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声乐现代性是指当前的民族声乐歌唱技法、演唱风格、咬字吐字、民族语言等的方式符合当代人的视听习惯和审美需求等特征。中国民族声乐从最初的传统戏曲、曲艺和民间原生态歌曲演唱,历经百年的发展、改革、创新,它的内容和形式已经较为完整地形成了具有现代性的中国特色的民族声乐文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前进,研究、探索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发展,开创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新篇章,建立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体系,成为我们这一代人努力的方向.随着声乐艺术的新进步,中国唱法的概念也得到了更多的专业人士的认可,中国唱法的理论与实践逐步得到完善和发展.它既不同于我国民族声乐的传统唱法,又和民族声乐的自然唱法有着密切联系,具有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3.
杨建农 《科技信息》2010,(8):367-367
声乐艺术是通过清晰的语言、动听的歌喉、简要的肢体语言,直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它包含文学、音乐、戏曲、曲艺等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渊源来自民间劳动。但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本论文根据我国民族声乐的文化特点,分析了我国戏曲对于民族声乐的深远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特征和风格特征的研究,阐述了民族声乐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使人们通过戏曲对民族声乐有进一步的了解,使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的创作与演唱、实践与理论共同促进、相互发展。  相似文献   

4.
民族声乐作品艺术的风格与民族的习俗、信仰、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等都有很大的关系。我国的传统民族声乐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前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继承、总结、提高,使它更加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逐步丰富和完善,它必将受到中国观众的欢迎,也肯定会被世界各国人民接受和喜欢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声乐艺术源远流长,遗产丰富,它是一种根植于本民族土壤、充满着浓郁泥土芳香与民族特色的声乐艺术,它风格多样,具有强烈且独特的民族特色,是我国各地区、各民族民间歌曲唱法、说唱唱法、戏曲唱法和民族新歌歌唱等四种系统唱法的总称。作为一名中国民族声乐演唱者,必须先正确认识并了解及掌握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本文仅从演唱风格的多元化、风格的共同特征、演唱的特点三个角度出发,对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进行浅显的讨论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丁宇希 《科技信息》2008,(13):179-17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民族声乐理论经历了重要的历史阶段,民族声乐艺术结合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从当代科学角度.诠释传统声乐理论.认识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与运动机能,借鉴其他民族声乐演唱理论与技术,逐步从理论上使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更加具备了现代学科意义与价值。民族声乐艺术作为我国音乐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我国各族人民抒发真挚情感、传扬美德与理想、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重要音乐形式。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振兴传统民族声乐,如何让现代民族声乐更好地吸收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传统民族声乐中的文化精髓与科学元素来发展,如何处理好“传统”与“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声乐共同协调发展,这是一个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罗娜 《科技信息》2011,(13):525-525,55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我国民族声乐领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繁荣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它们阻碍了当前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对中国民族声乐进行了一个概述,紧接着论述了中国民族声乐教育的现状,最后有针对性地对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崔蕾 《科技信息》2009,(24):I0227-I0227
中国大地广袤无垠,五十六个民族在这片沃土上谱写出了民族声乐的动人篇章。俄国大作家屠格涅夫,曾经在莫斯科普希金纪念碑揭幕典礼上说,“民族的艺术是它自身活的灵魂,是它的思想,是它的最高意义上的语言。艺术一旦有了完美的表达方式,比起科学来,更成为整个人类的财富,这是因为它是人类有声音、有思想的灵魂;它是不朽的,因为它能比本民族肉体的生命存在得更长久。”在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千姿百态的艺术形式,每一种形式都有其各具特色的唱法及表现手段,使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具有独具魅力的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种歌唱艺术,歌唱方法都是建立在以本民族审美情趣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笔者对以上内容的分析、比较,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与借鉴.几十年来中国民族声乐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体现在混合共鸣的埃,宽广的音域、圆润的音色,浓郁的民族风格,亲切清晰的吐字等等.使民族声乐继承民族传统而不“土”,借鉴外国而不“详”,是适应以中华民族欣赏习惯的歌唱艺术得到了弘扬和广大.  相似文献   

10.
刘畅 《科技资讯》2006,(20):136-136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产物,民族音乐也是如此,它要受到地域、政治、信仰、哲学、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在这些基础之上形成文化的独特性和民族精神。我们在探讨“声乐艺术民族化”问题时,就应该既关注中华大文化背景下具有中国音乐文化共性的“声乐民族化”问题,又要关注构成中华民族的声乐艺术的每一个民族的声乐艺术的个性,因为正是各民族声乐艺术的特点汇在一起,形成了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