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研究分析了城市交通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科学、合理地优选架构城市绿色交通体系,不仅能有效地引导提高人们出行的绿色交通消费观念,同时也是根治大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交通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可对于大城市而言,交通拥堵的问题也伴随而来。任何一个生活在城市里的人,都有过被交通拥堵折磨得苦不堪言的经历。如何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各地一致想到了地铁!在修建地铁的过程中,很多城市在短时间内必将面临交通更加堵塞、空气质量更加糟糕的现实。但是  相似文献   

3.
目前世界人口已达65亿左右,美国、法国、荷兰、加拿大等国的城市人口已超过全国人口的70%,德国、丹麦、日本的城市人口已达80%。世界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导致车辆增多,给城市带来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缓解交通拥挤,将是世界大城市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发展大容量、无污染、高效率的轨道交通已日益成为世界性大城市交通发展的首选模式。城市轨道交通的内涵是多方面的。方兴未艾的地下铁道地铁与城市中的其他交通工具相比,除了能避免城市地面的拥挤和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外,还有很多优点。首先…  相似文献   

4.
城市是人才和资源的聚集地,随着大城市的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各种城市功能盘根错节,尤其在部分区域土地更是寸土寸金,可是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这种矛盾如何解决?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是首要问题,这不,开发城市地下交通的解决方案就逐渐映入人们的眼帘。近几年,"大城市病"的字眼经常出现在各大新闻报道中。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引发了一系列链式反应,包括住房紧张、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严重问题,而交通拥堵更是困扰着人们。以北京为例,如今北京的上学上班族花在路上的时间,有的都足够坐高铁到天津了。诚然,人们为了解决这个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汽车发展太快了,快得令人猝不及防。 有一个怪现象已经让我们见怪不怪了,城市的道路天天在拓宽,停车场在拼命地建,可是我们的交通拥堵仍旧不见好转,相反却越发严重了。什么原因使然?  相似文献   

6.
《科学通报》2021,66(20):2590-2595
在城市地区开展地震观测和地下结构探测有助于提升城市防震减灾能力和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能力.然而城市地区密集的建筑和频繁的人类活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在城市地区开展地震观测.利用近年来发展的分布式声波传感技术在云南省宾川县城区开展实验,以探索城市地区地震观测新方法.总长5.2 km的地下通信光缆被分成上千个传感单元(单元间隔为数米).光缆记录信号中可以识别出车辆运动、气枪震源、人工落锤等不同振动信号.利用从光缆记录的背景噪声,提取了面波信号,并获得了地表200 m以内的横波速度结构,这为工程场地评价提供了重要信息.以上初步结果表明,城市地下通信光缆为城市精细结构探测、交通监测和地震预警等工作提供了一种新型观测手段.  相似文献   

7.
正智慧交通是在智能交通的基础上,在交通领域中充分运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对交通管理、交通运输、公众出行等交通领域全方面以及交通建设管理全过程进行管控支撑,使交通系统在区域、城市甚至更大的时空范围具备感知、互联、分析、预测、控制等能力,以充分保障交通安全、发挥交通基础设施效能、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为通畅的交通出行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大中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人口、机动车辆的不断增多,城市的交通压力在逐年增大,并且已提升为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好城市交通堵塞的问题,必将影响到城市的整体规划与未来发展,甚至会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步伐。本文就地铁项目的招标流程管理作以简要的分析,借以对我国地铁项目工作有所推动和促进。  相似文献   

9.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是能源、交通建设在城市的具体化、系统化。城市加强能源开发,除了要以更似更多的资金支援国家开发煤矿、油田外,还要把一次能源变为二次能源,建设城市电源和输变电工程,煤气源和输气工程以及集中热源和供热工程;城市加强交通运输建设,除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建设城市之间和城市与能源基地,原材料产地、销售市场之间的铁路、公路以及水  相似文献   

