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0 毫秒
1.
吕君昌 《科学通报》1997,42(5):519-523
<正>对于翼龙类脑部构造的研究,传统的方法是通过对其自然暴露的脑腔内模化石(如?Pteranodon)以及通过把脑腔周围的化石修理掉而暴露出内模化石(如Scaphognathus pur-doni)来进行研究.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有从以下有限的几种翼龙中获得有关脑腔结构的信息:Scaphognathus purdoni、Rhamphorhynchus、Pteranodon和Pterodactylus.但是,这一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在野外进行化石调查发掘过程中,很难发现非常完整的脑腔内膜化石;另一方面,保存完好的头骨其脑腔部分由于被头部骨骼化石所包围,要想让它暴露出来,必须去掉其周围的骨骼,这样又会严重破坏化石的完整性.近来年,由于CT扫描技术(计算机辅助断层扫描技术),可以在不损坏标本的情况下,对埋藏于岩石中而又难于通过人工修理的化石及化石(头骨)的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因此它对于观察从化石表面不可见的内部构造,有很大的潜力.这一技术最初由Hounsfield设计用于获得人类头部的断面图象,后来,由Ledley等进一步发展为用于检查人类身体的其他部位.从1984年开始,这一技术逐渐地被应用在古脊椎动物化石的研究上.在本文中,我们利用CT扫描技术,对准噶尔翼龙头骨的脑腔内膜化石进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辽宁西部义县组翼手龙科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汪筱林  吕君昌 《科学通报》2001,46(3):230-235
记述辽宁西部四合屯下白垩统义县下部新发现的一件具有较完整头骨的翼龙类化石:秀丽郝氏翼龙(新属、新种)Haopterus gracilis gen.et sp.nov.,根据其低而长的头骨、头部无脊状构造、上下颌前部具尖锐细长的牙齿、长的翼掌骨和短的第V趾骨以及Ⅰ-Ⅲ庶骨基本等长等特征,将其归为翼手龙亚目翼手龙科,郝氏翼龙是热河生物群第1个具有较完整头骨的翼龙类骨架,也是亚洲发现的第1个可靠的翼手龙科化石,较德国晚侏罗世Solnhofen同属一科的翼手龙属进步,郝氏翼龙的发现使翼手龙科的古地理分布由欧洲和非洲扩展到亚洲,生存时代也由晚侏罗世延续到早白垩世,为探讨热河生物群的起源与辐射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也为研究翼手龙类的进化、古动物地理和地史分布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资料。  相似文献   

3.
张欣 《大自然探索》2004,(10):59-59
最近科学家在巴西的阿拉里皮盆地发现了一具翼龙的头骨化石,这具化石有1.42米长,科学家将其命名为Thalassodromeus Sethi(海洋飞龙的意思),经分析,这是一种食肉性翼龙,以海洋和湖泊中的鱼类为食。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探索》2014,(7):12-12
正19世纪90年代,巴伐利亚王妃特蕾莎在南美旅行期间得到两具木乃伊。其中一具很快就丢失了,另一具辗转来到慕尼黑的博物馆。之后,由于战争等原因,这具木乃伊的所有记录都丢失了。最近,为了破解这具神秘木乃伊之谜,科学家对它进行了各种科学检测。CT扫描结果显示,虽然这是木乃伊的头部从外表看很正常,但实际上头骨的前面部分已被彻底破坏。由此可见,此人在死前头部遭遇过反复重击,以至于被打碎的头骨坠落进了脑腔。死者的尸体被  相似文献   

5.
1994年,古生物学家在格陵兰岛发掘出两块保存良好的恐龙头骨化石,并推测这两块化石来自生活在约2.14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的恐龙,其中一块化石的主人属于板龙属.近日,研究者对这两块头骨进行了显微CT扫描,重建了头骨的内部结构,发现这两块头骨的主人属于同一物种,并不属于板龙属,且与迄今发现的其他所有蜥脚形类恐龙(包括蜥脚类...  相似文献   

