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低温胁迫对蓝萼香茶菜幼苗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低温胁迫条件下对蓝萼香茶菜幼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的影响 ,测定了 8d ,4℃低温胁迫下蓝萼香茶菜幼苗叶片的SOD和POD的活性变化 .结果表明 :低温胁迫后蓝萼香茶菜幼苗叶片的SOD和POD的活性呈上升趋势 ,胁迫植株的保护酶系统能够进行自身的调节以抵抗低温伤害 .  相似文献   

2.
盆栽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条件下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及小麦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土壤水分的减少,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均呈降低趋势;叶片脯氨酸含量、MDA含量以及叶片SOD、POD活性均呈增加趋势.说明,在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通过改变内部的生理特性以提高自身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3.
以大叶黄杨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叶片中保护酶系统对梯度降温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SOD和POD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当温度降到5 ℃时,SOD和POD的活性均达到最高,分别为对照的7.2倍和106.61%,随着温度的降低,CAT的活性总体表现为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当温度降到15 ℃时,其活性降为对照的90.91%,而后CAT活性逐渐增强, 0 ℃时活性比对照提高了118.18%.在低温胁迫下,大叶黄杨通过这几种酶的协同作用,使自由基维持在正常水平,从而防止自由基伤害,抵抗不良环境.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低温胁迫下对芸香的研究,结果表明:在5℃低温胁迫下,芸香叶片的脂膜相对透性与MDA呈上升趋势;O2-呈波动性变化,H2O2呈线性增加;SOD先升高后下降,而POD呈波动性变化.证明,芸香通过体内一系列生理特性的变化来抵抗低温.  相似文献   

5.
干旱胁迫对小叶黄杨幼苗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叶黄杨幼苗为实验材料,通过人为控制土壤含水量模拟自然干旱条件,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小叶黄杨(Buxus microphylla)质膜相对透性、MDA含量和过氧化氢含量、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小叶黄杨质膜相对透性、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MDA及过氧化氢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幅度各异;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剧,SOD、CAT活性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POD、APX活性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高温对玉米幼苗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玉米为研究对象,人为模拟高温,以质膜相对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为主要测定指标,研究了高温对玉米幼苗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幼苗经过38℃高温处理24h后,POD活性增强,SOD、CAT活性先升后降,O2^-的产生速率增加,同时,高温处理后的玉米幼苗叶片MDA含量、膜透性增加,幼苗的膜系统受到明显的伤害.由此认为,高温协迫后,活性氧积累以及由此引发的膜脂过氧化作用是玉米幼苗高温伤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对NaHCO3胁迫下南蛇藤幼苗叶片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蛇藤幼苗经NaHCO3胁迫后叶内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逐渐升高,减少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受到NaHCO3胁迫后,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增加;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脯氨酸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可溶性糖正相反.叶内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升高有助于提高它的抗盐碱性.  相似文献   

8.
硅对小麦幼苗几项生理生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砂基培养小麦幼苗,用不同浓度的Si(Na2SiO3)溶液灌溉后,研究硅对小麦幼苗叶片几项生理生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的浓度在0至3.5mmol/L范围内,随着硅浓度的升高,叶绿素、蛋白质含量均有所增加;硅浓度在0至2.5mmol/L范围内,随着硅浓度的升高,小麦幼苗叶片细胞内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大,质膜透性、MDA含量、POD及SOD活性均呈下降趋势;硅的浓度大于2.5mmol/L时硝酸还原酶活性有降低趋势,质膜透性、MDA含量、POD及SOD活性均突然上升;CAT的变化趋势与POD及SOD恰好相反,说明硅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促进小麦幼苗生长、保护幼苗细胞,而高浓度的硅对小麦幼苗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9.
月季感染白粉病后叶片抗氧化酶活性与MDA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月季常见栽培品种粉和平(Pink peace)、达拉斯(Dallas)、红胜利(Red success)为研究对象,比较了白粉病胁迫下不同抗性品种的月季叶片中抗氧化酶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受白粉病胁迫后,3个不同抗性品种的月季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酶活力均明显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表现出明显的种间差异,粉和平的抗氧化酶活性增幅最大,达拉斯次之,红胜利最小.受白粉病胁迫后,3个不同抗性品种的月季叶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也表现出显著的升高,但易感病型品种红胜利的MDA含量的增幅最大,含量也最高.以上结果表明抗病品种能对白粉病的胁迫做出敏感反应,抗病性强,清除活性氧的能力也强.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以辽星一号水稻品种幼苗作为实验材料,对处理后的水稻幼苗进行各项指标测定,需要测定的数据有相对含水量、丙二醛含量、保护酶(SOD、POD、CAT)的活性,根据测定所得的结果 ,用以研究PEG预处理对盐胁迫下的水稻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PEG预处理的水稻幼苗在受到盐胁迫后,水稻幼苗的相对含水量,丙二醛含量,保护酶(SOD、POD、CAT)的活性均高于未处理组,由此可以说明PEG预处理可以增强水稻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1.
低温对薯蓣褐变相关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低温对薯蓣储藏期间含水量,褐变度,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储藏下的薯蓣褐变度和PPO活性均呈上升趋势;PPO活性与褐变度呈正相关(r=0.891)。和室温储藏相比,冷藏下的薯蓣褐变度,PPO活性和MDA含量较低,而SOD活性较高,说明低温有利于薯蓣的储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别采用室内常温贮藏、4℃冷藏、4℃沙藏、-20℃冷藏和-20℃沙藏5种方式,对麻疯树种子进行筘藏试验,并于贮藏前、贮藏1、2、3、4、5个月后测定不同贮藏条件下种子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萌发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麻疯树种子出现明显的劣变现象,表现为质膜透性增大,丙二醛含量增加。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贮藏5个月后种子活力和发芽率均降低.5种处理中,贮藏效果最好的是4℃沙藏,其次是4℃冷藏,贮藏效果最差的是-20℃冷藏.  相似文献   

