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杨学祥 《自然杂志》2001,23(4):246-247
对称分布的双星黑洞具有单一黑洞所不具有的性态,它可以解释已观测到的天体的某些现象,如反物质存在问题、黑洞封闭性问题、宇宙膨胀与收缩问题、能量吸收与释放问题、巨大能量来源问题、黑洞与白洞问题等。  相似文献   

2.
天文学家察觉到宇宙间存在着黑洞,这些引人入胜的物体位置在许多星系(包括我们的银河系)的中心。研究者们为了推断它们的存在,必须依靠两种间接的论证路线。首先,在靠近星系中心,恒星运动得极快,以致除有一种巨大质量——大到相当于10亿个太阳——的引力拉住它们,否则它们就会飞走。具有如此大质量的东西,一定是极其紧密的,理论家认为除了黑洞别无选择。其次,许多星系中心和双星系统以极大的速率喷涌出辐射和物质,它们一定包含着一种产生能量的非常高效的机构。理论上说,最高效的可能机器就是黑洞。黑洞之所以成为如此高效的机…  相似文献   

3.
天文学家已在过去二十年里发现宇宙中产生大量能源的所在,一种来自宇宙的辐射线为我们直接研究银河的中心“能源”提供了条件,使我们能够探测产生巨大能量的类星体,并提供有助于我们探查黑洞的一种独特的信号,它就是宇宙中最短波长的伽玛射线。  相似文献   

4.
<正>天文学家捕获首张黑洞照片,开启了人类对宇宙中最神秘天体的一场认知革命。照片显示了一个由尘埃和气体构成的光环,勾勒出了一个巨大黑洞的轮廓,这个黑洞位于距离地球5 500万光年外的大质量星系M87中心。什么是黑洞?100多年前,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把引力视为由物质和能量造成的时空弯曲,最早预言了黑洞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天文学家们在20世纪50年代发现了类星体,类星体是"类似恒星的天体"的缩略语.类星体大约相当于太阳系的大小,可是它们可以轻而易举地照亮整个星系,可以燃烧1亿年.然而几十年来,天文学家们不明白是什么创造了这些宇宙明灯.最明显的怀疑目标就是超大质量的黑洞,它们稳居在几乎所有星系的中心,可以吞噬大量的物质,而且据了解,它们能够产生巨大的粒子和能量射流.但是很多星系--包括银河系在内都拥有超大质量的黑洞,然而并没有产生类星体.  相似文献   

6.
黑洞揭秘     
<正>它在黑暗中潜伏;它具有巨大无比的能量;它是宇宙和星系的塑造者;它可能帮助我们破解时间、空间和宇宙的奥秘。当我们抬头仰望银河系,吸引我们目光的总是那些美丽的行星和恒星。但实际上,潜藏在星空中黑暗区域的那些无比惊人、无比简单的天体才堪称完美。它们被称为“黑洞”。  相似文献   

7.
天文学将黑洞定义为宇宙中具有超高密度的区域,其引力场极强以致包括光在内的任何物质一旦被吸入怪圈都无法从中逃逸。近期美国天文学家宣称,借助夏威夷岛上采用等离子光学干扰测量法新技术组装的“凯克”天文望远镜和“哈勃”太空望远镜以及计算机系统综合分析,他们首次发现宇宙中确实存在黑洞并且根据空间卫星拍摄的X光图像照片大致测定了黑洞边界。这一多年潜心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揭开神秘黑洞面纱。科学家证实宇宙中的黑洞是吞灭万物的怪兽。因为任何靠近它们的物体,诸如恒星、宇宙尘埃,乃至高温星体气体统统被吸入黑洞而且一去…  相似文献   

8.
含宇宙弦或整体单极子的Schwarzschild黑洞热力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荆继良 《科学通报》1993,38(21):1951-1951
当具有渐近平直边界条件时,黑洞热力学遵循Bardeen等提出的四条基本定律。而对于不具有渐近平直边界条件的Schwarzschild型黑洞,这四条定律是否仍然成立值得研究。因为近来人们发现一些规范理论可导致诸如整体单极子、宇宙弦等一类拓扑缺陷。这些拓扑缺陷代表了在早期宇宙中可能出现的物质。它们的出现可能会在宇宙中引起一些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科学信息     
·Discover《发现》Vol 9.No.4,1988年 1.当好科学家变坏时最近,有两名颇受人尊敬的科学家在成名的道路上选择了一条“近路”——研究作假,但是他们被人捉住了把柄。这仅仅是被发现的两个人。 2.如果你喜欢黑洞,你就喜欢宇宙线如果这些宇宙中薄薄的、能量裂纹确实存在,它们就可说明我们星系中的秘密。  相似文献   

