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以山东省1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时序多指标动态评价方法,对2007—2016年山东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动态评价;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分析土地利用效益子系统的协调发展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6年山东省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水平整体较高,区域差异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和集聚性特征,土地利用效益较高区域主要分布在青岛和济南两个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城市,年度间土地利用效益波动是影响土地利用效益总体水平的重要原因。协调发展度显示,处于轻度失调区的城市数量最多,其次是协调发展和初级协调区,滞后失调区城市数量最少,土地利用社会效益低是导致土地利用效益协调性差的主要原因。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与土地利用效益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密切相关,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发展度低,影响了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提高。动态评价方法更好地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区域土地利用效益的总体水平,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利用城市土地、促进城市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其耦合度评价模型,对生态环境重点关注城市桂林市的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及其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桂林市的土地利用效益有着不同于沿海经济城市的特点.2002-2009年,桂林市土地利用效益迅速增长,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总体上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两效益的耦合度在2007年达到最高水平.由于桂林市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发展速度高于社会经济效益发展速度,2008-2009年,两者的耦合度呈现略微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以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济南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指数法及主成分分析法,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可持续性4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从时间尺度、空间尺度以及协调度方面对济南市2000—2015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2000—2015年济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逐年提高,由2000年的粗放利用水平提升到2015年的中度集约水平,城市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成效显著;2015年济南市内部各区县发展各不相同,集约水平由中心城区向外围依次降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中子目标间协调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协调度水平阶段划分看,2000—2006年为较高协调水平,2007—2014年处于高协调水平,2015年下降到较高协调阶段;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影响济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因素主要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生态环境动力.最后基于济南市各区县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差异性,提出了今后应因区制宜、因县制宜、多措并举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六盘水市城市化与大气环境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省六盘水市为例,通过选取14个城市化指标和11个大气环境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利用时间序列上2003—2014年六盘水市城市化与大气环境数据计算各指标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模型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城市化与大气环境协调发展规律.结果显示:六盘水市城市化综合指数保持显著上升趋势,4个子系统与指标因子影响不一;大气环境综合指数总体呈波动变化趋势,3个子系统发展水平不一;六盘水市城市化与大气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度呈线性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采用22个指标,基于DPSIR模型在5个方面(Driving forces(驱动力)、Pressure(压力)、State(状态)、Impact(影响)和Responses(响应))构建了一组低碳城市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层权重,应用线性加权法计算了2007年到2014年哈尔滨市的低碳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并根据相关研究文献划分了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获得了哈尔滨市的低碳发展等级,在6个方面(产业结构、能源利用、技术水平、碳汇、公众和政府政策)提出哈尔滨市构建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合理化建议.研究发现,哈尔滨市低碳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低碳竞争力也在不断的增强,但哈尔滨市仍处于中高碳经济发展水平,据低碳经济发展城市任重道远,还要继续保持森林覆盖率的优势,扩大绿地面积,增加碳汇储存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哈尔滨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土地供需矛盾、利用效率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实现土地利用效益和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极差标准化法、熵值法、耦合协调等,对2006—2016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和新型城镇化水平的耦合协调、综合协调度和相对发展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2006—2016年,17地市的土地利用效益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土地利用效益波动态势较为明显,空间上呈现"济南—青岛"双核格局.(2)研究时段内,耦合度呈现波动式上升态势,上升幅度为0.001~0.029 6,但整体处于中高度耦合阶段;协调度整体稳步上升,上升幅度为0.010~0.045 8,但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轻度失调阶段;呈现沿海高于内陆的空间分异格局.(3)整体上,土地利用效益滞后于新型城镇化水平,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两者间的差距趋于收敛.研究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存在新型城镇化与土地供给不充足矛盾,亟需调整城镇化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实现二者的良性共振.  相似文献   

7.
依据佛山供电局的发展战略和电网行业特性,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进行配网基建项目效益分析,辅助投资决策.从经济效益、安全可靠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维度出发,合理设置评价主题和代表性指标,构造具有层级结构的效益评价模板,运用层次分析法等方法计算出下层元素(主题或指标)对上层元素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由隶属度函数将待选配网基建项目的底层指标数据转化为评价值,结合各层级的权重向量,计算出项目总得分并依此进行排序.在年度配网基建总投资内进行项目优选,力求项目综合效益最优.  相似文献   

