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湖南东北部的母亲称谓主要有毑[ ia]、婆、娘、妈、 [mai]和爷[iɑ]六类称谓形式,它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依次经历了"妳"、"毑"类称谓、"婆"类称谓、"娘"类称谓和"妈"类称谓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在对《逸周书》动词进行穷尽性统计的基础上,将其821个动词做了分类。从语法分类可以看出它们的时代特点,即相对于甲骨文类型已经非常齐全;相对于中古汉语动词总量较小,每类动词也相应较少。助动词、特殊动词的小类中,古汉语中有的先秦汉语也都具备。中古汉语动词总量上千,每小类动词也更丰富,如助动词中可能类的"得"、"耐"、"而",意愿类的"肯"、"愿",必要类的"应"、"当"等,但在《逸周书》中都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3.
层次-聚类模型在就业指导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阶段毕业生迫切需要个性化、就业指导与学校就业指导"大锅饭"的矛盾,根据研究对象为某师范类高校研究生的实际,本文提出了"教育类指数"和"非教育类指数"的概念,通过建立层次—聚类模型,将学生分成若干类.就业部门就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最后,对新的受访者进行了预测归类.  相似文献   

4.
本文不仅从设计角度对航天"关键件"、"重要件"——箱体的工况条件、材料选择、结构特点等做了研究,而且还从工艺角度对航天箱体类零件进行了周密的分析,在航天箱体类零件的设计及生产中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类在近三百多年的历史中产生并形成了"援救类、促进类、维权类"的社会法;其根据是人群之间帮扶脱困的系统——"狭义社会"的形成;社会法是基于对解脱人群在实现基本生存权时遇到困难或困境而提供保障的需要,保障人群之间帮扶脱困的法。  相似文献   

6.
戚淮兵  肖顺文 《科技资讯》2012,(14):186-187
在多年电子技术教育本科专业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套满足当前电子信息类职教师资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即":职业+技能"两面并重、"课内+课外"二环节紧密相结合、"基础+综合+创新"三层次有机衔接的"223"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践表明该体系能很好的满足电子类职教师资的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7.
《文选·赋》"物色"类选录了宋玉《风赋》、潘岳《秋兴赋》、谢惠连《雪赋》与谢庄《月赋》等四篇作品。萧统是从先梁赋的"整体"中选出此四赋的。四赋入选《文选·赋》"物色"类的原因大致有三:内容上,意蕴丰厚,生命情怀强烈;形式上,文采斐然,结构巧妙;评价上,均得到先梁士人的好评。探讨《文选·赋》"物色"类选文原因,有助于推进...  相似文献   

8.
北京话"真"类副词包括"真""真个(的)""真是""真真""真正"等5个。"真"是"真"类副词中最常用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副词,是其语法意义的主要承担者。从古至今,"真"的用法并非一成不变,发生了一些演变;随着双音化趋势的发展,"真"类副词相继产生了"真个(的)""真是""真真""真正"等双音节副词,并与"真"发生了激烈的竞争。他们自身无论在语法意义还是在语法功能上也都产生了变化,发生了演变。  相似文献   

9.
传统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存在诸多不足,影响课程教学质量,无益于高素质的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培养,亟需改革和创新。在阐明教学方法改革目标和指导思想的同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思路,即坚持"一个中心"、突出"两个主体"、把握"三项原则"、实现"四个结合"。此外,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要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其次要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0.
张晨 《科技咨询导报》2012,(28):251-251
按类招生即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改变以往按照具体专业招生模式,转而按照"学科大类"或者是"大专业"来进行招生,旨在"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人才,是我国高校招生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通过按类招生现状分析,与传统招生进行对比,对高校按类招生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通用复分表修订的特色与不足,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动漫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动漫产业的形成,进而分析了动漫衍生物Cosplay的出现、表现形式及性质,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的分类体系,从新的角度探讨了Cosplay的分类,使得Cosplay作品与动漫作品的分类得以集中。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五版)语法部分的一些不当之处,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困惑与思考——第四版《中图法》法律类目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琼珍 《科技信息》2008,(10):283-283
本文作者就有关法律类图书分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指出了《中图法》第4版法律类类目中D925.1/7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图法》第四版中“中国时代表”修订的得与失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修订意见,旨在进一步完善和充实《中图法》第四版中“中国时代表”,使其朝着科学、实用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中国地区表"的修订情况,对分类标引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7.
《中图法》网络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中图法》作为网络信息分类法的主要原因,探讨研究了《中图法》网络版的编制原则、《中图法》网络版的特征以及《中图法》网络版的编制。目的是促进对《中图法》网络版的研究,实现图书分类与网络信息分类的规范与统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通过增补类目、增改原类目注释、订正或规范类目名称、更改类目中的起讫年代等修订方式,对类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增补和修订,从而使其在科学性和实用性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从比较《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与第四版的不同入手,分析了这些变化给图书馆工作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图书馆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应用及文献分类,就《中图法》(第四版)“T工业技术”中的制造类目设置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