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自然探索》2011,(1):10-13
沙漠给人以荒凉、毫无生气的印象,但它们也相当的美丽和引人注目,特别是从太空俯视沙漠,不同类型的沙、地形、风和气候组合出各色各样的沙丘,移动的沙丘被风刻画出无数的形态,不断地变化,构成壮美的景观。  相似文献   

2.
辽阔无边的沙海,一个沙丘接着一个沙丘;万籁俱寂的大漠,听不到一点声响。“平沙万里绝人烟”,是对沙漠荒凉景观的真实描述。在人类居住的陆地上,沙漠占了陆地表面积的1/5。我国沙漠总面积达71.8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7.4%。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为撒哈拉沙漠,总面积达800万平方公里,约占非洲总面积的32%。相比之下,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为33.7万平方公里,不过是小弟  相似文献   

3.
沙漠逸闻     
去年夏天,应友人之邀,一同前往内蒙古达拉特旗的恩格贝沙漠。这里位于包头市以南80千米,是在库布齐沙漠中建成的一处人造绿洲。沙漠越野车将游客们载入了沙漠腹地,我们爬上高高的沙丘,坐着滑板飞速地滑沙而下;又伴随着叮  相似文献   

4.
沙漠奇观     
美国西部有不少大大小小的沙漠,如大盐湖沙漠.莫哈韦沙漠.大沙丘国家纪念地和白沙国家纪念地等等。美国的沙漠只占国土面积的1%一2%,远不如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沙漠占国土面积的比重那样大,有的在2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0%,然而,美国的一些沙漠  相似文献   

5.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的中部,是我国最大的沙漠。由于这一地区西部受西风环流的影响,以西北风为主,沙丘向东南移动;东部受东北风影响,沙丘向西南移动;因此,长期以来塔克拉玛干沙漠不断南侵,直达昆仑山麓。和田地区、喀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白垩系沙丘岩的发现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鄂尔多斯白垩系志丹群红色砂岩含有大量的砂丘岩,其沉积构造,粒度和砂粒微形成的风成特征显著,沙丘岩的时空分布和沉积特征表明可能存在一个面积巨大的古鄂尔多斯沙海,属持续炎热干旱的亚热带内陆信风沙漠,是中国白垩纪红色沙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向着天空高扬起“手臂”的巨人般的树形仙人掌,在空中孤独盘旋的兀鹰,起伏连绵、一望无际的沙丘……沙漠在人们的印象中就是这般的凄凉与寂静。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一年两个雨季的独特气候条件,使索诺兰沙漠——北美最炎热的沙漠呈现一派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8.
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新近发现的多处砂楔群和融冻褶皱,分别形成于砂砾石层和湖相沉积地层中,楔内充填物的光释光年龄证明其是末次冰期和晚冰期的产物.巴丹吉林沙漠在末次冰期和晚冰期时处于多年冻土带,年平均气温约为-3~-6℃,较现在降温约12~15℃.其时,整个阿拉善高原与纬度多年冻土带和青藏高原冻土区相连接,沙漠腹地及周边的沙丘应处于冻土状态,沙丘的移动和风沙地貌发育均会受到影响.在冷期,巴丹吉林沙漠很有可能相当于冰冻圈气候,前人关于中国北方沙漠非冻土区的认识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抛物线形沙丘与油蒿灌丛之间的动态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库布齐沙漠南缘广泛分布的油蒿灌丛与风沙相互作用后形成抛物线形沙丘,同时沙丘上的油蒿经历侵入、萌发、发育及衰亡的生命过程.2009年的地面测量及2005,2007,2010年的遥感监测数据显示:2005~2010年间,抛物线形沙丘顺风向东移的同时南北向扩展;油蒿灌丛分布于沙丘外侧坡面、两翼脊线和两翼间的平坦区,其生长及衰亡与沙丘弧顶段的东移和两翼外扩呈动态相关.抛物线形沙丘弧顶段内侧坡脚逐年东移为两翼间平坦区的油蒿提供了生长空间,导致油蒿群落以年龄、大小和盖度等差异为表征的分带性分布.两翼脊线上的油蒿灌丛捕获来沙后形成灌丛沙堆,其确保了沙丘两翼始终保持一定的高度,是维持抛物线形沙丘的关键因子之一,但随两翼缓慢外移,其相对位移至沙丘内侧坡面继而遭受风蚀直至消亡.沙丘外侧的油蒿灌丛使外侧坡面形态趋于稳定,同时沙埋作用又使弧顶段脊线处的油蒿灌丛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10.
会唱歌的沙     
常听人们说起,夏天的沙丘会自己发出奇妙的声音,仿佛来自天籁的歌手在深情地吟唱,尤其当人或马踩在上面时,所发出的声音在很远的地方都能听见。曾经穿越阿拉伯大沙漠的两位探险家伯瑞姆·托马斯和圣约翰·菲比就都曾遇到过“沙子唱歌”的现象。 托马斯回忆道:有一天下午,他和他的探险队正在烈日烘烤过的阿拉伯大沙漠中央的茫茫沙丘中踉跄前行,突然,四周的寂静被一种巨大、单调、低沉而又极富节奏感、类似于非洲乐曲的声音所打破。一个同伴指着一个近30米高的陡峭的沙峰喊道:“听,那座沙丘在吼叫!”探险队员们看到一缕轻薄的沙…  相似文献   

