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与建筑     
强烈地震对人们最直接的威胁 是对建筑物的破坏,而人们 约有90%的时间,生活和工作在房间内。因此,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对于减少地震灾害中的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建筑物的抗震,首先应了解地震的震级与烈度的概念。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 地震的震级是根据地震本身的强度而设定的等级标度。它和震源释放出的能量有关。释放出的能量愈多,震级就愈大。因此,一次地震  相似文献   

2.
阎志德 《科学通报》1982,27(13):801-801
地震震级是描述一个地震重要的参数之一,其精度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对于本次地震及其有关方面的研究,尤其对于一次巨大地震来说,震级的精确测定,更为重要。 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我国唐山的7.8级巨大地震,是本世纪以来世界著名地震之一,为各国所瞩目,对于这次地震的震级,至今一直被人们所谈及。本文从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动力学读数对7.8级主震和7.1级最大余震的震级测定给予论述。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我国汶川发生的这场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最初速报震级为里氏7.6级,后改为7.8级.但时隔6天后,地震专家又根据国际惯例,利用包括全球地震台网的更多台站资料,对这次地震参数进行了详细测定,据此将震级修订为里氏8.0级.  相似文献   

4.
从大自然观出发,站在宇宙高度看地球,它是一个薄壳弹性容器。因此用弹性力学方法,对在水库水的压力和坝体的压力下,地壳应力、应变、及应变能的分析计算,从而对水库地震、构造地震、诱发地震的能量、震级以及三者的关系进行分析计算,得出结论是:地壳在水库水的压力和坝体压力下产生的压应力、剪应力和变形能远小于地壳岩石强度值和构造地震能量,所以发生水库地震可能性不大。如果发生水库地震,其震级也远小于构造地震。若水库地震和构造地震叠加后发生诱发地震,其震级略略大于构造地震震级,增大部分很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说水库诱发地震震级不大于本地区构造地震震级。  相似文献   

5.
在各种公共紧急事件中,地震最为我们所熟知.由于它的多发性、突发性、瞬时性、选择性和次生性等诸多特点,是国际上公认的重大灾害之一. 地震发生后,信息铺天盖地,公众最先得知的是地震发生的地点、震级,之后是震源深度,接着是当地的信息通讯、建筑受损情况,最后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伤亡人数……那么,这些数据都说明什么?我们能否自己估计地震的伤亡情况呢?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人们常将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相提并论.其实,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震级是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多少的尺度,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而地震烈度反映了地震的破坏程度,是衡量地震强烈程度的尺度,由震动对个人、家具、房屋、地质结构等所产生的影响来断定.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不同受灾地点的烈度是不同的.简单点儿说,就是:震级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的,而烈度是需要考虑多种因素评测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2月6日23时50分,台湾花莲发生6.5级地震,浙江省沿海部分地区有强烈震感。民众纷纷打电话到地震局询问,得知是台湾发生了6.5级地震后又问:"是里氏震级吗?"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里氏震级"吗?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发生的最大地震为1960年智利里氏8.9级。这又是为什么?要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从认识地震仪开始。  相似文献   

7.
时间相依的活动断裂分段地震危险性评估及其问题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闻学泽 《科学通报》1998,43(14):1457-1466
时间相依的活动断裂分段地震危险性评便对具体地点进行长期地震预测的重要技术之一,这一技术以活动断裂的地震地质学定量研究为基础,采用随离逝时间增长的发震概率和预防测的震级共描这断裂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高建国 《科学通报》1987,32(15):1199-1199
郭增建、秦保燕发现某些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比如强余震存在九天韵律,称之为“倍九法”。其实,时间间隔只具有极值信息,并不涉及极值之间的过程。当降低采样地震的震级,并结合地震发生地点,这类地震的迁移便具备过程信息。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与地震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震级(Ms)8.0级大地震,这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在我国大陆内部地区的灾害最为严重的地震之一.  相似文献   

