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探讨了电位分析法计算公式的导出和使用中的一些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指出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应采用一个相互一致的公式来描述电动势、电极电位与离子浓度(或活度)的函数关系。以电动势计算待测离子浓度(或活度)时,所用公式应与指示电极的正负极性相对应。  相似文献   

2.
杨弃“电级电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文从电极[Electrode]和电位[Potential]的定义及之相关的基本概念出发,指出“电极电位”这个概念是电化发展早期,人们从金属/溶液两相界面间正确事实的错误认识中得出观念,这种观念混淆了单相体系中任意点的电位和两相之间电位差的概念。作者从电池电动势的构成、电动势的实际测定、电化热力学和单电极的电化学势的组合等方面,证实“电极电位”是两个电极界面间的两个金属/溶液界面上电位差的差[⊿(⊿φ)]。如作为实测电池的电动势,其中还包含了两种金属之间的接触电位差。当选用标准氢电极为参考点后,电动势可变成电位差(⊿φ)的形式,但和电位φ仍无等同性。鉴于上述原因,“电极电位”显然是错误概念,必须予以抛弃。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保变电站系统安全运行,应用等效电路法计算二次电缆屏蔽层接地时的芯皮电位差,分析各种因素对芯皮电位差、芯皮电位差占地电位升比例的变化规律,找出芯皮电位差与地电位升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确定接地网工频短路时的最大允许地电位升,即芯皮电位差与地电位升之间的比值在不超过40%的情况下,最大允许地电位升为5000V.  相似文献   

4.
本文肯定了电荷有序转移的电化学反应和电子无序转移的化学反应之间的基本区别,考虑到在两种不同的金属中的电子状态的不同的客观事实,因此,在处理单电极的电化学反应时,首先从电化学势:μ_i=μ_i+ze_i(即化学势和电功)出发,推导了单电极电势的电化热力学表达式,进而,根据电池电动势是电池中正极和负极的电极电势之差(即E=⊿_正-⊿_负),获得了电池电动势的新的表述公式。新公式不但能概括历史上各学派对电池电动势的论述,而且能以Fermi能级之差的形式直观地反映出接触电位差在电池电动势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物理学电极和电化学电报、电位、电位差和电势(Tension)的讨论,指出当前充斥于国内外书籍和文献中的三种对“电极电位”的认识中,没有一种和基本定义相符。就“电极电位”的实质而言,它乃是一个特定电池的电动势,将电动势△(△φ)称为“电极电位”φ,显然是概念上的错误。  相似文献   

6.
谈电位差计测电池内阻方法的不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用电位差计测电池的电动势及内阻,是电磁学实验中较基本的内容之一.具体的测量方法如(图1)所示. 由全电路欧姆定律有:其中电池电动势,路端电压犷均可用电位差计测得。若电阻R已知,则电池的内阻r即可测出。在实验中,测电池的电动势8准确、方便,问题在于测电池的内阻所采用的方法。综合各种图1实验  相似文献   

7.
用电了活度表示电极上的电子有效浓度,讨论了电子活度的标准态和电子活度与电极电位的关系,指出运用电子活度的概念讨论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池电动势等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用双补偿法测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新方法,与电位差计法相比,该方法不仅能直接读出电动势的实验结果,而且能较方便地测出电池的内阻。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电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新概念--电极电位轴,它对电池的电动势、极性、电子流动方向以及相关的化学反应的措施很直观,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用电位差计测量电池电动势的测量误差是由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灵敏度组成,其值的大小由电位差计的等级,等测电动势大小和标准电池的等级以及所用检流计的灵敏度决定.测量误差最终又决定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和电位差计应匹配的标准电池及检流计.  相似文献   

11.
田硕 《太原科技》2012,(6):71-73,76
阐述了电磁场中常见的势的表述及意义,即静电场中的电势、电场中的电矢势、稳恒磁场中的磁标势和磁矢势,并举例分析了对这些势的求解,和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Tang-Toennies势模型(以下简称TT势),计算了SF6-SF6、CH4-CH4球对称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势,得出的结果与Morse-Morse-Spline-van der Waals(以下简称MMSV)势得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发现TT势相对于其它势模型而言是一种简单、可靠的势模型。  相似文献   

13.
势能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本文将势能的两种定义法称为两种势能观。重点说明新势能观关于物体系势能的定义与计算,按新势能观,物体系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物体。物体系的势能通常可以看作是内势能与外势能的总和。我国多数物理教材中所定义的物体系的势能,只相当于新势能观中的内势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氧化电势,还原电势和电极电势的形成过程.并指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旨在明确电极电势的实质,澄清人们在三者之间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无限长均匀带电柱面零电势参声点选取的问题,归纳出零电势参考点选取的统一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好静电场中任一点“电势”定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动电势扫描法,测定绘制了碳钢在不同条件下的阳极极化曲线;测定了峰电势Φ_p、击穿电势??和保护电势??,并讨论孔蚀程度随体系pH值、氯离子浓度和环境温度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时 ,如何巧选弹簧弹性势能零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电池电动势和电极电势的联系与区别,排除了欧洲系统习惯的束缚,提出了电极电势实测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9.
用Tang-Toennies势模型(T.T,势模型)构造了Ne-H_2碰撞系统的势函数,并计算了相应的势参数.势阶参数和势能曲线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较好地符合.  相似文献   

20.
在静电学中,计算电势时要选取电势零点作为参考点。讨论了在电势零点的选取时,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