11.
王自强 《科学通报》1993,38(11):1024-1024
众所周知,干旱气候是华北二叠纪大陆环境的主调,因此古风活动表现尤为剧烈.但有关的研究和报道很少,这是由于测定地质时期古风活动往往是困难的.通常根据原生沉积相,如交错层理和风成波痕;矿物的粒度、圆度和磨蚀面等特征来判断山.但此途径仅适用于超干旱型沙丘沙漠环境,对于其它环境下古风活动遗迹,由于后期各种地质作用的歪曲或破坏已经难以识别了.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的大沙漠中,中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它的广袤险阻、鲜为人知和拥有“丝绸之路”等古代文明。成了最神秘、最具诱惑力的一方戈壁。塔克拉玛干沙漠,几乎完全被高大沙丘所覆盖,占全国沙漠面积的47%,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流动性沙漠中,面积仅次于阿拉伯半岛上的鲁卜哈利沙漠的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它的面积相当于1个德国,接近于1个日本,达33.76万平方公里。1991年夏,本文作者.著名地理学家、著名探险家杨逸畴教授带领一支中日联合探险科考队,历时一个月,在炎炎烈日下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历尽艰辛,对塔…  相似文献   

13.
俞静 《大自然探索》2012,(12):28-33
多个世纪以来,一些沙漠旅人称他们听见沙丘在"唱歌"。事实上,地球上的许多沙漠、岛屿甚至海滩,都被发现有会"唱歌"的沙子。人们在领略大自然的奇妙的同时也感到困惑不解:沙子为什么会"唱歌"?为了解开这个谜团,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根据实地勘察和实验提出了很多理论,但至今未能取得一致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正在土星轨道运行的美国宇航局卡西尼号探测器,发现土卫六“泰坦”表面的沙丘也会发生和地球上非常相似的变化,甚至整片沙漠的景象也呈现出和地球上非常相似的景致.  相似文献   

15.
李鸣岡 《科学通报》1958,3(8):249-249
包兰鉄路因黄河南岸地震严重,取道北线,必須經过騰格里沙漠40公里。鉄路通过沙漠的地方在甘肃省境內,以中衛县一段,沙丘起伏最大(圖1),长达16公里。在沙漠中修建鉄路在我国是一个創举,經过試驗研究,鉄路由流沙上通过在工程上是可能的。問題在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探索》2011,(9):5-5
下图中的壁虎正在用自己的舌头舔自己眼珠上的晨露水。这种长着足蹼的罕见的爬行类动物生活在大海与沙漠之间的纳米比亚沙丘上,它们通常在夜间活动,但清晨时分,当凉爽的海岸气流与沙漠的热气交会而带来薄雾时,壁虎就开始用眼球收集露水然后舔饮,  相似文献   

17.
近3 万年来巴丹吉林沙漠的景观发育与雨量变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杨小平 《科学通报》2000,45(4):428-434
在对巴丹吉林沙漠不同地区进行了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对数个高大沙山的地貌学、沉积学和年代学研究,对该地区近3万年来景观发育、雨量演变的过程和机制找到了新的证据,巴丹吉林沙漠的沙丘普遍具有4个代表较为湿润环境的古沙丘胶结面。依据测年数据推断,该沙漠地区在近3万年以来有过4次比现代湿润的时期。沙丘大面积的被固定和广布的古湖泊及湖岸阶地都说明,研究地区的气候在近3万年来有周期性的波动,这暗示着西风环流和东亚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塔里木油田是近几年来才开发的大油田,这里流沙滚滚、寸草不生,职工吃菜问题是一大困难。1994年,塔里木石油开发指挥部和中科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开始进行蔬菜和绿草栽培试验。但是这里环境恶劣.塔里木油田位于我国第一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全年风沙天气超过130天,每公里输沙量高达6000吨;昼夜温差20℃以上;年降水量仅10毫米左右,有些地方甚至常年无雨,只有少数地区有些苦成水。在沙丘上用苦咸水种农作物  相似文献   

19.
封面说明     
<正>中国北方沙漠、沙地是粉尘释放的重要源区,定量估算这一区域的粉尘释放量有助于评估大气环境质量及其气候效应.目前,对中国北方粉尘释放量的估算主要是基于模型模拟,野外直接观测数据很少.便携式粉尘观测仪(PI-SWERL)是一种新型仪器,与风洞实验原理类似,但简单轻便、易于操作,能较好地反映微地貌粉尘排放量的差异.南京大学鹿化煜等人应用PISWER L对腾格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的沙丘、干湖、灌丛沙丘、河流冲积物等典型地表的PM10释放通量进行观  相似文献   

20.
在非洲北部,从大西洋海岸到红海之滨,方圆约910万km2的土地上,除了偶尔的一个点状绿洲外,便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漠. 这就是著名的撒哈拉大沙漠--世界第一大沙漠,与地球上其他地方相比,这里的气候格外炎热干燥,炎炎烈日下,沙丘上的温度竞能超过7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