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下红学当然欢迎新理论的冲击以求得生机,但是,一门学问如果上升到“学”的地位并且能够叫响,总该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和“学”的质素,作家刘心武的“秦学”是经不起任何推敲、于史无据的“戏说”.从理论视角分析,“秦学”以及与此相关的索隐、考证派都有理论误区,当代红学所面临着方向选择和逻辑归宿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从对红学研究中所谓“高层次”、“低层次”的议论有感而发,就如何阅读《红楼梦》及研究红学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反对将古典艺与现代科技轻率地不伦不类地杂交。并为红学中的“素隐派”正名,认为它乃阅读和研究《红楼梦》的入门之路。  相似文献   

3.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电视讲座收视率之高,出版著作销售量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但刘心武的观点却受到学术界大多学者的批评,引发了一个“刘心武现象”。对待这场争论,要有个争鸣的学术平台:尊重他人;要遵循争鸣的学术原则:理性批评;还要思索争鸣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鲁迅无意做演讲家,也没有专力研究过演讲的理论和技巧。但事实上他是一位杰出的、天才的演讲家。演讲是鲁迅整个革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他的言论中,关涉到演讲方面的论述虽不太多,却每每切中要害,入木三分,精辟而独到。鲁迅对演讲内容和演讲形式的深刻见解,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遵命演讲,“老生常淡”。鲁迅说:“我的演讲,真是‘老生常谈’,而且是七、八年前的‘常谈’”。“老生常谈”,意有两层,除了自谦的一层意思外,另一层则是指一些重要思想或言论的反复出现。诸如“痛打落水狗”的主张,“韧”性的战斗精神的鼓吹,对尊孔复古之徒的  相似文献   

5.
周汝昌先生从事红学研究已经整整50年了。长达半个世纪的钻研,他著作等身,享誉海内外,他的成就,是继胡适、俞平伯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他的以《红楼梦新证》为代表的新材料、新观点、新方法突破了新红学的某种局限,为红学研究提供了更广阔、更现实的道路。滥觞于本世纪20年代的新红学,不同于旧红学素隐式的考证的本质区别在于它运用现代的、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和研究《红楼梦》,具体来说就是用“历史的传记的方法”、“版本的方法”(胡适语)和“文学批评的方法”(俞平伯语)来推断、考证作者的生平,分析作品里的人物,比照不同的版…  相似文献   

6.
近日 ,国家环保局环保大使、资深环保作家唐锡阳先生应邀到我校演讲。在以“环球绿色行”为主题的演讲会上 ,唐先生用生动的语言将我国自然保护区与欧美国家的保护区进行了比较 ,并介绍了他所建立的“大学生绿色营”和保护滇金丝猴的过程。在演讲中 ,唐先生解释了自己的环保信条“物我同舟 ,天人共泰 ,尊重历史 ,还我自然”。在演讲会之前 ,唐锡阳先生还参观了生物学系、地质学系的标本陈列室和图书馆的珍藏室。资深环保作家唐锡阳先生到我校演讲@薛鲍  相似文献   

7.
演讲是“演”与“讲”的完美结合,不仅需要对听众进行语言“刺激”,还要对听众进行情绪的感染。对于演讲来说,他必须先具有丰富、真诚而炽热的感情,才能把这种感情倾注到他的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中,并借助感情的掀动力,充分发挥自己的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来取得演讲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近来,刘心武揭秘式解读《红楼梦》在电视媒体的传播中,吸引了众多观众.而互联网上的调查获得了近万名网民的支持。这一文化现象的出现与当下民众的娱乐心理不无关系。其背景类似于红极一时的娱乐节目“超级女声”。不论是百家讲坛,还是电视与网络媒体上的普通民众,乃至刘心武本人,都是在一种娱乐氛围下所产生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中的许多场面描写,体现了曹雪芹的非等级观念。本文试图以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加以阐释,开辟“红学”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0.
著名学者胡经之曾在《红学与美学》一文中指出,对《红楼梦》作历史的.文献学的、考证学的、传记学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也不能忘记,“红学”它首先应该是文艺学,强河在对《红楼梦》进行“外部”研究的同时,还要重视和加强对作品本身的“内在”研究。他并倡导,内在研究的方法、角度可以多种多样,每个时代,  相似文献   

