研究网络,将很快地产生结论。休斯敦——月球和行星科学年会(IHC上的论题,通常绝对是非生物学的。但是,今年有些假定的生命的微小踪迹,却排挤掉了所有的岩石行星、小行星,甚至由“们利略号”空间探测器传来的木星冰晶卫星上惊人的景象。行里科学家们在这里收集那些争论不休的月刊文章、谈话、通讯稿和门厅闲话,试图搞清楚去年8月《科学》杂志刊载的、使人震惊的论述:来自火星上的一块陨石,含…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初,人们发现了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事实上,小行星带早在18世纪就被德国人提丢斯预见到了. 在火星与木星之间有一片广阔的地带,其间沿一定轨道环绕太阳运行着大大小小的岩石,这就是著名的"小行星带",是在19世纪初被发现的.1801年1月1日,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在这一地带发现了小行星塞内斯(直径1003千米).1802年,德国天文学家奥伯斯在这里发现了小行星帕拉斯(直径608千米).此后,在这一地带又相继发现了幽诺、维斯达等小行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