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城市广场是集城市经济、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公共空间场所,是城市公共空间的核心,场所精神的良好营建是表达广场空间意义乃至城市文化内涵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城市广场发展历史的脉络进行梳理,针对中国当代城市广场设计中表现出的形式特征做出分析,探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场所精神并提出相关想法,为当代城市广场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针对寒地城市因其特殊的气候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使寒地城市公共空间吸引力下降这一问题,阐述了广场作为城市室外公共空间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合理科学的设计有助于寒地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以寒地城市广场绿化设计为出发点,分析了寒地城市广场绿化设计的特质及人们在广场中的活动规律和行为需求,提出了对于寒地广场绿化设计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我国现有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广场人性化情况的调查和分析,针对我国城市广场人性化设计存在的问题,应用人类工效学,对于适合人的空间尺度和空间层次的研究,整体系统的分析法,重点对于中国典型城市的分析模拟,与周边环境和地域的整合,公共空间环境的研究,运用现代设计中的整体分析法和系统功能分析法,设想对于城市广场不合理的情况进行改造,使之更能满足人们需求,让中国城市的广场景观设计规划更加具有内涵和技术含量。  相似文献   

4.
广场是一座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节点,也是城市生活方式和城市精神的有机产物,是人们驻足观赏城市景观或市民进行休闲娱乐及社会交往的最佳场所.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它最具公共性和艺术魅力。为了丰富公众的视觉审美经验,在许多广场上都设立了具有审美和标志性作用的公共艺术,用来丰富广场空间,提升广场的艺术文化气质。而壁画作为广场上的公共艺术。无疑更加引人关注,成为广场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和公众视觉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危海霞  张晓彤  钟明 《科技资讯》2013,(22):83-83,85
本文从城市广场的定义和本质入手分析其设计需求,并提出相应布局原则。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存在形式之一,具有城市公共空间的共性和其特殊性。由此提出城市广场在使用上的多样性需求和环境形象的整体性需求,针对两种设计需求以葫芦岛市龙湾大街两侧的广场为例进行了分析和提出了几点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新疆石河子旧城中心区城市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理论,通过Depthmap软件模拟,建立旧城中心区的凸空间量化模型,从空间组织层面对中心区的开敞广场空间、半围合休憩空间和围合广场空间进行软件模拟和现场实测.研究结果表明,开敞广场空间的通行人数和长时聚集人数最多,短时停留人数较多,空间渗透性、可达性和聚集性均最好,利用率高,可适当设计进一步提升;半围合休憩空间短时休憩人数最多,通行人数较多,长时聚集人数少,空间的渗透性和可达性较好,聚集性一般,利用率一般,需局部改造设计;围合广场空间的通行、短时停留和长时聚集人数均较少,空间的渗透性、可达性和聚集性差,利用率低,需整体改造设计.最后提出了该片区城市公共空间改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苏毅 《工程与建设》2012,26(2):181-183
文章以合肥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外部交通组织与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城市综合体外部交通组织对公共空间的影响。希望对城市综合体外部空间设计有所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8.
改造与重塑     
大猫 《世界博览》2008,(24):84-86
在中国城市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城市物质空间的变化也带来了居民文化的诸多变革。20世纪初年,中国的城市走向现代化的改造进程体现在诸多方面:城墙被拆掉;街道被拓展拉直,并铺设成柏油路;公园、广场和体育场等新的公共空间的开辟;博物馆、图书馆、礼堂、  相似文献   

9.
广场在西方城市建设中有着久远的历史,然而对于我国却属于一种外来的文化产品,在建设的过程中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公共生活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而出现的。通过对中外广场史的回顾以及对于人文关怀的阐述,来探究广场设计中应该表达什么。  相似文献   

10.
李腾腾 《应用科技》2010,37(8):65-67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和谐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在介绍城市公共空间的内涵和性质的基础上,详细剖析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影响因素,结合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现状,从规划设计和管理2个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科学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城市是人类的有意识创造,是人情感与欲望的物化形式。不同文化体系中的城市在空间布局和城市精神上表现出根本的差异。宗教中心与世俗政权中心是中西方古代城市的根本差异,这种差异一直延续到现代。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爱丁堡城市空间以及传统聚落的分析,指出国内城市空间存在的问题,并以2个设计方案(C-House,南京仙林大学城中心正城市设计)为实例,提出并探讨了最大化建筑和用地的可穿越性的设计原则,以及由此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及为其带来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空间日益趋同的当下,如何凸显公共空间的价值和特色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公共空间具有包容多元城市生活、整合复杂城市要素、创造人性城市环境的作用.本文从观察和体验出发,对北碚老城区公共空间进行分析,由此提炼出其4个典型特质——日常客厅、社交平台、小中见大和曲折尽致,并由此引发对新城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慈善事业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新型社会保障体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在整合社会资源、援助物质资金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西部地区慈善事业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诸多问题。文章梳理了我国西部慈善事业发展现状,提出完善慈善立法体系、建立慈善信息公开透明制度、健全慈善问责制、构建慈善绩效评价机制等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甘来  杨慧华 《江西科学》2009,27(1):95-101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的精髓所在,一个城市最主要的特质就是通过城市公共空间来表现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趋势代表着城市的发展趋势,因此研究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趋势是与现代城市发展息息相关的,它具体表现出大众化、生态化、立体化、室内化、综合化等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6.
城市公共空间是展现城市历史、文化和艺术特色的重要场所。传承和塑造城市公共空间历史文化氛围,要科学确定城市文化主题;明晰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方向;重视培育城市文化个性;加强公共审美载体建设,塑造城市文化视觉系统等。  相似文献   

17.
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强调其对于整个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城市化使城市体系(urban system)的动态和特征产生了巨大变化,在城市内部、城市的边缘区、城市与城镇之间,城市化的进程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路径。城中村改造、开发区引领、城镇化建设,对于首位城市的经济、社会、功能等不同空间维度的构建与优化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开发区是我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主要载体,在其逐渐发展并与母体城市相连的过程中,传统的向心性城市空间结构逐步向低密度多核心城市空间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18.
从中西医之争切入,认为文化和科学形态之深刻的思维根源是时空选择.人类在认识世界时,不可能时空并重:或以空间为主,时间为辅;或以时间为主,空间为辅.西方属于前者,中国属于后者.世界有无限多的层面,因此科学是多元的.迄今人类在科学上至少主要形成了两个源、两个流:一个是西方,一个是中国.中国文化传统坚持天人合一,主用意象思维,这是与西方不同的另一条认识路线,其目标是在现象层面而不是到现象背后寻找世界的规律,而现象属于事物的自然整体层面.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地级市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定位,以广东江门图书馆为例,从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两方面,探讨了地级市公共图书馆公共空间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