6.
李占扬  沈辰 《科学通报》2010,55(10):895-903
2007~2008年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发现距今10~8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化石, 与头骨化石同层出土有大量哺乳动物骨骼化石. 部分动物骨骼中可能存在经人工改造的骨制品. 通过对遗址出土的部分骨骼化石进行微痕观察并与实验标本对比分析, 能辨认出灵井骨制品上确有锥钻、穿刺、刮削等使用痕迹以及疑似捆绑的微痕. 研究确认中国北方晚更新世早期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中, 存在着有意识加工制作和使用过的骨制工具. 这一发现也证实了骨制工具的使用与石器一样, 是古人类技术发展和行为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柳江人头骨化石的CT扫描与脑形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秀杰  刘武  董为  阙介民  王燕芳 《科学通报》2008,53(13):1570-1575
柳江人头骨是迄今在中国华南地区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 因颅腔的内面附有坚硬的钙质胶结物, 无法获取清晰的颅内模, 以往的研究只是停留在头骨的外表面. 采用高分辨率CT机对柳江人头骨进行了扫描及三维重建, 获取虚拟的柳江人颅内模及脑的形态特征的数据, 为其在人类进化上的地位提供新的信息. 通过与和县, 周口店(ZKD), KNM-WT 15000, Sm 3, Kabwe, Brunn 3, Predmost等化石人类及现代人颅内模的比较, 显示柳江脑多数特征与现代人相似,如长而宽的脑型, 额叶宽阔饱满, 脑较高, 顶叶加长; 少数特征与现代人不同而似早期人类,如枕叶后突程度较现代人显著、小脑半球较现代人收缩. 对虚拟颅内模的测量显示柳江人的颅容量为1567 cc, 位于晚期智人的变异范围而远大于现代人的平均值. 柳江人脑的发育程度与晚更新世晚期人类最接近.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我国古生物学家汪筱林等人在新疆哈密地区发现一个翼龙新种.并找到尚保持三维形态的翼龙蛋化石。翼龙是生活在三叠纪后期与白垩纪能飞翔的爬行动物。化石标本不丰富。卵化石更是少见。截止到本研究之前,世界上总共发现四枚翼龙蛋化石,都被压扁呈二维外观。难以用来了解蛋壳及蛋内部的形态和构造。汪筱林团队从2006年起对天山南  相似文献   

9.
翼龙生活在约2.2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曾统治着地球的天空.最开始的翼龙有较长的尾巴,而后来的翼龙尾巴较短,在进化链上这两者之间存在很长的化石空白期.中国地质科学院吕俊昌及其合作者研究了发现于中国东北的一批化石.这些化石属于一种新的翼龙化石,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10.
李海军  吴秀杰  李盛华  黄慰文  刘武 《科学通报》2009,54(21):3357-3363
甘肃泾川人类头盖骨化石发现于1976年, 1984年进行了简要报道. 但缺少遗址的同位素年代, 对头骨形态及演化特点的观察研究也很初步. 为进一步发掘泾川头骨蕴含的科学信息, 2006年对人化石发现地点进行了地层考察、年代测定, 并开展对人化石的进一步研究. 本项研究采用光释光法对泾川人化石出土地点进行了年代测定, 分别获得15, 48, 7.9 ka的结果. 综合地层考察、伴生动物化石、石制品研究, 测年结果中15~48 ka可能更加接近泾川人化石的真实年代. 人化石研究显示, 所比较的头骨大多性状在更新世晚期人类与现代人间无明显差异, 所以泾川头骨与现代人接近的形态特征并不与其较早的年代相矛盾. 同时, 对更新世晚期人类头骨测量数据的主成分分析显示泾川头骨分布位置偏离现代人主要分布区域, 除说明更新世晚期人类头骨测量性状变异范围较大外, 可能提示泾川头骨有一定的原始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翼龙化石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在辽西及其周边地区的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中发现了大量的翼龙化石,其中包括带毛的热河翼龙等,为翼龙温血提供了新的证据;具有翼龙胚胎的蛋化石,使翼龙的卵生生殖方式得到确认;最小的树栖翼龙的发现,显示了白垩纪翼龙的个体分异和对环境的适应。同时,此前仅仅在欧洲和南美大陆出现的翼龙化石在这一地区的大量发现和研究,揭示了热河翼龙动物群的多样性和动物古地理分布规律,为深入了解一些重要翼龙类群的起源、演化和辐射提供了翔实的化石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中生代三叠纪出现在地球上的翼龙是最早能够飞行的脊椎动物,但有人怀疑它只是徒有虚名,充其量只能在天空滑翔。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因其大脑中处理平衡信息的神经组织相当发达,所以翼龙不仅能像鸟类一样飞翔,而且很可能是飞行能手。美国俄亥俄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使用计算机分层造影扫描技术,依据化石建立了翼龙大脑的三维图像。图像显示,翼龙的小脑叶片相当发达,其质量占脑质量的7.5%,是目前已知的脊椎动物中比例最高的。与之相比,擅长飞行的鸟类的小脑叶片也只占其脑质量的1%~2%。小脑叶片对身体平衡器官…  相似文献   

