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管理具有政治性和社会性两个方面的内容,其功能的发挥也具有政治性与社会性。通过运用政治管理功能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作者认为墨子的“兼爱”思想是着眼于社会共生性的基础而进行逻辑推导的,同时论证了其社会性内容与社会性基础。政治管理功能的社会性方面与“兼爱”的社会性内容和社会性基础息息相通。  相似文献   

2.
政治管理具有政治性和社会性两个方面的内容,其功能的发挥也具有政治性与社会性。 通过运用政治管理功能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作者认为墨子的“兼爱”思想是着眼于社会共生 性的基础而进行逻辑推导的,同时论证了其社会性内容与社会性基础。政治管理功能的社会 性方面与“兼爱”的社会性内容和社会性基础息息相通。  相似文献   

3.
战国初期,墨子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提出了"兼爱"为核心的理想社会方案。他主张通过"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的原则来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墨子认为"兼爱"是和谐社会思想的核心和总纲领,是和谐社会的道德追求和经济政治目标。"兼爱"要求视人如己,平等地爱一切人,树立公德心和利他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4.
墨子的"兼爱"思想是墨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范畴,其形成受到夏文化、商文化及其周文化,尤其是孔子儒家文化的影响。"兼爱"是墨子不满于孔子的"仁爱"开创的新思想,提倡一种无等差的爱,推人及己的爱,也是"交相利"的爱天下所有人。实现"兼爱"的途径则是坚持"交相利"的"非攻"思想,宗教的制裁,政治的制裁。墨子的"兼爱"思想是一种空想,不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范玲 《科技信息》2009,(12):112-112
墨子,姓墨名翟,出生于鲁阳(今河南省鲁山县),墨子提出的“兼爱”“三表”思想是服务型政府不断强化民主法治意识的指南针;墨子的“尚同”“尚贤”思想是服务型政府完善政绩考核体制、人员任免机制的催化荆;墨子“节用”“节葬”思想是推动公众树立正确消费观的助力器;墨子“非攻”“救守”思想为我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了保护伞。  相似文献   

6.
首先通过阐释"美"字的含义,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论述审美功利性的内容和意义,结合墨家思想审美功利性产生的社会背景,探讨墨家代表作《墨子》中"唯贤是用,以天为法,兼爱天下"的政治观念,"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强本节用"的经济观念,"博大精深,实用辩证,修身治国"的文化观念,"不义不战,攻守有道,防患未然"的军事思想,最后分析墨家思想的审美功利性存在的不足,借此全面考察墨家思想的审美功利性。  相似文献   

7.
墨子思想的空想性特征 ,主要表现在他的社会政治主张上和他所提出的理想社会的实现途径上。墨子社会政治主张的主体思想是“兼爱” ,理想社会的实现途径是“游说”。这种思想模糊了阶级界限 ,超越了社会现实 ,缺乏科学性。但墨子空想思想的人民性 ,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兼爱"是墨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兼爱"主张整体的爱,人与人之间无差别的爱。"兼爱"思想并没有在战国时代实现的主要原因是:"兼爱"思想作为一种高标准的道德理想脱离了当时的经济基础和客观现实;"兼爱"思想忽视社会主体之间存在着社会地位的差异性和利益的多样性,幻想跨越阶级之间的利益差别而实现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道德调和;"兼爱"思想具有明显的"圣人立言"、"圣人代言"的特征。这种道德建设模式,由于圣人的主观意志和客观现实之间存在矛盾冲突而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9.
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与墨家兼爱思想在提出其救世性与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观上有相同之处,但由于其在思想立场,立论基础,对爱的客体主体以及思想贯彻之途径、效果方面的不同,因而反映在哲学思想体系中亦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墨子的“兼爱”思想,是他的社会学说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其内涵十分的丰富和广泛。墨子本人也对它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认为它“上利乎天,中利乎鬼,下利乎人””(《天志》中),如若得以推行,则“譬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兼爱》下)。但是,在笔者看来,“兼爱”理论的提出,却恰恰暴露了墨子作为小生产者利益代言人的虚幻和脆弱,它使得墨子很多有关社会问题的探讨都  相似文献   

