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和博德研究所就像一直在奋力拼搏的两名重量级拳击手一样,在法庭上不断相互攻击。目前谁也没有将对手击倒,但在美国专利商标局的最新裁决中,UCB可能最终在某些方面领先。这两家基因研究巨头正在争夺被称为CRISPR-Cas9突破性技术的所有权。这是一项非凡的技术,它可以让使用者改变任何生物体的DNA密码——而且既便宜又容易,使用者甚至  相似文献   

2.
<正>CRISPR-Cas9知识产权的专利战与这一技术本身一样,是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微妙故事。2012年5月,加利福尼亚大学(UC)伯克利分校为生物化学家詹尼弗·杜德纳(Jennifer Doudna)和维也纳大学的埃马纽埃尔·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开创性的细菌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申请了专利,他们在观察研究中发现,该系统可通过重新编程向导RNAs靶向到不同的DNA序列。之后,博德研究所(隶属于麻省  相似文献   

3.
CRISPR-Cas9技术发展史:25年的科学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晓强 《自然杂志》2016,38(4):278-286
CRISPR-Cas是一种重要的原核生物获得性免疫系统。CRISPR序列可转录并加工为非编码RNA——cr RNA,而Cas利用其DNA核酸外切酶完成RNA介导的靶DNA剪切,从而抵御噬菌体和质粒等DNA的入侵。在这一系统基础上改进并发明目前生命科学领域广泛应用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通过对CRISPR序列发现、结构命名、功能预测、实验证实、机制研究和系统改进等的描述,以期能对CRISPR-Cas9技术的诞生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一揽子专利将生物工程公司推入市场岑益群译倪德祥校1992年10月,美国专利和商标局(PTO)使整个农业生物工程界引起了震惊。它向威斯康辛州密得尔顿的Agracetus公司授予了一项专利,其内容为不论使用何种技术或何种基因所获得的所有形式的转基因棉花。...  相似文献   

5.
正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肿瘤学家卢铀领导的团队,从8月份起,开始在肺癌患者身上测试CRISPR-Cas9细胞,并将成为首个把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修饰的细胞注入人体的国家。据悉,这项临床试验将招募化疗、放疗等常规治疗无效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从患者血液中采集T细胞,然后使用CRISPR-Cas9技术来敲除细胞中的一个基因。经过基因编辑的细胞会在实验室进行培养增殖,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首篇关于人类生殖细胞CRISPR-Cas9工程技术论文的发表,我们是否面临一个新的阿西洛马*时刻?今年3月,《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谨慎看待基因组工程和生殖细胞基因修饰技术"的文章,文章的作者表示,目前亟需建立一个对使用crispr-cas9技术改造人类基因组的开放讨论框架。他们认为,无论是治疗遗传病还是重塑生物圈,这都是一项无与伦比的创新技术。但同时警告说,随之而来的,还有对人类健康和福祉的未知风险。  相似文献   

7.
今年3月16日开始全面实施的美国发明法(Leahy-Smith America Invents Act),简称AIA,规定了企业家、科学家和创新者的专利申请程序。该法规以"最先提出申请者"取代了之前的"最先发明者"为专利拥有者。换句话说,不管是谁先提出这个想法的,都以先向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提交该创新想法的为专利拥有者。这项有争议的法律引起了轩然大波。专利归属权的转换是否反映了美国对小型企业和独立或附属于大学的科学家的一种歧视性政策呢?毫无疑问的  相似文献   

8.
正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在一些罕见的情况下进行试验,更多的人体临床试验即将启动。自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问世以来,它就激发了人们对其或夸张或谨慎的预测:例如,我们也许很快就能让远古时代的野兽复活,或者创造出经过设计的婴儿。虽然此类应用可能永远都没有机会问世,但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在遗传学研究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它使得科学家能够在实验室中轻松操纵模式生物。此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美国空客公司的"超音速喷气式飞机"获得了美国专利和商标局的发明专利。这种超级飞机有效使用三种不同类型的发动机——涡轮喷气式发动机、火箭发动机和冲压式发动机三种,分别在不同状态下使用。通过机身下方的涡轮喷气式发动机离地起飞,飞  相似文献   

10.
关毅 《自然杂志》2016,38(3):215-222
中国科学家韩春雨团队日前发明了一种基因编辑技术,其潜力有望超过近来被看作诺贝尔奖热门的CRISPR-Cas9技术。对此,《自然》杂志执行主编尼克•坎贝尔评论说:“虽然这项新技术还处于初期,但有一些理由让我们相信它与现在普遍使用的CRISPR-Cas9技术相比有多种优势,特别是在更精准的基因编辑方面。”这项新技术的知识产权完全掌握在韩春雨团队手中,目前还没有看到有人与之竞争,这又是一大优势。值得注意的是,韩春雨并没有海外求学经历,研究成果也并非在国际一流的实验室中取得。“做研究主要还是靠人,设备环境只是第二位的。”正如他所说:“我认为青年科研人员不要抱怨环境,而是要争取环境,做自己喜欢的研究,就自然能等到取得成果的那一天。”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生命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 in Life Sciences)授予6位科学家,其中两位女性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美国生物化学家杜德娜(Jennifer Anne Doudna)和德国汉诺威医学院/赫尔姆霍茨感染研究中心的法国生物化学家卡彭蒂耶(Emmanuelle Marie Charpentier),以表彰她们在"具有潜在革命性DNA编辑工具——CRISPR-Cas9技术发明中的重要贡献"(图1).  相似文献   