10.
龚桥煌 《科学之友》2010,(5):132-133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非常严峻。因而建设生态城市是全人类在21世纪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笔者旨在阐述生态城市的内涵,并分析建设生态城市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非常严峻。因而建设生态城市是全人类在21世纪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笔者旨在阐述生态城市的内涵,并分析建设生态城市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大中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人口、机动车辆的不断增多,城市的交通压力在逐年增大,并且已提升为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好城市交通堵塞的问题,必将影响到城市的整体规划与未来发展,甚至会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步伐.本文就地铁项目的招标流程管理作以简要的分析,借以对我国地铁项目工作有所推动和促进.  相似文献   

13.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非常严峻.因而建设生态城市是全人类在21世纪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笔者旨在阐述生态城市的内涵,并分析建设生态城市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孩子们可以在室外自由地玩耍,老人们随处都可以跳广场舞,人们出行乘坐的无人驾驶汽车在专属道路范围内行驶,没有交通拥堵,没有空气污染,每个城市都是一座花园。这是人们对未来城市生活的美好憧憬,有清新的空气,有发达的智慧交通系统,有自动驾驶的汽车……令人无限向往。智慧城市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互联网+飓风,各国都在积极投入和建设中,一旦建成,将涵盖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是城市交通问题。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日益完善,专家们纷纷提出了智慧交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展,扁平式的发展模式越来越无法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需要,地下空间建设成为一种必然.文章论证了山西省推进地下空间建设的可行性,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全球变化下的地下生态学: 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贺金生  王政权  方精云 《科学通报》2004,49(13):1226-1233
生态学10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 然而, 当今的生态学家已经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 鲜为人知的地下部分已成为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过程研究中最不确定的因素, 因而严重制约着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的理论拓展. 自1990年代后期以来, 伴随着全球生态学研究的深入, 一个新兴的生态学领域——地下生态学(belowground ecology)开始形成, 并得到了快速发展. 地下生态学从不同学科层次探索地下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与地上部分的关系, 并特别关注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植物根系、地下动物和土壤微生物. 分析了生态系统地上和地下部分的关联、根系生态、根系生物地理, 以及地下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着重评述地下过程对全球变化响应的若干理论问题, 指出地下生态学将是21 世纪生态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1.前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交通压力日趋加大,一些特大型城市交通拥挤、阻塞的矛盾非常突出,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城市缓解交通问题的首选方案。但近年来全球地铁事故不断发生,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地铁也先后发生事故,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性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在建设、运营中存在的安全影响因素,对于防止轨道交通事故的发生,改善运营的安全状况,降低事故损失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二十多年来,随着第三世界国家国民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和世界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城市建设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一门新兴的地质学分支——城市地质学应运而生,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它的研究内客与任务,也引起了地质学家和工程部门的极大关注。由于工业发展与商品交换的需要,以及科研、教学、卫生、食品、旅游等方面的相应发展,城市对建筑物及各种资源与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地增加。这里首先遇到的是合理地安排和利用城市地面与地下空间。要“向空中要地面”,修建高层建筑,便必然会对地基提出更高的要求。最理想的情况便是将基础置于较完整和坚硬的基岩上。这就需要对基岩的埋深,岩石类  相似文献   

19.
“城市发展的好不好,就看路修的好不好”.市政道路检查井周围出现的路面沉陷、裂缝等病害,一直以来都是市政道路建设中的通病,不止本市,其他的省市道路检查井也存在同样的弊病,既影响整体的美观,又影响道路行车的舒适性,甚至直接影响整个城市的面貌.  相似文献   

20.
城市深隧排水系统是一种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内涝问题、解决雨洪和溢流污染的重要措施.该系统在国外多个国家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应用,取得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近几年国内许多城市暴雨内涝事件频发,也使得对城市深隧排水系统的研究更为重要.通过对城市深隧排水系统原理以及国内外典型工程应用案例的介绍和总结,可为我国今后在深隧排水系统建设及运行中更好地发挥其减污、防涝综合作用提供技术支撑.目前深隧工程在模拟评价、调度管理以及与其他工程的联合设计等关键技术问题上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面临着管网衔接、施工地质、地下大容量泵站建设、运行管理等一系列技术问题,这是城市深隧排水系统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也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和目标.总的看来,城市深隧排水系统研究在我国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需要结合我国各城市特点进行系统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