10.
1994年,美国洛杉矶剧烈的大地震后,地震科学家却披露了一个好消息:这次地震造成的损失和死亡人数本来还可以更多。在这次大地震中死亡60多人,与1988年美国发生的同样震级的地震比较起来,损失要小得多。那次地震公布的死亡人数约为  相似文献   

11.
里斯本地震(葡萄牙,1755年11月1日,震级8级以上,死亡约7万人)这次地震是迄今为止欧洲最大的地震。地震发生在距离里斯本城几十千米的大西洋海底。里斯本城遭破坏极其严重,约7万人死亡,其中许多人是由于震后引起的海啸致死的。里斯本地震后,  相似文献   

12.
赵翠萍  陈章立  周连庆  李志雄  康英 《科学通报》2009,54(22):3475-3482
利用全球台网中均匀分布的远场台站记录的39个长周期P波和SH波波形数据, 研究了5月12日汶川8级地震的矩张量解、破裂过程及破裂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地震由可分辨的5次7.3级以上地震组成, 这5次子事件在时间上连续发生, 空间上由在起始破裂点处的一次走滑破裂, 距起始破裂点80 km范围内的2次逆冲破裂, 以及在北川附近的2次右旋走滑破裂组成. 前3次破裂的震级分别为Mw7.3, 7.6, 7.4级, 后2次的震级分别为Mw7.5和7.4级. 破裂过程反演结果表明整个破裂在时间上持续了105 s, 在北川-映秀断裂上自起始破裂点所在的南西端向北东方向单侧扩展, 造成沿断层地表破裂近230 km, 地表平均位错达4 m. 研究结果揭示此次地震破裂过程至少由2段组成, 在起始破裂点所在的西南段即都江堰-汶川段, 破裂以逆冲错动为主, 最大错动位移达8.2 m; 在绵竹附近, 破裂开始转变为向北东方向扩展的右旋走滑错动, 断层错动区域较西南段浅, 主要发生在北川-青川段10 km深度以上, 最大位移位于地表, 为6.53 m. 相应地在地表出现了两个位移达6 m以上的地段, 其一是都江堰-汶川段, 地表的最大位移为6.44 m; 其二是北川-青川段, 最大位移6.53 m. 这种分段性存在一定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3.
杨宏峰  姚素丽  陈翔 《科学通报》2022,(13):1390-1403
针对发震断层上的潜在地震开展震级和地表震动预测,对开展地震灾害区划、防震减灾等工作十分关键.由于断裂带本身的多种非均匀性,如断层几何、介质结构、应力的非均匀分布,准确预测震级面临着众多挑战.本文简要回顾了影响地震破裂传播及震级的因素,指出了应力分布状态、断层孕震带尺度、断裂带介质结构对破裂传播过程的影响.在非均匀应力分布下,震级对破裂起始位置(震中)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即震中-震级存在“测不准”关系,震中对破裂是否延伸到地表也有控制作用.走滑断裂带孕震带尺度(在倾向上的深度)对破裂是否发展为“逃逸型”大地震有控制作用.近断裂带的介质结构对破裂方向性、延展尺度都有显著影响.未来可通过密集地震台阵观测获取高分辨率断裂带结构,并结合实验室流变性质测量,推断发震断层的流变结构,为刻画可能发震的凹凸体提供支撑.针对震中对震级的影响,可以通过破裂动力学模拟,结合大地测量观测、地震学观测、实验室摩擦实验结果,进行数值实验,探索可能发生强震的震中区域,为野外观测提供参照.此外,动力学数值模拟结果也可以弥补大地震近场地表震动观测数据缺乏的不足,为开展基于地震物理过程的灾害区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里斯本地震 (葡萄牙,1755年11月1日,震级8级以上,死亡约7万人) 这次地震是迄今为止欧洲最大的地震.地震发生在距离里斯本城几十千米的大西洋海底.里斯本城遭破坏极其严重,约7万人死亡,其中许多人是由于震后引起的海啸致死的.里斯本地震后,欧洲的地震研究才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地震发生后214年,即1969年2月28日,在这个海域附近又发生了一次8级左右的大地震.  相似文献   