8.
熵权属性识别模型在电网公司综合评价体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网公司综合评价中各单指标的评价结果具有独立性,需要综合考虑各指标的属性.论文通过将熵值法与属性识别模型相结合,建立了电网公司综合评价的熵权属性识别模型,并运用熵值法来确定权重系数,能够避免权重确定的主观性问题.通过一范例对该识别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合理,计算简单.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商品价格波动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全国各地区2010年的商品零售价格分类指数作为指标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商品价格波动的原始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影响商品价格波动的4个公共因子:其中第一个因子称为家庭用品因子,第二个因子称为纺织品和建筑因子,第三个因子称日用和医疗保健因子,第四个因子称为食品和读物因子.并对每个公共因子进行命名与解释,计算出每个因子的得分、各地区因子综合得分并排序.排序结果表明,海南地区商品价格波动水平最高,而北京地区商品价格波动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10.
李青芝 《河南科技》2023,(9):107-111
【目的】探究西安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改善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建议。【方法】基于“自然-经济-社会”模型,选取20个指标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计算西安市2013—2019年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综合值,并采用因子分析法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西安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变化趋势:2013—2014年、2016—2018年处于上升期,2014—2016年、2018—2019年处于下降期,始终在临界安全水平内波动变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环境质量是影响西安市土地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结论】西安市土地生态安全状态发展较稳定,后续可以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及环境质量等方面提高土地质量,从而不断改善土地生态安全状态,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5年SPOT5遥感影像和1992年1∶10000海伦市土地利用矢量数据为基础,将RS与GIS技术相结合分析了13年来海伦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3年来海伦市的耕地、草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都呈增加趋势,分别增加了12763.5 hm2、1517.2 hm2、883.9 hm2、607.7 hm2;而林地和未利用地分别减少了1678.8 hm2、14093.5hm2.本研究通过对海伦市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分析,为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福州市区2009年相关社会经济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结构、土地产出率和土地利用状况4个方面,根据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选取原则,选取9项指标构建福州市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州市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福州市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存在巨大的内部差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建设用地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文章针对福州市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从产业结构优化、土地市场管理、各项规划实施和法律法制完善实施角度提出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哈尔滨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状况和工业布局的调查,分析出可能出现的环境灾害,对其潜在的环境风险进行定性的评价.同时针对边缘区生态环境现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为哈尔滨城市边缘区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可行性建议.研究表明:哈尔滨城市边缘区的环境灾害类型主要有环境污染灾害、生态破坏灾害和突发性灾害,其中环境污染灾害的环境风险最大,如不及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日后将对边缘区乃至整个城区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危害.  相似文献   

14.
湖南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城镇土地利用历史悠久,历经3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目前城镇土地利用中存在诸如用地规模不大、用地结构不尽合理、土地利用效益不高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土地使用制度不适应、土地管理机制不完善和投资项目管理失控,为优化湖南城镇土地利用,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制定和完善土地利用政策;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加强规划工作;实行土地综合开发;强化土地管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哈尔滨市1990-2007年城市的基本数据分析,全面考察了哈尔滨城市化的特征及其对城市湿地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在城市进程中城市化率,国民生产总值,市区面积都有显著的提高,与此同时,城市化的迅速发展造成了湿地面积萎缩、湿地功能退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哈尔滨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为此,有针对...  相似文献   

16.
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福建省长乐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变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它在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以福建省的县级市长乐市为研究对象,探讨县域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土地利用程度,对1997-2006年长乐市各乡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长乐市近几年耕地面积锐减,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则有大幅度地增加,这说明长乐市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土地利用也存在着不合理利用的问题,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城市扩张是城市化和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特征.以成都市中心城区及近郊区为研究区,应用空间分析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区1985年、1995年、2005年、2010年四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尤其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分布及变化规律,从空间发展角度探讨了成都市的扩张过程和特点.结果表明:1985—2010年成都市的城镇用地从152.5km2增加到441.1km2,年增长速度为11.5km2.成都市城市空间扩张方式从沿主城区呈环状向外扩张到点轴式的扩张方式,再到以新城区为主要扩张方式演变;近25年来,成都市城市扩张主要占用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占城市扩张面积的64.43%,其次占用较多的是农村居民点,占城市扩张面积的35%.  相似文献   

18.
以陕西省三个时段的遥感影像和土地利用统计数据为数据源,利用GIS中的土地利用分析模型对研究区1990到2000年间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区域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达到0.38%,其中以园地的增加速度最为突出;同时,通过对各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特征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年变化率及分布区域,从而为土地管理和土地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直观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程度是反映区域人类活动对土地自然状态改变的综合指标,文章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聊城市2010年变更数据,对其土地利用程度及县乡尺度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聊城市土地利用程度指数为305.70.各县市区土地利用程度介于296.97-311.57之间,县级土地利用程度与农村居民点用地、水工用地和农村人口的相关性显著;乡镇级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于280.20 358.58之间,与城镇用地、林地、耕地、水工用地、水域、农村居民点用地、其他土地、交通运输用地相关性显著.县乡尺度土地利用程度的联系表现为土地利用程度高的乡镇分布于县城、重点(中心)镇、交通干线沿线.  相似文献   

20.
哈尔滨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有天然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的逐年加大、旅游业迅速发展为哈尔滨生态城市的建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哈尔滨的城市交通、绿地建设、水资源管理尚不能满足生态城市的发展要求,仍需进一步完善;针对哈尔滨采暖期长的特点,提高烟气排放标准,提高清洁能源的的使用率在缺少绿色植物同化与净化的冬季是非常重要的;生态城市建设更需公民整体生态与环保意识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