13.
2011年福建漳平发现的距今1万年左右保存完整的"奇和洞人"头骨(附下颌骨)化石,因兼有更新世晚期人类和全新世南、北方居民的混合体质特点而备受关注,为探讨华南地区新石器早期人类的体质特征和人群的迁徙、扩散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采用高分辨率CT对奇和洞人的头骨及下颌骨进行了扫描和三维重建,根据其不同于现生人的超长的脑颅、较大的颅容量、高而狭窄的面部、宽阔而低矮的鼻部和长而低矮的眼眶,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回归和面貌统计形状模型约束的颅面交互复原方法,实现了奇和洞人生前面貌的三维虚拟复原.依据三维复原面貌并结合美工绘画技巧,生动形象地再现新石器早期人类的脑颅及面部的形态特征.此项技术为古人类颅面复原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日前,英国古生物学家从收藏在剑桥塞格威克博物馆和布莱顿布思博物馆的化石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翼龙神秘物种. 古生物学家研究这些化石主要是为了寻找鲨鱼刺,结果发现与鱼翅刺类似的无齿翼龙的颚片,但许多细微差异都可以将它们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5.
《世界科学》2012,(5):2-F0002
<正>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块从德国巴伐利亚州出土的约有1.2亿年历史的化石显示,一条剑鼻鱼捕捉到一头长尾翼龙,后者欲飞走却未能逃出其魔掌。化石显示,这条长约63.5厘米的剑鼻鱼其嘴被长尾翼龙(长约68.6厘米)的翅膀紧紧缠住,这或许表明它们有过短暂的争斗。德国卡尔斯鲁厄市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古动物  相似文献   

16.
<正>科学家发现一块距今380万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属于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南方古猿物种,这一新发现使过去关于南方古猿的进化假设蒙上一层疑云。湖畔南方古猿的头骨(左)及化石面部重建图海尔一赛拉西等人和塞勒等人报告了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一块380万年前的湖畔南方古猿头骨(收集编号MRD-VP-1/1)。化石的表面重建部分叠加在头骨上,表示该物种颅骨区域先前仅有的已知部分,这些来自肯尼亚的420万年前的化石是上领骨(收集  相似文献   

17.
最近 ,一个科学考古小组在埃塞俄比亚厄法尔地区发掘出距今 1 6万年前的人类头骨 ,它们是已知最古老、保存得最好的现代人直系祖先的化石 (见图 )。从保存得几乎完整的一具男性成人和一具儿童的头骨和另外一些临近成年人的部分头骨中发现 ,随着它们形成的现代人脸型———表示着人类进化的一个关键性阶段。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古生物学家T·怀特说 ,它们虽说不上是完善的现代人 ,但正在走向现代 ,从鉴定结果看 ,它们称得上晚期智人。怀特是发掘和鉴定这批头骨的国际合作小组领导人之一。怀特说 ,在这以前 ,发现于非洲的最早智人化…  相似文献   

18.
恐龙化石     
世界上大部分的恐龙化石都是从地壳的岩层里发现的,中国煤炭博物馆展示的这具禽龙骨骼化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惟一在煤层里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1878 年比利时一名叫克得特的煤炭工人在开凿煤层巷道的时候,发现了一些奇形怪状的硬块东西,于是就把这些东西搬到地面上,经过专家的考证,它们是禽龙骨骼化石。科学家用了3 年的时间共从煤层巷道里挖出39 具禽龙骨骼的化石,把保 这只可爱的小恐龙 存比较完整的 11 具,陈 叫窃蛋龙(偷蛋龙),科学家们发 列在比利时的皇家 博 现它的巢中和周围有许多恐龙蛋,这么 物馆。上图…  相似文献   

19.
《科学通报》2011,56(15):1240-1240
象类化石历来引人注目, 但大部分的发现都是一些零碎的牙齿, 完整的头骨少之又少. 最近,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王世骐和邓涛报道了发现于甘肃和政地区的广河豕脊齿象(Choerolophodon guangheensis) 新种头骨化石, 该文发表在《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http://earth.scichina.com/cn/dqml.asp)2011 年第4 期上. 这件标本弥足珍贵, 因为它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象类头骨化石. 广河豕脊齿象的时代约为1600 万年前的早中新世晚期, 时间已接近于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象类(党河铲齿象下颌, 约2000 万年前), 而众所周知的黄河象的生存时代不过约250 万年前.  相似文献   

20.
《科学通报》1959,4(1):27-27
最近半年来,我国古人类学方面发现了許多重要的新材料。在人类化石方面,在广东曲江、广西柳江和西藏林芝都发现了重要的人类化石。广东的标本发现于曲江馬坝獅子山洞穴內,是一个相当完整的骨头,化石的时代为更新世中期,据初步的形态观察,代表一种较中国猿人进步的猿人类型的人种,这是我国南方第一次发现的猿人化石。广西柳江的材料包括一个完整的头骨,一分部脊椎、骨盤和肢骨,是一种较早的新人类型的人类化石,时代可能为更新世中后期。这是我国发現的最完整的新人的化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