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戰後的國際矛盾不僅存在於英美與蘇聯之間,也存在於英美之間。由於歐戰結束後美國立刻停止對英國租借法案的實施,使戰後英國的經濟,遭受到很大的打擊。這可以解釋為美國對於英國在世界  相似文献   

2.
瞭望台     
欧洲危機的爆發 在本月初,我们指出歐洲的國際新危機,已在加速醖釀之中。現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這危機眞的爆發相來了! 瑪德里發生了政變,捷克整個被滅亡了:歐洲的活火山一個個爆炸起來,全世界都在驚心動之中,注視着它的發展。本月五日瑪德里的變,表示歐洲的法西斯侵略者舆短視的民主國家,企圖以政治的陰谋,壓迫西班牙軍民屈服,早日結束這反侵略的戰争,這政變顯然是有國際背景的,它準備犧牲西班牙的民主政府爲手段,達到張伯倫的「綏靖」歐洲的目的。然而,這個政變從然  相似文献   

3.
用戰爭來解救經濟危機,用漫無節制的軍費開支來給日益萎縮的企業活動輸血,這就是美國壟斷資本的看家寶.面臨着經濟危機的到来而惶惶不安的美國富豪們,現在企圖在加緊干涉印度支那戰爭的冒險行動中,找尋出路,這是不足爲奇的.歸根結底,美國當局擴大印度支那戰爭的種種佈置和美國外交家們旨在破壞協商談判的無窮無盡的狡猾辭令,無一不與美國資本家的錢袋有關.  相似文献   

4.
近來,使得美國十分苦惱和礟牡囊粋€問題是:由於美國‘禁运’政策而大吃苦頭的西歐國家愈來愈强烈地要求扩展东西方貿易了。以蘇聯為首的和平民主陣營促進东西方貿易的重大努力,在西歐國家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些國家都急於擺脫美國强加在他們身上的‘禁运’的枷鎖,以免它們的經濟陷入更加严重的危機。美聯社在三月四日說:关于增加东西方貿易的說法已經在西歐引起了很大的波動,特別是英國⒎▏推渌S多國家的工業家代表團在最近几个月中都拿着他們的訂货本擁到莫斯科去?畵绹  相似文献   

5.
我们要瞭解最近德國對華經濟活動的作用,首先要知道這種活動的真相,尤其要認識德國這種活動在國際政治上所能發生的影響德國對華經濟活動最顯著的表现是在於近年来中德贸易的飛躍進展自從一九三一年起特別是在一九三二年以後,德國在中  相似文献   

6.
歐洲風雲日益緊張,演操、總動員、加緊防空、艦隊的移動、軍事人物的往來,這一切的一切,顯得戰爭的火燄,已經迫於眉睫了。也許實際上大戰的爆發不會像一般人想像的迅速,但各國都已在準備戰爭的到來,則是毫無疑問的事情。那麽,假如大戰一旦爆發,各主要交戰國的將領,將是那一些人呢?這是值得預先介紹一下的。下面是德、法、英在未來戰爭最可能的重要將领。  相似文献   

7.
瞭望台     
新的國際危機的醞釀在一九三九年頭許多觀察者的预言中,指出在今年春末夏初,國際間可能有一个新的危機的爆發,這是“預言”,我們不能尽信。但是最近從許多方面看來,却可以看到一个新的國際危機,正在醞酿之中。 據法国名記者塔布衣夫人的觀察,這个新的危機的爆發,是由德意日几个法西斯侵略者作主動,而它的爆发方式,則先是由日本在远东對英法施行威协,吸引英法的海軍力到遠东來,然後由意大利在地  相似文献   

8.
在美國New Republie週刊上,有着這篇論文Pilotless Europe,照原義譯爲‘失了舵手的歐洲。’是的,歐洲政治上的舊舵手——君王與貴族,金融寡頭與大軍火商——在幾年來的戰爭中,不是流亡海外,便是與法西斯合。戰後的新歐洲不要他們,於是今天的歐洲正是在風浪險惡的國際之海上,自己飄盪着。但我們不要忽視,新歐洲的舵手已經在歐洲的人民中間産生了,他們的駕駛力量將遠過於舊舵手。前面石嘯冲先生一文,是可以參看的。  相似文献   

9.
世界往何處去?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果,產生一個顯著的新形勢:美國與蘇聯變成了世界上兩個無比的强國。世界的命運,從舊的秩序中解放出來,而重新被支配在一嶄新的形勢之中。大戰結束九個多月了,九個月來的國際政治,完全是美蘇兩國在主導發展。在這新的階段裹,美蘇兩國,顯然是這世界舞台上最動人的‘主角’;他們之間的任何微小動作,都在在影響著世界的每個角落。  相似文献   

10.
政治與經濟間的密切關係,是我們大家所熟知的,而且政治上的多種變動,多是隨着經濟條件的變動而發展的。現世界之所以走上戰爭之途,自然是現階段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結果。現階段資本主義經濟的最大特徵,就是全世界的經濟恐慌之不斷發生,舊的恐慌還沒有完全過去,新的恐慌又繼之而來。這種泛濫世界的經濟恐慌反映於世界政治上。就是國際政局的日益緊張,帶來了世界戰爭的威脅。  相似文献   

11.
美國和西歐十六國(以及中國)簽訂的雙邊協定,是馬歇爾計劃結晶化的文件。馬歇爾計劃經過美國國會辯論成立法案以後,歐洲復興計劃(ERP)成爲各國內政的一部份,以霍夫曼為主持人的經濟合作總署(ECA)成為各國政府的最高監督。各受援國在經濟上成為美國公司的分公司,在政治上成為託管殖民地。這些雙邊協定是以華爾街的利益爲總方針的。美國避免和各受援國簽訂互有義務的多邊協定,正是為了避免造成集體的反對。個別的  相似文献   

