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肖文美  梅嘉 《科技资讯》2009,(30):255-255
图书馆流通部是图书馆对外的最直接窗口,流通馆员的工作好坏直接影响图书馆的形象。本文通过对高校图书馆流通部馆员工作之不良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图书馆流通部及其馆员的现状,从提高馆员素质、加强流通部人性化建设、加强新生入馆教育、加强对读者的思想教育,以及如何处理好与读者的关系等方面探讨了提出了提高图书馆流通服务质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高校图书馆流通部工作中常见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提升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质量的对策,包括馆员坚持终身学习、加强书库管理、提高馆员咨询服务能力、要使馆员熟悉操作软件、要加强领导对流通工作的重视等。  相似文献   

4.
高校扩招后,图书馆流通部遇到了读者陡增与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工作量增大与读者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等新矛盾.本文从新形势下的服务要求出发,分析了扩招后高校图书馆流通部服务质量上不去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重视流通服务工作;聘用学生馆员;延长开放时间等提高流通服务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陈华芳 《科技信息》2012,(6):440-440
流通部是图书馆的眼睛和窗口,流通部工作的好坏对整个图书馆有着重要的影响。尽管流通部的馆员们工作都非常努力,也很尽力,但由于多种原因,流通部的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樊秋萍 《科技信息》2013,(3):233-233,237
本文从图书馆馆员、图书馆管理层、读者、图书资料等不同需求之间的矛盾,阐述流通部馆员服务艺术。  相似文献   

7.
陈红辉 《科技信息》2010,(11):201-202
图书流通部是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窗口,是图书馆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体现。本文从改进服务方式、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书库管理、强化流通馆员素质、做好流通统计工作和建立激励机制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做好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最早产生于美国,我国学科馆员制度才刚刚起步.实践证明,将学科馆员制度引入我国图书馆,尤其是我国高校图书馆非常必要,它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的内部重构,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的自身发展及馆员业务素质和竞争能力的提高,进而使我国高校图书馆与国际市场接轨.  相似文献   

9.
高校图书馆流通部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在校大学生。由于部分大学生不懂文献外借规则,他们经常会犯一些错误。面对学生的错误,馆员除了正面引导,必要时也要提出批评。馆员批评学生是一门艺术,所以一定要注意批评的分寸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图书馆流通部馆员工作倦怠问题的原因,提出了今后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借阅部工作的重要性,指出了借阅部馆员应具备的素质,提  相似文献   

12.
从高校图书馆流通部门工作现状入手,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探讨了图书馆流通部门如何确立人性化服务理念,搞好流通服务窗口建设,构建流通人文氛围并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分校区环境下图书馆流通部工作的新特点,分析了分校区环境下图书馆流通部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探讨了本/分馆模式下流通部工作的新模式,并构建了图书馆流通部生态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4.
高校图书馆流通部直接面对广大读者,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分析了心理动态对流通部服务质量的影响,并从心理辅导的角度,提出了提高流通部服务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图书馆流通部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流通部读者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改进流通部读者服务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流通部工作在高校图书馆中的重要地位,探讨了如何构建和谐的高校图书馆,提出了流通部为构建和谐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图书馆流通部馆员亲和力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影响流通部馆员亲和力的因素,提出了提高流通部馆员亲和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流通部所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提高高校图书馆流通部服务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农业类高校图书馆流通部工作的特点,从5个方面提出了对流通部人员的新的要求,探讨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略谈提高高校图书馆流通部的服务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析了影响图书馆员服务工作的因素,在提出了流通部当前面临的几个问题后,对提高高校图书馆流通部服务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