13.
以维生素D3不同浓度0 IU/L、5000 IU/L、10000 IU/L、15000 IU/L、20000 IU/L浸浴菲律宾蛤仔96h,观测维生素D3对菲律宾蛤仔内脏团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维生素D3浸浴菲律宾蛤仔内脏团中的CAT、SOD活性随时间延长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比较同一时间段10000 IU/L组CAT、SOD活性均高于其他浓度组(p〈0.05);而在试验过程中GSH-Px活性随时间延长有一直升高的趋势,但比较同一时间段15000 IU/L组活性均高于其他浓度组(p〈0.05).本研究表明利用维生素D3微粒悬浮于水层中被蛤仔滤食,可一定程度提高菲律宾蛤仔抗氧化活性,其剂量以10000 IU/L到15000 IU/L范围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研究已烯雌酚(DES)对中华大蟾蜍(Bufobufo gargarizans)蝌蚪抗敌敌畏(0,0-二甲基-0-(2,2-二氯乙烯基)磷酸酯,DDVP)诱导的氧化损伤的作用.方法:蝌蚪(30~35期)随机分为5组:I(0mg/LDDVP+0mg/LDES)为空白组;Ⅱ(12.9mg/LDDVP+0mg/LDES)为单独DDVP处理组;Ⅲ(12.9mg/LDDVP+1.0mg/LDES);1V(12.9mg/LDDVP+2.0mg/LDES);V(12.9mg/LDDVP+3.0mg/LDES)为DDVP和DES联合处理组.在染毒24h和72h时测定蝌蚪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计算抗氧化指数.其结果在DDVP(12.9mg/L)存在的条件下,随着DES(1.0mg/L)的加入和浓度的依次加大(2.0mg/L,3.0mg/L),SOD活性呈下降趋势,72h时具显著性(P〈0.05);GSH—Px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24h和72h均具极显著性(P〉0.01);MDA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72h时具显著性(P〈0.05)。其中联合处理组Ⅲ的抗氧化能力最强.结论:DES对DDVP诱导的氧化损伤作用具有拮抗效应,能有效地增强中华大蟾蜍蝌蚪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紫外线辐射对水螅三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波长为365 nm的4 W紫外线灯照射水螅,50 min时水螅全部死亡,LD50=26 min.紫外线灯照射对水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影响显著.在水螅恢复的过程中三种酶活性开始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SOD 16 h后、POD和CAT 24 h后酶活力分别逐渐下降.说明水螅在抗紫外线的修复过程中保护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对靶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在不同温度的Si(100)基片上制备了一系列的ZnO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光分度计对ZnO薄膜的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的ZnO薄膜都具有六角纤锌矿结构,且都表现出了(002)织构.随基片温度增加,ZnO薄膜结晶质量提高,其颗粒尺寸单调增加,并且薄膜应力状态发生改变,由压应力转变为拉应力.同时光致发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室温沉积的ZnO薄膜出现了365nm和389nm的紫外双峰,并且出现了弱的蓝光发射带.随着基片温度升高到350℃,365nm附近的紫外峰红移到373nm,并且强度增强,而389nm处的紫外峰强度明显减弱.当基片温度增加到500℃时,373nm的发光峰强度减弱并蓝移到366nm处,蓝光带强度减弱并红移到430nm-475nm处,并且出现了396nm的近紫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