10.
白洞是黑洞的穷亲戚,它被大多数天体物理学家研忽视。然而,一种振荡器的新概念却对两者的作用平等相待。十五年来黑洞始终在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中占有中心地位。它们被用来解释范围广阔的种种宇宙现象,从轻得只有阿米巴原虫那样,即只有一亿分之一公斤(10~(-8)公斤)的“超微体”,到质量足有太阳十亿倍的“超重体”。相比之下,黑洞的对立面白洞却一直备受冷遇。然而,某些新看法能把这两种概念结合起来,并指出一种途径,使白洞具有同目前黑洞同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宇宙中谁最"自私"?也许非黑洞莫属,它似乎永远不知道怎样与他人共存共生。不过,如今发现的两个黑洞却对此说"不"!黑洞是不台群的:它们不但从环绕的恒星那里吞噬气体,而且根据理论,它们还会将另外一个相对弱小的黑洞"赶"出自己的家园。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今天文学家却在一个星团中,发现了两个独立的黑洞!非典型星团所有银河系中的星团都是很久以前形成的,短命的大型恒星死亡而变成了黑洞。这些黑洞的质量比星团内任何一颗仍然发光的恒星都要大,因此会下沉到星团的中心处。在那里,较为强大的黑洞会利用其巨大的引力将其他黑洞一一驱逐到偌大的星系空间,以保证在一个星团中只有一个黑洞系统。因此,人们长期以来的共识是,一个典型的球  相似文献   

12.
黑洞和星系,到底先有哪一个?由于大多数星系的中心都有巨型黑洞,天文学家们想搞清这些宇宙巨物是不是产生星系的种源.然而,黑洞也具有巨大的破坏力,按照推理,它们也本应该阻碍星系的发展.于是,天文学家们做了一个判断--黑洞是首先存在的,在2009年美国天文学会年会的新闻发布会上,天文学家又描述了这个判断.专家们说,基于该判断的发现,将会使科学家们对星系的诞生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团队通过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CXO)在早期宇宙中发现了一个黑洞,它被气体所覆盖,是迄今发现的距离最远的黑洞,诞生于大爆炸后8亿年,距今约130亿年。这是人们在早期宇宙中发现的首个被气体隐藏的黑洞。研究人员认为,诞生于宇宙早期的黑洞可能很多都很隐蔽,未被发现,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揭示黑洞的生长历程。  相似文献   

14.
物理学家常说处于平衡状态的孤立黑洞是宇宙中最简单的客体,它们只依赖于质量、角动量和电荷3个物理参数。惠勒(J.Wheeler)将这个性质称为“无毛发定理”,中国学者有时戏谑地将其称为“三毛定理”。然而,宇宙中并不存在孤立的黑洞,无论是星系中心的黑洞还是其他黑洞,它们周围都复杂地分布着各种物质.  相似文献   

15.
大多数人或许只听说过黑洞,但却很少有人知道白洞。听到"白洞"这个词,很容易将它与黑洞联系起来。现实生活中,我们认为"白"与"黑"互为反义词,那么,天文学中的黑洞与白洞也是相对的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我们都知道,黑洞是一个具有巨大胃口的宇宙"怪物",在它的史瓦西半径面上连光都无法逃脱,一旦物质掉落其中,就将永远消失在宇宙之中。正因为它的史瓦西半径内连光都无法逃脱,因此在任何地方看黑洞它始终都是黑色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它产生的强大引力以及周围恒星的运动来判断是否存在黑洞,当然,利用"引力透镜"也能发现大型黑洞的存在。那么是否存在一个与黑洞性质相反的天体——白洞呢?  相似文献   

16.
我们建立的这幅有关宇宙的图片是极为成功的——可能就是因为宇宙真实的身份大部分被完全伪装起来了吧。对于我们的肉眼,繁星就是整个宇宙。而对于宇宙学家,它们不过是闪烁的尘埃,在无限广袤的空间中无关紧要的装饰而已。远远比这些普通的星体和气体更让人难以捉摸的是这两个实体:暗物质和暗能量。我们除了知道它们是无处不在的,其他  相似文献   

17.
《科学24小时》2011,(2):52-52
“黑洞”一直以来都非常吸引科学家及民众的研究和关注,在人们的认识中,“黑洞”的引力如此强大,就连光也不能逃脱出来。而美国天文学家日前宣布了一条消息,他们发现银河系中央分离出两个巨大的“气泡”,其中包含巨大能量,这些能量可能就来自银河系中心产生的超级黑洞。  相似文献   

18.
十五年来黑洞在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中成了一个中心议题,人们研究了大量的宇宙现象,其中包括从质量只有10~(-5)克的阿米巴原虫到大于太阳质量10亿倍的“大质量”天体。与此相比,白洞却无人问津。但现在一些新的思想却把黑洞和白洞这两个概念结合起来,并开始讨论与黑洞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白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天蓉 《自然杂志》2016,38(2):87-93
2015年9月14日,LOGO探测到来自两个质量分别为29个太阳质量和36个太阳质量的黑洞并合产生的引力波。这是人类第一次探测到黑洞并合事件,也是第一次探测到来自宇宙的引力波信号。那么,什么是引力波?什么是黑洞?它们是怎么发生碰撞的?碰撞后又发生了什么?本文将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20.
黑洞是什么?有人称,黑洞是“用神秘包裹起来的谜中谜”。其实,黑洞就是天体爆炸后的残留物,如此命名是因为即使光也无法逃脱其引力。现在,天文学家已经知道黑洞遍布整个宇宙,而且还在包括我们所处的银河系在内的各星系中心发现了最大的黑洞——超大质量黑洞。这些“超级黑洞”的质量超过太阳质量10亿倍甚至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