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对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土壤[虫兆]虫的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采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共同性指数进行了分析.10个生境中土壤[虫兆]虫数量最多的是人工红松林,最少的是草甸.土壤[虫兆]虫的多样性指数与类群数和个体数密切相关,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基本成正相关.生境特征越相似,土壤[虫兆]虫种类就越接近.土壤[虫兆]虫的垂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以人工红松林和人工云冷杉林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2.
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土壤昆虫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的土壤昆虫进行了研究.在10个生境中共获得土壤昆虫60类,隶属1纲11目43科.研究区土壤昆虫优势类群为弹尾目节跳虫科、球角跳虫科、鳞跳虫科和棘跳虫科;常见类群为双翅目成虫、双翅目幼虫、蚁科、隐翅虫科、摇蚊科幼虫、绫跳虫科和鞘翅目幼虫,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共11类构成了研究区土壤昆虫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计算发现,赤杨林群落生境具有最高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人工云冷杉林生境和人工红松林生境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低.研究区的云冷杉林、云冷杉红松林、阔叶红松林、人工兴安落叶松林、白桦林和赤杨林生境相似性程度最高,而草甸生境和其他的生境相似性最差,其余生境之间相似程度为中等.在水平方向上土壤昆虫多分布在赤杨林、阔叶红松林和兴安落叶松林生境中,而在人工林和草甸生境中分布较少;在垂直方向上土壤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3.
四川南充市郊不同生境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3月~4月间,分别在南充市郊选择人工次生林、河漫滩杂草丛、麦田和油菜田4种生境,共设置样地20块,以巴氏罐诱法进行不同生境下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变化的研究.共采集甲虫标本1085号,分属18个科.其中隐翅虫和步甲的个体数量较多,分别占个体总数的45.25%和25.99%,为该地区地表甲虫的优势类群.甲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所有甲虫和隐翅虫个体数量在人工次生林中较高;步甲在麦田中较高.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分布都比较均匀,在河漫滩杂草丛中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相对较高,物种丰富度指数以人工次生林较高.相似性指数大部分为极不相似水平.以上结果表明,生境类型和植被多样性影响南充市郊地表甲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相似度,人为干扰及生境环境的破坏对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的自然分布规律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类型的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得到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的分布特征,采用标准地调查和室内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区内6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下的植物种类多样性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范围内共有维管束植物物种14~33种.其中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S)为1~7,Shannon-Wiener指数为0~1.8095,Simpson指数为0~0.8791,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5580~0.929 9.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为3~12,Shannon-Wiener指数0.950 3~1.9517,Simpson指数0.6488~0.8241,Pielou均匀度指数0.6175~0.865.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5~24,Shannon-Wiener指数0.7541~2.163 2,Simpson指数0.495 8~0.850 6,Pielou均匀度指数0.4686~0.7218.草本物种在群落的物种组成中占绝对优势,而乔木种类非常贫乏.杂木林的乔木层多样性和均匀度最高,人工落叶松林、人工红松林和蒙古栎林最低.杂木林的灌木层多样性最高,岳桦林的均匀度指数较高.蒙古栎林的优势草种比较明显,各多样性指数在所有样地中均达到了最低水平.物种数目随海拔梯度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规律,呈明显的双峰格局.  相似文献   

5.
大型土壤动物在城市土壤污染指示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乌鲁木齐市南部林地、公园、居住区、耕地及草地等典型土地利用生境进行大型土壤动物调查,采用手拣法野外采集大型土壤动物,应用个体密度、类群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及Margalef丰富度指数等指标,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517只,分别录属于三门七纲十七目64科。不同土地利用生境大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类群数和多样性等指标存在差异,其中耕地和草地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密度明显碱少;植物群落类型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有一定影响;大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主要集中分布在地表0~5cm土壤层,生境地表植被对土壤动物群落的类群数,个体密度及多样性指标等的影响明显.此外,地表植被、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污染程度是引起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庐山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庐山6种生境中土壤动物群落的定位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33类,分别隶属于4门11纲23目,其中线虫类和弹尾类等属于优势类群。土壤动物在土体中的表聚性强,绝大部分集中分布于A层(0—5cm)。对Ⅰ、Ⅱ、Ⅴ、Ⅵ4种不同生境间土壤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多样性以及相似性进行的对比分析表明:生境条件越优越,土壤动物的种类越丰富(如混交林和黄山松林);土壤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越大、个体数量分布越均匀,群落多样性越高(表现为H指数和DIC指数均是林下(阳坡)灌木草本发达、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生境异质性高的黄山松林和混交林高于灌草丛和柳杉林)生境条件较差的灌草丛与柳杉林最相似,相似性最低的是混交林与灌草丛。  相似文献   

7.