12.
三月十四日,蘇聯各族人民都懷着無限歡欣和信任的心情,參加了第四届最高蘇維埃的選举。這次選舉對於蘇聯全國具有很大的政治意義,因為它是在全體蘇聯人民為祖國的進一步繁榮,為國民經濟的新的高漲,為不斷提高勞動人民的物質福利而奮鬥的情况下舉行的;它是在苏维埃國家积极爭取緩和國際緊張局勢,爭取巩固世界和平,反對企圖發動新戰爭的反動和侵略勢力的情况下舉行的。由蘇聯憲法所確定下來的蘇聯選舉制度,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具体表現,也是世界上最民主的選举  相似文献   

13.
「某些華盛頓的官方人士感到,沒有辦法可以阻止目前在欧洲的走向共處的潮流」;「對於如何回撀已經把西歐捲進去的這個共處運動,我們不知道怎麽做才好」.這是美國「華盛頓明星報」十月二十二日刊載的專欄作家康斯坦丁·布朗的一篇文章中的話.從這些話中,我們不難看出美國好戰集團害怕和平的目前的一種苦惱情緒.的確,最近時期以來的形勢發展是足够使和平的敵人苦惱的.儘管他們用盡從明目張胆的公開恫嚇到轉灣抹角的暗示煽動種種手段,来宣傳戰争,來製造戰爭歇斯底里,但是,要求和平的聲音(不  相似文献   

14.
談汎美主義     
近來美国和南美各國又熱烈討論汎美主義問題及其對於國際局勢的意義。美國提議締結美洲大陸的聯防條約,巴西、玻里維亞、墨西哥和厄瓜多等国紛纷響應。這實際上就是建立西半球的軍事同盟。而這一切正就是汎美主義为出發點,以汎美主義为理論根據的。但是什么叫做汎美主義?汎美主義的理論根據究竟在什麼地方?汎美主義的目的又是怎樣呢?這些問題都是值  相似文献   

15.
一日内瓦會議的召開是美帝國主義者在柏林會議上被迫接受的.這個會議的召開對於美國財閥與好戰分子的維持國際緊張局勢的政策是極端不利的,因爲日内瓦會議的稍許成功都會使國際局势進一步緩和,這就會大大减少華爾街老閭藉着擴軍備戰的政策來推行對外侵略和攫取超额利潤的機會.美國很多重要參議員把這一會議的召開說成是美國外交的一個大失敗.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從柏林會議回到美國以後,在國會中受到戰厲的責難,美國的議員們都紛紛質問杜勒斯,爲什麽要接受召開這樣一個會議.所以,美國統治集團在日内瓦會議  相似文献   

16.
日本要征服中國,不但須與中國作戰,而且要與第三國的在華權益作戰;這是日本軍部理論家們的一種共同認識。 無論東京的發言人怎樣宣傳尊重第三國的在華利益,實際上日本的軍事行動,已使第三國在中國的傳統利益,遭受到重大的損害。第三國的産業,毁滅在日本的炮火之下:日本破壞了中國市場的穩定,使各國的商業活動,陷於停頓。然而最使各國感覺不安的,還不是這些因戰爭而來的目前的損失;日本的野心,是在征服中國、獨佔中國、驅逐第三國的勢力退出中國。各國都很焦慮,在日本的獨佔政策之下,它們在中國的傳統地位,將不能繼續維持。日本獨佔中國的野心,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近來東京方面所宣傳的「建設東亞新秩序」,「樹立中日滿政治經濟文化集團」,就是數十  相似文献   

17.
一一般論述國際局勢的人,往往喜歡將國際兩大敵對陣營的形成,歸咎於兩陣營間的猜忌和懷疑等心理因素,撇開客觀現實發展的規律不談,視歐洲大陸之被分裂的事實,亦咸認為是美蘇兩強互不信任的結果。循此推論,似乎一切國際間的大小爭端,只要美蘇能一旦悔心轉意,就都可迎刃而解了。在此邏輯之下去了解國際問題,則除等待或督促美蘇‘悔心轉意’之外,是非曲折,概可不聞不問。這樣的做法,便當是便當透了,可惜與事實不符,目前歐洲的情勢,首先便不容許這樣去解釋。  相似文献   

18.
全世界列强正在疯狂地擴张軍備,準備大戰的時候,所謂‘經濟和平’的聲調,忽然高唱入雲葫蘆裏賣些什麽藥,是大費猜疑的。原來最近一二月中英美法三國間的外交活動颇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英國商務大臣任錫曼曾於月前到了美國,訪问羅斯福總統  相似文献   

19.
在欧洲政治蜕變的過程中,六月二日法國和義 大利的選舉,是應該注意的。法國和義大利,這兩個西歐和南歐重要的國家,一個由於大戰初期的挫折和敵人的長期控制,一個由於戰争的最後失败,國際地位都已大大地低落  相似文献   

20.
编辑室     
從三月中旬到四月初,僅僅半個月的時間,在歐洲發生了一九一八年大戰結束以來最巨大的變化。捷克整個被德國滅亡了,羅馬尼亞在經濟上受到德國的大部分控制了,米美爾歸還給德國了,同時西班牙戰爭結束,德意法西斯的工具弗朗哥完全統治西班牙了。這一連串劇烈的變化,其影響不是一下所能估計的。簡單的說來,德國已經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