12.
你的基因掌握在别人手中,当你初听到这种说法,肯定会大吃一惊,然而这决不是危言耸听。1995年,美国人类基因科学公司申请了一个叫CCR5的人类基因专利,现已获准拥有专利权,这个基因产生的蛋白质在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细胞时起着关键的作用。该消息一传开,美国一些研究艾滋病病毒的科学家感到吃惊、困惑和愤怒──由于CCR5基因被授予专利,因此其他科学家如果想研究该基因与艾滋病的关系,就必须向美国人类基因科学公司支付专利使用费,这也就阻碍了研究工作的深入,从而损害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一些科学家认为,基因是自然界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能引起患者慢性感染,增加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是威胁全球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核苷(酸)类似物(NUCs)和干扰素(IFN)是目前治疗HBV仅有的两类药物,然而这两类药物均无法清除稳定存在于细胞核中且能够作为模板产生子代病毒的闭合共价环状DNA (covalently closed circle DNA, cccDNA).此外, HBV耐药相关突变(RAM)和疫苗逃逸突变(VEM)降低了现有治疗和预防策略的成功率.因此,人们在努力开发直接靶向cccDNA,将之失活或清除以实现治愈慢性乙肝的治疗手段.特异性靶向HBV基因组保守区域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不仅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相比其他基因编辑工具,设计也更加简单灵活,成为了一个十分具有吸引力的治疗选择.本文将总结现有CRISPR-Cas9系统在抗乙型肝炎病毒中的研究,并探讨其可能面临的问题与潜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正>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最新联合疗法,将持续递送抗逆转录病毒的给药系统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相配合。这种疗法首次从活体动物的基因组中消除了HIV-1的DNA,标志着在开发新疗法,治愈人类HIV病毒感染的征途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与早期的基因疗法不同,CRISPR可精确定位特定基因。在最新一项用CRISPR和一种高效的普通ART药物同时打击病毒  相似文献   

15.
最近,对铀浓缩的超声分离技术又重新发生了兴趣。1980年,美国公布了 Eisenkraft 的专利(美国专利4,197,094,1980.4),其中提出利用超声波来空气动力学分离气体。本专利是用一条棱柱形振动棒籍机电方法保持其机械共振状态。振动棒的动能传给棒表面的气层。较重的气体成分浓集在静节点棒区附近,而较轻的气体成分浓集在波腹棒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1959年英国的一位著名学者C.P.斯诺在剑桥大学做了一个题为《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的演讲。这个演讲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一时间报刊杂志纷纷就此展开讨论,争论十分激烈。争论的焦点是科学和人道主义作为现代观点的各自功能。C.P.斯诺指出的是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文化已经分裂成为两种相互对立的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这种分裂将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值得注意的是在此20年以前,1936年美国的一位著名学者G.萨顿在他以前的两次演讲稿的基础上整理出版了一本小册子《科学史和新人道主义》。在这本书中G.萨顿就指出科学和人道主义之间已经存在着严重的隔阂,而这种隔阂将会使整个人类的文明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7.
60年前即二次大战末期的1945年,时任美国科学发展局主任的V·布什,向美国总统提交了一份《科学——没有止境的前沿》的科学报告。该报告回应了罗斯福总统提出的有关美国战后科学发展的四大问题,扭转了美国科学发展“重应忍、轻基础”的历史取向,它是战后美国科学发展道路上的重大历史拐点,具有重大历史地位和深远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田勘先生在《世界科学》2002年第9期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静悄悄地,科学在为人类掘墓。 一看标题,就吓人一跳。把科学与掘墓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人,我不敢说张先生是第一人,但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一个。为了论证这一命题的正确性,他列举了不少事实,如1945年美国  相似文献   

19.
让公众理解科学是学术机构及科学组织的一个重要议题。美国科学促进会 (AAAS)不仅已经成为努力加强科学家与大众对话的领导者之一 ,而且在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方面做出了重要努力。美国科学促进会成立于 1 84 8年 ,它既是一个科学与工程学会的联盟 ,又是一个吸收个人成员的组织。美国科学促进会有近3 0 0个分支机构和超过 1 4 3万名会员 ,是世界上最大的普及科学的组织 ,其目标之一是“提高公众理解和正确评价科学方法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和前景的能力。”或许《科学》这本出版物是使美国科学促进会出名的最重要的原因 ,《科学》是一…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科学在二次大战期间开始成熟。自六十年代以来,美国在科学技术上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七十年代以来,美国经济陷入了所谓“滞胀”的泥潭。八十年代开始,美国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处于严重衰退之中,美国的经济衰退必然影响到美国的科学技术实力。一、科学指标表明美国科学技术实力下降研究发展经费是衡量科学技术投入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近十多年里。美国在研究发展经费的增长速度、研究发展经费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以及民用研究发展经费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方面,与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