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该文结合飞控系统信号特点 ,研究光传操纵系统时分复用及波分复用多路传输技术 ,并以舰载飞机着舰导引系统的地面半物理仿真为背景 ,进行光传飞控系统半物理仿真验证 ,并与电传系统比较。仿真结果表明 ,开发研制的多路复用光传系统均具有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2.
该文根据声光耦合理论,提出一种由环形光纤声光耦合器构成的新型全光时分复用器.从理论上分析了环形光纤声光耦合器的移频耦合特性,由该种耦合器的级联可实现8×2.5Gbs光时分复用(OTDM),并利用光纤声光耦合器分光比与工作波长可调性,避免了常规OTDM方法对器件性能的高要求.最后指出采用多个射频源作用于光纤声光耦合器可同时对多波长光脉冲时分复用产生高码率光脉冲信号.理论上的分析和仿真,表明了实现该器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基于波长间插复用的载波抑制双边带(ODSB-SC)射频光纤传输(ROF)系统,该系统采用马赫曾德尔调制器(MZM)实现了ODSB-CS调制信号,采用马赫曾德尔干涉仪(MZI)实现了两路RF信号的解复用,并采用光子模拟软件设计出了一个15GHz和25GHz的两路射频(RF)信号经过波长间插复用的ODSB-SC的ROF系统,讨论了MZI的延时时间对解复用出来的RF复用信号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基于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器吸收光谱学(TDLAS)技术的多点气体监测系统中,所需的激光器造价昂贵,使用多路气室共用一套光源与光探测器的复用技术可以降低单个测量点的造价.在此利用了一种灵活的新型拓扑结构,解决了传统拓扑结构中由于布局光纤造成的光信号延时而给信号采样带来的麻烦.并且给出了一套数字化的基于TDLAS技术的时分复用检测方案,并将数字正交锁相放大技术应用在时分复用检测系统中的谐波提取,消除了各路检测信号中相位对气体浓度检测的影响,得到更加高效的信号处理方案.基于Matlab的4路时分复用气体检测仿真系统验证了理论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相干光码分复用系统中各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同源相干OCDM传输系统的模型,根据光源相干特性和各用户间延迟关系归纳出同源相干OCDM传输系统的 2种等效模型.利用矩母函数法分析了两类模型中多用户干扰和差拍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源相干光码分复用系统应工作在等效异源模式下.根据系统模型和噪声模型进一步分析了码长、码间串扰和用户信号间的偏振关系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提出并分析了相应的系统性能的改善措施,对相干OCDM系统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波分复用系统 (WDM)光接口各参数的定义和要求 ,对重要具体参数提出测试流程图 .实验结果表明 ,在合适的同步传输速率 (STM )和损耗衰减条件下 ,可以提高和改善WDM系统光接口重要参数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基于偏振复用原理和反射式半导体光放大器RSOA(reflective semiconductor optical amplifier)的再调制特性,融入了光载无线RoF(radio over fiber)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可以实现多种信号混传的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WDM-PON(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passive optical network)系统。在中心站,无线信号和有线信号同时调制到两个偏振态正交的光载波上,并耦合到标准单模光纤中传输。在基站,将两个偏振态正交的信号分离后,一方面可以探测得到四倍频毫米波信号和有线信号,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RSOA实现载波重用。通过Optisystem软件对该系统进行模拟仿真,得到了调制信号的光谱和接收端信号的眼图,分析了传输信号误码率与接收光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系统传输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8.
卢鑫  庞伟正  王宏涛 《应用科技》2002,29(8):25-26,12
介绍了将现有的光同步传送网SDH信号复用到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中,进行光通道保护传输。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副载波复用系统中多光载波接入情况下的光拍频干扰(OBI)噪声问题。对光拍频干扰的产生机理、功率谱分布和载波干扰比进行了分析,光拍频干扰噪声大大地降低了单信道的载噪比,严重地劣化了系统的性能,因而必须加以抑制,增加激光光源谱宽和减少信号宽带可以有效地提高载噪比。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在光弹性分组环(ORPR)节点中,使用光纤延迟线作为光缓存器时,缓存器容量和光纤延迟线单位长度对通信报文丢失率的影响,给出了相关的解析公式,给出由于光纤延迟线引入的附加业务强度,造成了ORPR节点报文丢失率等通信性能发生的变化.提出了光缓存的精细度概念,证明缓存精细度和缓存容量共同决定系统的报文丢失概率,在相同业务强度下,存在有最佳的缓存精细度使系统报文丢失率最小.最佳缓存精细度的值,与缓存容量大小基本无关,而与数据流业务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