15.
位于亚洲东北部的日本,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世界上里氏6级及其以上的地震大约20%发生在日本,震级在2级、3级的地震日本差不多每月都有。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大地震,致使14.3万人死亡,其中90%的人是被地震引起的大火烧死的。在近几十年中,日本又发生过不少次大规模的强烈地震,例如,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2004年和2007年的新溻地震。  相似文献   

16.
刁法启  熊熊  倪四道  郑勇  葛粲 《科学通报》2011,56(24):1999-2005
基于GPS 观测的Mw 9.0 日本仙台地震同震形变及震后8 h 的地表形变, 考虑分层介质模型的影响, 反演了主震及震后8 h 的断层的位错分布. 结果显示, 主震位错对应的矩震级为Mw 8.98, 最大同震位错量可达23.3 m, 在震中区显示出纯逆冲特性, 震中两侧断层错动显示出一定的走滑分量. 另外, 约90%的地震能量发生在40 km 深度以上. 而由震后8 h 的地表形变反演的结果显示, 这一期间释放能量约相当于一个Mw 8.13 的地震, 位错主要分布在主震破裂的西南区域, 最大位错量约1.5 m, 破裂峰值区与Mw 7.9 强余震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暗示震后8 h的断层错动主要是由Mw 7.9 强余震引起的. 另外, 主震破裂的深部延伸面在震后0.2~0.4 m 的滑动可能主要是无震余滑.  相似文献   

17.
1975年人类第一个7级以上地震在中国辽宁海城被事前预报出,中国地震学家欢欣鼓舞,相信地震预报并不是难事,中国科学家一定能够预报出许多地震的。但仅相隔一年5个月,发生在河北唐山的更大震级的地震没有在临震前预报出来,死亡24.2万人,中国地震学家一下子找不到方向了。幸存的唐山人遇到搞地震的,常说:"你们怎么事前不打招呼?"其实,当时唐山人和地震学家都不知道:人类离地震真正能够预报的历程还非常遥远。  相似文献   

18.
四川芦山地震勾起了国人对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回忆,再想到近年来印度尼西亚、智利、日本等国多次发生8~9级大地震的情况,人们不禁会想: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了吗?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杰西卡.特纳说,尽管近年来世界各地发生了多次震级较大的地震,但"我们只能说地球在运动,目前没有明显证据显示地震增加"。同属美国地质勘探局的专家伊丽莎白.科克伦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平均每  相似文献   

19.
刚刚过去的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是我国继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灾害,震级之高,破坏之大,波及之广,营救之难,均超过了唐山地震.汶川地震使全国乃至世界为之震撼,全国人民为在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感到无比的悲痛,我们深感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20.
2015年4月25日,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区的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发生了尼泊尔MS 8.1级大地震.震前GPS速度场和应变率场显示,喜马拉雅地震带整体表现为15.94±1.82 mm/a的压缩特征,同时还具有分段活动特征.此次地震发生在速度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的分界带,该处最大主压应变率的量值在喜马拉雅地震带并非最大.GPS观测的同震位移场揭示了尼泊尔MS 8.1级地震引起的地壳变形特征,分别有9和6个测站观测到明显的水平向和垂向同震位移,其水平分量的运动方向整体表现为南向运动,位于震中东南侧的3个测站垂直分量表现为上升,其余测站为下降.中国境内距离震中最近的5个测站的垂向同震位移显示,此次地震造成珠穆朗玛峰的沉降量约为4mm.依据GPS观测到的同震位移场,利用非负最小二乘方法反演震源断层面上的滑动分布.反演结果表明最大滑动量为6.84 m,滑动量较大的区域分布在加德满都附近及其以北区域的下方,这可能是造成加德满都地区具有较大破坏的原因之一,该滑动分布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GPS观测到的同震位移.利用此滑动分布模型计算的地震矩为8.21×1020 N m,对应的矩震级为MW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