11.
美国电子政务研究的进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2月,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于施洋应世界银行和美国多所研究机构的邀请,专程赴美访问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三大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南加州大学“数字政府研究中心”、纽约州立大学“政府技术研究中心”和麻省阿莫斯特大学“国家数字政府研究中心”。此次考察,是近年来我国研究人员为数不多的对美国的一次全面接触,为我们了解美国电子政务的现状和最新研究进展提供了一次良机。本刊在第一时间约到了本次赴美考察的调查报告,并对当事人进行了专访。希望这两篇文章使我们能拨开迷雾,了解到一个真实的美国电子政务。  相似文献   

12.
红学的形成和发展以至成为当代显学在20世纪这一百年。《红楼梦》的评论研究,一百年来,大故造起,影响比较大的是“新红学”,五十年代对胡适派唯心主义实用主义的批判,七十年代末红学迎来繁荣发展的新时期。百年红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红楼梦》空前普及,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指导思想研究方法不断端正、调整,研究成果大量出版,全景立体式《红楼梦》文化形成,先后出现了一大批有成就的红学家。百年红学不能令人满意的是过分重视曹雪芹生平家世及版本的考证,忽视对文本的研究阐释,索隐派旧红学和考证派新红学的影响还很大。未来红学的希望在于将《红楼梦》文本作为研究的主体和中心,十分重视端正研究指导思想和方法,培养跨世纪的青年学者,坚持双百方针,和而不同,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对不同己者宽容。  相似文献   

13.
《土默热红学》以“洪作说”为核心、以“原型论”为基础构建自己的红学新体系,其基础和框架是较为稳实的,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无法摆脱索引和考证方法本身的弱点,对《红楼梦》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的论述相对薄弱,在编述上不够严谨,在微观的索隐考证方面良莠并存等.  相似文献   

14.
以演讲语类为研究对象,借助于新修辞学的领军人物肯尼斯·伯克的戏剧五位一体和“同一”理论,通过对奥巴马在2008年3月18日的总统竞选演讲中5个要素及其关系比的分析,指出其隐含的动机是将选民的注意力从对自己不利的种族问题中转移到正常竞选活动中,寻求白人和黑人双方选民的支持,同时借助于伯克的“同一”理论分析了奥巴马寻求达到与选民的3种“同一”效果,建立与选民的“同体”,并为有效解读演讲语类进行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新红学”的基本构成是“实证与实录合一”.胡适以“科学精神”演述乾嘉学术方法,以“自然主义”、“自叙传”去演述传统的史学实录观念.实证研究体现一种科学精神,实录观念则是一种反科学的观念.  相似文献   

16.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太虚幻境宫门上的这幅对联,从红学问世二百年来,研究者极少。近来在读《红楼梦》的过程中,笔者对它有一些认识,本着共同繁荣红学的目的,试将这些认识提出来。一要认识这付对联的含义,首先必须对对联本身的字面意思作一探索。从书内的排列次序看,“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是左  相似文献   

17.
容闳是“中国人而毕业于美国第一等之大学校”的第一人,他积极倡导“教育救国”,主张教育西化,最早组织幼童赴美留学,筹办新式教育,被誉为近代“留学生之父”。  相似文献   

18.
一年多来,冠以各种纪实之名的文学作品纷至沓来,张辛欣、桑哗的《北京人》、刘心武的《5.19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叹调》等作品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浪潮,《十月》、《收获》等大型刊物又辟了“纪实文学”的专栏,给异军突起的“纪实文学”造了一个不小的声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文学的角度去认识知识经济,从经济学角度去认识《红楼梦》的仕途经济,并在“红学经济”的基础上对二者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红学”中有关袭人的评价历来颇有争议,褒贬不一,本文作者针对自己旧作中对袭人形象的片面认识,作了自我修正,客观评价,还其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