在信阳市浉河河岸带湿地设置30个草本群落样地,利用TWINSPAN分类和DCA排序相结合的方法划分其群落类型,并利用CCA和RDA排序探讨环境因子对群落物种分布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0个样地群落可划分为3种群落类型,分别为菵草+酸模+红蓼群落、马唐+鬼针草+水蓼群落、藜+酸模群落.菵草+酸模+红蓼群落为主要类型,物种TWINSPAN分类及DCA排序清晰地反映出了群落所在生境的水分梯度变化.CCA排序显示,决定物种分布的主导性环境因子为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大部分植物趋向分布于中低水平的土壤环境中.RDA排序显示,Patrick丰富度指数与土壤pH值具有密切的正向关系,Shannon-Wiener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与土壤速效钾具有密切的正向关系,而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土壤速效氮具有极高的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长治市浊漳河南源湿地植物群落的野外调查,运用TWINSPAN和生境分类法对样方进行分类,并运用Patrick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J′)进行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Patrick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J′)能很好地反映各群丛和不同生境下群落的多样性变化规律。(2)TWINSPAN分类和生境分类得到的群落多样性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即湿生植物群落沼生植物群落=中生植物群落水生植物群落。(3)生境异质性和物种的生态学特性对植物群落的分布、物种组成及其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雅玛里克山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及其生态分布特征,于2011年9月至11月在雅玛里克山对柳树林、草地、榆树林、果园、白杨林、荒地等6种不同生境中的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和分析,采用手拣法采集大型土壤动物,并对其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共采集大型土壤动物1 730只,隶属于3门6纲19目,其中优势类群为膜翅目(Hymen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和直翅目(Orthoptera),占总捕获量的39.08%,其余17个类群为常见类群,占总捕获量的60.92%.在不同生境中大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和类群数都不同,个体数量依次为:草地>果园>柳树林>榆树林>白杨林>荒地.类群数依次为:果园>柳树林和白杨林>榆树林和草地>荒地.在不同生境中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标之间存在差异,多样性指数依次为:柳树林>果园>白杨林>榆树林>草地>荒地.均匀度指数依次为:柳树林>果园>白杨林>榆树林>草地>荒地.优势度指数依次为:荒地>草地>榆树林>白杨林>果园>柳树林.该山区地表植被和土壤含水量可能是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福州鼓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借助GIS软件提取景观斑块的数量、面积、周长等信息,同时选取分维数、破碎度、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等景观指数对福州鼓山风景名胜区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州鼓山风景名胜区各景观类型的斑块数、面积和周长分布极不平衡;松林、针叶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景观是研究区的主导景观类型;各种景观类型表现出不同的几何形状,旅游景点和居民点景观的破碎度大;研究区景观的多样性指数较低,优势度指数较高,均匀度指数较低.景观类型的规划与布局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不合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蝴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2006年对长白山保护区蝴蝶种类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采集蝴蝶121种,隶属7科63属,以蛱蝶科为主要科,各林带均有分布共有19种.在不同生境中,随着海拔的升高蝴蝶的多样性有较明显的变化,其中红松阔叶林带蝴蝶的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最高,苔原带最低.  相似文献   

12.