11.
墨子哲学思想核心是兼爱, "兼"的整体性的内涵就意味着我与他人之间具有无法分割的紧密联系,而这种联系也就决定了我必须没有等差地去"爱"所有的他人,并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奋斗.而实现爱利他人的根据和保证则是" 天志"与"鬼神".  相似文献   

12.
墨子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别具一格。它与儒家及其他思想流派的显著不同就在于它的平民性。本文以墨子的平民思想为基础,从教育哲学、教育功能、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几方面论述了墨子的教育思想。认为正确认识墨子的平民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墨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秦汉之际,墨学突然中绝,中国传统文化开始走上畸形发展的道路,墨子所提倡的“兼爱”、“非攻”、“交利”、“救小”等思想被人类遗弃达数千年之久。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潮的21世纪,重读《墨子》,对完善并重构中国文化的优秀内核,重塑中华民族崇尚理性、热爱科学的健全人格,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从“爱”、“利”、“权”、“行”四个方面对墨子的伦理思想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墨子的数学思想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揭示了它的起源及本质,探讨了数学与政治、文化及哲学的关系.文章着重阐述墨子是怎样把墨家特有的形式逻辑——辩学,用于数学研究的,并认为在墨子的数学理论中,整体观是基础,抽象性是主要特征,而关于无限的论述则代表着墨子数学思想的最高水平.文中还探讨了墨家衰亡的社会原因,提出一些值得今天借鉴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5.
马腾 《枣庄师专学报》2011,28(3):128-133
墨子向往上古夏禹之道,又具有浓厚的现实情怀,一切从国家百姓之利出发,对儒家所维护的旧秩序提出挑战,并呼唤符合小生产劳动者利益的一套新秩序,以期改变春秋战国之际纷乱的局面而走向一统。墨学既矛盾又统一:一方面,墨者具有小生产者的矛盾性格,墨学亦具有错综复杂的多重渊源,从墨学之“三表法”可以略见一斑;另一方面,墨学十论虽不乏相互矛盾之处,却以“兼爱”为根本观念统摄起来而形成一个圆融完整的墨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针对春秋战国时期混乱的社会局面,孔子和墨子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仁爱"与"兼爱"的对立并不在于"爱有差等"和"无差别之爱",相反,在这一点上,他们是一致的,真正的分歧在于前者从人之为人的道德理性寻找理论的依据,而后者把目光投向了经验世界的"实利",前者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后者主张"己所欲,施于人",前者体现了主体间的尊重与平等,后者常常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墨子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别具一格。它与儒家及其他思想流派的显著不同就在于它的平民性。本文以墨子的平民思想为基础,从教育哲学、教育功能、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几方面论述了墨子的教育思想。认为正确认识墨子的平民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仁爱"与"兼爱"的内涵,并比较了两者的异同之处。我认为,"兼爱"论的本质意蕴是要求一种平等互爱的社会关系,这种追求高尚道德理想和精神境界的美好愿望是值得我们肯定的。总之,墨家的"兼爱"论对儒家的挑战仍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基础的提出是学界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其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必然要求,也是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的深刻回应。对哲学基础的致思必须是向后的,越是向后越能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基础分为三个层级,研究范式是原生性层级,它决定和影响着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总体认识;元理论是统筹性层级,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内容起统筹总揽和一般指导作用;理论基础是特殊性层级,它在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中处于基础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墨子的国家观是其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其兼爱价值观在政治上的反映。是一种道德型的国家观;在此基础上,他对国家的功能持积极的、肯定的态度,进而主张君主集权制,把个人完全置于国家的庇护之下。这种国家观并非有意、却不可避免地加重了人民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