对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杂木林、蒙古栎+黑桦林和花曲柳-榛灌丛次生林的大型土壤动物进行研究,共获大型土壤动物2522只,分别隶属3门8纲25目。三种生境大型土壤动物群落水平结构表现为类群数相似,但土壤动物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共同优势类群均为蚁科。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垂直结构表现为表聚性,花曲柳-榛灌丛的表聚性要高于杂木林和蒙古栎+黑桦林。蒙古栎+黑桦林和杂木林大型土壤动物相似性程度极高,与花曲柳-榛灌丛为中等相似;蒙古栎+黑桦林和花曲柳-榛灌丛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相似,与杂木林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表现为优势度指数高,均匀度、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低。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采用陷阱法在辽宁省清原县大苏河乡大湖生态站选取杂木林、红松林和落叶松林3种森林植被类型收集地表蜘蛛。共采集成熟蜘蛛标本1825头,隶属于13科49种。调查发现:1)皿蛛科、漏斗蛛科及平腹蛛科是该地区的优势科,旋卷隙蛛Alloclubionoides circinalis及皿蛛科一未定种为该地区的优势种;2)3种森林植被类型的地表蜘蛛群落组成存在明显的差异,杂木林中物种最丰富,分布有13科39种,红松林中分布有10科29种,而落叶松林中有8科28种;平腹蛛科在杂木林中最丰富,而在红松林、落叶松林中数量稀少;3)多样性指数存在一定差异,杂木林中个体数量最多,红松林中个体数量最少,Margalef指数及Menhinick指数最低值均出现在红松林,而最高值出现在落叶松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原始红松林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利用、土壤理化性质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差异机制,探讨原始红松林土壤理化及生物学特征对气象因子季节动态的响应。【方法】以小兴安岭典型的原始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5年5—10月生长季内采集0~10 cm和≥10~20 cm的表层土壤样品。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检测法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常规测定方法测定红松林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指标。【结果】①研究样地的多项土壤理化指标在月份间差异显著。②在整个生长季内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培养168 h以后,AWCD增加幅度逐渐减弱; AWCD值和多样性指数在月份间差异显著; 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6月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5)。③氨基酸类、多聚物类、碳水化合物类碳源是红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的主要优势碳源类型; 通过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可将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特征大致分为3簇,即5—6月、7月、8—10月; 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羧酸类碳源的变化对季节最为敏感。④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AWCD值和多样性指数与速效磷、速效钾、含水量和有效氮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 分类变异分析发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是引起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发生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因子,其中含水量、速效磷的解释度分别为12.76%和30.71%。【结论】原始阔叶红松林土壤理化及微生物功能碳代谢特征具有显著的生长季动态变化,月降水总量变化的影响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研究区域2014年秋季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平均降水量图、地势等一般情况,通过景观格局指数进行山地森林景观空间格局演化分析。随着年平均温度的逐渐增加,山地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破碎度FN也逐渐增加,而SHEI逐渐降低,优势度指数DO、Shannon多样性指数SHDI无规律性变化。随着研究区域降水量的逐渐降低,景观优势度指数DO也逐渐降低,景观均匀度指数SHDI逐渐升高,其他两种景观空间格局指数无规律性变化。研究区域景观均匀度SHEI和景观多样性SHDI随日照时长的增加而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和日照时长呈正相关,景观优势度DO随日照时长的增加而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和日照时长呈负相关,景观破碎度和日照时长无明显的相关关系。气温升高能够导致山地森林被分离程度越来越大,使得山地森林景观整体破碎化程度增加。当气温升高时,斑块分布均匀性降低,多样性减少。随着降水量的逐渐降低,降水量对研究区域山地森林景观的控制力逐渐降低,但斑块类型逐渐增加,不同类型斑块在景观中的分布更加均匀。随着日照时长的逐渐减少,斑块分布均匀性降低、多样性减少,日照时长对研究区域山地森林景观的控制力逐渐降低,斑块类型逐渐减少,不同类型斑块在景观中的分布均匀性降低。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人工刺槐林群落与灌草丛群落的种类组成、生活型谱、垂直结构、生态优势度和均匀度指数.人工刺槐林群落垂直结构复杂 ,物种数目增加 ,生活型谱更接近典型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类型 ,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较灌草丛群落的灌木层低 ,生态优势度较高 ;林下草本层与灌木层相比其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指数均较高.这表明人工刺槐林群落对灌草丛群落有明显的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7.
红松阔叶林择伐后早春植物物种及多样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发现,红松阔叶林经择伐后,与对照林分相比,不仅早春优势植物种类及其在群落中的地位有一定的改变,物种种类组成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物种多样性指数上看,除优势度指标经择伐林分升高外,种数、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都稍低于对照林分.  相似文献   

18.
福建森林群落的乔木构成数量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据对福建境内30处山地森林样地调查数据,采用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Simpson 生态优势度与群落均匀度指标,定量测度森林群落的乔木构成水平为物种多样性指数约3~4,生态优势度为0.10~0.25,群落均匀度为0.75~0.90,作者据此探讨了群落的乔木构成特征及其对福建亚热带森林研究与林业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